一种扁管自动装盘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3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扁管自动装盘机。



背景技术:

扁管是微通道散热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制扁管机加工成形,一般需要对多个加工好的扁管进行打包或者装盘,即将多个扁管按要求数量捆扎在一起或着将扁管放置在托盘上,以方便下道工序的取用。扁管打包或是放置在托盘上,则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定,目前扁管的整理、装盘都是通过人工完成,人工操作效率非常低,而且也不利于微通道散热器自动化生产线的建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扁管自动装盘机,能够自动高效地实现多根扁管的整理、装盘、码垛。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扁管自动装盘机,其包括托盘放置机构、托盘输送机构、扁管输送机构、托盘搬运机构,所述托盘放置机构分层放置托盘并将托盘移动到所述托盘输送机构上,所述扁管输送机构将扁管输送到托盘上,所述托盘输送机构再将装有扁管的托盘输送到指定位置并由托盘搬运机构搬运到指定位置。

更具体地,上述托盘放置机构包括托盘架、托盘托持机构、垂直移动机构、托盘水平移动机构;托盘分层叠放在托盘架上,托盘由托盘托持机构托住并由垂直移动机构向下移动到位后由托盘水平移动机构移动到托盘输送机构上。

更好地,所述扁管输送机构包括可容纳扁管的扁管落料通道、托料组件、夹料旋转组件;所述托料组件包括托料驱动器、安装架、托料架驱动器和托料架,托料驱动器驱动安装架移动,托料架驱动器安装在安装架上,托料架驱动器驱动托料架移动。

更好地,所述夹料旋转组件包括旋转驱动机构、旋转落料通道、挡料机构;旋转落料通道设置在扁管落料通道下方,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旋转落料通道在垂直、水平方向间转换;旋转落料通道接收扁管落料通道的扁管时,挡料机构离开旋转落料通道的上端口;旋转驱动器驱动旋转通道旋转时,挡料机构挡住旋转落料通道的上端口。

更好地,所述旋转落料通道包括可移动通道板、旋转通道板,所述可移动通道板和可移动通道板相对形成旋转落料通道,旋转落料通道的宽度刚好为扁管的宽度。

更好地,所述可移动通道板连接在可移动通道气缸活塞杆上,可移动通道气缸安装在旋转通道板上,这样可以调节旋转落料通道的大小。

更好地,所述挡料机构包括挡料气缸、挡料板,挡料气缸安装在旋转通道板上,其活塞杆连接挡料板,通过挡料气缸的驱动,控制挡料板旋转挡住或让开落料通道的上端口。挡料板挡住落料通道的上端口,这样可防止扁管在旋转的过程中抛出落料通道,挡料板旋开,让出落料通道的上端口,这样扁管就可以继续落入落料通道内。

更好地,所述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对设置,扁管的两端刚好落入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

更好地,所述托料驱动器为托料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安装架,传动机构包括轨道基座、移动滑台、滚珠丝杆,所述托料电机安装在轨道基座上,其输出轴与滚珠丝杆连接,所述滚珠丝杆两端通过轨道基座滚动支撑,所述移动滑台穿套在滚珠丝杆外,并被限制在轨道基座的轨道内,所述安装架安装在移动滑台上。托料电机驱动滚珠丝杆转动,使移动滑台沿着轨道基座的轨道上下移动,从而使托料架上下移动。

更好地,所述托料架驱动器为托料气缸,所述托料气缸的活塞杆与托料架连接,通过托料气缸活塞杆的伸缩,可使托料架伸出或退回。

更好地,上述第一通道通道口设置喇叭形导入件,第二通道通道口设置喇叭形导入件,这样更容易将扁管正确引入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

更好地,还设置能分层次托住扁管料的分层托料组件,所述分层托料组件与所述托料组件结构相同。

更好地,所述托盘搬运机构包括带式传动机构和链式传动机构。

更好地,所述链式传动机构增加链条支撑传送导轨,所述导轨安装在支座上,所述支座安装在机架上,避免托盘过重压断链条。

更好地,所述带式传动机构上中间设置支撑轮,以支撑皮带,避免托盘过重压断皮带。

更好地在链条上间隔的增加挡块,以防止托盘在输送方向的窜动。

更好地,所述托盘搬运机构包括托盘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垂直移动机构、夹持机构水平移动机构,所述托盘夹持机构设置在夹持机构垂直移动机构或夹持机构水平移动机构上,再将垂直移动机构连接在夹持机构水平移动机构上,或再将夹持机构水平移动机构连接在垂直移动机构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自动高效地实现多根扁管的整理、装盘、码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扁管自动装盘机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扁管自动装盘机托盘放置机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扁管自动装盘机的托盘放置机构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扁管自动装盘机的托盘输送线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扁管自动装盘机的扁管输送线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扁管自动装盘机的托料组件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扁管自动装盘机的分层托料组件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扁管自动装盘机的夹料旋转组件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扁管自动装盘机的整形定位机构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扁管自动装盘机的托盘搬运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扁管自动装盘机,包括:机架1、托盘放置机构2、托盘输送线3、扁管输送线及托盘搬运机构4。

所述托盘放置机构2包括:托盘架201、第一气缸202、挡板203、第二气缸204、升降架205、第三气缸206、托板207。

所述托盘架201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多个托盘10有序的叠放在托盘架201内。

所述第一气缸202安装在托盘架201上,其活塞杆与挡板203连接,通过第一气缸202活塞杆的伸缩,带动挡板203移动而进出托盘底部,起到是否允许托盘通过而下落的作用。

所述第二气缸204安装在机架1上,其活塞杆与升降架205连接,通过第二气缸204活塞杆的伸缩,带动升降架205上升或下降,同时带动其上安装的第三气缸206和托板207上升或下降。

所述第三气缸206安装在升降架205上,其活塞杆与托板207连接,通过第三气缸206活塞杆的伸缩,带动托板207上升或下降。

所述输送线3包括:两个带传动机构和一个链传动机构,在两个带传动机构中间设置链传动机构。

所述带传动机构包括:电机301、输出带轮302、主动带轮303、第一从动带轮304、第二从动带轮305、主传动轴306、从动轴307、轴承座308、皮带309和310。

所述电机301安装在机架1上,其输出轴上安装有带轮302,所述主传动轴306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数个轴承座308滚动支撑,其上安装有主动带轮303和两个第一从动带轮304,所述从动轴306由轴承座305滚动支撑,其上安装有第二从带轮305,第一从动带轮304和第二从动带轮305通过皮带310连接传动。

通过电机301带动输出带轮302转动,通过皮带309和主动带轮303的传动带动主传动轴306及其上安装的第一从动带轮304转动,从而使两根皮带310平稳的将从托盘放置机构2落到其上的托盘10向前输送。

所述链传动机构包括:电机311、主传动轴312、主动链轮313、从动轴314、从动链轮315以及链条316。

所述电机安装在机架1上,其输出轴与主传动轴312连接,所述主传动轴312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数个轴承座308滚动支撑,其上安装有两个主动链轮313,所述从动轴314由轴承座305滚动支撑,其上安装有两个从动链轮315,主动链轮313和从动链轮315通过链条316传动。

通过电机311带动主传动轴312及其上安装的主动链轮313转动,从而使两根链条316平稳的将从前面带轮传动机构传送过来的托盘10以及装满扁管的托盘10继续向前输送到另一组带轮机构上。

由于托盘装满扁管后重量明显增加,为了避免托盘过重压断链条,特增加了链条支撑传送导轨317,所述导轨317安装在支座318上,所述支座318安装在机架1上。

为了防止托盘在输送方向的窜动,特在链条316上间隔的增加了挡块319。

同样为了避免托盘过重压断皮带,特在输出部的那组带轮传动机构上增加了两个从动带轮320,所述从动带轮320安装在从动轴321上,所述从动轴321两端由轴承座305滚动支撑。

如图10所示,所述托盘搬运机构4包括:包括升降电机401、轨道基座402、移动滑台403、滚珠丝杆404、升降架405、夹爪气缸406、夹爪407和水平气缸408。

所述夹爪气缸406为双活塞气缸,夹爪407有二个,分别连接在夹爪气缸406二侧的活塞杆409上,这样可以通过夹爪气缸406二个活塞杆的伸缩而使二个夹爪407相对靠近或离开,从而夹持托盘10或放开托盘10。

所述升降电机401安装在轨道基座402上,其输出轴与滚珠丝杆404连接,所述滚珠丝杆404其两端通过轨道基座402滚动支撑,所述移动滑台403穿套在滚珠丝杆404外,并被限制在轨道基座402的轨道内。

所述升降架405安装在移动滑台403上,其下端安装有夹爪气缸406,所述夹爪气缸406与夹爪407连接,所述水平气缸408安装在机架1上,其活塞杆与轨道基座402连接。

通过夹爪气缸406的驱动,来控制夹爪407的开合,即夹紧或松开托盘10。

通过升降电机401的驱动,控制夹爪407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从而能够夹持托盘10和垂直方向移动托盘10。

通过水平气缸408的驱动,能够水平方向移动托盘10,以便运送托盘10。

如图5所示,所述扁管输送线包括:扁管落料通道5、托料组件6、分层托料组件7、夹料旋转组件8。

所述扁管落料通道5安装在机架1上,包括第一通道501和第二通道502,扁管的两端刚好落入第一通道501和第二通道502中,这样可使扁管按照设定的通道下落。

上述第一通道501通道口设置喇叭形导入件5011,第二通道502通道口设置喇叭形导入件5021,这样更容易将扁管10正确引入到第一通道501和第二通道502中。

如图6所示,所述托料组件6包括托料电机601、轨道基座602、移动滑台603、滚珠丝杆604、安装架605、托料气缸606和托料架607。

所述托料电机601安装在轨道基座602上,其输出轴与滚珠丝杆604连接,所述滚珠丝杆604其两端通过轨道基座602滚动支撑,所述移动滑台603穿套在滚珠丝杆604外,并被限制在轨道基座602的轨道内。所述安装架605安装在移动滑台603上,其两侧安装有托料气缸606,所述托料气缸606的活塞杆与托料架607连接。

通过托料气缸606活塞杆的伸缩,可使托料架607伸出或退回;通过托料电机601驱动滚珠丝杆604转动,使其上的移动滑台603沿着轨道基座602的轨道上下移动,即使托料架607上下移动。

如图7所示,所述分层托料组件7与所述托料组件6结构类同,与托料组件6相对设置,包括分层托料电机701、轨道基座702、移动滑台703、滚珠丝杆704、安装架705、气缸706和分层托料架707。

通过气缸706活塞杆的伸缩,可使分层托料架707伸出或退回;通过分层托料电机701驱动滚珠丝杆704转动,使其上的移动滑台703沿着轨道基座702的轨道上下移动,即使分层托料架707上下移动。

如图8所示,所述夹料旋转组件8包括花键轴801、轴承座802、枢纽臂803、旋转气缸804、双肘接头805、固定轴806、旋转通道板807、托料底板808、可移动通道板809、可移动通道气缸810、挡料气缸811和挡料板812。

所述花键轴801两端通过轴承座802滚动支撑在机架1上,其外穿套有通过花键配合的枢轴臂803、旋转通道板807,其外还穿套有托料底板808。

所述旋转气缸804通过安装座8041与机架1连接,其活塞杆端部与双肘接头805连接,所述双肘接头805上安装有固定轴806,所述固定轴806穿过枢轴臂803的一端。

所述可移动通道气缸810安装在旋转通道板807上,其活塞杆连接中间板8091,可移动通道板809固定在中间板8091上,所述可移动通道板809和旋转通道板807形成旋转落料通道8071,旋转落料通道8071的宽度刚好为扁管的宽度。

所述挡料旋转气缸811安装在旋转通道板807上,其活塞杆连接挡料板812,通过旋转气缸811的驱动,控制挡料板812旋转挡住或让开旋转落料通道8071的上端口。挡料板812挡住旋转落料通道8071的上端口,这样可防止扁管在旋转的过程中抛出旋转落料通道8071,挡料板812旋开,让出旋转落料通道8071的上端口,这样扁管就可以继续落入旋转落料通道8071内。

旋转落料通道8071需从垂直位置旋转成水平位置时,通过旋转气缸804活塞杆的伸缩,使枢轴臂803带动花键轴801旋转,带动安装在花键轴801上的旋转通道板807、托料底板808、可移动通道板809旋转,从而使旋转落料通道8071内的扁管从竖直状态旋转到水平状态。

在扁管旋转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扁管拱起而难以落入托盘10内,所以增加了整形定位机构9,见图9。

所述整形机构9包括定位气缸901、安装架902和903、整形气缸904、整形板905。

所述定位气缸901通过安装架902安装在机架1上,其活塞杆连接有安装架903,所述整形气缸904安装在安装架903上,其活塞杆连接有整形板905。

通过定位气缸901活塞杆的伸缩,带动整形板905上下运动,通过整形气缸904活塞杆的伸缩,带动整形板905水平方向来回运动。整形气缸904的活塞杆伸出时,整形板伸出,压住扁管防止其拱起而难以落入托盘10内。由于整形板905会受到旋转扁管的作用力,为了不使整形板905歪掉,所以增加了定位柱906,所述定位柱906安装在安装架903上,可进入或退出安装在机架1上的支座907的定位孔9071内,见图5,定位柱906进入定位孔9071内,会使整形板905保持竖直状态。

扁管自动装盘过程如下。

初始状态时,通过第一气缸202将对称设置的两个挡板203分别托住最底层托盘10底部的两边,第二气缸204和第三气缸206的活塞杆伸出,使托板207托住托盘10的底部;第一气缸202活塞杆伸出,挡板203退出托盘底部两边,没有了挡板203的阻挡,第三气缸206活塞杆退回,托盘10可以随着托板207的下降而下落;下落到位后,第一气缸202活塞杆退回,使挡板203进入另一托盘10的底部,挡住最底层托盘以上的其它托盘继续下落;挡住后,第二气缸204活塞杆退回,带着托板207及其上的托盘继续下降设定高度,则使托盘10平稳、正确地落入到后续的输送线3上。

托盘通过输送线3的带传动以及链条传动被往前输送到设定位置停止不动。

同时扁管11一根根的落入落料通道501和502内,其中部被托料组件6的托料架607托住,扁管沿着设定的通道下落,托料架607也在托料电机601的驱动下托住扁管跟随下降,当扁管数量达到设定的数量后,分层托料组件7的分层托料架707伸出接替托料架607托住下一组第一个扁管的中部,托料电机601继续托住第一组扁管下降,与此同时扁管逐步从通道501和502落入旋转落料通道8071,托料架607持续托住扁管跟随下降,直至扁管落到托料底板808上。

托料气缸606活塞杆退回,带动托料架607离开扁管,托料电机带动托料架607上升去托住下一组扁管,托住扁管后分层托料架707退回复位,准备下一次分层。

与此同时挡料板812挡住旋转落料通道8071的上端口,定位柱906下降插入定位孔9071内,整形板905伸出,旋转通道板807、托料底板808、可移动通道板809旋转,使旋转落料通道8071内的扁管从竖直状态旋转到水平状态。

可移动通道板809下降,扁管11落入托盘10中。

启动输送线3,向前输送装满扁管的托盘,当扁管11完全离开可移动通道板809时,可移动通道板809上升复位,旋转通道板807、托料底板808、可移动通道板809旋回至原先位置。

输送线3输送装满扁管的托盘到设定位置停止,夹爪407下降,夹住托盘10,水平气缸408活塞杆伸出,将托盘移出机架1外放到指定位置堆放码垛。然后夹爪407松开托盘并上升复位,水平气缸活塞杆缩回,等待夹持下一组托盘。


技术特征:

1.一种扁管自动装盘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托盘放置机构、托盘输送机构、扁管输送机构、托盘搬运机构,所述托盘放置机构分层放置托盘并将托盘移动到所述托盘输送机构上,所述扁管输送机构将扁管输送到托盘上,所述托盘输送机构再将装有扁管的托盘输送到指定位置并由托盘搬运机构搬运到指定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自动装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放置机构包括托盘架、托盘托持机构、垂直移动机构、托盘水平移动机构;托盘分层叠放在托盘架上,托盘由托盘托持机构托住并由垂直移动机构向下移动到位后由托盘水平移动机构移动到托盘输送机构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自动装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输送机构包括可容纳扁管的扁管落料通道、托料组件、夹料旋转组件;所述托料组件包括托料驱动器、安装架、托料架驱动器和托料架,托料驱动器驱动安装架移动,托料架驱动器安装在安装架上,托料架驱动器驱动托料架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管自动装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料旋转组件包括旋转驱动机构、旋转落料通道、挡料机构;旋转落料通道设置在扁管落料通道下方,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旋转落料通道在垂直、水平方向间转换;旋转落料通道接收扁管落料通道的扁管时,挡料机构离开旋转落料通道的上端口;旋转驱动器驱动旋转通道旋转时,挡料机构挡住旋转落料通道的上端口。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管自动装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落料通道包括可移动通道板、旋转通道板,所述可移动通道板和可移动通道板相对形成旋转落料通道,旋转落料通道的宽度刚好为扁管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扁管自动装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通道板连接在可移动通道气缸活塞杆上,可移动通道气缸安装在旋转通道板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扁管自动装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机构包括挡料气缸、挡料板,挡料气缸安装在旋转通道板上,其活塞杆连接挡料板,通过挡料气缸的驱动,控制挡料板旋转挡住或让开落料通道的上端口。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管自动装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料驱动器为托料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安装架,传动机构包括轨道基座、移动滑台、滚珠丝杆,所述托料电机安装在轨道基座上,其输出轴与滚珠丝杆连接,所述滚珠丝杆两端通过轨道基座滚动支撑,所述移动滑台穿套在滚珠丝杆外,并被限制在轨道基座的轨道内,所述安装架安装在移动滑台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自动装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搬运机构包括带式传动机构和链式传动机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自动装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搬运机构包括托盘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垂直移动机构、夹持机构水平移动机构,所述托盘夹持机构设置在夹持机构垂直移动机构或夹持机构水平移动机构上,再将垂直移动机构连接在夹持机构水平移动机构上,或再将夹持机构水平移动机构连接在垂直移动机构上。

技术总结
一种扁管自动装盘机,其包括托盘放置机构、托盘输送机构、扁管输送机构、托盘搬运机构,所述托盘放置机构分层放置托盘并将托盘移动到所述托盘输送机构上,所述扁管输送机构将扁管输送到托盘上,所述托盘输送机构再将装有扁管的托盘输送到指定位置并由托盘搬运机构搬运到指定位置。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高效地实现多根扁管的整理、装盘、码垛。

技术研发人员:郑昌;马娟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精达成形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87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