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垛板拆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0


本实用新型涉及码垛包装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垛板拆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包装码垛行业堆垛板大多通过人工放置,不仅耗费较多人力物力,增加成本,而且由于人工放置速率慢,不适合多生产线同时码垛或快速更换垛板的场合。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垛板拆分装置,实现垛板的自动拆分,适应多生产线同时码垛或快速更换垛板的场合,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垛板拆分装置,包括机架、滚筒线机构和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两侧的下端的两垛板提升机构,所述滚筒线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底部,且位于两所述垛板提升机构之间;

所述滚筒线机构包括两对称设置的输送梁和设置在两所述输送梁之间的若干滚筒,若干所述滚筒之间彼此连接,并由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电机驱动;

所述垛板提升机构包括侧板、对称铰接在所述侧板上的两旋转臂和竖直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两导柱,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套接在两所述导柱上,并通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提升机构控制所述侧板沿所述导柱上下移动,两所述旋转臂位于两所述导柱之间,且通过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的旋转机构控制旋转。

优选地,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包括第一链条、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机架上,并连接所述主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下端,所述第一链条连接所述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所述侧板固定在所述第一链条上。

优选地,所述提升装置为两套,两套所述提升装置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侧板的两端,两所述提升装置的所述主动链轮之间连有提升轴,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提升轴。

优选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三电机、第一旋转装置和第二旋转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两所述旋转臂,所述第三电机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和第二旋转装置带动所述旋转臂旋转。

优选地,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和第二旋转装置均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悬臂座、连接板、齿轮、第二链条和连接轴,所述悬臂座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所述旋转臂的中部与所述悬臂座铰接,所述旋转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链轮,所述第二链轮及所述齿轮均套接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连接轴的两端连接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二链条连接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所述第三电机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装置的所述连接轴,所述第一旋转装置与所述第二旋转装置的所述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滚筒包括两第一动力滚筒和分别连接两所述输送梁的两滚筒组,两所述第一动力滚筒设置在两所述输送梁的前端,且远离所述滚筒组的所述第一动力滚筒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每组所述滚筒组均包括若干均布的第二动力滚筒,所述第二动力滚筒的一端连接所述输送梁,另一端连接第一安装板,两所述第一动力滚筒及若干所述第二动力滚筒之间通过第三链条彼此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动力滚筒的两端及所述第二动力滚筒与所述输送梁连接的一端均设有两第三链轮,所述第一动力滚筒及第二动力滚筒之间均通过所述第三链条将相邻的两滚筒彼此相连接。

优选地,两所述滚筒组之间设有无动力滚筒组,所述无动力滚筒组包括对称设置两第二安装板和设置在两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的若干均布的无动力滚筒,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连有链接板和支撑板。

优选地,所述机架的两侧设有电气安装板、电柜门、上安全罩、外罩板、内罩板和电机安全罩,所述电气安装板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中部,所述外罩板及内罩板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下端,所述垛板提升机构设于所述外罩板及所述内罩板之间,所述电柜门设于所述电气安装板与所述外罩板之间,所述上安全罩盖合与所述电柜门上,所述电机安全罩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优选地,所述从动链轮固定在链轮座上,所述链轮座通过张紧块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链条之间通过链条块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垛板提升机构,需要拆分堆放好的垛板时只需先将垛板放置在滚筒线机构上,然后旋转机构带动旋转臂旋转,伸进从底部向上数第二个垛板的内部,然后提升机构提升旋转臂带动垛板上升,当当被提升的垛板离开最底层的垛板时停止提升,同时第一电机驱动滚筒线机构运动,使最底层的垛板进入生产线;当最底层的垛板移开之后提升机构带动被提升的垛板下降到滚筒线机构,再重复之前的操作实现另一垛板的输出,从而实现了垛板的自动拆分,能够适应多生产线同时码垛或快速更换垛板的场合,节约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垛板拆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垛板拆分装置的垛板提升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垛板拆分装置的垛板提升机构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垛板拆分装置的滚筒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垛板拆分装置的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滚筒线机构,21-输送梁,22-第一动力滚筒,23-滚筒组,231-第二动力滚筒,232-第一安装板,23-第三链条,24-第三链轮,25-无动力滚筒组,251-第二安装板,252-无动力滚筒,26-链接板,27-支撑板,3-垛板提升机构,31-侧板,32-旋转臂,33-导柱,34-提升装置,341-第一链条,342-主动链轮,343-从动链轮,344-链轮座,345-张紧块,346-链条块,35-第二电机,36-第三电机,37-提升轴,38-第一旋转装置,381-第一链轮,382-第二链轮,383-悬臂座,384-连接板,385-齿轮,386-第二链条,387-连接轴,39-第二旋转装置,4-第一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附图1-4,本实施例的一种垛板拆分装置,包括机架1、滚筒线机构2和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机架1的两侧的下端的两垛板提升机构3,所述滚筒线机构2设置在所述机架1的底部,且位于两所述垛板提升机构3之间;

所述滚筒线机构2包括两对称设置的输送梁21和设置在两所述输送梁21之间的若干滚筒,若干所述滚筒之间彼此连接,并由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第一电机4驱动;

所述垛板提升机构3包括侧板31、对称铰接在所述侧板31上的两旋转臂32和竖直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两导柱33,所述侧板31的两端分别套接在两所述导柱33上,并通过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提升机构控制所述侧板31沿所述导柱33上下移动,两所述旋转臂32位于两所述导柱33之间,且通过设置在所述侧板31上的旋转机构控制旋转。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垛板拆分装置,通过设置垛板提升机构3,需要拆分堆放好的垛板时只需先将垛板放置在滚筒线机构2上,然后旋转机构带动旋转臂32旋转,伸进从底部向上数第二个垛板的内部,然后提升机构提升旋转臂32带动垛板上升,当被提升的垛板离开最底层的垛板时停止提升,同时第一电机4驱动滚筒线机构2运动,使最底层的垛板进入生产线;当最底层的垛板移开之后提升机构带动被提升的垛板下降到滚筒线机构2,再重复之前的操作实现另一垛板的输出,从而实现了垛板的自动拆分,能够适应多生产线同时码垛或快速更换垛板的场合,节约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易于推广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二电机35和提升装置34,所述提升装置34包括第一链条341、主动链轮342和从动链轮343,所述第二电机35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并连接所述主动链轮342,所述从动链轮343固定在所述机架1的下端,为方便所述从动链轮343的固定,所述从动链轮343固定在链轮座344上,所述链轮座344通过张紧块345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一链条341连接所述主动链轮342和从动链轮343,所述侧板31固定在所述第一链条341上,较佳地,所述侧板31与所述第一链条341之间通过链条块346固定连接。当需要提升或下降垛板时只需启动所述第二电机35,所述第二电机35带动所述主动链轮342旋转,所述主动链轮342带动所述第一链条341移动,从而实现了安装在所述第一链条341上的所述侧板31的上下移动。

同时,由于所述提升机构的上下移动是带动所述旋转臂32下的垛板的上下移动,而垛板具有一定的重量,所以为保证所述提升机构移动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所述提升装置34为两套,两套所述提升装置34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侧板31的两端,两所述提升装置34的所述主动链轮342之间连有提升轴37,所述第二电机35连接所述提升轴37。当需要上下提升垛板时,所述第二电机35带动所述提升轴37转动,所述提升轴37带动两套所述提升装置34同步运动,保证了对垛板提升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三电机36、第一旋转装置38和第二旋转装置39,所述第一连接装置38和第二连接装置39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两所述旋转臂32,所述第三电机36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装置38,驱动所述第一旋转装置38和第二旋转装置39带动所述旋转臂32旋转。较佳地,所述第一旋转装置38和第二旋转装置39均包括第一链轮381、第二链轮382、悬臂座383、连接板384、齿轮385、第二链条386和连接轴387,所述悬臂座383设置在所述侧板31上,所述旋转臂32为l形,所述旋转臂32的中部与所述悬臂座383铰接,所述旋转臂3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链轮381,另一端用于托起垛板,所述第二链轮382及所述齿轮385均套接在所述连接轴387上,所述连接轴387的两端连接所述连接板384。较佳地,所述连接板384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连接轴387设于所述上连接板及所述下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链条386连接所述第一链轮381和第二链轮382,所述第三电机36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装置38的所述连接轴387,所述第一旋转装置38与所述第二旋转装置39的所述齿轮385啮合连接。当需要旋转所述旋转臂32时,所述第三电机36启动,带动所述第一旋转装置38的所述第二链轮382及齿轮385旋转,然后所述第一旋转装置38的所述第二链条386带动与所述第一旋转装置38的所述旋转臂32转动;同时,所述第一旋转装置38的所述齿轮385带动所述第二旋转装置39的所述齿轮385转动,所述第二旋转装置39的所述齿轮385带动所述第二旋转装置39的所述连接轴387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旋转装置39的所述第二链轮382转动,实现了与所述第二旋转装置39的所述旋转臂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滚筒包括两第一动力滚筒22和分别连接两所述输送梁21的两滚筒组23,两所述第一动力滚筒22设置在两所述输送梁21的前端,且远离所述滚筒组23的所述第一动力滚筒22连接所述第一电机4,较佳地,该所述第一动力滚筒22与所述第一电机4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每组所述滚筒组23均包括若干均布的第二动力滚筒231,所述第二动力滚筒231的一端连接所述输送梁21,另一端连接第一安装板232,两所述第一动力滚筒22及若干所述第二动力滚筒231之间通过第三链条23彼此连接。较佳地,所述第一动力滚筒22的两端及所述第二动力滚筒231与所述输送梁21连接的一端均设有两第三链轮23,所述第一动力滚筒22及第二动力滚筒231之间均通过所述第三链条23将相邻的两滚筒彼此相连接。具体地,两所述第一动力滚筒22之间、靠近所述滚筒组23的所述第一动力滚筒22及与该所述第一动力滚筒22相邻的所述第二动力滚筒231之间、彼此相邻的两所述第二动力滚筒231之间分别通过所述第三链条23连接。

本实施例中,两所述滚筒组23之间设有无动力滚筒组25,所述无动力滚筒组25包括对称设置两第二安装板251和设置在两所述第二安装板251之间的若干均布的无动力滚筒252,所述第一安装板232与所述第二安装板251之间连有链接板26和支撑板27。

请参阅附图5,本实施例中,为保证所述垛板拆分装置的整体美观性及使用安全性,所述机架1的两侧设有电气安装板5、电柜门6、上安全罩7、外罩板8、内罩板9和电机安全罩a,所述电气安装板5设置在所述机架1的中部,用于安装各电气设备;所述外罩板8及内罩板9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机架1的下端,所述垛板提升机构3设于所述外罩板8及所述内罩板9之间。同时,所述内罩板9对应所述旋转臂32的位置需开设供所述旋转臂32活动的活动孔,避免所述旋转臂32的活动受阻。所述电柜门6设于所述电气安装板5与所述外罩板8之间,所述上安全罩7盖合与所述电柜门6上,所述电机安全罩a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用于罩住各电机。

另外,若所述第一电机4与所述第一动力滚筒22之间通过链条连接,则需要在所述机架1上设置链条安全罩,保证安全。同时,可以设置一些线缆导管用于安装各线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垛板拆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滚筒线机构和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两侧的下端的两垛板提升机构,所述滚筒线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底部,且位于两所述垛板提升机构之间;

所述滚筒线机构包括两对称设置的输送梁和设置在两所述输送梁之间的若干滚筒,若干所述滚筒之间彼此连接,并由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电机驱动;

所述垛板提升机构包括侧板、对称铰接在所述侧板上的两旋转臂和竖直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两导柱,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套接在两所述导柱上,并通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提升机构控制所述侧板沿所述导柱上下移动,两所述旋转臂位于两所述导柱之间,且通过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的旋转机构控制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垛板拆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包括第一链条、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机架上,并连接所述主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下端,所述第一链条连接所述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所述侧板固定在所述第一链条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垛板拆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为两套,两套所述提升装置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侧板的两端,两所述提升装置的所述主动链轮之间连有提升轴,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提升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垛板拆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三电机、第一旋转装置和第二旋转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两所述旋转臂,所述第三电机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和第二旋转装置带动所述旋转臂旋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垛板拆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和第二旋转装置均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悬臂座、连接板、齿轮、第二链条和连接轴,所述悬臂座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所述旋转臂的中部与所述悬臂座铰接,所述旋转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链轮,所述第二链轮及所述齿轮均套接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连接轴的两端连接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二链条连接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所述第三电机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装置的所述连接轴,所述第一旋转装置与所述第二旋转装置的所述齿轮啮合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垛板拆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包括两第一动力滚筒和分别连接两所述输送梁的两滚筒组,两所述第一动力滚筒设置在两所述输送梁的前端,且远离所述滚筒组的所述第一动力滚筒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每组所述滚筒组均包括若干均布的第二动力滚筒,所述第二动力滚筒的一端连接所述输送梁,另一端连接第一安装板,两所述第一动力滚筒及若干所述第二动力滚筒之间通过第三链条彼此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垛板拆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滚筒的两端及所述第二动力滚筒与所述输送梁连接的一端均设有两第三链轮,所述第一动力滚筒及第二动力滚筒之间均通过所述第三链条将相邻的两滚筒彼此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垛板拆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滚筒组之间设有无动力滚筒组,所述无动力滚筒组包括对称设置两第二安装板和设置在两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的若干均布的无动力滚筒,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连有链接板和支撑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垛板拆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两侧设有电气安装板、电柜门、上安全罩、外罩板、内罩板和电机安全罩,所述电气安装板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中部,所述外罩板及内罩板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下端,所述垛板提升机构设于所述外罩板及所述内罩板之间,所述电柜门设于所述电气安装板与所述外罩板之间,所述上安全罩盖合与所述电柜门上,所述电机安全罩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垛板拆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链轮固定在链轮座上,所述链轮座通过张紧块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链条之间通过链条块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垛板拆分装置,包括机架、滚筒线机构和垛板提升机构,所述滚筒线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底部,且位于两所述垛板提升机构之间;包括两对称设置的输送梁和设置在两所述输送梁之间的若干滚筒,若干所述滚筒之间彼此连接,并由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垛板提升机构包括侧板、对称铰接在所述侧板上的两旋转臂和竖直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两导柱,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套接在两所述导柱上,并通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提升机构控制所述侧板沿所述导柱上下移动,两所述旋转臂位于两所述导柱之间,且通过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的旋转机构控制旋转。本实用新型实现垛板的自动拆分,适应多生产线同时码垛或快速更换垛板的场合。

技术研发人员:刘淑香;常毅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富尔菱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87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