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内外空气对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1


本发明涉及空气对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内外空气对流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交通建设的发展,地面交通逐渐走向地下,地铁成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人出行都选择乘坐地铁,至此,地铁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尤其是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上班族们拥挤的充斥在地铁站和地铁内,由于地铁内乘坐了大量的乘客,使得地铁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急剧上升,如果不加以控制,则会使得乘客出现不适情况。

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0414174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具室内外温差调节功能的气流交换装置,包括一壳体、一分隔件、至少一风扇、一控制模块及一温差调节模块。该分隔件设置于上述壳体内部,用以将该壳体内部分隔出一第一导流空间及一第二导流空间;该风扇结合于上述壳体内部。上述专利中存在以下不足:只能在内外环境不同的情况下进行智能处理后才能进行气流交换,不能够全状态的自发的进行气流交换。而上述专利不能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内外空气对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内外空气对流装置,包括车体和风罩板,所述车体顶部外壁开有进风口,且进风口两侧外壁均焊接有风罩,所述风罩为倾斜的中空的半球型面结构,所述风罩外表面开有凹槽,且凹槽内通过螺栓固定有滑轨,所述风罩板为流线型半球型面结构,所述风罩板的规格与风罩的规格相适配,且风罩板与风罩组合成球面结构,所述风罩一侧外壁焊接有支撑台,且支撑台的规格与风罩和风罩板的规格均相适配,所述风罩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弧面型筛选网。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罩板两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滑轮,且滑轮的规格与滑轨的规格相适配,滑轮与滑轨形成滑动配合。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罩板顶部折弯,且折弯面上焊接有两根轻质弧形杆,轻质弧形杆的长度大于风罩板弧面的长度,两根轻质弧形杆远离风罩板的一端焊接有连接架,且连接架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毛刷。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体顶部设有夹层,且车体夹层底部内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进气孔,车体夹层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安装架,安装架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扇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扇叶和进气孔方向均倾斜,且倾斜方向与风罩倾斜方向和进风方向相平行,车体夹层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气体混合箱。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体顶部夹层两侧设有风道腔,且车体两侧外壁靠近风道腔处开有风阀口,风阀口分别位于车体外壁上部和下部,风阀口内设有风阀百叶窗结构,风阀口位于风道腔内的一侧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防尘过滤网,且防尘过滤网覆盖风阀口。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阀百叶窗结构的结构中包括转动销轴,且转动销轴插接在风阀口内,转动销轴外壁套接有风阀窗叶片,风阀窗叶片的转动角度在零到一百八十度之间,风阀窗叶片竖直时完全封闭了风阀口。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体混合箱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腿,且气体混合箱内通过螺栓固定有回旋分布的涡流管,涡流管内粘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海绵块,且海绵块一侧外壁开有通孔,涡流管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不规则分布的紊流块,紊流块为不规则波浪型结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涡流管内通过螺栓固定有高压放电组,且涡流管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插接有进气管和空调机组连接管,进气管一侧外壁与气体混合箱相焊接,且进气管位于气体混合箱外部的一端焊接有聚流罩。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聚流罩为喇叭形结构,且聚流罩内部为流线型弧面结构,聚流罩进风口处焊接有分子筛板,分子筛板内壁粘接有静音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风罩板的结构和位置,车体在高速移动时,车体顶部会产生强烈的气流,而车内大量乘客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车体内电机散热产生大量的热量,至此车内外形成气压差,风罩板的弧形折弯处理和流线型弧面的结构使得风罩板可以在气流的推动作用下打开,并且,在压力差的推动下打开更加迅速,使得外界气流进入车内,与车内气流发生交换,而且,当车体停下时,车门打开,车内外气流自行交换,使得车体不管处于运动还是静止状态均可自发进行车内外的气流交换,不需要智能处理。

2.通过设置轻质弧形杆长度大于风罩板长度,风罩板在车体减速停下的过程中逐渐落下,此过程中风罩板带动毛刷对弧面型筛选网上的杂物进行清理,再利用风力将杂物吹走。

3.通过设置扇叶的形状和放置方向,车体高速移动带动风罩板打开后,外界气流进入车内,气流方向与扇叶方向相匹配,带动扇叶高速转动,而扇叶的形状和转动方向使得扇叶起到抽风效果,在车内外气压差的帮助下,将车内的二氧化碳快速抽出,与外界气流发生交换。

4.通过设置风阀口和风阀窗叶片的转动角度,扇叶将车内的二氧化碳抽入车体夹层内后与外界空气发生混合,使得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但是由于上方气体流速过快,二氧化碳很难排出,由于二氧化碳本身密度较大,则会下沉到风道腔底部,由于车体高速移动,外界的气流经过风阀口,而风道腔内堆积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风阀口内外再次形成压力差,推动风阀窗叶片转动,风阀口打开,使得车内外气流再次交换,二氧化碳含量再次被降低,风阀窗叶片的转动角度在0-180度之间,风阀窗叶片在强大的压力差下处于水平状态,使得内外气流交换速度达到最大,此时风阀窗叶片转动90度,当车体减速停下时,风阀窗叶片慢慢恢复原状态。

5.通过设置气体混合箱,外界气流与车内二氧化碳混合后快速进入气体混合箱内,涡流管的螺旋形结构,使得风力在气体混合箱内流速减慢,紊流块的波浪型结构使得气体的方向改变轻柔,不会发出呲呲的响声,海绵块的柔软材质再次对风力进行减速,进行噪音吸收。

6.通过设置聚流罩的喇叭型结构和内壁的流线型弧面结构,使得聚流罩的风力汇集能力加大,内壁的流线型弧面结构使得风力撞击到表面时,风力方向会发生改变,不会产生撞击的呲呲噪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内外空气对流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内外空气对流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内外空气对流装置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内外空气对流装置的局部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内外空气对流装置的气体混合箱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内外空气对流装置的气体混合箱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2滑轨、201风罩、202轻质弧形杆、203风罩板、204支撑台、205滑轮、206连接架、207毛刷、208弧面型筛选网、3气体混合箱、301进气管、302聚流罩、303空调机组连接管、304支撑腿、305分子筛板、306静音棉、4扇叶、401安装架、402进气孔、403进风口、5风道腔、6风阀口、601转动销轴、602风阀窗叶片、603防尘过滤网、7涡流管、701海绵块、702通孔、703紊流块、704高压放电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6,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内外空气对流装置,包括车体1和风罩板203,车体1顶部外壁开有进风口403,且进风口403两侧外壁均焊接有风罩201,风罩201为倾斜的中空的半球型面结构,风罩201外表面开有凹槽,且凹槽内通过螺栓固定有滑轨2,风罩板203为流线型半球型面结构,风罩板203的规格与风罩201的规格相适配,且风罩板203与风罩201组合成球面结构,风罩板203的弧形折弯处理和流线型弧面的结构使得风罩板203可以在气流的推动作用下打开,风罩201一侧外壁焊接有支撑台204,且支撑台204的规格与风罩201和风罩板203的规格均相适配,风罩201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弧面型筛选网208,过滤空气中的杂物。

本发明中,风罩板203两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滑轮205,且滑轮205的规格与滑轨2的规格相适配,滑轮205与滑轨2形成滑动配合,风罩板203顶部折弯,且折弯面上焊接有两根轻质弧形杆202,轻质弧形杆202的长度大于风罩板203弧面的长度,两根轻质弧形杆202远离风罩板203的一端焊接有连接架206,且连接架206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毛刷207,风罩板203在车体减速停下的过程中逐渐落下,此过程中风罩板203带动毛刷207对弧面型筛选网208上的杂物进行清理,再利用风力将杂物吹走,使得杂物清理更加便捷。

车体1顶部设有夹层,且车体1夹层底部内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进气孔402,车体1夹层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安装架401,安装架401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扇叶4,扇叶4和进气孔402方向均倾斜,且倾斜方向与风罩201倾斜方向和进风方向相平行,车体高速移动带动风罩板203打开后,外界气流进入车内,气流方向与扇叶4方向相匹配,带动扇叶4高速转动,而扇叶4的形状和转动方向使得扇叶4起到抽风效果,在车内外气压差的帮助下,将车内的二氧化碳快速抽出,与外界气流发生交换,车体1夹层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气体混合箱3。

车体1顶部夹层两侧设有风道腔5,且车体两侧外壁靠近风道腔5处开有风阀口6,风阀口6分别位于车体1外壁上部和下部,风阀口6内设有风阀百叶窗结构,风阀口6位于风道腔5内的一侧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防尘过滤网603,且防尘过滤网603覆盖风阀口6,风阀百叶窗结构的结构中包括转动销轴601,且转动销轴601插接在风阀口6内,转动销轴601外壁套接有风阀窗叶片602,风阀窗叶片602的转动角度在零到一百八十度之间,风阀窗叶片602竖直时完全封闭了风阀口6,由于二氧化碳本身密度较大,则会下沉到风道腔5底部,由于车体高速移动,外界的气流经过风阀口6,而风道腔5内堆积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风阀口6内外再次形成压力差,推动风阀窗叶片602转动,风阀口6打开,使得车内外气流再次交换,二氧化碳含量再次被降低,风阀窗叶片602在强大的压力差下处于水平状态,使得内外气流交换速度达到最大,此时风阀窗叶片转动90度,当车体减速停下时,风阀窗叶片602慢慢恢复原状态,此时风阀窗叶片转动0度或者180度。

气体混合箱3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腿304,且气体混合箱3内通过螺栓固定有回旋分布的涡流管7,涡流管7的螺旋形结构,使得风力在气体混合箱内流速减慢,涡流管7内粘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海绵块701,且海绵块701一侧外壁开有通孔702,海绵块701的柔软材质再次对风力进行减速,进行噪音吸收,涡流管7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不规则分布的紊流块703,紊流块703为不规则波浪型结构,使得气体的方向改变轻柔,不会发出呲呲的响声。

涡流管7内通过螺栓固定有高压放电组704,且涡流管7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插接有进气管301和空调机组连接管303,进气管301一侧外壁与气体混合箱3相焊接,且进气管301位于气体混合箱3外部的一端焊接有聚流罩302。

聚流罩302为喇叭形结构,且聚流罩302内部为流线型弧面结构,聚流罩302进风口处焊接有分子筛板305,分子筛板305内壁粘接有静音棉306,聚流罩302内壁的流线型弧面结构使得风力撞击到表面时,风力方向会发生改变,不会产生撞击的呲呲噪声。

使用时,车体1高速运动,车体1上方产生强烈的气流流动,风罩板203的弧形折弯处理和流线型弧面的结构使得风罩板203可以在气流的推动作用下打开,此时外界气流进入车体1夹层内,气流方向与扇叶4方向相匹配,带动扇叶4高速转动,而扇叶4的形状和转动方向使得扇叶4起到抽风效果,由于车内含有乘客呼吸的大量二氧化碳废气,在车内外气压差的帮助下,将车内的二氧化碳快速抽出,与外界气流发生交换,由于二氧化碳本身密度较大,则会下沉到风道腔5底部,由于车体高速移动,外界的气流经过风阀口6,而风道腔5内堆积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风阀口6内外再次形成压力差,推动风阀窗叶片602转动,风阀口6打开,使得车内外气流再次交换,二氧化碳含量再次被降低,风阀窗叶片602的转动角度在0-180度之间,风阀窗叶片在强大的压力差下处于水平状态,使得内外气流交换速度达到最大,此时风阀窗叶片转动90度,当车体减速停下时,风阀窗叶片慢慢恢复原状态,此时风阀窗叶片转动0度或者180度,当外界气体与车内的二氧化碳在车体1夹层内混合后,被聚流罩302倒入气体混合箱3中,聚流罩302的喇叭型结构和内壁的流线型弧面结构使得聚流罩302的风力汇集能力加大,使得风力撞击到聚流罩302内壁时,风力方向会发生改变,不会产生撞击的呲呲噪声,涡流管7的螺旋形结构,使得风力在气体混合箱3内流速减慢,紊流块703的波浪型结构使得气体的方向改变轻柔,不会发出呲呲的响声,海绵块701的柔软材质再次对风力进行减速,进行噪音吸收,当车体减速停下过程中,风罩板230带动毛刷207对弧面型筛选网208上的杂物进行清理,再利用风力将杂物吹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内外空气对流装置,包括车体(1)和风罩板(20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顶部外壁开有进风口(403),且进风口(403)两侧外壁均焊接有风罩(201),所述风罩(201)为倾斜的中空的半球型面结构,所述风罩(201)外表面开有凹槽,且凹槽内通过螺栓固定有滑轨(2),所述风罩板(203)为流线型半球型面结构,所述风罩板(203)的规格与风罩(201)的规格相适配,且风罩板(203)与风罩(201)组合成球面结构,所述风罩(201)一侧外壁焊接有支撑台(204),且支撑台(204)的规格与风罩(201)和风罩板(203)的规格均相适配,所述风罩(201)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弧面型筛选网(2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内外空气对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板(203)两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滑轮(205),且滑轮(205)的规格与滑轨(2)的规格相适配,滑轮(205)与滑轨(2)形成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内外空气对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板(203)顶部折弯,且折弯面上焊接有两根轻质弧形杆(202),轻质弧形杆(202)的长度大于风罩板(203)弧面的长度,两根轻质弧形杆(202)远离风罩板(203)的一端焊接有连接架(206),且连接架(206)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毛刷(20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内外空气对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顶部设有夹层,且车体(1)夹层底部内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进气孔(402),车体(1)夹层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安装架(401),安装架(401)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扇叶(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内外空气对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4)和进气孔(402)方向均倾斜,且倾斜方向与风罩(201)倾斜方向和进风方向相平行,车体(1)夹层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气体混合箱(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内外空气对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顶部夹层两侧设有风道腔(5),且车体两侧外壁靠近风道腔(5)处开有风阀口(6),风阀口(6)分别位于车体(1)外壁上部和下部,风阀口(6)内设有风阀百叶窗结构,风阀口(6)位于风道腔(5)内的一侧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防尘过滤网(603),且防尘过滤网(603)覆盖风阀口(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内外空气对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阀百叶窗结构的结构中包括转动销轴(601),且转动销轴(601)插接在风阀口(6)内,转动销轴(601)外壁套接有风阀窗叶片(602),风阀窗叶片(602)的转动角度在零到一百八十度之间,风阀窗叶片(602)竖直时完全封闭了风阀口(6)。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内外空气对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混合箱(3)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腿(304),且气体混合箱(3)内通过螺栓固定有回旋分布的涡流管(7),涡流管(7)内粘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海绵块(701),且海绵块(701)一侧外壁开有通孔(702),涡流管(7)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不规则分布的紊流块(703),紊流块(703)为不规则波浪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内外空气对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管(7)内通过螺栓固定有高压放电组(704),且涡流管(7)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插接有进气管(301)和空调机组连接管(303),进气管(301)一侧外壁与气体混合箱(3)相焊接,且进气管(301)位于气体混合箱(3)外部的一端焊接有聚流罩(30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内外空气对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流罩(302)为喇叭形结构,且聚流罩(302)内部为流线型弧面结构,聚流罩(302)进风口处焊接有分子筛板(305),分子筛板(305)内壁粘接有静音棉(306)。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内外空气对流装置,包括车体和风罩板,所述车体顶部外壁开有进风口,且进风口两侧外壁均焊接有风罩,所述风罩为倾斜的中空的半球型面结构,所述风罩外表面开有凹槽,且凹槽内通过螺栓固定有滑轨,所述风罩板为流线型半球型面结构,所述风罩板的规格与风罩的规格相适配,且风罩板与风罩组合成球面结构,所述风罩一侧外壁焊接有支撑台,且支撑台的规格与风罩和风罩板的规格均相适配。本发明使得车体不管处于运动还是静止状态均可自发进行车内外的气流交换,不需要智能处理,扇叶的形状和转动方向使得扇叶起到抽风效果,在车内外气压差的帮助下,将车内的二氧化碳快速抽出,与外界气流发生交换。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新;孙闯;张伟;沙美妤;琚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皖西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12.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87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