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行器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4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随行器具。



背景技术:

便携式的豆浆机因体积小巧,均采用吊绳作为提起部件。但是,豆浆机在盛装浆液后重量增加较大,提起吊绳移动豆浆机时,豆浆机会往复摆晃,摆动时豆浆机与吊绳连接部位瞬间产生较大的拉力,很容易坠开吊绳,使吊绳在豆浆机上脱离,造成豆浆机掉落而摔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行器具,能够解决吊绳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坠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随行器具,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外的第一安装件、位于所述本体内的第二安装件和吊绳,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夹紧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并合围成固定腔,所述吊绳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件而伸入所述固定腔内,所述吊绳的两端设置有硬质的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限位在所述固定腔内,以实现固定住所述吊绳。

可选地,所述吊绳的两端相互缠绕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件上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安装件的凹腔,所述凹腔的内顶面上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分隔所述凹腔成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第二安装件覆盖所述凹腔的开口,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中的一个限位在所述第一子腔内、另一个限位在所述第二子腔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件上设置有第一压筋和第二压筋,所述第一压筋伸入所述第一子腔内,所述第二压筋伸入所述第二子腔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压筋压紧所述第一固定套于所述第一子腔的腔壁上,所述第二压筋压紧所述第二固定套于所述第二子腔的腔壁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压筋和所述分隔板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第二固定套的厚度,所述第二固定套卡在所述第一压筋和所述分隔板之间,所述第二压筋和所述分隔板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套的厚,所述第一固定套卡在所述第二压筋和所述分隔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腔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一穿装孔,所述第二子腔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二穿装孔,所述吊绳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穿装孔、所述第一子腔而伸入所述第二子腔内,以实现所述第一固定套卡在所述第二安装件和所述分隔板之间;所述吊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穿装孔、所述第二子腔而伸入所述第一子腔内,以实现所述第二固定套卡在所述第二安装件和所述分隔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安装件的通槽,所述通槽的宽度均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的宽度,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卡在所述通槽的两端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腔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一穿装孔,所述第二子腔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二穿装孔,所述吊绳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穿装孔、所述第一子腔、所述通槽而伸入所述第二子腔内,以实现所述第一固定套卡在所述通槽的朝向所述第二子腔的端面上;所述吊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穿装孔、所述第二子腔而伸入所述第一子腔内,以实现所述第二固定套卡在所述通槽的朝向所述第一子腔的端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件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伸入所述通槽内,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分处于所述凸起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本体包括杯体和与所述杯体可分离地相连接的机头,所述机头包括上盖、下盖、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相连接,所述上盖上设置有所述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随行器具,包括本体、位于本体外的第一安装件、位于本体内的第二安装件和吊绳,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夹紧安装孔的孔壁、并合围成固定腔,吊绳的两端穿过第一安装件而伸入固定腔内,吊绳的两端设置有硬质的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限位在固定腔内,能够阻止吊绳的端部脱出本体,以实现在本体上牢固固定住吊绳,提起吊绳移动本体时,吊绳也不容易在本体上坠开,可以防止本体掉落、提升吊绳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随行器具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吊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随行器具的第一安装件与吊绳相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第一安装件,110分隔板,111通槽,120第一子腔,121第一穿装孔,130第二子腔,131第二穿装孔,200第二安装件,210第一压筋,220第二压筋,300吊绳,310第一固定套,320第二固定套,400上盖,410安装孔,500杯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随行器具,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本体、位于本体外的第一安装件100、位于本体内的第二安装件200和吊绳300,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410,第一安装件100和第二安装件200夹紧安装孔410的孔壁、并合围成固定腔,吊绳300的两端穿过第一安装件100而伸入固定腔内,吊绳300的两端设置有硬质的第一固定套310和第二固定套320,第一固定套310和第二固定套320限位在固定腔内,以实现固定住吊绳300。

该随行器具,包括本体、位于本体外的第一安装件100、位于本体内的第二安装件200和吊绳300,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410,第一安装件100和第二安装件200夹紧安装孔410的孔壁、并合围成固定腔,吊绳300的两端穿过第一安装件100而伸入固定腔内,吊绳300的两端设置有硬质的第一固定套310和第二固定套320,第一固定套310和第二固定套320限位在固定腔内,能够阻止吊绳300的端部脱出本体,以实现在本体上牢固固定住吊绳300,提起吊绳300移动本体时,吊绳300也不容易在本体上坠开,可以防止本体掉落、提升吊绳300的使用性能。

较好地,吊绳300的两端相互缠绕连接,增加吊绳300两端的连接强度,吊绳300的两端相互束缚防脱,再配合第一固定套310和第二固定套320相互阻挡缠绕部位分离,可以更好地阻止吊绳300的两端脱出固定腔。

较好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安装件100上设置有开口朝向第二安装件200的凹腔,凹腔的内顶面上设置有分隔板110,分隔板110分隔凹腔成第一子腔120和第二子腔130,第二安装件200覆盖凹腔的开口,所述第一固定套310和所述第二固定套320中的一个限位在第一子腔120内、另一个限位在第二子腔130内,而且,第二安装件200上设置有第一压筋210和第二压筋220,第一压筋210伸入第一子腔120内,第二压筋220伸入第二子腔130内。

可以是,第一压筋210压紧第一固定套310于第一子腔120的腔壁上,以实现将第一固定套310固定在第一子腔120内;第二压筋220压紧第二固定套320于第二子腔130的腔壁上,以实现将第二固定套320固定在第二子腔130内。第一压筋210可以压紧第一固定套310于第一子腔120的顶壁上,第一压筋210还可以压紧第一固定套310于第一子腔120的侧壁上;第二压筋220可以压紧第二固定套320于第二子腔130的顶壁上,第二压筋220还可以压紧第二固定套320于第二子腔130的侧壁上;以上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或者可以是,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压筋210和分隔板110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二固定套320的厚度,第二固定套320卡在第一压筋210和分隔板110之间,以实现将第二固定套320活动卡位在第一子腔120内;第二压筋220和分隔板110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一固定套310的厚,第一固定套310卡在第二压筋220和分隔板110之间,以实现将第一固定套310活动卡位在第二子腔130内。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子腔120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一穿装孔121,第二子腔130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二穿装孔131,吊绳300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穿装孔121、第一子腔120而伸入第二子腔130内,以实现第一固定套310活动卡位在第二压筋220和分隔板110之间,防止第一固定套310穿过第二压筋220和分隔板110之间的缝隙进入第一子腔120内;吊绳300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穿装孔131、第二子腔130而伸入第一子腔120内,以实现第二固定套320活动卡位在第一压筋210和分隔板110之间,防止第二固定套320穿过第一压筋210和分隔板110之间的缝隙进入第二子腔130内,实现更好地阻止吊绳300坠开脱出。

可以是,如图4所示,分隔板110上设置有开口朝向第二安装件200的通槽111,通槽111的宽度均小于第一固定套310和第二固定套320的宽度,第一固定套310和第二固定套320卡在通槽111的两端面上。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子腔120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一穿装孔121,第二子腔130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二穿装孔131,吊绳300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穿装孔121、第一子腔120、通槽111而伸入第二子腔130内,以实现第一固定套310卡在通槽111的朝向第二子腔130的端面上,防止第一固定套310穿过通槽111而进入第一子腔120内;吊绳300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穿装孔131、第二子腔130而伸入第一子腔120内,以实现第二固定套320卡在通槽111的朝向第一子腔120的端面上,防止第二固定套320穿过通槽111而进入第二子腔130内,实现更好地阻止吊绳300坠开脱出。

而且,第二安装件200上可以设置有凸起,凸起伸入通槽111内,第一固定套310和第二固定套320分处于凸起的两侧,凸起可以压紧吊绳300,实现更好地阻止吊绳300坠开脱出。

再者,第二安装件200与安装孔410的孔壁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封堵第二安装件200和安装孔410的孔壁之间的缝隙。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体包括杯体500和与杯体500可分离地相连接的机头,机头包括上盖400、下盖、第一安装件100和第二安装件200,上盖400与下盖相连接,上盖400上设置有安装孔410,下盖内安装有电机。

另外,机头还可以包括内盖,上盖400和下盖可以通过内盖相连接,电机的壳体可以夹紧在内盖和下盖的底壁之间,电机的旋转轴自下盖的底壁伸出而伸入杯体的底部。

可以是,内盖位于上盖内,上盖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延伸壁,内盖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延伸壁,第二延伸壁与第一延伸壁径向抵触构成延伸壁,延伸壁的结构强度更好,杯体的上端旋装在第二延伸壁上,以实现机头和杯体密封连接在一起,提升浆液在杯体内的密封性;或者可以是,内盖位于上盖内,上盖的侧壁上设置有延伸壁,延伸壁向前凸出内盖的侧壁,杯体的上端旋装在延伸壁上,以实现机头和杯体密封连接在一起,提升浆液在杯体内的密封性;或者可以是,内盖位于上盖的下方,内盖的侧壁上设置有延伸壁,杯体的上端旋装在延伸壁上,以实现机头和杯体密封连接在一起,提升浆液在杯体内的密封性;以上实现方式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随行器具,包括本体、位于本体外的第一安装件、位于本体内的第二安装件和吊绳,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夹紧安装孔的孔壁、并合围成固定腔,吊绳的两端穿过第一安装件而伸入固定腔内,吊绳的两端设置有硬质的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限位在固定腔内,能够阻止吊绳的端部脱出本体,以实现在本体上牢固固定住吊绳,提起吊绳移动本体时,吊绳也不容易在本体上坠开,可以防止本体掉落、提升吊绳的使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口”字结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随行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外的第一安装件、位于所述本体内的第二安装件和吊绳,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夹紧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并合围成固定腔,所述吊绳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件而伸入所述固定腔内,所述吊绳的两端设置有硬质的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限位在所述固定腔内,以实现固定住所述吊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行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绳的两端相互缠绕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随行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上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安装件的凹腔,所述凹腔的内顶面上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分隔所述凹腔成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第二安装件覆盖所述凹腔的开口,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中的一个限位在所述第一子腔内、另一个限位在所述第二子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行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件上设置有第一压筋和第二压筋,所述第一压筋伸入所述第一子腔内,所述第二压筋伸入所述第二子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随行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筋压紧所述第一固定套于所述第一子腔的腔壁上,所述第二压筋压紧所述第二固定套于所述第二子腔的腔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随行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筋和所述分隔板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第二固定套的厚度,所述第二固定套卡在所述第一压筋和所述分隔板之间,所述第二压筋和所述分隔板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套的厚,所述第一固定套卡在所述第二压筋和所述分隔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行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腔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一穿装孔,所述第二子腔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二穿装孔,所述吊绳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穿装孔、所述第一子腔而伸入所述第二子腔内,以实现所述第一固定套卡在所述第二安装件和所述分隔板之间;所述吊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穿装孔、所述第二子腔而伸入所述第一子腔内,以实现所述第二固定套卡在所述第二安装件和所述分隔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行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安装件的通槽,所述通槽的宽度均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的宽度,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卡在所述通槽的两端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随行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腔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一穿装孔,所述第二子腔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二穿装孔,所述吊绳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穿装孔、所述第一子腔、所述通槽而伸入所述第二子腔内,以实现所述第一固定套卡在所述通槽的朝向所述第二子腔的端面上;所述吊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穿装孔、所述第二子腔而伸入所述第一子腔内,以实现所述第二固定套卡在所述通槽的朝向所述第一子腔的端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随行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杯体和与所述杯体可分离地相连接的机头,所述机头包括上盖、下盖、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相连接,所述上盖上设置有所述安装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随行器具,包括本体、位于本体外的第一安装件、位于本体内的第二安装件和吊绳,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夹紧安装孔的孔壁、并合围成固定腔,吊绳的两端穿过第一安装件而伸入固定腔内,吊绳的两端设置有硬质的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限位在固定腔内,能够阻止吊绳的端部脱出本体,以实现在本体上牢固固定住吊绳,提起吊绳移动本体时,吊绳也不容易在本体上坠开,可以防止本体掉落、提升吊绳的使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赵安邦;刘爽;张跃;成建;林庆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87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