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贴胶系统及电池贴胶系统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81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贴胶系统及电池贴胶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电池贴胶过程中采用的是人工贴胶,劳动量大,且贴胶的质量不佳,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脱胶的问题,从而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贴胶机是一种自动控制的喷涂胶设备,相比人工贴胶,贴胶效率得到大幅度地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贴胶精度的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精度问题,可能产生大批量的问题产品,因此对贴胶精度的检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提供一种精确检测贴胶精度的电池贴胶系统及电池贴胶系统的控制方法。一种电池贴胶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所述电池贴胶系统对电池的极耳及极片中至少一个贴保护胶,所述电池贴胶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及与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的处理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取保护胶的图像,并将所述图像传送至处理器;处理器对所述图像进行处理,获取保护胶的位置数据;处理器判断所述保护胶的位置数据是否位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进一步的,所述保护胶包括极耳胶,所述极耳胶的位置数据包括纵向位置数据及横向位置数据,所述纵向垂直于横向,所述极耳沿纵向延伸。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所述极耳胶的位置数据,包括:获取多个极耳胶的位置数据,并对多个横向位置数据及多个纵向位置数据分别取标准差,判断标准差是否位于对应的第一阈值范围内。进一步的,所述极耳上覆盖有密封胶,所述纵向位置数据包括极耳胶覆盖于极耳且超出极片的区域的纵向尺寸、极耳胶超出极片且覆盖于密封胶的区域的纵向尺寸及极耳胶超出极片且远离密封胶的区域的纵向尺寸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横向位置数据包括极耳胶在横向上超出极片的一侧区域的横向尺寸。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当极耳胶的位置数据处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时,处理器对多个所述极耳胶的位置数据进行中位值或平均值进行计算,并与位置数据的基准值作差,获得极耳胶的位置补偿值;当极耳胶的位置数据处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外时,处理器发出报警提示。进一步的,所述电池贴胶系统包括至少两个贴胶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根据计算极耳与贴胶装置的距离,对各个贴胶装置进行识别。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包括覆盖于极片的极片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处理器对所述图像进行处理后:获取所述极片胶的位置数据;处理器判断所述极片胶的位置数据是否位于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当极片胶的位置数据处于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时,处理器对多个所述极片胶的位置数据的中位值或平均值进行计算,获得极片胶的位置补偿值;当极片胶的位置数据处于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外时,处理器发出报警提示。进一步的,所述电池贴胶系统包括贴胶装置及与贴胶装置电连接的工控机,所述工控机与处理器通过网络通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工控机接收处理器发出的所述极耳胶或极片胶的位置补偿值,并根据所述位置补偿值控制贴胶装置进行位置调节。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贴胶系统,包括贴胶装置及视觉检测系统,贴胶装置分别对电池的极耳和极片中的至少一个粘贴保护胶;视觉检测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及与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的处理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获取保护胶的图像并将图像发送至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对图像进行处理,获取所述保护胶的位置数据,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保护胶的位置数据是否位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进一步的,所述电池贴胶系统包括与所述处理器通过网络进行通讯的工控机,所述工控机接收所述处理器的判断结果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所述贴胶装置进行位置调节。本申请中,通过视觉检测系统对极耳胶的位置进行检测,及时判断保护胶的位置能否满足精度要求,提高不良品的检出率。本申请中,通过检测数据和设定数据比较,对贴胶装置进行闭环反馈控制,提高保护胶的粘贴位置精度。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申请电池贴胶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系统框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电池在制品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所示为图2所示的电池在制品的放大示意图;图4所示为电池贴胶系统进行贴胶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以极耳为定位基准;图5所示为电池贴胶系统进行贴胶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以基准线为定位基准;图6所示为本申请电池贴胶系统识别贴胶机构的流程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申请电池贴胶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请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电池贴胶系统,用于对电池进行贴胶,所述电池贴胶系统包括贴胶装置2、控制贴胶装置2的工控机3、获取电池在制品图像的图像采集装置、与工控机3进行数据交换的处理器5。所述贴胶装置2与工控机3电性连接,所述图像采集装置4与处理器5电性连接。所述工控机3与处理器5通过网络通讯连接,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无线网络,例如udp通讯协议进行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选用tcp通讯协议,还可以是s7、profibus、profinet、mpi、ppi、modbus等通讯协议。所述工控机3可用作整个电池制造系统的控制机,例如,工控机3还可控制卷绕装置(未图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4及处理器5即是通常所说的视觉检测系统的一部分,例如为ccd视觉检测系统,其通过图像采集装置4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即处理器5),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处理器5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所述图像采集装置4可以是摄像机组件,摄像机组件的焦距和像素是可以调节的。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精度需要小于所述极耳胶的位置数据的最小值,例如位置数据的最小值为0.1mm,则要求图像采集装置的精度为0.05mm,以避免检测失败的问题。图2及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在制品1在完成贴胶后的形态。图2显示的为电池在制品1水平放置的状态。所述电池在制品1包括沿横向x延伸的极片11、至少部分覆盖于极片11的极耳12、至少部分覆盖于极耳12的极耳胶13及至少部分覆盖于极片11的第一极片胶14及第二极片胶15,极耳胶(起绝缘保护的作用)、第一极片胶、第二极片胶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可统称为保护胶。所述极耳胶13、第一极片胶14及第二极片胶15用于防止在卷绕或封装时发生短路。极耳12上还覆盖有密封胶16,所述密封胶16用于在后续制程中对极耳12进行密封。所述极耳12固定于极片11上,固定的方式例如为焊接。所述极耳12部分覆盖于极片而与极片11部分重合,极耳12沿纵向y延伸,且极耳12的一端突出于所述极片11。所述极耳胶13覆盖于极耳12与极片11重合的区域,极耳胶13的横向尺寸大于极耳12的横向尺寸,即极耳胶13突出于极耳12的横向两侧,同时,极耳胶13的纵向尺寸大于极片11的纵向尺寸,即极耳胶突出于极片11的纵向两侧。所述第一极片胶14位于极耳胶13和第二极片胶15之间,所述第一极片胶14及第二极片胶15的尺寸、形状与极耳胶13基本相同,第一极片胶14及第二极片胶15同样突出于极片11的纵向两侧。极片11位于所述第一极片胶14的中心线与第二极片胶15的中心线之间的区域定义为涂层区域111,换言之,第一极片胶14及第二极片胶15位于涂层区域111的两端。所述极耳胶13、第一极片胶14、第二极片胶15的位置由横向x及纵向y上的距离尺寸决定,在垂直于横向x及纵向y的方向上,由于极耳胶13与极片11或极耳12紧贴,可以认为在该方向上的位置尺寸是确定的,因而,极耳胶13的位置数据主要取决于横向位置数据及纵向位置数据。譬如以极片11及极耳12(在贴胶时位置已确定)为参照物,确定极耳胶13与极片11及极耳12之间的(横向x及纵向y上的)距离,即可确定极耳胶13的位置。请继续结合图3,所述纵向位置数据包括极耳胶13覆盖于极耳12且超出极片11的区域的纵向尺寸d1、极耳胶13超出极片11且覆盖于密封胶16的区域的纵向尺寸d2和极耳胶超出极片11且远离密封胶16的区域的纵向尺寸d4中的至少一个,当然,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尺寸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极耳胶13的位置精度。所述横向位置数据包括极耳胶13在横向x上超出极耳12的一侧区域的横向尺寸d3。可以认为当所述d1的取值范围为0.3~1.5mm、d2的取值范围为0.1~0.6mm、d3的取值范围为0.2~5mm、d4的取值范围为0.3~1.5mm时,极耳胶13的位置符合精度要求。当然,上述取值范围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具体的,可通过多组d1、d2、d3、d4的数值,分别确定d1、d2、d3、d4的标准差,根据标准差是否符合要求,判断极耳胶13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所述工控机3接收所述处理器5的判断结果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所述贴胶装置2进行位置调节,具体的判断方法请参照下文。请结合图4,所述电池贴胶系统包括定位传感器及多个所述贴胶装置2(仅显示一个)。定位传感器可以是极耳传感器61和/或基线传感器62,分别用于检测极耳或基线是否到达预定的位置,所述贴胶装置2与定位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d1,需要说明的是,当定位传感器是极耳传感器61时和当定位传感器是基线传感器62时所对应的距离d1是不同的,极耳12与基线a之间的距离为d2(通常数值已知),贴胶位置设定距离为d3(即自信号触发点到贴胶位置过程中,极片11前进的距离)。极片11和极耳12(此时极片11和极耳12已固定于一体,涂层区域已涂布)在传送机构(未图示)的驱动下运动(图中方向为向左,箭头指示即为运动方向)。譬如以极耳12作为贴胶的定位基准,工控机3以极耳传感器61检测到极耳12而产生触发信号,贴胶装置2设置于所述极耳传感器61的下游。当所述极耳传感器61检测到极耳12后,工控机收到极耳传感器61的触发信号,极片11继续向左前行后,贴胶装置在极片11上贴胶,此时工控机3按照极耳12为基准的计算方式计算极耳12(定位传感器触发点)与贴胶装置2之间的距离l1=l0=d3-d1,其中l0为贴胶装置2到基准(这里为极耳)之间的距离。请结合图5,以基线a(涂布区域111与未涂布区域的分界线)为基准,确定极耳12与贴胶装置2之间的距离。基线传感器62检测到基线时产生触发信号并传送至工控机3。贴胶装置2设置于基线传感器62的下游,贴胶装置2与基线传感器62之间的距离为d1。当所述基线传感器62检测到基线a后,控制器接收基线传感器62产生的触发信号,极片11在传送机构的驱动下继续向左行进一段距离d3后,贴胶装置2在极片11上进行贴胶。此时处理器计算贴胶装置2到基线a的距离l0=d3-d1,极耳12到基线a的距离为d2,极耳12到贴胶装置2的距离l1=l0 d2。本实施中,设置三个贴胶装置,即贴胶装置a、b、c。通过贴胶装置预先设定的d3参数及该贴胶装置与定位传感器(极耳传感器61或基线传感器62)的固定距离d1,计算贴胶装置到基准之间的距离l0,即l0=d3-d1,再根据不同的基准选择(极耳为基准或者基线为基准)方式,计算贴胶装置到极耳13的距离,请结合图6,具体流程如下;a:计算胶带(即贴胶装置)到定位传感器(极耳传感器61或基线传感器62)的距离为l0=d3-d1;b:判断是否极耳定位;c:若为极耳定位,胶带到极耳12的距离l1=l0;若为非极耳定位(即为基线定位),胶带到极耳12的距离l1=l0 d2;d:对三个贴胶装置的胶带到极耳距离从小到大排序;e:处理器输出排序后的序列号。也就是说,通过极耳12与贴胶装置a、b、c的距离,进而对贴胶装置进行识别,即确认极片胶或极耳胶对应由哪个贴胶装置进行贴胶。贴胶装置a对应的d3参数为d31,贴胶装置b对应的d3参数为d32,贴胶装置c对应的d3参数为d33,则由d31计算得到贴胶装置到极耳的距离为l11,由d32计算得到的贴胶装置到极耳的距离为l12,由d33计算得到的贴胶装置到极耳的距离为l13,则通过对l11~l13的数值排序,可以得出d31~d32对应的贴胶装置到极耳的距离的排序,对应的l1参数值最小的贴胶装置即为贴胶装置a,对应的l1的参数最大的贴胶装置即为贴胶装置c,剩下的贴胶装置为贴胶装置b,贴胶装置a、b、c与参数l1的对应关系如下:贴胶装置a贴胶装置b贴胶装置c贴胶位置设定距离d3d31d32d33贴胶装置与极耳的距离l1l11l12l13通过l1的排序,得出贴胶装置a、b、c与极耳胶13、第一极片胶14、第二极片胶15的关系如下:排列顺序贴胶装置a贴胶装置b贴胶装置cl11<l12<l13极耳胶第一极片胶第二极片胶l11<l13<l12极耳胶第二极片胶第一极片胶l12<l11<l13第一极片胶极耳胶第二极片胶l12<l13<l11第二极片胶极耳胶第一极片胶l13<l11<l12第一极片胶第二极片胶极耳胶l13<l12<l11第二极片胶第一极片胶极耳胶譬如,当l11<l12<l13,可知贴胶装置a粘贴极耳胶13,贴胶装置b粘贴第一极片胶14,贴胶装置c粘贴第二极片胶15,从而确定极耳胶和极片胶对应由哪个贴胶装置进行贴胶。当然,如果仅判断极片胶的位置数据而无需判断极耳胶的位置数据时,则可以仅对以基线定位的两个贴胶装置进行识别;如果仅获取极耳胶的位置数据时,可以直接确定以极耳定位的贴胶装置即为贴极耳胶的贴胶装置,而无需获取极片胶的位置数据,则不需要对贴胶装置进行识别。所述工控机3接收所述处理器5的判断结果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所述贴胶装置2进行位置调节,以尽量减小甚至消除贴胶误差。具体来说。工控机3获取到极耳胶13的多组(譬如10组)d1、d2、d3、d4的数值时,对d1、d2、d3、d4分别取标准差(又称均方差),对应第一预设阈值范围进行比较,当所述标准差位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时,对d1、d2、d3、d4的数据分别进行加权平均值、调和平均值、几何平均值、修剪平均值、中位值中的任意一种方式的统计分析,进而得出该极耳胶13的补偿值,并将补偿值应用于对应的贴胶装置的下一次的贴胶动作,从而消除或减小贴胶的误差,以d1为例,取10个d1的值计算标准差,标准差位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时计算加权平均值、调和平均值、几何平均值、修剪平均值、中位值中的任意一种,然后取加权平均值、调和平均值、几何平均值、修剪平均值、中位值中的任意一个与d1的基准值作差得出补偿值,其中d1的基准值是0.9mm(基准值可以通过0.3 (1.5-0.3)/2得出,其中,0.3和1.5为d1的取值范围的端点值,也可直接人工设定);当所述标准差位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外时,工控机控制提示装置(未图示)发出报警提示,请求人工干预,报警提示通过提示装置发出声学提示或光学提示。第一极片胶14及第二极片胶15判断误差及进行补偿的方式与极耳胶13类似,不再赘述。请结合图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贴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包括:s1:读取贴胶装置的序列号,即确定极片胶及极耳胶对应的贴胶装置,具体原理如上文所述。s2:获取保护胶的的图像。可选的,通过图像采集装置4获取保护胶的图像,例如极耳胶13与极片胶的图像,并将所述图像传送至处理器5。可选的,图像采集装置4为摄像头组件,摄像头组件的焦距和像素是可以调节的,以便于位置调节。摄像头组件摄取极耳胶13(尤其是图3所示的区域)的图像,并将图像传送至处理器5。s3:根据图像获取保护胶的位置数据。可选的,处理器5对所述图像进行处理,获取所述极耳胶13及极片胶(例如为第一极片胶14和第二极片胶之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数据。可选的,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处理器5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获得极耳胶13及极片胶的位置数据,以极耳胶13为例,位置数据包括横向位置数据及纵向位置数据,所述纵向位置数据包括极耳胶13覆盖于极耳12且超出极片11的区域的纵向尺寸d1和极耳胶13超出极片11且覆盖于密封胶的区域的纵向尺寸d2、极耳胶超出极片11且远离密封胶16的区域的纵向尺寸d4中的至少一个,当然,选用两个尺寸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极耳胶13的准确度。所述横向位置数据包括极耳胶13在横向x上超出极耳11的一侧区域的横向尺寸d3。通过类似的方法,可以获得极片胶的位置数据。以第一极片胶14为例,通过分析获得第二极片胶14超出极片11的区域的纵向尺寸d5及第二极片胶14的横向边缘到涂层区域111的边缘的尺寸d6。s4:对保护胶的位置数据计算标准差。可选的,以极耳胶为例,工控机3获取到多个极耳胶13的(譬如10组)d1、d2、d3、d4的尺寸数值(即位置数据)时,对d1、d2、d3、d4分别取标准差(又称均方差)。以d1为例,取10个d1计算标准差。s5:判断位置数据或位置数据的标准差是否位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可选的,处理器5判断所述极耳胶13的位置数据是否位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处理器5判断所述极片胶的位置数据是否位于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可选的,工控机3获取到多个极耳胶13的(譬如10组)d1、d2、d3、d4的尺寸数值(即位置数据)时,对d1、d2、d3、d4分别取标准差(又称均方差),判断d1、d2、d3、d4的标准差是否位于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若三个尺寸数据的标准差均位于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则判断极耳胶的实际贴胶位置符合精度要求,反之则不符合。本申请中的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可以是d1、d2、d3、d4的数值范围,也可以是d1、d2、d3、d4的标准差的范围;位置数据可以是视觉检测系统直接获得的尺寸数据,也可以是尺寸数值加工处理后的数据,例如标准差。类似的,可根据第一极片胶14、第二极片胶15对应的多组尺寸数据计算标准差,确定标准差是否处于对应的第二阈值范围内,判断第一极片胶14、第二极片胶15的实际贴胶位置是否符合精度要求。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及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可根据电池的参数变化而进行适应性地选择。s6:计算保护胶的位置的补偿值,当极耳胶13的位置数据处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时,控制处理器对多个所述极耳胶的位置数据(d1、d2、d3、d4)进行中位值或平均值进行计算,并与基准值做差,获得多个极耳胶13的位置补偿值;当极耳胶13的位置数据处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外时,控制处理器发出报警提示。可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采集多个(例如为10个)极耳胶13的位置数据,对符合要求的位置数据(标准差处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的d1、d2、d3、d4)的位置数据进行平均值或中位值的计算。还是以d1为例,对标准差符合要求计算加权平均值、调和平均值、几何平均值、修剪平均值、中位值中的任意一种,然后取加权平均值、调和平均值、几何平均值、修剪平均值、中位值中的任意一个与d1的基准值作差得出补偿值,其中d1的基准值是0.9mm(基准值可以通过0.3 (1.5-0.3)/2得出,其中,0.3和1.5为d1的取值范围的端点值,也可直接人工设定)。平均值具体可以是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平方平均值、调和平均值、加权平均值、修剪平均值等。极片胶计算补偿值的方式与极耳胶类似,不再赘述。报警提示例如可以通过提示装置(未图示)转化为声学提示,或是光学提示,提醒操作者进行人工干预,检查产生故障的原因并解决故障,以免产生更多的残次品。s7:根据补偿值控制贴胶装置。可选的,工控机接收所述位置补偿值并根据位置补偿值控制所述贴胶装置进行位置调节。可选的,工控机3接收所述处理器5的位置补偿值,并将自动补偿值输出给贴胶装置的电机,应用于贴胶装置的下一次贴胶动作。可选的,可进一步采集新的十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计算补偿值,再将补偿值应用于接下来的贴胶动作。在采集新的一组位置数据时,删除第一个数据,并将第十一个位置数据补到最后一位,并对新的位置数据进行分析,以利于进一步的精度调节。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步骤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增减、合并。本申请中,通过视觉检测系统对极耳胶的位置进行检测,及时判断保护胶的位置是否符合精度要求,提高不良品的检出率,同时根据极耳胶和极片胶的位置计算出补偿值,并将补偿值应用于之后的贴胶动作中,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精度。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贴胶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所述电池贴胶系统对电池的极耳(11)及极片(12)中的至少一个粘贴保护胶,所述电池贴胶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装置(4)及与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的处理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图像采集装置(4)获取保护胶的图像,并将所述图像传送至处理器(5);

处理器(5)对所述图像进行处理,获取保护胶的位置数据;

处理器(5)判断所述保护胶的位置数据是否位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贴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胶包括极耳胶(13),所述极耳胶(13)的位置数据包括纵向位置数据及横向位置数据,所述纵向(y)垂直于横向(x),所述极耳(11)沿纵向(y)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贴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极耳胶的位置数据,包括:

获取多个极耳胶(13)的位置数据,并对多个横向位置数据及多个纵向位置数据分别取标准差,判断标准差是否位于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贴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上覆盖有密封胶(16),所述纵向位置数据包括极耳胶(13)覆盖于极耳(12)且超出极片(11)的区域的纵向尺寸(d1)、极耳胶(13)超出极片(11)且覆盖于密封胶(16)的区域的纵向尺寸(d2)及极耳胶(13)超出极片(11)且远离密封胶(16)的区域的纵向尺寸(d4)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横向位置数据包括极耳胶(13)在横向上超出极耳(12)的一侧区域的横向尺寸(d3)。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贴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极耳胶(13)的位置数据的标准差处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时,处理器对多个所述极耳胶的位置数据进行中位值或平均值进行计算,并与位置数据的基准值作差,获得极耳胶的位置补偿值;

当极耳胶(13)的位置数据处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外时,处理器发出报警提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贴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贴胶系统包括至少两个贴胶装置(a、b、c),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根据极耳(12)与贴胶装置(a、b、c)的距离,对各个贴胶装置(a、b、c)进行识别。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贴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胶包括极片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图像采集装置(4)获取极片胶(14、15)的图像,并将所述图像传送至处理器(5);

处理器(5)对所述图像进行处理,获取极片胶(14、15)的位置数据;

处理器(5)判断所述极片胶(14、15)的位置数据是否位于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

当极片胶(14、15)的位置数据处于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时,处理器(5)对多个所述极片胶(14、15)的位置数据的中位值或平均值进行计算,获得极片胶(14、15)的位置补偿值;当极片胶(14、15)的位置数据处于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外时,处理器(5)发出报警提示。

8.如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电池贴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贴胶系统包括贴胶装置(2)及与贴胶装置电连接的工控机(3),所述工控机(3)与处理器(5)通过网络通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工控机(3)接收处理器(5)发出的所述极耳胶(13)或极片胶(14、15)的位置补偿值,并根据所述位置补偿值控制贴胶装置(2)进行位置调节。

9.一种电池贴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贴胶装置(2),分别对电池的极耳(12)和极片(11)中的至少一个粘贴保护胶;

视觉检测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装置(4)及与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的处理器(5),所述图像采集装置(4)获取保护胶的图像并将图像发送至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对图像进行处理,获取所述保护胶的位置数据,所述处理器(14)判断所述保护胶的位置数据是否位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贴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贴胶系统包括与所述处理器通过网络进行通讯的工控机(3),所述工控机(3)接收所述处理器(5)的判断结果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所述贴胶装置(2)进行位置调节。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贴胶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电池贴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电池贴胶系统对电池的极耳及极片中至少一个粘贴保护胶,所述电池贴胶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及与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的处理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获取保护胶的图像,并将所述图像传送至处理器;控制处理器对所述图像进行处理,获取保护胶的位置数据;控制处理器判断所述保护胶的位置数据是否位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本申请中,通过视觉检测系统对保护胶的位置进行检测,及时判断保护胶的位置能否满足精度要求,提高不良品的检出率,同时通过检测数据和设定数据比较,对贴胶装置进行闭环反馈控制,提高保护胶的粘贴位置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87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