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检测设备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2


本发明涉及地铁隧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检测设备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城市化程度迅速提高,城市人口、环境日渐成为主要问题。以地铁为主要干线的快速轨道运输系统,因其快速、准时、安全、运载能力大、对环境影响小的特点而成为世界许多大中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的必然选择,我国沿海城市地铁线路通常需要穿越闹市区且地质情况大多为软弱土层,因此盾构法隧道已成为城市环境下地铁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但是,我国地铁盾构隧道是经历了不同时期、在不同地质条件和不同技术水平下修建的,经过多年运营,经常发现存在裂缝及渗漏水病害,这些病害形成的隐患给运营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目前我国对地铁盾构隧道裂缝、渗漏水的检测主要由人工进行现场记录和病害标记,最后由人工描绘出沿隧道拱顶的病害展开图,这类检测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危险程度高,没有利用现有的铁轨来自动行走装置来检测,所以需要一种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检测设备行走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靠人力行走进行现场记录和检测,浪费人力以及危险程度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检测设备行走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检测设备行走装置,包括轨道固定块,多个所述轨道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运行轨道,两个所述运行轨道的上表面分别滑动插接有左滑动块和右滑动块,所述左滑动块的表面和右滑动块的表面均设置有行走装置,且行走装置包括有电机底板,所述左滑动块的上表面和右滑动块的上表面均设置调节装置,且调节装置包括有调节座。

优选地,所述右滑动块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插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相对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一个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与电机底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表面与左滑动块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轴承。

优选地,所述电机底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强板,一个所述固定块的表面与加强板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机底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型号为42hs6023a4,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表面与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固定块的下表面,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转轮的表面与运行轨道的表面滑动插接,所述旋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

优选地,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表面与运行轨道的表面滑动插接,其中一个所述从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的表面与第一链轮的表面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滑块的表面开设有锁紧孔,所述锁紧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锁紧螺钉。

优选地,所述左滑动块的上表面和右滑动块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支撑柱,四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钢球。

优选地,所述调节座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卡槽和下卡槽,所述上卡槽的表面和下卡槽均与钢球的表面相适配,所述上卡槽的槽直径和下卡槽的槽直径均小于钢球的直径,所述调节座的内底壁螺纹连接有锁紧圈,所述锁紧圈的表面开设有辅助锁紧孔,四个所述调节座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检测底板,所述检测底板的上表面与检测模块的表面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左滑动块的表面和右滑动块的表面均设置有行走装置,且行走装置包括有电机底板,从而达到了便于行走以及防止倾倒节约了人工成本以及避免了危险效果,使用时,当检测模块安装在检测底板上,打开电机旋转带动旋转轴旋转,旋转轴旋转带动转轮旋转,当旋转轴旋转时使右滑动块向前移动,同时旋转轴旋转带动第一链轮转动通过链条使第二链轮旋转带动从动轴旋转,从而带动从动轮旋转带动左滑动块向前移动,通过转轮和从动轮从而使行走中防止倾倒,以及便于行走的效果节约了人工成本以及避免了危险。

2、通过设置左滑动块的上表面和右滑动块的上表面均设置调节装置,且调节装置包括有调节座,从而达到了在转弯的轨道上行走便于行走顺畅转弯的效果,使用时,由于钢球的表面与上卡槽和下卡槽的内壁相适配,通过锁紧圈锁紧挤压钢球,当行走到转弯处钢球在上卡槽和下卡槽内转动来调节检测底板的角度,从而达到了在转弯的轨道上行走便于行走顺畅转弯的效果。

3、通过设置右滑动块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滑动插接有滑块,两个滑块的相对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从而达到了便于调节转轮和从动轮之间与行走轨道接触的尺寸,从而便于行走的效果,使用时,使左滑动块和右滑动块均放在运行轨道的表面上,通过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来调节转轮与从动轮之间与运行轨道的间歇,达到行走最佳的效果,当调节滑动结束时通过锁紧螺钉锁紧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检测设备行走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检测设备行走装置的运行轨道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检测设备行走装置的运行轨道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检测设备行走装置的右滑动块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检测设备行走装置的左滑动块侧视图。

图中:1、轨道固定块;2、运行轨道;3、左滑动块;4、右滑动块;5、电机底板;510、滑槽;511、滑块;512、固定块;513、轴承;514、电机;515、旋转轴;516、转轮;517、第一链轮;518、从动轴;519、从动轮;520、第二链轮;521、锁紧孔;522、锁紧螺钉;6、调节座;61、上卡槽;62、下卡槽;63、锁紧圈;64、辅助锁紧孔;65、检测底板;7、加强板;8、支撑柱;9、钢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5,一种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检测设备行走装置,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轨道固定块1,多个轨道固定块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运行轨道2,两个运行轨道2的上表面分别滑动插接有左滑动块3和右滑动块4,左滑动块3的上表面和右滑动块4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支撑柱8,四个支撑柱8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钢球9;左滑动块3的表面和右滑动块4的表面均设置有行走装置,且行走装置包括有电机底板5。

如图4所示,右滑动块4的表面开设有滑槽510,滑槽510的内壁滑动插接有滑块511,两个滑块511的相对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12,一个固定块512的上表面与电机底板5的表面固定连接,固定块512的表面与左滑动块3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轴承513;通过设置右滑动块4的表面开设有滑槽510,滑槽510的内壁滑动插接有滑块511,两个滑块511的相对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12,从而达到了便于调节转轮和从动轮之间与行走轨道接触的尺寸,从而便于行走的效果,使用时,使左滑动块3和右滑动块4均放在运行轨道2的表面上,通过滑块511在滑槽510内滑动来调节转轮516与从动轮519之间与运行轨道2的间歇,达到行走最佳的效果,当调节滑动结束时通过锁紧螺钉522锁紧固定。

如图2和图5所示,电机底板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强板7,一个固定块512的表面与加强板7的表面固定连接;电机底板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514,电机514的型号为42hs6023a4,电机51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旋转轴515,旋转轴515的表面与轴承513的内圈固定连接,旋转轴515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固定块512的下表面,旋转轴515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轮516,转轮516的表面与运行轨道2的表面滑动插接,旋转轴51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517;轴承513的内圈固定连接有从动轴518,从动轴5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519,从动轮519的表面与运行轨道2的表面滑动插接,其中一个从动轴51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链轮520,第二链轮520的表面与第一链轮517的表面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滑块511的表面开设有锁紧孔521,锁紧孔521的内壁螺纹连接有锁紧螺钉522;通过设置左滑动块3的表面和右滑动块4的表面均设置有行走装置,且行走装置包括有电机底板5,从而达到了便于行走以及防止倾倒节约了人工成本以及避免了危险效果,使用时,当检测模块安装在检测底板65上,打开电机514旋转带动旋转轴515旋转,旋转轴515旋转带动转轮516旋转,当旋转轴515旋转时使右滑动块4向前移动,同时旋转轴515旋转带动第一链轮517转动通过链条使第二链轮520旋转带动从动轴518旋转,从而带动从动轮519旋转带动左滑动块3向前移动,通过转轮516和从动轮519从而使行走中防止倾倒,以及便于行走的效果节约了人工成本以及避免了危险;左滑动块3的上表面和右滑动块4的上表面均设置调节装置,且调节装置包括有调节座6;调节座6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卡槽61和下卡槽62,上卡槽61的表面和下卡槽62均与钢球9的表面相适配,上卡槽61的槽直径和下卡槽62的槽直径均小于钢球9的直径,调节座6的内底壁螺纹连接有锁紧圈63,锁紧圈63的表面开设有辅助锁紧孔64,四个调节座6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检测底板65,检测底板65的上表面与检测模块的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左滑动块3的上表面和右滑动块4的上表面均设置调节装置,且调节装置包括有调节座6,从而达到了在转弯的轨道上行走便于行走顺畅转弯的效果,使用时,由于钢球9的表面与上卡槽61和下卡槽62的内壁相适配,通过锁紧圈63锁紧挤压钢球9,当行走到转弯处钢球9在上卡槽61和下卡槽62内转动来调节检测底板的角度,从而达到了在转弯的轨道上行走便于行走顺畅转弯的效果。

工作原理:使用时,当检测模块安装在检测底板65上,由于钢球9的表面与上卡槽61和下卡槽62的内壁相适配,通过锁紧圈63锁紧挤压钢球9,使左滑动块3和右滑动块4均放在运行轨道2的表面上,通过滑块511在滑槽510内滑动来调节转轮516与从动轮519之间与运行轨道2的间歇,当调节滑动结束时通过锁紧螺钉522锁紧固定,打开电机514旋转带动旋转轴515旋转,旋转轴515旋转带动转轮516旋转,当旋转轴515旋转时使右滑动块4向前移动,同时旋转轴515旋转带动第一链轮517转动通过链条使第二链轮520旋转带动从动轴518旋转,从而带动从动轮519旋转带动左滑动块3向前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检测设备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固定块(1),多个所述轨道固定块(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运行轨道(2),两个所述运行轨道(2)的上表面分别滑动插接有左滑动块(3)和右滑动块(4),所述左滑动块(3)的表面和右滑动块(4)的表面均设置有行走装置,且行走装置包括有电机底板(5),所述左滑动块(3)的上表面和右滑动块(4)的上表面均设置调节装置,且调节装置包括有调节座(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检测设备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滑动块(4)的表面开设有滑槽(510),所述滑槽(510)的内壁滑动插接有滑块(511),两个所述滑块(511)的相对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12),一个所述固定块(512)的上表面与电机底板(5)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512)的表面与左滑动块(3)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轴承(5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检测设备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底板(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强板(7),一个所述固定块(512)的表面与加强板(7)的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检测设备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底板(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514),所述电机(514)的型号为42hs6023a4,所述电机(51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旋转轴(515),所述旋转轴(515)的表面与轴承(513)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515)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固定块(512)的下表面,所述旋转轴(515)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轮(516),所述转轮(516)的表面与运行轨道(2)的表面滑动插接,所述旋转轴(51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5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检测设备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513)的内圈固定连接有从动轴(518),所述从动轴(5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519),所述从动轮(519)的表面与运行轨道(2)的表面滑动插接,其中一个所述从动轴(51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链轮(520),所述第二链轮(520)的表面与第一链轮(517)的表面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检测设备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511)的表面开设有锁紧孔(521),所述锁紧孔(521)的内壁螺纹连接有锁紧螺钉(5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检测设备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滑动块(3)的上表面和右滑动块(4)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支撑柱(8),四个所述支撑柱(8)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钢球(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检测设备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座(6)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卡槽(61)和下卡槽(62),所述上卡槽(61)的表面和下卡槽(62)均与钢球(9)的表面相适配,所述上卡槽(61)的槽直径和下卡槽(62)的槽直径均小于钢球(9)的直径,所述调节座(6)的内底壁螺纹连接有锁紧圈(63),所述锁紧圈(63)的表面开设有辅助锁紧孔(64),四个所述调节座(6)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检测底板(65),所述检测底板(65)的上表面与检测模块的表面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地铁隧道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检测设备行走装置,包括轨道固定块,多个所述轨道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运行轨道,两个运行轨道的上表面分别滑动插接有左滑动块和右滑动块,左滑动块的表面和右滑动块的表面均设置有行走装置,且行走装置包括有电机底板,左滑动块的上表面和右滑动块的上表面均设置调节装置,且调节装置包括有调节座,右滑动块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滑动插接有滑块。该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检测设备行走装置,通过设置左滑动块的表面和右滑动块的表面均设置有行走装置,且行走装置包括有电机底板,从而达到了便于行走以及防止倾倒节约了人工成本以及避免了危险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崔海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发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0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86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