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面食机。
背景技术:
自动加水面条机能根据现有面粉重量,自动混算出制作面条所需水量,进而自动加水,提高面条制作成功率。
目前,现有面条机自动加水方案中主要采用流量计反馈水量,其中,流量计通过霍尔脉冲信号反馈水量,以实现自动加水。然而,流量计叶轮易受干扰,在进入面粉或水垢等杂物后,容易出现叶轮打滑现象,使得自动加水的水量偏差加大,从而导致制作的面条达不到用户所需效果,面条制作成功率低,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加水控制精准的面食机,包括基座和设于基座上的搅拌组件,所述基座内设有电机,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杯、搅拌器和杯盖;所述面食机还包括:用于盛放液体的水箱、用于存储所述水箱流出的液体的第二管道(管道2)和用于抽取第二管道中存储的液体,并以第二管道存储的液体量为最小单位排出到搅拌杯的液体增压装置;
第二管道的进水口与水箱的出水口连通,第二管道的出水口与所述液体增压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液体增压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搅拌杯的进水口连通;
其中,第二管道存储的液体量为液体增压装置抽取的流入搅拌杯内水量的最小单位,所述第二管道的容积为v,3ml≤v≤10ml。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面食机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二管道液体存储量大小的控制装置、第一管道(管道1)和第三管道(管道3);第二管道的进水口通过控制装置和第一管道与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液体增压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搅拌杯的进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磁阀;所述液体增压装置包括:水泵;所述水箱高于第一管道,第一管道高于电磁阀,电磁阀高于第二管道,第二管道高于所述液体增压装置;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水泵;所述液体增压装置包括:水泵。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面食机还包括:用于缓存流入第二管道的液体的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设置在第二管道中。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存储装置中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位于所述存储装置内壁的顶部,所述第二传感器位于所述存储装置内壁的底部。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存储装置为水箱。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管道的内径取值范围为5-10mm。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增压装置的抽取次数为n,n大于或等于2。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面食机还包括两个驱动电路,其中一个驱动电路的驱动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装置的驱动输入端连通,用于驱动所述控制装置;另一个驱动电路的驱动输出端与所述液体增压装置的驱动输入端连通,用于驱动所述液体增压装置。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每一个驱动电路包括:光耦u110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管q108;其中:
光耦u110的输入端a引脚接5v,光耦u110的输入端k引脚与控制电路连通;
光耦u110输出端的集电极c极接12v;光耦u110输出端的发射极e极分别与q108的源极s极和栅极g极连通,且q108的栅极g极连通并接地;
一个驱动电路中的mos管q108的漏极d极与所述控制装置的驱动输入端连通;另一个驱动电路中的mos管q108的漏极d极与所述液体增压装置的驱动输入端连通。
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计算液体容量以管道的固定容积作为最小单元进行累计,使得加入的液体量的误差小,进水控制精准。另外,加入的液体量的误差小,面食机制作的面食可达到用户所需效果(比如面食劲道和形状均符合要求),使得制作可一次成功,面食机制作成功率高,且制面口感好,用户体验较高。
另外,由于加入面食机搅拌杯的液体容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制成面食的劲道或成型,是面食机是否制作成功的关键。因此,目前对加入面食机搅拌杯中的液体容量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而其余装置中的自动加入系统加入的液体容量的多少,只影响制成食物的口感(比如偏浓稠或稀释),对加入的液体容量的精度要求不高。本申请实施例计算液体容量以管道的固定容积作为最小单元进行累计,使得加入的液体量的误差小,可满足面食机对加入液体容量的高精度要求。
另外,计算液体容量以管道的固定容积作为最小单元进行累计,且管道2的容积v设置为3ml≤v≤10ml,一是对液体干扰不敏感,可适应复杂的液体环境,可以加入鸡蛋液或果蔬汁等液体;二是对加入液体容量的误差可固化,不会因为加入液体的增多而增多;三是无需流量计进行计量,成本较低;四是无需安装减震支架,减少安装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水箱和管道2之间设置电磁阀或水泵等控制装置,还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产生分割效果,从而产生抽取液体量的最小计算单元。2、在控制装置采用电磁阀时,通过设置空间位置要求:水箱高于管道1,管道1高于电磁阀,电磁阀高于管道2,管道2高于液体增压装置,可通过重力直接向管道中注水,实现重力加水。3、在控制装置采用水泵时,采用双水泵抽水,取消空间位置的高低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管道1内径要求≥5mm,可以消除管道摩擦力和水张力的作用。2、通过在管道2中设置存储装置,利用存储装置缓存流入管道2的液体,提升抽水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面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面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面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进行自动加液体的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面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面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实际应用中,包括面条机等面食机中设置有自动加水系统,实现将水箱中的液体(比如水、鸡蛋液或蔬菜汁等)自动抽取到搅拌杯,以与搅拌杯中预先倒入的食材(比如面粉、米粉、玉米粉或淀粉等)搅拌后制成面条或饺子皮等面食。
然而,面食机中设置的自动加水系统相对于其余装置中(如全自动智能电饭煲或料理机等)的自动加水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由于加入面食机搅拌杯的液体容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制成面食的劲道或成型,是面食机是否制作成功的关键。因此,加入面食机搅拌杯中的液体容量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而其余装置中的自动加入系统加入的液体容量的多少,只影响制成食物的口感(比如偏浓稠或稀释),对加入的液体容量的精度要求不高。2、由于加入面食机搅拌杯的液体容量是每次抽取的最小液体量的累计和,因此,每一次抽取的最小液体量的精度也要求非常高。
目前,现有面条机自动加水方案中主要采用流量计反馈水量,然而其存在如下问题:1、自动加水方案中存在流量计,流量计通过霍尔脉冲信号反馈水量,但是流量计叶轮易受干扰,在进入面粉或水垢等杂物后,容易出现叶轮打滑现象,此时水量偏差将加大。实际数据表明在正常状态下,水量精度可达到40ml±1.5ml,但出现打滑现象后偏差将达到40ml±6ml甚至更多。2、基于1问题,基于流量计的自动加水方案不适用于蔬菜汁或鸡蛋液等非纯水环境。3、水量误差因抽水变多而乘数变多,在300ml时候,水量误差在±12ml。4、流量计需要采用进口部件,成本高昂。5、抽水(比如水泵抽水)时,存在振动,但流量计工作时要求平稳无振动,需要设置专门减震支架来保障抽水精度。同时,也会因为减震支架的安装存在差异而造成水量误差不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加水控制精准的面食机,计算液体容量以管道的固定容积作为最小单元进行累计,加入的液体量的误差小;对液体干扰不敏感,可适应复杂的液体环境,可以加入鸡蛋液或果蔬汁等液体;对加入液体容量的误差可固化,不会因为加入液体的增多而增多;无需流量计进行计量,成本较低;无需安装减震支架,减少安装要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包括:基座和设于基座上的搅拌组件,基座内设有电机,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杯、搅拌器和杯盖。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面食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还包括:用于盛放液体的水箱、用于存储水箱流出的液体的第二管道(管道2)和用于抽取管道2中存储的液体,并以管道2存储的液体量为最小单位排出到搅拌杯的液体增压装置。
管道2的进水口与水箱的出水口连通,管道2的出水口与液体增压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液体增压装置的出水口与搅拌杯的进水口连通。
本实施例中,利用管道的固定容积测量抽取的液体流量。具体的,将管道2容量作为抽取液体量的最小计算单元,多次累加得到抽取液体量的总量。
其中,管道2存储的液体量为液体增压装置抽取的流入搅拌杯的水量的最小单位,液体增压装置的抽取次数为n,n大于或等于2。
其中,管道2可以是水箱与液体增压装置之间与液体增压装置连通的一节管道或一节管道的部分长度,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限定和赘述。
其中,液体增压装置的抽取次数是指液体增压装置抽取管道2中存储的液体的次数。本实施例中水箱存放的液体可以是水、蔬菜汁或鸡蛋液等液体,本实施例主要以水为例进行阐述,其余液体的抽取原理与水的抽取原理相同,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限定和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液体增压装置抽取管道2中的液体,且每次抽取时,将管道2中存储的液体作为单次抽水量v,控制液体增压装置进行抽水n次,则采用公式q=v*t可得到所需水量q。
举例来说,以制作600g快速面为例:面水比为33%,则需要水量为600*0.33=198g。假定管道2设置的储水量为5ml(即5g),则需要抽水次数为:198/5=39.6次,按照面食机性能,面水比误差向下方向更有利,则抽水次数39次即可。可知抽水的水量为195g,抽水误差仅有3g,误差精度比流量计方案大大提升。
进一步地,液体增压装置最后一次抽水时,本实施例可以以相差水量来计算抽水时间,使最后一次抽水量在0-5ml中,进一步消除误差。举例来说,以制作205g快速面为例:面水比为33%,则需要水量为205*0.33=67.65g。假定管道2设置的储水量为5ml(即5g),则需要抽水次数为:67.65/5=13.53次。如直接抽水次数13次,可知抽水的水量为65g,抽水误差仅有2.65g。此误差偏大,可增加一次抽水,即第14次抽水,此次抽水时间取决于液体增压装置(如水泵)的流速。以l20面食机为例,水泵流速为275ml/min,则抽水时间内控制为0.5s。此时进入的水量不足5ml,但又不是0ml,可将2.65g误差进一步消除。
可选的,液体增压装置可以但不仅限于包括水泵,水泵作为动力单元,将储存在管道2中的水抽入搅拌杯中。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水泵抽取管道2中的液体,实现面食机自动抽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计算液体容量以管道的固定容积作为最小单元进行累计,使得加入的液体量的误差小。另外,加入的液体量的误差小,面食机制作的面食可达到用户所需效果(比如面食劲道和形状均符合要求),使得制作可一次成功,面条制作成功率高,用户体验较高。
另外,由于加入面食机搅拌杯的液体容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制成面食的劲道或成型,是面食机是否制作成功的关键。因此,目前对加入面食机搅拌杯中的液体容量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而其余装置中的自动加入系统加入的液体容量的多少,只影响制成食物的口感(比如偏浓稠或稀释),对加入的液体容量的精度要求不高。本申请实施例计算液体容量以管道的固定容积作为最小单元进行累计,使得加入的液体量的误差小,可满足面食机对加入液体容量的高精度要求。
另外,计算液体容量以管道的固定容积作为最小单元进行累计,一是对液体干扰不敏感,可适应复杂的液体环境,可以加入鸡蛋液或果蔬汁等液体;二是对加入液体容量的误差可固化,不会因为加入液体的增多而增多;三是无需流量计进行计量,成本较低;四是无需安装减震支架,减少安装要求。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面食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还可以包括:用于控制管道2液体存储量大小的控制装置、第一管道(管道1)和第三管道(管道3);管道2的进水口通过控制装置和管道1与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液体增压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3与搅拌杯的进水口连通。
具体的,如图2所示,管道1的进水口与水箱的出水口连接,管道1的出水口与控制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控制装置的出水口与管道2的进水口连接,管道2的出水口与液体增压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液体增压装置的出水口与管道3的进水口连接,管道3的出水口与搅拌杯的进水口连接。
其中,管道1作为进水使用,管道2作为液体量计算单元使用,管道3作为引流使用。管道1和管道2均可以但并不仅限于为硅胶管道。
本实施例中,利用控制装置,产生分割效果,产生抽取液体量的最小计算单元。具体的,通过在水箱和管道2之间设置控制装置,在将管道的固定容积作为液体计量最小单元时,可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管道2液体存储量大小,从而控制抽取液体量的最小计算单元的大小。举例来说,若将管道2的整个容积作为抽取液体量的最小计算单元,只需控制装置从水箱中抽水时,将液体充满整个管道2时停止抽取,则可实现抽取液体量的最小计算单元为管道2的整个容积。若将管道2容积的三分之二作为抽取液体量的最小计算单元,只需控制装置从水箱中抽水时,将液体充满管道2的三分之二时停止抽取,则可实现抽取液体量的最小计算单元为管道2容积的三分之二。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一可选方案中,控制装置可以但不仅限于电磁阀。本实施例中,利用电磁阀开关,产生分割效果,产生抽取液体量的最小计算单元。具体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面食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水箱高于管道1,管道1高于电磁阀,电磁阀高于管道2,管道2高于液体增压装置。水箱出水口与电磁阀进水口使用硅胶管道1相连,电磁阀出水口和水泵进水口之间用硅胶管道2相连,管道3进水口与水泵出水口相连,管道3出水注入面食机搅拌杯中。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空间位置要求:水箱高于管道1,管道1高于电磁阀,电磁阀高于管道2,管道2高于液体增压装置,可通过重力直接向管道2中注水,实现重力加水。
在实际应用中,图4为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进行自动加液体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基于面食机进行自动加液体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01:程序选择功能后,启动工作,进程进行注水环节。
s402:关闭电磁阀,打开水泵抽水3s。
本实施例中,面食机通过管道2向搅拌杯注入时,先抽空管道2中储存的水量。具体的,关闭电磁阀,打开水泵抽水3s,抽空管道2中储存水量。
s403:判断抽水时间是否达到3s。若是,则执行s404;若否,则执行s402。
本实施例中,水泵抽水时间设置为3s,即可抽空管道2中储存水量。实际应用中抽水时间并不仅限于3s,其具体抽水时间可根据管道2的容积和水泵的抽水功率而定,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限定。
s404:关闭水泵,打开电磁阀向管道2注水3s。
本实施例中,抽空管道2中储存水量后,关闭水泵,打开电磁阀,水箱中水因重力作用注入管道2中储存。
s405:判断注水时间是否达到3s。若是,则执行s406;若否,则执行s404。
本实施例中,注水时间设置为3s,即可将水注满整个管道2。实际应用中注水时间并不仅限于3s,其具体注水时间可根据管道2的容积而定,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限定。
s406:重复抽水和注水步骤。
本实施例中,重复s404~s405。
s407:判断注水次数n值是否达到。若是,则结束;否则,执行s406。
本实施例中,单次抽水量v为管道2存水量,抽水次数n,所需水量q=n*t。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可选方案中,控制装置可以但不仅限于包括水泵。本实施例中,利用水泵开关,产生分割效果,产生抽取液体量的最小计算单元。具体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面食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可使用水泵代替电磁阀,采用双水泵进行自动抽水。本实施例中,电磁阀使用水泵代替后,利用水泵抽力,对空间要求取消。
其中,利用双水泵自动加液体的实现原理与图4所示实施例采用电磁阀和水泵自动加液体的实现原理相同,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通过设置电磁阀或水泵等控制装置,产生分割效果,从而产生抽取液体量的最小计算单元。在控制装置采用电磁阀时,通过设置空间位置要求:水箱高于管道1,管道1高于电磁阀,电磁阀高于管道2,管道2高于液体增压装置,可通过重力直接向管道中注水,实现重力加水。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水箱容积设置取决于面食机制作量,一般取值在350ml-500ml。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管道1的内径取值范围为5-10mm。具体的,管道1作为进水使用,为避免管道摩擦力和水张力的作用(如进水方式为重力进水),此管道1内径要求≥5mm,一般设置在8-10mm。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管道2的容积取值范围为3-10ml。具体的,管道2作为水量计算单元使用,设置本段水管储水量在3-10ml(考虑使用精度,最佳设计在5ml左右)。管道2的长度和直径可以根据管道2存储的液体量而定,根据圆柱体积计算公司v=π*(0.5d)2*h可知:为利于储水本段管道直径设计在10-50mm,考虑空间最优,设计管道直径在30mm,则可知管道长度为70mm。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面食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还可以包括:用于缓存流入管道2的液体的存储装置,存储装置设置在管道2中。
本实施例中,在管道2长度过长时,可设置一个存储装置在管道2中,利用存储装置缓存流入管道2的液体,提升抽水时间。其中,存储装置的存储容量可根据管道2的长度而定,比如,管道2的长度较长,可设置一个存储容量较大的存储装置;管道2的长度相对较短,可设置一个存储容量较小的存储装置。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限定和赘述。
可选的,存储装置可以为水箱。
可选的,存储装置中可以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位于存储装置内壁的顶部,第二传感器位于存储装置内壁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存储装置中设置有高水位的第一传感器和低水位的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可分别与控制电路连通,用于检测存储装置中的水满或水排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通过在管道2中设置存储装置,利用储装置缓存流入管道2的液体,提升抽水时间。同时,通过在存储装置中设置有高水位的第一传感器和低水位的第二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存储装置中的水满或水排完。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面食机还可以包括两个驱动电路,其中一个驱动电路的驱动输出端与控制装置的驱动输入端连通,用于驱动控制装置;另一个驱动电路的驱动输出端与液体增压装置的驱动输入端连通,用于驱动液体增压装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驱动电路,控制装置和液体增压装置分别由一个驱动电路进行驱动,以实现控制装置和液体增压装置的自动抽水。
其中,驱动电路的驱动输入端可以与控制电路的驱动控制端连通,驱动电路根据控制电路的控制,驱动控制装置或液体增压装置的打开或关闭。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控制驱动电路的实现方式和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赘述。
可选的,每一个驱动电路可以包括:光耦u110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管q108;其中:
光耦u110的输入端a引脚接5v,光耦u110的输入端k引脚与控制电路连通;光耦u110输出端的集电极c极接12v;光耦u110输出端的发射极e极分别与q108的源极s极和栅极g极连通,且q108的栅极g极连通并接地;一个驱动电路中的mos管q108的漏极d极与控制装置的驱动输入端连通;另一个驱动电路中的mos管q108的漏极d极与液体增压装置的驱动输入端连通。
具体的,控制装置和液体增压装置都由mos管进行驱动。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每一个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76、光耦u110、第二电阻r177、第三电阻r178、第四电阻r179、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管q108和二极管d114;其中:
光耦u110的输入端a引脚与第一电阻r176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76的另一端接直流5v;光耦u110的输入端k引脚与控制电路连接;
光耦u110输出端的集电极c极与第二电阻r177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177的另一端接交流12v;光耦u110输出端的发射极e极分别与第三电阻r178的一端和第四电阻r179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178的另一端与mos管q108的源极s极连接,第四电阻r179的另一端与mos管q108的栅极g极连接并接地;
一个驱动电路中的mos管q108的漏极d极分别与控制装置的驱动输入端的正极和二极管d114的正极连接,控制装置的驱动输入端的负极与二极管d114的负极连接并接交流12v;
另一个驱动电路中的mos管q108的漏极d极分别与液体增压装置的驱动输入端的正极和二极管d114的正极连接,液体增压装置的驱动输入端的负极与二极管d114的负极连接并接12v。
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可以为单片机(microcontrollerunit,简称mcu)。当需要开通水泵时,mcu向光耦k脚输出低电平,光耦导通,则光耦输出端导通,mos管开通,则水泵打开。当需要关闭水泵时,mcu向光耦k脚输出高电平,光耦关闭,则光耦输出端关闭,mos管关闭,则水泵关闭。
其中,本实施例是以驱动电路驱动液体增压装置,液体增压装置为水泵为例进行阐述,驱动电路驱动控制装置的实现原理与驱动液体增压装置的实现原理相同,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口”字结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1.一种自动加水控制精准的面食机,包括基座和设于基座上的搅拌组件,所述基座内设有电机,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杯、搅拌器和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食机还包括:用于盛放液体的水箱、用于存储所述水箱流出的液体的第二管道和用于抽取第二管道中存储的液体,并以第二管道存储的液体量为最小单位排出到搅拌杯的液体增压装置;
第二管道的进水口与水箱的出水口连通,第二管道的出水口与所述液体增压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液体增压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搅拌杯的进水口连通;
其中,第二管道存储的液体量为液体增压装置抽取的流入搅拌杯内水量的最小单位,所述第二管道的容积为v,3ml≤v≤10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食机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二管道液体存储量大小的控制装置、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第二管道的进水口通过控制装置和第一管道与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液体增压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搅拌杯的进水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磁阀;所述液体增压装置包括:水泵;所述水箱高于第一管道,第一管道高于电磁阀,电磁阀高于第二管道,第二管道高于所述液体增压装置;
或者;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水泵;所述液体增压装置包括:水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食机还包括:用于缓存流入第二管道的液体的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设置在第二管道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装置中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位于所述存储装置内壁的顶部,所述第二传感器位于所述存储装置内壁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装置为水箱。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第一管道的内径取值范围为5-10mm。
8.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增压装置的抽取次数为n,n大于或等于2。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食机还包括两个驱动电路,其中一个驱动电路的驱动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装置的驱动输入端连通,用于驱动所述控制装置;另一个驱动电路的驱动输出端与所述液体增压装置的驱动输入端连通,用于驱动所述液体增压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驱动电路包括:光耦u110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管q108;其中:
光耦u110的输入端a引脚接5v,光耦u110的输入端k引脚与控制电路连通;
光耦u110输出端的集电极c极接12v;光耦u110输出端的发射极e极分别与mos管q108的源极s极和栅极g极连通,且mos管q108的栅极g极连通并接地;
一个驱动电路中的mos管q108的漏极d极与所述控制装置的驱动输入端连通;另一个驱动电路中的mos管q108的漏极d极与所述液体增压装置的驱动输入端连通。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