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磁阀。
背景技术:
目前,当电磁阀内油液的粘度较大且活塞本体与阀盖长时间接触时,存在活塞本体粘附在阀盖上无法关阀的现象,影响电磁阀的正常使用,导致电磁阀的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阀易发生无法关阀的现象,影响电磁阀正常使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阀,包括:阀体组件,包括阀座和设置在阀座上的阀盖,阀座具有进液腔和出液腔;活塞组件,可活动地设置在阀座内,阀盖盖设在活塞组件上,活塞组件具有使进液腔与出液腔相连通的连通状态和使进液腔与出液腔断开连通的隔断状态,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本体,活塞本体朝向阀盖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可与阀盖接触,以减小活塞组件与阀盖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地,活塞组件还包括:多个弹性件,全部弹性件位于活塞组件与阀盖之间,以向活塞组件提供朝向远离阀盖一侧运动的弹性力。
进一步地,活塞本体具有活塞定位部,至少部分弹性件设置在活塞定位部上,活塞定位部对弹性件的伸缩方向进行导向;和/或阀盖朝向活塞本体的表面上设置有阀盖定位部,至少部分弹性件设置在阀盖定位部上,阀盖定位部对弹性件的伸缩方向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活塞定位部为管状结构,多个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设置在管状结构内;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设在管状结构外,且第二弹簧远离阀盖的一端可与活塞本体抵接,第一弹簧的长度大于第二弹簧的长度,第一弹簧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二弹簧的弹性系数。
进一步地,活塞定位部为圆柱状结构,多个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设在圆柱状结构外;第二弹簧,第一弹簧远离阀盖的一端可与活塞本体抵接,第二弹簧套设在第一弹簧外,第二弹簧远离阀盖的一端可与活塞本体抵接,第一弹簧的长度大于第二弹簧的长度,第一弹簧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二弹簧的弹性系数。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为第一环状结构,第一环状结构与活塞本体同轴设置,第一环状结构的最大外径小于活塞本体的外径,沿活塞本体至第一环状结构的方向上,第一环状结构的外径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为多段第一环形段,各段第一环形段同轴设置且与活塞本体同轴设置,各段第一环形段的最大外径小于活塞本体的外径,沿活塞本体至第一凸起的方向上,各段第一环形段的外径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活塞定位部朝向阀盖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以减小活塞定位部与阀盖的接触面积;其中,第一凸起朝向阀盖的第一端面与第二凸起朝向阀盖的第二端面平齐。
进一步地,活塞定位部为管状结构或圆柱状结构,第二凸起为第二环状结构,第二环状结构与管状结构或圆柱状结构同轴设置,第二环状结构的最大外径小于管状结构或圆柱状结构的外径,沿活塞本体至第二环状结构的方向上,第二环状结构的外径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活塞定位部为管状结构或圆柱状结构,第二凸起为多段第二环形段,各段第二环形段同轴设置且与管状结构或圆柱状结构同轴设置,各第二环形段的最大外径小于管状结构或圆柱状结构的外径,沿活塞本体至第二凸起的方向上,各段第二环形段的外径逐渐减小。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本体,活塞本体朝向阀盖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当活塞组件与阀盖抵接时,第一凸起与阀盖接触,本申请中的电磁阀能够减小活塞组件与阀盖的接触面积,进而避免活塞组件与阀盖粘连而导致电磁阀无法关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磁阀易发生无法关阀的现象,影响电磁阀正常使用的问题,保证电磁阀能够正常使用,提升了电磁阀的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阀的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电磁阀的活塞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活塞组件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电磁阀的阀盖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电磁阀的第二弹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电磁阀的第一弹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了图1中的电磁阀的活塞组件的行程s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性力的合力f的折线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阀体组件;11、阀座;12、阀盖;121、先导通道;122、安装腔;123、先导口;13、进液腔;14、出液腔;20、活塞组件;21、活塞本体;211、活塞定位部;212、安装槽;30、第一凸起;41、第一弹簧;42、第二弹簧;50、第二凸起;60、线圈;71、第一密封件;72、第二密封件;80、活塞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阀易发生无法关阀的现象,影响电磁阀正常使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磁阀。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电磁阀包括阀体组件10和活塞组件20。其中,阀体组件10包括阀座11和设置在阀座11上的阀盖12,阀座11具有进液腔13和出液腔14。活塞组件20可活动地设置在阀座11内,阀盖12盖设在活塞组件20上,活塞组件20具有使进液腔13与出液腔14相连通的连通状态和使进液腔13与出液腔14断开连通的隔断状态,活塞组件20包括活塞本体21,活塞本体21朝向阀盖12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30,第一凸起30可与阀盖12接触,以减小活塞组件20与阀盖12的接触面积。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活塞组件20与阀盖12抵接时,第一凸起30与阀盖12接触,本实施例中的电磁阀能够减小活塞组件20与阀盖12的接触面积,进而避免活塞组件20与阀盖12粘连而导致电磁阀无法关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磁阀易发生无法关阀的现象,影响电磁阀正常使用的问题,保证电磁阀能够正常使用,提升了电磁阀的使用可靠性。
如图1及图4所示,阀盖12具有安装腔122,活塞组件20可活动地设置在安装腔122内。电磁阀还包括先导组件。其中,先导组件包括线圈60、套管、动铁芯及静铁芯,套管安装在阀盖12上,动铁芯可活动地设置在套管内,静铁芯位于套管内,线圈60相当于套管固定设置。阀座11设有流通通道,阀盖12内设有与该流通通道连通的先导通道121,和与先导通道121相连通的先导口123。当先导组件接通电源时,动铁芯相对于静铁芯移动且与静铁芯吸合,在先导组件处于打开状态,即动铁芯向上移动,安装腔122内的液体经由先导口123流至先导通道121内,经由出液腔14排出。此时由于先导组件内部液体向外排出,进液腔13内的压强大于先导组件内的压强,则外部液体推动活塞组件20向上运动,实现进液腔13与出液腔14的连通。待活塞组件20被推动至与阀盖12抵接时,第一凸起30与阀盖12相接触。
当先导组件断开电源时,先导组件内部静铁芯与动铁芯失去磁力,进而使得动铁芯下降并位于封堵先导口123,实现先导口123的密封,进而进液腔13与先导组件内部液体压强平衡,活塞组件20向下运动,以断开进液腔13和出液腔14的连通。
可选地,活塞组件20还包括多个弹性件。其中,全部弹性件位于活塞组件20与阀盖12之间,以向活塞组件20提供朝向远离阀盖12一侧运动的弹性力。这样,当先导组件断开电源时,多个弹性件向活塞组件20提供朝向远离阀盖12一侧运动的弹性力,以实现活塞组件20与阀盖12的分离,进而保证电磁阀能够实现关阀动作。同时,上述设置能够减小活塞组件20与阀盖12之间的作用力,避免活塞组件20和阀体组件10发生结构损坏,延长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至图3所示,活塞本体21具有活塞定位部211,至少部分弹性件设置在活塞定位部211上,活塞定位部211对弹性件的伸缩方向进行导向。这样,在弹性件被压缩或者恢复原长的过程中,活塞定位部211的上述设置避免弹性件发生偏移或弯曲而影响弹性力的作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电磁阀中对弹性件的定位方式不限于此。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阀盖朝向活塞本体的表面上设置有阀盖定位部,至少部分弹性件设置在阀盖定位部上,阀盖定位部对弹性件的伸缩方向进行导向。这样,在弹性件被压缩或者恢复原长的过程中,阀盖定位部的上述设置避免弹性件发生偏移或弯曲而影响弹性力的作用效果。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活塞本体具有活塞定位部,至少部分弹性件设置在活塞定位部上,活塞定位部对弹性件的伸缩方向进行导向,且阀盖朝向活塞本体的表面上设置有阀盖定位部,至少部分弹性件设置在阀盖定位部上,阀盖定位部对弹性件的伸缩方向进行导向。这样,在弹性件被压缩或者恢复原长的过程中,活塞定位部和阀盖定位部的上述设置避免弹性件发生偏移或弯曲而影响弹性力的作用效果,以对弹性件的两端均进行导向。
如图1至图3、图5及图6所示,活塞定位部211为管状结构,两个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其中,第一弹簧41设置在管状结构内,第二弹簧42套设在管状结构外,且第二弹簧42远离阀盖12的一端可与活塞本体21抵接,第一弹簧41的长度大于第二弹簧42的长度,第一弹簧41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二弹簧42的弹性系数。这样,第一弹簧41的弹性力小于第二弹簧42的弹性力,在活塞组件20向上运动过程中,存在较小的弹性力(第一弹簧41的弹性力)作用在活塞本体21上,确保电磁阀的最低动作压差,第二弹簧42只有在活塞本体21接触上限位时才会受到压缩,且活塞本体21到达上限位时第二弹簧42作用在活塞本体21上的弹性力大于第一弹簧41作用在活塞本体21上的弹性力,活塞本体21在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的弹性力作用下能够克服阀盖12对其的粘附力,保证电磁阀能够正常关阀。
具体地,当电磁阀接通电源后,外部液体推动活塞组件20向上运动,则第一弹簧41先与阀盖12接触,随着外部更多的液体进入进液腔13,活塞本体21朝向阀盖12继续运动,以使第二弹簧42与阀盖12接触,第二弹簧42被压缩,直至第一凸起30与阀盖12抵接,活塞本体21不能够继续运动,此时电磁阀处于开启状态。当电磁阀与电源断开连通后,活塞本体21在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的弹性力作用下向下运动,直至活塞组件20将进液腔13和出液腔14断开连通,此时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其中,第二弹簧42只是用于使第一凸起30与阀盖12的端面脱离,一旦脱离一定距离后就不存在粘附的风险,依靠第一弹簧41就能自然实现关阀,且关阀可靠。
具体地,电磁阀的内外压差较小时,第二弹簧42可以不被压缩,第一凸起30不会与阀盖12接触且留有一定间隙,活塞本体21向上移动的较为缓慢,由于电磁阀的流量较小,此时活塞组件20无需全开,也符合实际需求。当电磁阀的内外压差力足够大时,压差力足够克服第二弹簧42的弹性力,第一凸起30与阀盖12接触,此时活塞组件20处于全开状态,确保流量。当需要关阀时,由于第二弹簧42和第一弹簧41的弹性力足够大且大于第一凸起30与阀盖12之间的粘附力,从而实现可靠关阀。
在本实施例中,图7示出了图1中的电磁阀的活塞组件的行程s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性力的合力f的折线图,从图7能够得出,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均处于压缩状态时,活塞组件20收到了弹性力足够大且能够克服第一凸起30与阀盖12之间的粘附力。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簧42远离阀盖12的一端与活塞本体21点焊。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的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进入电磁阀内的液体压强进行调整。可选地,电磁阀包括三个、或四个、或五个弹性件。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凸起30为第一环状结构,第一环状结构与活塞本体21同轴设置,第一环状结构的最大外径小于活塞本体21的外径,沿活塞本体21至第一环状结构的方向上,第一环状结构的外径逐渐减小。这样,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第一凸起30的加工成本。同时,上述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小第一凸起30与阀盖12的接触面积,避免第一凸起30与阀盖12发生粘连而影响电磁阀的关阀。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状结构的横截面为梯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环状结构的横截面的形状不限于此,只要保证第一环状结构与阀盖12接触的第一表面的面积小于与活塞本体21接触的第二表面的面积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30与活塞本体21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起30与活塞本体21的加工方式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一凸起30通过切削加工形成。可选地,第一凸起30与活塞本体21焊接。
如图1至图3所示,活塞定位部211朝向阀盖12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50,以减小活塞定位部211与阀盖12的接触面积。其中,第一凸起30朝向阀盖12的第一端面与第二凸起50朝向阀盖12的第二端面平齐。这样,上述设置进一步减小活塞定位部211与阀盖12的接触面积,进而避免活塞定位部211与阀盖12粘连。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凸起50为第二环状结构,第二环状结构与管状结构同轴设置,第二环状结构的最大外径小于管状结构的外径,沿活塞本体21至第二环状结构的方向上,第二环状结构的外径逐渐减小。这样,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第二凸起50的加工成本。同时,上述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小第二凸起50与阀盖12的接触面积,避免第二凸起50与阀盖12发生粘连而影响电磁阀的关阀。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环状结构的横截面为梯形。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环状结构的横截面的形状不限于此,只要保证第二环状结构与阀盖12接触的第一表面的面积小于与活塞定位部211接触的第二表面的面积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50与活塞定位部211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凸起50与活塞定位部211的加工方式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二凸起50通过切削加工形成。可选地,第二凸起50与活塞定位部211焊接。
如图1所示,电磁阀还包括第一密封件71、第二密封件72及活塞环80。其中,第一密封件71和第二密封件72均设置在阀盖12与阀座11之间,以对二者的连接处进行密封。活塞本体21具有安装槽212,活塞环80安装在安装槽212内,以对活塞组件20与阀盖12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可选地,第一密封件71和第二密封件72为密封环。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的电磁阀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弹性件的安装位置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活塞定位部为圆柱状结构,至少两个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其中,第一弹簧套设在圆柱状结构外。第一弹簧远离阀盖的一端可与活塞本体抵接,第二弹簧套设在第一弹簧外,第二弹簧远离阀盖的一端可与活塞本体抵接,第一弹簧的长度大于第二弹簧的长度,第一弹簧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二弹簧的弹性系数。这样,第一弹簧的弹性力小于第二弹簧的弹性力,在活塞组件向上运动过程中,存在较小的弹性力(第一弹簧的弹性力)作用在活塞本体上,确保电磁阀的最低动作压差,第二弹簧只有在活塞本体接触上限位时才会受到压缩,且活塞本体到达上限位时第二弹簧作用在活塞本体上的弹性力大于第一弹簧作用在活塞本体上的弹性力,活塞本体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能够克服阀盖对其的粘附力,保证电磁阀能够正常关阀。
具体地,当电磁阀接通电源后,外部液体推动活塞组件向上运动,则第一弹簧先与阀盖接触,随着外部更多的液体进入进液腔,活塞本体朝向阀盖继续运动,以使第二弹簧与阀盖接触,第二弹簧被压缩,直至第一凸起与阀盖抵接,活塞本体不能够继续运动,此时电磁阀处于开启状态。当电磁阀与电源断开连通后,活塞本体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向下运动,直至活塞组件将进液腔和出液腔断开连通,此时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为第二环状结构,第二环状结构与圆柱状结构同轴设置,第二环状结构的最大外径小于圆柱状结构的外径,沿活塞本体至第二环状结构的方向上,第二环状结构的外径逐渐减小。这样,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第二凸起的加工成本。同时,上述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小第二凸起与阀盖的接触面积,避免第二凸起与阀盖发生粘连而影响电磁阀的关阀。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中的电磁阀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凸起30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为多段第一环形段,各段第一环形段同轴设置且与活塞本体同轴设置,各段第一环形段的最大外径小于活塞本体的外径,沿活塞本体至第一凸起的方向上,各段第一环形段的外径逐渐减小。这样,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第一凸起的加工成本。同时,上述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小第一凸起与阀盖的接触面积,避免第一凸起与阀盖发生粘连而影响电磁阀的关阀。
在本实施例中,各段第一环形段的横截面为梯形。
需要说明的是,各段第一环形段的横截面的形状不限于此,只要保证第一凸起与阀盖接触的第一表面的面积小于与活塞本体接触的第二表面的面积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多段第一环形段与活塞本体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起与活塞本体的加工方式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一凸起通过切削加工形成。可选地,第一凸起与活塞本体焊接。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中的电磁阀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二凸起50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为多段第二环形段,各段第二环形段同轴设置且与管状结构同轴设置,各第二环形段的最大外径小于管状结构的外径,沿活塞本体至第二凸起的方向上,各段第二环形段的外径逐渐减小。这样,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第二凸起的加工成本。同时,上述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小第二凸起与阀盖的接触面积,避免第二凸起与阀盖发生粘连而影响电磁阀的关阀。
在本实施例中,各段第二环形段的横截面为梯形。
需要说明的是,各段第二环形段的横截面的形状不限于此,只要保证第二凸起与阀盖接触的第一表面的面积小于与活塞定位部接触的第二表面的面积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多段第二环形段与活塞定位部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凸起与活塞定位部的加工方式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二凸起通过切削加工形成。可选地,第二凸起与活塞定位部焊接。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中的电磁阀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第二凸起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为多段第二环形段,各段第二环形段同轴设置且与圆柱状结构同轴设置,各第二环形段的最大外径小于圆柱状结构的外径,沿活塞本体21至第二凸起50的方向上,各段第二环形段的外径逐渐减小。这样,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第二凸起的加工成本。同时,上述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小第二凸起与阀盖的接触面积,避免第二凸起与阀盖发生粘连而影响电磁阀的关阀。
在本实施例中,各段第二环形段的横截面为梯形。
需要说明的是,各段第二环形段的横截面的形状不限于此,只要保证第二凸起与阀盖接触的第一表面的面积小于与活塞定位部接触的第二表面的面积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多段第二环形段与活塞定位部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凸起与活塞定位部的加工方式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二凸起通过切削加工形成。可选地,第二凸起与活塞定位部焊接。
实施例六
实施例六中的电磁阀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活塞组件20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活塞组件还包括弹性件和缓冲件。其中,弹性件位于活塞组件与阀盖之间,以向活塞组件提供朝向远离阀盖一侧运动的弹性力。缓冲件位于活塞组件与阀盖之间,以减小活塞组件与阀盖之间的冲击力。其中,缓冲件由塑料、或树脂制成。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当活塞组件与阀盖抵接时,第一凸起与阀盖接触,本申请中的电磁阀能够减小活塞组件与阀盖的接触面积,进而避免活塞组件与阀盖粘连而导致电磁阀无法关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磁阀易发生无法关阀的现象,影响电磁阀正常使用的问题,保证电磁阀能够正常使用,提升了电磁阀的使用可靠性。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组件(10),包括阀座(11)和设置在所述阀座(11)上的阀盖(12),所述阀座(11)具有进液腔(13)和出液腔(14);
活塞组件(2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阀座(11)内,所述阀盖(12)盖设在所述活塞组件(20)上,所述活塞组件(20)具有使所述进液腔(13)与所述出液腔(14)相连通的连通状态和使所述进液腔(13)与所述出液腔(14)断开连通的隔断状态,所述活塞组件(20)包括活塞本体(21),所述活塞本体(21)朝向所述阀盖(12)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30),所述第一凸起(30)可与所述阀盖(12)接触,以减小所述活塞组件(20)与所述阀盖(12)的接触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20)还包括:
多个弹性件,全部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活塞组件(20)与所述阀盖(12)之间,以向所述活塞组件(20)提供朝向远离所述阀盖(12)一侧运动的弹性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本体(21)具有活塞定位部(211),至少部分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活塞定位部(211)上,所述活塞定位部(211)对所述弹性件的伸缩方向进行导向;和/或
所述阀盖(12)朝向所述活塞本体(21)的表面上设置有阀盖定位部,至少部分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阀盖定位部上,所述阀盖定位部对所述弹性件的伸缩方向进行导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定位部(211)为管状结构,所述多个弹性件包括:
第一弹簧(41),所述第一弹簧(41)设置在所述管状结构内;
第二弹簧(42),所述第二弹簧(42)套设在所述管状结构外,且所述第二弹簧(42)远离所述阀盖(12)的一端可与所述活塞本体(21)抵接,所述第一弹簧(4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弹簧(42)的长度,所述第一弹簧(41)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第二弹簧(42)的弹性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定位部(211)为圆柱状结构,所述多个弹性件包括:
第一弹簧(41),所述第一弹簧(41)套设在所述圆柱状结构外;
第二弹簧(42),所述第一弹簧(41)远离所述阀盖(12)的一端可与所述活塞本体(21)抵接,所述第二弹簧(42)套设在所述第一弹簧(41)外,所述第二弹簧(42)远离所述阀盖(12)的一端可与所述活塞本体(21)抵接,所述第一弹簧(4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弹簧(42)的长度,所述第一弹簧(41)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第二弹簧(42)的弹性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30)为第一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环状结构与所述活塞本体(21)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环状结构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活塞本体(21)的外径,沿所述活塞本体(21)至所述第一环状结构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环状结构的外径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30)为多段第一环形段,各段所述第一环形段同轴设置且与所述活塞本体(21)同轴设置,各段所述第一环形段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活塞本体(21)的外径,沿所述活塞本体(21)至所述第一凸起(30)的方向上,各段所述第一环形段的外径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定位部(211)朝向所述阀盖(12)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50),以减小所述活塞定位部(211)与所述阀盖(12)的接触面积;其中,所述第一凸起(30)朝向所述阀盖(12)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凸起(50)朝向所述阀盖(12)的第二端面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定位部(211)为管状结构或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二凸起(50)为第二环状结构,所述第二环状结构与所述管状结构或所述圆柱状结构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环状结构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管状结构或所述圆柱状结构的外径,沿所述活塞本体(21)至所述第二环状结构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环状结构的外径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定位部(211)为管状结构或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二凸起(50)为多段第二环形段,各段所述第二环形段同轴设置且与所述管状结构或所述圆柱状结构同轴设置,各所述第二环形段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管状结构或所述圆柱状结构的外径,沿所述活塞本体(21)至所述第二凸起(50)的方向上,各段所述第二环形段的外径逐渐减小。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