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咽拭子采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81


本发明涉及到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一次性咽拭子采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正常人咽峡部培养应有口腔正常菌群,而无致病菌生长。咽部的细菌均来自外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机体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和其他外部因素下可以出现感染等而导致疾病。因此,通过咽部拭子可将咽峡部的细菌取出并进行培养能分离出致病菌,有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白喉、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等的诊断。故而在就诊过程中医生经常会用咽拭子将咽峡部的液体取出以进行化验诊断,而现有的咽拭子是一根一端设有棉球的棉签棒,该棉签棒易被患者咬断,在就诊过程中就出现由于儿童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就诊而咬断棉签棒的事故发生,使得棉签卡在咽喉部或者吞入胃部,相当的危险,且在取样的过程中,患者的嘴部一直处于张开状态,长时间会导致患者下颌关节受累,而且会增加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咽拭子采取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一次性咽拭子采取装置,包括套管、固定开口器、面罩、采集管、电源模块和贴片灯珠,所述套管上设有所述固定开口器和所述面罩,所述面罩位于所述固定开口器的一侧,所述采集管套设在所述套管内,且所述采集管的一端突出于所述套管的一端,所述采集管的另一端突出于所述套管的另一端,所述套管的一端的外缘均匀的设有若干所述贴片灯珠,且若干所述贴片灯珠位于所述固定开口器远离所述面罩的一侧,所述套管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设有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位于所述面罩远离所述固定开口器的一侧,每一所述贴片灯珠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扩大镜,所述套管的另一端设有所述扩大镜,所述扩大镜位于所述面罩与所述电源模块之间。

作为优选,还包括电源开关,所述面罩上设有所述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位于所述面罩远离所述固定开口器的一侧,所述电源开关控制若干所述贴片灯珠。

作为优选,还包括粘性胶,所述面罩的一侧外缘设有所述粘性胶。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开口器包括开口器本体,所述开口器本体呈圆锥台状结构,且所述开口器本体的一端的开口的口径大于所述开口器本体的另一端的开口的口径。

作为优选,还包括牵引部,所述牵引部呈球形状结构,所述牵引部位于所述采集管的另一端。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牵引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套管的孔径。

一种一次性咽拭子采取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取出棉签棒,将所述棉签棒插设在所述采集管的一端,再将所述套管、所述开口固定器放置在患者的口腔内,然后将所述面罩固定在患者的面部;

通过所述电源模块控制若干所述贴片灯珠开启,然后再适当的调整扩大镜的位置,观察患者咽部情况,然后再通过旋转所述采集管,使得所述采集管控制所述棉签棒对患者咽部的液体进行取样。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通过在采集管的一端插入棉签棒,通过采集管控制棉签棒进行取样,可以防止棉签棒被咬断、被误吞入胃中的风险发生,而且在套管上设置了固定开口器,将固定开口器置于患者的口腔内,能够起到支撑患者下颌关节,防止患者长时间张开口部导致下颌关节受累,而设置的面罩覆盖在患者的口鼻腔部,能够有效的防止患者呼吸道的传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次性咽拭子采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套管;2、固定开口器;3、面罩;4、采集管;5、棉签棒;6、扩大镜;7、贴片灯珠;8、粘性胶;9、电源模块;10、电源开关;11、牵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图1是本发明一次性咽拭子采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一次性咽拭子采取装置,包括套管1、固定开口器2、面罩3、采集管4、电源模块9和贴片灯珠7,套管1上设有固定开口器2和面罩3,面罩3位于固定开口器2的一侧,采集管4套设在套管1内,且采集管4的一端突出于套管1的一端,采集管4的另一端突出于套管1的另一端,套管1的一端的外缘均匀的设有若干贴片灯珠7,且若干贴片灯珠7位于固定开口器2远离面罩3的一侧,套管1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设有电源模块9,电源模块9位于面罩3远离固定开口器2的一侧,每一贴片灯珠7分别与电源模块9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方向,套管1的一端是指套管1的左端,套管1的另一端是指套管1的右端,电源模块9设置在套管1的另一端的下侧,电源模块9可以拆卸或更换,在取样结束后可以将电源模块9拆掉并安装在其它的咽拭子取样装置上继续使用。设置贴片灯珠7用于为患者咽部提供光源,可以方便医护人员观察患者咽部情况。面罩3用于固定在患者的口鼻处,防止患者呼吸道传染,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性。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一次性咽拭子采取装置还包括扩大镜6,套管1的另一端设有扩大镜6,扩大镜6位于面罩3与电源模块9之间。本实施例中,在面罩3上设有开口,且该开口与扩大镜6相正对,用于医护人员观察患者咽部情况。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一次性咽拭子采取装置还包括电源开关10,面罩上设有电源开关10,电源开关10位于面罩3远离固定开口器2的一侧,电源开关10控制若干贴片灯珠7。本实施例中,每一贴片灯珠7分别通过一电源线与电源模块9连接,电源开关10用于控制贴片灯珠7的启闭。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一次性咽拭子采取装置还包括粘性胶8,面罩3的一侧外缘设有粘性胶8。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固定开口器2包括开口器本体,开口器本体呈圆锥台状结构,且开口器本体的一端的开口的口径大于开口器本体的另一端的开口的口径。如图1所示,开口器本体的左端的开口的口径小于开口器本体的右端开口的口径。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一次性咽拭子采取装置还包括牵引部11,牵引部11呈球形状结构,牵引部11位于采集管4的另一端。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牵引部11的直径大于套管1的孔径。如图1所示,设置牵引部11用于防止采集管4脱离套管1而进入到患者的咽部。

下面说明本发明较佳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如下:

先取出棉签棒5,将棉签棒5,将棉签棒5插设在采集管4的一端,再将套管4、开口固定器2放置在患者的口腔内,固定开口器2支撑固定患者张开的口部,防止患者长时间张开嘴部导致患者颞下颌关节受累,将面罩固定在患者的面部,可以减少患者呼吸道传染,然后再通过电源开关10控制电源模块9为若干贴片灯珠7供电,起到照明作用,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扩大镜6观察患者咽喉部的情况,最后再通过转动牵引部11,控制采集管4带动棉签棒5采集样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一次性咽拭子采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固定开口器、面罩、采集管、电源模块和贴片灯珠,所述套管上设有所述固定开口器和所述面罩,所述面罩位于所述固定开口器的一侧,所述采集管套设在所述套管内,且所述采集管的一端突出于所述套管的一端,所述采集管的另一端突出于所述套管的另一端,所述套管的一端的外缘均匀的设有若干所述贴片灯珠,且若干所述贴片灯珠位于所述固定开口器远离所述面罩的一侧,所述套管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设有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位于所述面罩远离所述固定开口器的一侧,每一所述贴片灯珠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咽拭子采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大镜,所述套管的另一端设有所述扩大镜,所述扩大镜位于所述面罩与所述电源模块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咽拭子采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开关,所述面罩上设有所述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位于所述面罩远离所述固定开口器的一侧,所述电源开关控制若干所述贴片灯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咽拭子采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性胶,所述面罩的一侧外缘设有所述粘性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咽拭子采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开口器包括开口器本体,所述开口器本体呈圆锥台状结构,且所述开口器本体的一端的开口的口径大于所述开口器本体的另一端的开口的口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咽拭子采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牵引部,所述牵引部呈球形状结构,所述牵引部位于所述采集管的另一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咽拭子采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套管的孔径。

8.一种一次性咽拭子采取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咽拭子采取装置,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取出棉签棒,将所述棉签棒插设在所述采集管的一端,再将所述套管、所述开口固定器放置在患者的口腔内,然后将所述面罩固定在患者的面部;

通过所述电源模块控制若干所述贴片灯珠开启,然后再适当的调整扩大镜的位置,观察患者咽部情况,然后再通过旋转所述采集管,使得所述采集管控制所述棉签棒对患者咽部的液体进行取样。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咽拭子采取装置,涉及到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套管、固定开口器、面罩、采集管、电源模块和贴片灯珠,套管上设有固定开口器和面罩,面罩位于固定开口器的一侧,采集管套设在套管内,且采集管的一端突出于套管的一端,采集管的另一端突出于套管的另一端,套管的一端的外缘均匀的设有若干贴片灯珠,且若干贴片灯珠位于固定开口器远离面罩的一侧,套管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设有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位于面罩远离固定开口器的一侧,每一贴片灯珠分别与电源模块电连接。其具有结构简单、方便使用、能够起到支撑患者下颌关节,防止患者长时间张开口部导致下颌关节受累,同时也能够防止患者唾液传播、安全性高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何习斯;张晓铃;李霞;冯永文;庄博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转化医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0.03.0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85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