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管道机构。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作业中,管道的运用广泛,各种大大小小规格不一的管道形成密集的输送架构网,提供不同区域内的排水送水工作,各管道之间需要设置不同的阀门以实行对管道启闭的控制。
由于传统的外接式阀门的开关在旋转时会占据较大的空间(当开关手柄与管道的轴线垂直时),因此,在一些有限的空间内,受限于空间的大小,工作人员旋转开关非常不方便,同时给阀门的安装和调试也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机构,该管道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接式阀门在有限空间内开启和关闭操作不方便以及安装和调试也比较困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管道机构,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阀体、阀芯和联动件,所述阀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阀体内,所述阀体、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一管道由内至外依次套接,所述联动件和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阀芯相连,以通过所述第一管道沿所述第二管道的周向旋转且轴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管道带动所述联动件绕所述阀芯的转动轴线回转以驱动所述阀芯在所述阀体内转动。
可选地,所述联动件包括主体部、第一联动部和第二联动部,所述第二管道上形成通孔和滑槽,所述第一联动部和所述第二联动部均连接在所述主体部的同一侧以与所述主体部构成u型结构,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联动部可转动地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阀芯连接并与所述阀芯的转动轴线共线,所述第一联动部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滑槽中,所述滑槽为以所述通孔为圆心的弧形槽。
可选地,所述弧形槽呈半圆形。
可选地,所述管道机构还包括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之间,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上形成有平面,所述弧形槽形成在所述平面上,该平面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壁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联动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可在所述平面上绕所述转动轴线回转。
可选地,所述管道机构还包括铰轴,所述铰轴穿设在所述阀体上并与所述阀芯连接,所述铰轴的外端面设置有非圆孔,所述第二联动部的一端插设在所述非圆孔内并与之相适配。
可选地,所述非圆孔为方孔。
可选地,所述管道机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联动部的一侧设置有联动孔,所述紧固件的一端插设在所述联动孔内。
可选地,所述管道机构还包括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一套管之间,所述第二套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台阶部,所述第一套管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台阶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道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可选地,所述第一联动部呈圆柱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阀体由内至外依次套接,相较于传统的外接式阀门,本公开的管道机构占用外部的空间小,由于联动件和第一管道连接并穿过第二管道与阀芯相连,在旋转第一管道的情况下,即第一管道沿第二管道的周向旋转以及轴向移动时(即第一管道在沿第二管道沿周向旋转的同时,还沿第二管道的轴向移动),第一管道运动时可以带动联动件绕阀芯的转动轴线回转,由于联动件分别与第一管道和阀芯连接,当联动件绕阀芯回转时,由此可以带动阀芯转动,从而使阀体打开或者关闭,使得在有限的空间内即可开启或者关闭阀体,同时,可以方便对管道机构进行安装和调试,有利于降低管道机构的安装施工难度。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管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联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管道、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阀体11阀芯
12铰轴10a第三管道
20第二管道21滑槽
22通孔30第一管道
31紧固件32防滑纹
40联动件41第一联动部
42第二联动部43主体部
44联动孔50第一套管
51平面60第二套管
61台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本公开中,在未做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术语名词“上、下”是指产品处于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可以理解为沿重力方向的上、下,也与附图中图面的“上、下”相对应;“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第三”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管道机构,参阅图1和图2,该管道机构包括第一管道30、第二管道20、阀体10、阀芯11和联动件40,阀芯11可转动设置在阀体10内,其中,阀芯11可以为球阀的阀芯,也可以为蝶阀的阀芯,阀体10、第二管道20和第一管道30由内至外依次套接,其中,阀体10设置呈空心的圆柱状,阀体10位于最内层,第一管道30位于最外层,联动件40和第一管道30连接,并且联动件40穿过第二管道20与阀芯11相连,以通过第一管道30沿第二管道20的周向旋转且轴向移动,使得第一管道30带动联动件40绕阀芯11的转动轴线回转以驱动阀芯11在阀体10内转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管道30、第二管道20和阀体10由内至外依次套接,相较于传统的外接式阀门,本公开的管道机构占用外部的空间小,由于联动件40和第一管道30连接并穿过第二管道20与阀芯11相连,在旋转第一管道30的情况下,即第一管道30沿第二管道20的周向旋转以及轴向移动时(即第一管道30在沿第二管道20沿周向旋转的同时,还沿第二管道20的轴向移动),第一管道30运动时可以带动联动件40绕阀芯11的转动轴线回转,由于联动件40分别与第一管道30和阀芯11连接,当联动件40绕阀芯11回转时,由此可以带动阀芯11转动,从而使阀体10打开或者关闭,使得在有限的空间内即可开启或者关闭阀体10,同时,可以方便对管道机构进行安装和调试,有利于降低管道机构的安装施工难度。
参阅图3、图4和图5,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联动件40包括主体部43、第一联动部41和第二联动部42,第二管道20上形成通孔22和滑槽21,第一联动部41和第二联动部42均连接在主体部43的同一侧,使得该联动件40大致构成u型结构,主体部43可以设置为板状结构,主体部43可滑动地设置于平面51上,主体部43与第一管道30连接,第一联动部41和第二联动部42可以设置为柱状结构,第二联动部42可转动地穿过通孔22与阀芯11连接并与阀芯11的转动轴线共线,第一联动部41可滑动地容纳在滑槽21中,滑槽21为以通孔22为圆心的弧形槽,这样,当第一管道30沿第二管道20周向旋转且轴向移动时,第一管道30可以带动第一联动部41绕第二联动部42的轴线转动,由于第二联动部42与阀芯11连接,由此,即可带动阀芯11转动,从而对阀体10进行开启或者关闭。基于此,通过使第一管道30沿第二管道20周向旋转且轴向移动,即可对阀体10进行开启或者关闭,有利于管道机构在有限的空间内开启或者关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联动部42可以与阀芯11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活动连接,应该注意,无论固定连接还是活动连接,阀芯11与第二联动部42应当同步转动。
滑槽21的形状决定了阀芯11的开启角度,该弧形槽呈半圆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转动阀芯11以开启或关闭阀体10,也就是使阀芯11能够在0到90度之间转动。
进一步地,参阅图2、图3和图6,管道机构还包括第一套管50,第一套管50套设在第一管道30和第二管道20之间,或者说,由内至外的方向上,依次为第二管道20、第一套管50和第一管道30,第一套管50的外壁上形成有平面51,滑槽21即设置在平面51上,该平面51与第一管道30的内壁限定出安装空间,联动件4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空间内并可在平面51上绕阀芯11的转动轴线回转。通过设置第一套管50,可以方便平面51的加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第二管道20的外周面上设置弧形块,并在弧形块上加工出平面,换言之,第一套管50可以设置为任意合适的结构。此外,滑槽21可以为通槽,并由第一套管50延伸至第二管道20上。
参阅图2,进一步地,该管道机构还包括铰轴12,铰轴12穿设在阀体10上并与阀芯11连接,其中,铰轴12的数量可以为一根或者两根,当铰轴12的数量为一根时,铰轴12可以沿阀体10的直径方向延伸且铰轴12的长度大致与阀芯11的直径相当,换言之,铰轴12沿阀芯11的直径方向贯穿阀芯11;当铰轴12的数量为两根时,两根铰轴12同轴设置并且沿阀体10的周向对称设置,一根铰轴12的一端与阀芯11的上部连接,其另一端可转动地与阀体10连接,另一铰轴12的一端与阀芯11的下部连接,其另一端可转动地与阀体10连接,并且,至少一根铰轴12贯穿阀体10。铰轴12的外端面设置有非圆孔,即铰轴12远离阀体10的轴线的一端设置有非圆孔,第二联动部42的一端插设在非圆孔内并与之相适配。其中,该非圆孔的形状可以是非圆孔在水平方向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矩形或多边形,优选将非圆孔设置为方孔,以简化加工。在保证第二联动部42可以带动阀芯11转动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二联动部42插设在非圆孔内,通过插接的方式,还可以方便该管道机构的安装或者调试。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联动部41的形状可以为圆柱状,以便第一连接部41可以在滑槽21中顺利滑动,第二联动部42的一端设置为方形,其余部分为圆柱状,以便第二联动部42可以在通孔21中转动,相应地,该通孔2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
参阅图2,管道机构还包括紧固件31,紧固件31穿设于第一管道30,主体部43远离第一联动部41的一侧设置有联动孔44,紧固件31的一端插设在联动孔44内。由于紧固件31插设在联动孔44中,旋转第一管道30时,紧固件31随第一管道30沿阀体10的周向旋转且轴向移动,这样就可以使联动件40在平面51上回转,即第一联动部41可以沿第二联动部42的轴线转动,进而通过第二联动部42带动阀芯11转动。
其中,紧固件31可以构造成任意合适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紧固件31可以为螺栓,螺栓穿设于第一管道30并伸入联动孔44内,当第一管道30旋转时,螺栓能够带动联动件40转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紧固件31还可以为销钉,通过销钉贯穿第一管道30并伸入联动孔44中,这样也可以通过销钉带动联动件40转动。
本实施方式中,参阅图3和图6,管道机构还包括第二套管60,第二套管60套设在第一管道30和第一套管50之间,或者说,在由内至外的方向上,依次为第一套管50、第二套管60和第一管道30,第二套管60的内表面设置有台阶部61,台阶部61为圆环状结构,第一套管5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台阶部61,第二套管60与第一套管50之间为间隙配合。紧固件31贯穿第二套管60并伸入主体部43上的联动孔44中。
第二套管60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第一管道30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使得第二套管60与第一管道30螺纹配合,因此,当第一管道30相对阀体10旋转时,在螺纹预紧力的作用下,第二套管60也能够随第一管道30同时旋转。
本实施方式中,参阅图3,第一管道30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32,通过设置防滑纹32,可以方便第一管道30相对阀体10的旋转,其中,防滑纹32的纹路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为沿平行于第一管道30轴线延伸并沿第一管道30的周向均匀分布的槽状结构。
此外,参阅图3,管道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三管道10a,第三管道10a的一端可以设置在第二套管60内,第三管道10a位于第三管道10a内的端部与阀体10的一端密封连接,即第三管道10a与阀体10同轴设置,并且第三管道10a的内径与阀体10的内径相同,这样可以保证阀体10内的流体能够直接进出第三管道10a,保证整个管道机构的密封性能。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1.一种管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道(30)、第二管道(20)、阀体(10)、阀芯(11)和联动件(40),所述阀芯(1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阀体(10)内,所述阀体(10)、所述第二管道(20)和所述第一管道(30)由内至外依次套接,所述联动件(40)和所述第一管道(30)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二管道(20)与所述阀芯(11)相连,以通过所述第一管道(30)沿所述第二管道(20)的周向旋转且轴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管道(30)带动所述联动件(40)绕所述阀芯(11)的转动轴线回转以驱动所述阀芯(11)在所述阀体(10)内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40)包括主体部(43)、第一联动部(41)和第二联动部(42),所述第二管道(20)上形成通孔(22)和滑槽(21),所述第一联动部(41)和所述第二联动部(42)均连接在所述主体部(43)的同一侧以与所述主体部(43)构成u型结构,所述主体部(43)与所述第一管道(30)连接,所述第二联动部(42)可转动地穿过所述通孔(22)与所述阀芯(11)连接并与所述阀芯(11)的转动轴线共线,所述第一联动部(41)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滑槽(21)中,所述滑槽(21)为以所述通孔(22)为圆心的弧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呈半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管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机构还包括第一套管(50),所述第一套管(50)套设在所述第一管道(30)和所述第二管道(20)之间,所述第一套管(50)的外壁上形成有平面(51),所述弧形槽形成在所述平面(51)上,该平面(51)与所述第一管道(30)的内壁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联动件(4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可在所述平面(51)上绕所述转动轴线回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机构还包括铰轴(12),所述铰轴(12)穿设在所述阀体(10)上并与所述阀芯(11)连接,所述铰轴(12)的外端面设置有非圆孔,所述第二联动部(42)的一端插设在所述非圆孔内并与之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圆孔为方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机构还包括紧固件(31),所述紧固件(31)穿设于所述第一管道(30),所述主体部(43)远离所述第一联动部(41)的一侧设置有联动孔(44),所述紧固件(31)的一端插设在所述联动孔(44)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机构还包括第二套管(60),所述第二套管(60)套设在所述第一管道(30)和所述第一套管(50)之间,所述第二套管(60)的内表面设置有台阶部(61),所述第一套管(5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台阶部(6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30)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32)。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部(41)呈圆柱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