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打杯和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2


本申请涉及食物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搅打杯和料理机。



背景技术:

料理机例如破壁机、榨汁机和豆浆机,料理机的搅打杯内设有刀具组件,刀具组件可对搅打杯内的食材进行搅打,以使食材粉碎。

刀具组件仅由位于搅打杯底部的搅打刀组成,搅打刀接触食材的面积有限,对食材的搅打效率较低,食材的粉碎效率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搅打杯和料理机,其可提升食材的粉碎效率,并对食材起到较佳的扰流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搅打杯,所述搅打杯包括杯体、搅打刀和辅助刀具,所述搅打刀和所述辅助刀具设于所述杯体的内部,所述辅助刀具环绕于所述搅打刀,并围成二次搅打空间,所述辅助刀具包括多个环绕于所述搅打刀的扰流刀。

通过在杯体中设置包含扰流刀的辅助刀具,增大了食材与刀刃接触的面积,即当搅打刀对食材进行搅打时,食材会跟随搅打刀的运动而运动,从而使得食材朝向扰流刀运动,食材在经过搅打刀的搅打切割后,再经过扰流刀上的刀刃的切割,提高食材的粉碎效率;同时,扰流刀可对食材起到较佳的扰流效果,以提高食材的粉碎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刀包括连接的搅打部和加强部,所述加强部沿所述二次搅打空间的周向延伸,所述搅打部沿所述二次搅打空间的径向延伸。

通过设置沿径向延伸的搅打部,可增大转动的食材接触搅打部并被打碎的范围,同时,径向延伸的扰流刀可阻碍食材的运动,以提升扰流刀对食材的扰流效果;而通过设置沿周向延伸延伸的加强部,可增加扰流刀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搅打部所处的平面和所述加强部所处的平面形成夹角,所述夹角大于等于60度,并且小于等于90度。

通过设置搅打部所处的平面和所述加强部所处的平面形成的夹角的角度,使得搅打部对食材起到较佳的扰流和搅打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搅打杯还包括杯座,所述杯体安设于所述杯座的上方;

所述辅助刀具固设于所述杯体的内壁,和/或,所述辅助刀具固设于所述杯座。

通过上述设置,可对辅助刀具进行有效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搅打杯还包括杯座,所述杯体安设于所述杯座的上方,所述辅助刀具固设于所述杯座;

所述辅助刀具的底部设置有卡爪,所述卡爪沿所述二次搅打空间的径向延伸;

所述杯座上固设有卡扣件,所述卡扣件与所述卡爪对应设置,所述卡扣件设有卡扣空间和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卡扣空间连通,以使所述卡爪可沿周向运动并且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卡扣空间。

通过在辅助刀具上设置卡爪、在杯座对应设置卡扣件,可通过卡爪与卡扣件的配合,使得辅助刀具固定于杯座。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件包括:

卡扣部,与所述杯座间隔设置;

固定部,固设于所述杯座;

连接部,连接所述卡扣部和所述固定部;

其中,所述卡扣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固定部沿所述二次搅打空间的周向连接,所述卡扣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杯座围成所述卡扣空间,所述卡扣部的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杯座围成所述开口。

通过上述设置,卡扣件与杯座围成容纳卡爪的定位空间,卡爪可通过开口进入卡扣空间,卡扣空间可对卡爪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使得辅助刀具固定连接于所述杯座。

进一步的,所述搅打刀沿第一旋转方向转动,自所述连接部指向所述开口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

通过上述设置,搅打刀转动时,带动位于搅打杯中的食材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或者沿第一旋转反向的切线方向运动,转动的食材的对连接部施加作用力,使得自开口进入卡扣空间中的卡爪受到远离开口、朝向连接部的作用力,从而是的卡爪稳固地设置于卡扣空间中、有效避免卡爪的松动,卡爪紧密抵靠于连接部、辅助刀具稳固地固定于杯座。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空间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卡爪的厚度。

通过设置卡扣空间的高度,使得卡爪能够顺利地进入卡扣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刀具还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呈环状结构,所述的扰流刀固定于所述固定环。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固定环可对多个扰流刀进行统一定位,方便将辅助刀具安设于杯体中。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刀的底部安设于所述固定环,所述卡爪设置于所述固定环的底部;

或者,每一所述扰流刀的底部均设有所述卡爪。

通过上述设置,可对辅助刀具进行限位,方便组装。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刀具的直径大于所述搅打刀的回转直径,所述辅助刀具的直径与所述回转直径之差大于等于5毫米,小于等于20毫米。

通过设置辅助刀具的直径,使得搅打刀对食材进行搅打时,辅助刀具能够较好地切割食材,并对食材起到较佳的扰流效果,以提升食材的粉碎率。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刀具安设于所述杯体的底部,并且所述辅助刀具的高度不超过所述杯体的高度的一半。

通过设置辅助刀具的高度,使得辅助刀具在对食材起到有效搅打、扰流的同时,节约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的内壁设有凸出的扰流筋,所述扰流筋的个数为多个,所述扰流筋与所述扰流刀对应设置,或者,所述扰流筋与所述扰流刀错位设置。

通过在杯体的内壁设置扰流筋,以增加对食材的扰流效果,从而提升食材的粉碎率。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料理机,所述料理机包括机座和上述的搅打杯,所述搅打杯安设于所述机座的上方。

上述料理机通过在搅打杯中设置辅助刀具,增大了了刀刃接触食材的面积,即当搅打刀对食材进行搅打时,食材会跟随搅打刀的运动而运动,从而使得食材朝向扰流刀运动,食材在经过搅打刀的切割后,再经过扰流刀的切割,以提高食材的粉碎效率;同时,扰流刀可对食材起到较佳的扰流效果,以提高食材的粉碎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料理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料理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料理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料理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区域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料理机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区域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料理机的再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区域处的放大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料理机的再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料理机的再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料理机的再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料理机的再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料理机10

搅打杯100

刀具组件101

发热盘102

转动轴103

搅打刀104

上离合器105

杯体110

扰流筋111

杯盖120

杯座130

处理空间140

辅助刀具150

二次搅打空间151

扰流刀160

搅打部161

加强部162

刀刃163

固定环170

第一固定环171

卡爪180

卡扣件190

卡扣空间191

开口192

卡扣部193

固定部194

连接部195

机座200

电机210

下离合器220

第一旋转方向x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申请涉及一种料理机10。其中,这里所说的料理机10可以是破壁机、榨汁机、豆浆机,也可以是其他具有搅打功能和/或加热功能的食物处理器具。

在后面介绍的各个实施例中,料理机10同时设置有搅打组件与加热装置,因而同时具有搅打食材与加热食材的功能。料理机10还设置有控制器,用于对搅打装置与加热装置以及其它部件的运作进行整体控制。控制器可以是设置在pcb板上的主控制芯片。

如图1和图3所示,料理机10可包括搅打杯100和机座200。在料理机10加工食材时,可将搅打杯100放置在机座200上方。在食材加工完成后,可将搅打杯100自机座200上取下。在其他实施例中,搅打杯100与机座200也可以是一个不可分割地整体。比如,搅打杯100可作为机座200不可拆分的一部分而存在。

搅打杯100的下端面与机座200的上端面可设置相互配接的导电触点、机械配接件。导电触点可以是常用的电连接器,机械配接件可以是离合器。并且机座200上可设置限位部,以对放置在机座200上的搅打杯100进行限位。搅打杯100内设有刀具组件101和发热盘102,刀具组件101可对食材进行搅打,发热盘102可对食材进行加热。在搅打杯100放置于机座200上后,它们的导电触点、机械配接件相接,从而使搅打杯100与机座200电性、物理连接,进而设置在机座200内的电机210、电源(或电源适配器)、控制器等可分别为设置在搅打杯100内的刀具组件101、发热盘102等提供动力、电源以及信号控制等方面的支持。

如图2和图3所示,搅打杯100可由杯体110、杯盖120及杯座130等组装而成。杯盖120可盖合在杯体110的上方,杯体110的底部安设于杯座130的上方。杯盖120、杯体110和杯座130共同围成一用于容纳、加工食材的处理空间140。

刀具组件101可包括转动轴103和搅打刀104,搅打刀104安装于转动轴103的一端,并且搅打刀104设于杯体110的内部,即搅打刀104设置于处理空间140中,转动轴103可带动搅打刀104在处理空间140中转动。转动轴103的另一端连接有上离合器105。机座200内设置有电机210和下离合器220。下离合器220与电机210相连,并且可与设于搅打杯100底部的上离合器105相配接,以使电机210可通过下离合器220、上离合器105驱动转动轴103和搅打刀104运转,实现对位于处理空间140中的食材进行搅打的操作。当然,机座200中也可以设置变速器,变速器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机210和下离合器220,从而使得搅打刀104可以以不同的转速运动、对位于处理空间140中的食材进行搅打,以实现不同的搅打功能。

搅打杯100中还设置有辅助刀具150,辅助刀具150设于杯体110的内部,并且辅助刀具150环绕于搅打刀104。辅助刀具150成环形结构,并围成二次搅打空间151,二次搅打空间151成圆柱形结构。

如图3所示,必要时参考图4和图5,辅助刀具150包括多个环绕于搅打刀104的扰流刀160和固定扰流刀160的固定环170。当需要对食材进行搅打操作时,将食材放置于处理空间140,并启动电机210,电机210带动搅打刀104沿第一旋转方向x转动,以对位于处理空间140中的食材进行搅打。此时,食材会跟随搅打刀104的运动而运动,即食材会跟随搅打刀104沿第一旋转方向x转动,或者食材会沿着第一旋转方向x的切线方向运动,从而使得位于二次搅打空间151中的食材朝向扰流刀160运动。扰流刀160上设置有用于切割食材的刀刃163,当食材高速运动至扰流刀160时,扰流刀160可对食材进行切割。扰流刀160可对食材进行二次切割,也可以对食材进行初次切割,以提高食材的粉碎率。同时,搅打食材的过程中,扰流刀160可起到扰乱杯体110内的涡流作用,使得位于处理空间140中的食材可以得到充分的搅动,从而将食材高速拍打、研磨成细小的粉末状,扰流刀160对食材起较好的扰流效果、提高食材的粉碎效率。并且,辅助刀具150可对食材进行初次切割以及二次切割,可适当地降低电机210和/或搅打刀104的转速,从而减小因电机210和搅打刀104转动造成的料理机10的震动,以及因电机210和搅打刀104转动造成的噪音,以提升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所示,扰流刀160包括相连的搅打部161和加强部162,加强部162沿二次搅打空间151的周向延伸,搅打部161沿二次搅打空间151的径向延伸,刀刃163设置在搅打部161的自由端。在本实施例中,搅打部161向靠近搅打刀104的方向延伸,即搅打部161伸入二次搅打空间151中,对位于二次搅打空间151中、运动的食材进行切割,增大转动的食材接触搅打部161并被搅打部161打碎的范围,从而提高食材的粉碎率。同时,搅打食材的过程中,沿着径向延伸的搅打部161可扰乱杯体110内的涡流,对食材起较好的扰流效果、提高食材的粉碎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部分扰流刀160的搅打部161也可以向远离搅打刀104的方向延伸。

通过设置周向延伸的加强部162,可对搅打部161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提升扰流刀160的强度。在固定扰流刀160的过程中,加强部162可增大扰流刀160与其他的固定部件(例如下文所指的固定环)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扰流刀160的稳固连接。并且,周向延伸的加强部162可使得食材更充分地接触搅打部161。其可有效避免旋转的食材撞击加强部162而改变运动方向,从而向偏离搅打部161的方向运动的现象。同时,加强部162在保证扰流刀160的强度的同时,可减小扰流刀160的厚度、节约成本。在制造扰流刀160的过程中,仅需对裁剪后的金属薄板进行弯折加工,便可形成加强部162和搅打部161,制造工艺简单。

进一步的,搅打部161所处的平面和加强部162所处的平面形成夹角α。夹角α大于等于60度,并且小于等于90度。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得旋转的食材更有力地接触搅打部161和位于搅打部161上的刀刃163,有利于对食材进行切割。同时,搅打部161可对食材起到较好的扰流作用,提高食材的粉碎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搅打部161所处的平面和加强部162所处的平面形成夹角α为90度。

如图6所示,固定环170呈环状结构,并且固定环170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扰流刀160均安设于固定环170上,从而使得固定环170可对多个扰流刀160进行统一定位,方便将辅助刀具150安设于杯体110中。其中,多个扰流刀160的底部均安设于其中一个固定环170,该固定环170作为第一固定环171。可通过将第一固定环171固定于杯座130的方式实现对辅助刀具150的定位。当然,其他实施例中,辅助刀具150也可以固设于杯体110的内壁。另外的固定环170可固定连接于扰流刀160的顶部、中部等其他部位,以对多个扰流刀160起到加固定位的作用,提高辅助刀具150的结构稳固性,同时,方便组装和拆卸。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环170的个数为两个,一个固定环170用于固定扰流刀160的底部,以作为第一固定环171;另一个固定环170固定用于固定扰流刀160的顶部,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手持于位于上方的固定环170,以对辅助刀具进行旋转、抓取、安放等操作。结合图5所示,两个固定环170均用于固定扰流刀160中的加强部162。

如图6和图7所示,必要时参考图9,辅助刀具150的底部设置有卡爪180,卡爪180沿二次搅打空间151的径向延伸。杯座130上固设有卡扣件190,卡扣件190与卡爪180对应设置,卡扣件190设有卡扣空间191和开口192,开口192与卡扣空间191连通,以使卡爪180可沿周向运动并且通过开口192进入卡扣空间191。通过在辅助刀具150上设置卡爪180、在杯座130对应设置卡扣件190,可通过卡爪180与卡扣件190的配合,使得辅助刀具150固定于杯座130上。在本实施例中,卡爪180沿径向向靠近搅打刀的方向延伸,卡扣件190对应的设置于二次搅打空间151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卡爪180也可以沿径向向远离搅打刀的方向延伸,卡扣件190对应的设置于二次搅打空间151外,并且环绕于二次搅打空间151。

在本实施例中,卡爪180设置于第一固定环171的底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辅助刀具150也可不包括第一固定环171,每一扰流刀160的底部均设有卡爪180。通过卡爪180和卡扣件190的配合实现辅助刀具150和杯座130的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卡爪180的个数为四个,对应的,卡扣件190的个数也为四个。

进一步的,卡扣件190包括卡扣部193、固定部194和连接部195。固定部194固设于杯座130,卡扣部193与杯座130间隔设置,连接部195用于连接卡扣部193和固定部194。其中,卡扣部193、连接部195和固定部194沿二次搅打空间151的周向连接。卡扣部193、连接部195和杯座130围成上述的用于容纳卡爪180的卡扣空间191。卡扣部193的远离连接部195的一端与杯座130间隔设置,并且与杯座130围成开口192。在组装过程中,可通过旋转辅助刀具150的方式,使得卡爪180沿着周向旋转进入卡扣件190的卡扣空间191中,卡扣空间191可对卡爪180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使得辅助刀具150固定连接于杯座130。在拆卸过程中,可通过反向旋转辅助刀具150的方式,使得卡爪180沿着周向反向旋转旋出卡扣空间191,卡扣件190和卡爪180分离,从而实现辅助刀具150拆卸。通过上述设置,可简化辅助刀具150的拆装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卡扣空间191的高度大于等于卡爪180的厚度,以使得卡爪180能够顺利地进入卡扣空间191。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材质的发热盘102设置于杯座130,并且发热盘102裸露于处理空间140,以对位于处理空间140中的食材进行加热。卡扣件190中的固定部194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发热盘102,以实现卡扣件190和杯座130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参考图4所示,搅打刀104可沿第一旋转方向x转动。而在卡扣件190中,自连接部195指向开口192的方向与第一旋转方向x相反。即,当搅打刀104旋转并对食材进行搅打时候,搅打刀104会带动食材运动,此时食材依次经过卡扣部193、连接部195和固定部194。

在料理机10对食材进行搅打操作的过程中,电机转动,并带动搅打刀104沿第一旋转方向x转动,以对位于处理空间140中的食材进行搅打,同时带动食材跟随搅打刀104的运动而运动。食材在搅打刀104的带动下沿第一旋转方向x转动,或者沿第一旋转方向x的切线方向运动。此时,位于二次处理空间140中的食材朝向扰流刀160的搅打部161运动,搅打部161的刀刃对食材进行二次切割,同时,食材对搅打部161施加作用力,该作用力的方向为第一旋转方向x在对应位置处的切线方向,从而使得扰流刀160具有沿第一旋转方向x转动的趋势。此时,具有转动趋势的扰流刀160通过第一固定环171将作用力传递至卡爪180,从而使得卡爪180受到的作用力在自开口192指向卡扣空间191的方向上存在分量,以使卡爪180具有朝向连接部195、远离开口192运动的趋势,进而使得卡爪180紧密抵靠于连接部195、有效避免卡爪180的松动。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在料理机10对食材进行搅打操作的过程中,卡爪180能够更稳固地卡设于卡扣件190中、辅助刀具150能够更稳固地连接于杯座130,提高料理机10的安全性能。

如图6至图9所示,在将辅助刀具150组装于搅打杯100的过程中,需先将杯盖120和杯体110分离,将辅助刀具150安放于处理空间140中。并且,将辅助刀具150抵靠于杯体110,辅助刀具150上的卡爪180与卡扣件190间隔设置,参考图9所示。之后,沿着第一旋转方向x旋转辅助刀具150,使得卡爪180通过开口192进入卡扣空间191,直至抵靠于连接部195,从而实现辅助刀具150的组装,参考图9和图7所示。在拆卸辅助刀具150时,即需要将辅助刀具150和杯座130分离时,反向旋转辅助刀具150,从而使得卡爪180自卡扣空间191向开口192方向的方向运动,卡爪180远离卡扣件190的卡扣空间191,卡爪180和卡扣件190分离,再将辅助刀具150取出处理空间140,从而实现辅助刀具150和杯座130的分离。通过设置卡爪180和卡扣件190,使得组装和拆卸辅助刀具150的操作简易,同时,便于用户单独取出辅助刀具150并对其进行清洗。

进一步的,如图10和图11所示,辅助刀具150的直径大于搅打刀104的回转直径,辅助刀具150的直径与回转直径之差大于等于5毫米,小于等于20毫米。通过设置辅助刀具150的直径,对二次搅打空间151的尺寸进行限制,使得搅打刀104对食材进行搅打时,食材能够更有力地与扰流刀160进行接触,从而使得辅助刀具150能够较好地切割食材,并对食材起到较佳的扰流效果,以提升食材的粉碎率。

进一步的,辅助刀具150安设于杯体110的底部,并且辅助刀具150的高度不超过杯体110的高度的一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保护电机210和刀具组件101、避免食材遗漏等原因,被搅打刀104搅打后的食材的高度不应超过杯体110高度的一半。举例说明:当料理杯对食材进行搅打的过程中,用户将食材放置于搅打杯100中,此时,食材的高度可能高于杯体110高度的一半。经过搅打刀104初步搅打后,食材被粉碎,小颗粒的食材填满空隙,从而使得被初步搅打后的食材的高度不超过杯体110高度的一半。故通过设置辅助刀具150的高度,使得辅助刀具150在对食材起到有效搅打、扰流的同时,节约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杯体110的内壁设有凸出的扰流筋111,扰流筋111的个数为多个,扰流筋111与扰流刀160对应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扰流筋111与扰流刀160错位设置。通过在杯体110的内壁设置扰流筋111,以增加对食材的扰流效果,从而提升食材的粉碎率。当然,如图12和图13所示,当扰流刀160的个数足够多时,扰流刀160即可对食材进行有效的扰流,此时,杯体110的内壁面便可不设置扰流筋111。在该设计中,不仅可简化杯体110的制造工艺,还便于用户后续对杯体110的清洗工艺。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搅打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打杯(100)包括杯体(110)、搅打刀(104)和辅助刀具(150),所述搅打刀和所述辅助刀具设于所述杯体的内部,所述辅助刀具环绕于所述搅打刀,并围成二次搅打空间(151),所述辅助刀具包括多个环绕于所述搅打刀的扰流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打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刀包括相连的搅打部(161)和加强部(162),所述加强部沿所述二次搅打空间的周向延伸,所述搅打部沿所述二次搅打空间的径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打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打部所处的平面和所述加强部所处的平面形成夹角,所述夹角大于等于60度,并且小于等于9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搅打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打杯还包括杯座(130),所述杯体安设于所述杯座的上方;

所述辅助刀具固设于所述杯体的内壁,和/或,所述辅助刀具固设于所述杯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搅打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打杯还包括杯座(130),所述杯体安设于所述杯座的上方,所述辅助刀具固设于所述杯座;

所述辅助刀具的底部设置有卡爪(180),所述卡爪沿所述二次搅打空间的径向延伸;

所述杯座上固设有卡扣件(190),所述卡扣件与所述卡爪对应设置,所述卡扣件设有卡扣空间(191)和开口(192),所述开口与所述卡扣空间连通,以使所述卡爪可沿周向运动并且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卡扣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搅打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包括:

卡扣部(193),与所述杯座间隔设置;

固定部(194),固设于所述杯座;

连接部(195),连接所述卡扣部和所述固定部;

其中,所述卡扣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固定部沿所述二次搅打空间的周向连接,所述卡扣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杯座围成所述卡扣空间,所述卡扣部的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杯座围成所述开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搅打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打刀沿第一旋转方向(x)转动,自所述连接部指向所述开口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

8.如权利要求5所述搅打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空间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卡爪的厚度。

9.如权利要求5所述搅打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刀具还包括固定环(170),所述固定环呈环状结构,所述的扰流刀固定于所述固定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搅打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刀的底部安设于所述固定环,所述卡爪设置于所述固定环的底部;

或者,每一所述扰流刀的底部均设有所述卡爪。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搅打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刀具的直径大于所述搅打刀的回转直径,所述辅助刀具的直径与所述回转直径之差大于等于5毫米,小于等于20毫米。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搅打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刀具安设于所述杯体的底部,并且所述辅助刀具的高度不超过所述杯体的高度的一半。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搅打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内壁设有凸出的扰流筋(111),所述扰流筋的个数为多个,所述扰流筋与所述扰流刀对应设置,或者,所述扰流筋与所述扰流刀错位设置。

14.一种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理机(10)包括机座(200)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搅打杯(100),所述搅打杯安设于所述机座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搅打杯和料理机,搅打杯包括杯体、搅打刀和辅助刀具,搅打刀和辅助刀具设于杯体的内部,辅助刀具环绕于搅打刀,并围成二次搅打空间,辅助刀具包括多个环绕于搅打刀的扰流刀。料理机包括机座和搅打杯,搅打杯安设于机座的上方。通过在杯体中设置包含扰流刀的辅助刀具,增大了了刀刃接触食材的面积,即当搅打刀对食材进行搅打时,食材会跟随搅打刀的运动而运动,从而使得食材朝向扰流刀运动,食材在经过搅打刀的切割后,再经过扰流刀的切割,以提高食材的粉碎效率;同时,扰流刀可对食材起到较佳的扰流效果,以提高食材的粉碎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邹亚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84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