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蓄电池壳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壳体毛边处理生产线。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板栅边框及筋条在制造过程中经常会有一定的毛边,毛边附着在板栅表面很难清除干净,板栅毛边容易导致极板涂填时铅膏背面挤压受阻,造成极板涂填后缺膏、板栅露筋,极板双面涂效果差,在蓄电池循环使用中尤其是正极板更易引发活性物质脱落,影响蓄电池性能;较大的板栅毛边还可能导致极板涂填过程卡机,板栅四框毛边如夹带入极板中甚至会刺破隔板引起电池内部短路,严重影响了蓄电池质量。这样有毛边的板栅,不能直接用于极板涂填,这时要对板栅进行清除毛边。
专利号为cn2019204240572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池板栅毛边处理工装,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上端垂直连接有滚轮支杆,滚轮支杆前后端安装有相互平行的前滚轮、后滚轮;第二支架顶端与固定板一端连接,固定板另一端指向第一支架,固定板下端固定连接有燃烧器,燃烧器下端固定连接有火焰喷嘴,燃烧器内部水平方向上开设有主孔道,主孔道一端密封,主控道另一端通过气管连接头与燃气管道连通,燃气管道上还设置有一个开关阀,主孔道下端垂直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下孔道,下孔道上端与主孔道相交,下孔道下端与火焰喷嘴连通;火焰喷嘴一端设置有与火花塞相匹配的通孔。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去毛边工作时,无法对蓄电池壳体进行固定定位,进而降低了去毛边工作的精装度,同时不能实现在传输与去毛工作一体化,连续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设置蓄电池上装机构配合毛边处理机构,完成蓄电池壳体的自动上装,并由毛边处理机构的夹持机构将其进行自动传输,传送过程中,通过裁切机构进行蓄电池壳体上表面的自动除毛处理,再利用蓄电池输出机构完成蓄电池壳体的自动输出,从而解决了去毛边工作时,无法对蓄电池壳体进行固定定位,进而降低了去毛边工作的精装度的技术问题。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蓄电池壳体毛边处理生产线,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毛边处理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毛边处理机构长度方向上一侧的蓄电池上装机构以及相对于所述蓄电池上装机构设置在所述毛边处理机构另一侧的蓄电池输出机构;
所述毛边处理机构包括周转机构以及沿着所述周转机构传动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与所述蓄电池上装机构之间形成上装工位,所述夹持机构与所述蓄电池输出机构之间形成出料工位,所述上装工位及出料工位上均设置控制夹持机构打开工作的控制机构,所述上装工位与出料工位之间设置有去毛工位,该去毛工位上设置有除刺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蓄电池上装机构包括:
皮带传动单元a,所述皮带传动单元a与靠近皮带传动单元a一侧的周转机构上的蓄电池传动方向相同,所述皮带传动单元a上设置有同步跟踪器a;
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沿着所述皮带传动单元a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其由设置在所述皮带传动单元a上的两组限位块组成,该两组限位块之间存在存储空间,该存储空间与所述蓄电池匹配设置;
调节轨道,所述调节轨道设置在所述皮带传动单元a外侧设置,且沿着所述皮带传动单元a传动方向,所述调节轨道与皮带传动单元a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以及
推动组件a,所述推动组件a包括与所述限位块垂直且固定连接的挡板、滑动设置设置所述挡板上的滑动柱、与所述滑动柱的外端固定连接的滑动板、两组连接滑动板与挡板的伸缩单元a及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的控制柱,所述控制柱的端部为球形结构设置且匹配设置在所述调节轨道内;
所述皮带传动单元a之间设置有支撑板且该支撑板与皮带传动单元a接触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蓄电池输出机构包括皮带传动单元b,所述皮带传动单元b与靠近皮带传动单元b一侧的周转机构上的蓄电池传动方向相同,所述皮带传动单元b上设置有同步跟踪器b,所述皮带传动单元b与所述夹持机构的输出端接触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周转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链轮链条单元、与所述链轮链条单元固定连接且通过圆环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驱动轴以及与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链轮链条单元上且用于支撑所述蓄电池壳体的支撑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的压紧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安装在所述链轮链条单元上;
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且与水平设置;
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安装座的下端固定连接且其下端部为圆柱体结构设置,所述机架上沿着所述导向杆转动方向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杆匹配滑动于所述导向槽内;以及
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且与其垂直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压紧组件包括:
抵压板a,所述抵压板a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分别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
抵压板b,所述抵压板b的下端通过t字杆沿着所述底板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t字槽内;
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抵压板a侧壁上的连接座a、固定设置在所述抵压板b侧壁上的连接座b及水平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连接座a和连接座b的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内置有伸缩杆a,所述侧板上水平开设有移动槽,该连接座b滑动设置在所述移动槽内;
第一挂耳,所述第一挂耳设置在所述抵压板b的上端且其外端设置圆角;以及
第二挂耳,所述第二挂耳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抵压板b的一侧且其外端设置圆角;
所述抵压板a及抵压板b均为l型结构设置且其延伸端与所述蓄电池壳体上端的台阶匹配搭接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推料机构,该推料机构包括:
定向轨道,所述定向轨道位于所述控制机构一侧设置,且其与蓄电池输出机构之间的垂直距离逐渐减小;以及
平推组件,所述平推组件包括推块a、与推块a外侧固定设置的支座a及两组连接支座a与侧板外壁的伸缩单元d,所述侧板上开设有滑行槽a,该推块a匹配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行槽a内,所述支座a外侧设置有控制杆a,所述控制杆a的端部为球形结构设置且匹配滑动设置于所述定向轨道内。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机构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第三挂耳,所述第三挂耳通过伸缩单元b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凹槽内,该第三挂耳的侧壁设置圆角;以及
第四挂耳,所述第四挂耳通过伸缩单元c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凹槽内,该第四挂耳的侧壁设置圆角;
所述第四挂耳位于所述第三挂耳的水平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三挂耳与第一挂耳的传动端匹配传动,且所述第四挂耳与第二挂耳的传动端匹配传动。
作为又优选,所述除刺机构包括:
上推组件,所述上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夹持机构上的推行件及位于所述夹持机构下方的导向轨道;所述推行件包括推块b、与推块b下端固定设置的支座b及两组连接支座b与底板下方的伸缩单元e,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滑行槽b,该推块b匹配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行槽b内;所述导向轨道包括圆滑过渡连通设置的第一水平部及第二水平部,自第一水平部至第二水平部与链轮链条单元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支座下方设置有控制杆b,所述控制杆b的端部为球形结构设置且匹配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轨道内;
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连接架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架上的定位杆,所述侧板上端沿其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有插设槽,该插设槽由矩形部及位于矩形部下方且与矩形部圆滑过渡连通设置的半圆部组成,所述定位杆与所述插设槽匹配设置;以及
裁刀,所述裁刀通过安装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该裁刀的刀口倾斜向下设置,该裁刀相对于所述限位组件位于所述夹持机构另一侧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蓄电池上装机构配合毛边处理机构,完成蓄电池壳体的自动上装,并由毛边处理机构的夹持机构将其进行自动传输,传送过程中,通过裁切机构进行蓄电池壳体上表面的自动除毛处理,再利用蓄电池输出机构完成蓄电池壳体的自动输出,整个装置自动化程度高,高产量输出;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毛边处理机构的夹持机构完成对传送中的蓄电池壳体的精准定位,同时利用周转机构将其自动传送,传送过程中,实现蓄电池壳体的台阶处与压紧组件的箍紧,进而提高后期除刺机构对蓄电池壳体的上表面精准毛边处理;
(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推动组件a配合调节轨道的导向,传动过程中滑动柱实现对蓄电池壳体的推送,同时通过皮带传动单元a与链轮链条单元同步工作,进而达到相对静止效果,有利于蓄电池壳体的稳定上装,其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4)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上推组件推动蓄电池壳体向上顶起,直至推送至压紧组件的卡合压紧处,进而实现水平面及竖直面的上定位,从而有利于配合裁刀完成对蓄电池壳体的毛边清除工作,其规格统一,产品高批量输出。
综上所述,该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去毛快捷的优点,尤其适用于蓄电池壳体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蓄电池壳体毛边处理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蓄电池壳体毛边处理生产线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蓄电池上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蓄电池上装机构的传动示意图。
图6为蓄电池上装机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7为蓄电池输出机构的出料示意图。
图8为图7在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2为夹持机构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13为控制机构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14为夹持机构配合控制机构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15为除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在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为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除刺机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19为图18在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0为周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周转机构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22为蓄电池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22所示,一种蓄电池壳体毛边处理生产线,包括机架1、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毛边处理机构2、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且位于所述毛边处理机构2长度方向上一侧的蓄电池上装机构3以及相对于所述蓄电池上装机构3设置在所述毛边处理机构2另一侧的蓄电池输出机构4;
所述毛边处理机构2包括周转机构21以及沿着所述周转机构21传动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的夹持机构22,所述夹持机构22与所述蓄电池上装机构3之间形成上装工位2a,所述夹持机构22与所述蓄电池输出机构4之间形成出料工位2b,所述上装工位2a及出料工位2b上均设置控制夹持机构22打开工作的控制机构23,所述上装工位2a与出料工位2b之间设置有去毛工位2c,该去毛工位2c上设置有除刺机构2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蓄电池上装机构3配合毛边处理机构2,完成蓄电池壳体10的自动上装,并由毛边处理机构2的夹持机构22将其进行自动传输,传送过程中,通过裁切机构5进行蓄电池壳体10上表面的自动除毛处理,再利用蓄电池输出机构4完成蓄电池壳体10的自动输出,整个装置自动化程度高,高产量输出。
另外,通过设置毛边处理机构2的夹持机构22完成对传送中的蓄电池壳体10的精准定位,同时利用周转机构21将其自动传送,传送过程中,实现蓄电池壳体10的台阶处与压紧组件的箍紧,进而提高后期除刺机构24对蓄电池壳体10的上表面精准毛边处理。
进一步,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蓄电池上装机构3包括:
皮带传动单元a31,所述皮带传动单元a31与靠近皮带传动单元a31一侧的周转机构21上的蓄电池壳体10传动方向相同,所述皮带传动单元a31上设置有同步跟踪器a;
定位组件32,所述定位组件32沿着所述皮带传动单元a31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其由设置在所述皮带传动单元a31上的两组限位块321组成,该两组限位块321之间存在存储空间322,该存储空间322与所述蓄电池壳体10匹配设置;
调节轨道33,所述调节轨道33设置在所述皮带传动单元a31外侧设置,且沿着所述皮带传动单元a31传动方向,所述调节轨道33与皮带传动单元a3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以及
推动组件a34,所述推动组件a34包括与所述限位块321垂直且固定连接的挡板341、滑动设置设置所述挡板341上的滑动柱342、与所述滑动柱342的外端固定连接的滑动板343、两组连接滑动板343与挡板341的伸缩单元a344及与所述挡板341固定连接的控制柱345,所述控制柱345的端部为球形结构设置且匹配设置在所述调节轨道33内;
所述皮带传动单元a31之间设置有支撑板35且该支撑板35与皮带传动单元a31接触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皮带传动单元a31上设置有同步跟踪器a,使得皮带传动单元a31上设置有同步跟踪器a与链轮链条单元211同步跟踪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推动组件a34配合调节轨道33的导向,传动过程中滑动柱342实现对蓄电池壳体10的推送,同时通过皮带传动单元a31与链轮链条单元211同步工作,进而达到相对静止效果,有利于蓄电池壳体10的稳定上装,其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另外,利用定位组件32的存储空间322与所述蓄电池壳体10匹配设置,利于存储空间322与夹持机构22的一一对应设置,进而利于蓄电池壳体10从蓄电池上装机构3上装至夹持机构22上。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在皮带传动单元a31下方设置有支撑板35,起到位于上方的皮带传动单元a31受到支撑板35的支撑,使推动组件a34在推送过程中不会出现耷拉现象。
进一步,如图7、图8所示,所述蓄电池输出机构4包括皮带传动单元b41,所述皮带传动单元b41与靠近皮带传动单元b41一侧的周转机构21上的蓄电池壳体10传动方向相同,所述皮带传动单元b41上设置有同步跟踪器b,所述皮带传动单元b41与所述夹持机构22的输出端接触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蓄电池输出机构4,将完成去毛工作的蓄电池壳体10的自动输出,利于与后期的工作联系衔接,适用于生产线中。
进一步,如图20、图21所示,所述周转机构21包括水平设置的链轮链条单元211、与所述链轮链条单元211固定连接且通过圆环212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驱动轴213以及与所述驱动轴213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214,所述驱动电机214通过电机架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圆环212实现驱动轴213转动设置,并利用机架完成驱动轴213的支撑效果。
进一步,如图9所示,所述夹持机构22包括安装在所述链轮链条单元211上且用于支撑所述蓄电池壳体10的支撑组件221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221上的压紧组件22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撑组件221配合压紧组件222,蓄电池壳体10安装在支撑组件221上,并利用压紧组件222实现竖直方向上的限位作用,一方面完成蓄电池壳体10的支撑传送作用,另一方面完成蓄电池壳体10的精准定位,便于后期精准裁切,避免对蓄电池壳体10表面造成损伤,提高产品质量。
进一步,如图10所示,所述支撑组件221包括:
安装座2211,所述安装座2211安装在所述链轮链条单元211上;
底板2212,所述底板2212与所述安装座2211固定连接且与水平设置;
导向杆2213,所述导向杆2213与所述安装座2211的下端固定连接且其下端部为圆柱体结构设置,所述机架1上沿着所述导向杆2213转动方向开设有导向槽2214,所述导向杆2213匹配滑动于所述导向槽2214内;以及
侧板2215,所述侧板2215与所述底板2212固定连接且与其垂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211通过导向杆2213滑动设置在导向槽2214上,起到对底板2212的支撑及导向作用,避免链轮链条单元211在负重情况下出现耷拉现象,该底板2212面积大于蓄电池壳体10底面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杆2213下端可以设置滚珠,利于导向杆2213的传送,减少摩擦损耗。
进一步,如图11、图12所示,所述压紧组件222包括:
抵压板a2221,所述抵压板a2221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2212上且分别与所述底板2212垂直设置;
抵压板b2222,所述抵压板b2222的下端通过t字杆沿着所述底板2212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底板2212上的t字槽内;
弹性组件2223,所述弹性组件2223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抵压板a2221侧壁上的连接座a2224、固定设置在所述抵压板b2222侧壁上的连接座b2225及水平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连接座a2224和连接座b2225的压缩弹簧2226,该压缩弹簧2226内置有伸缩杆a2227,所述侧板2215上水平开设有移动槽2210,该连接座b2225滑动设置在所述移动槽2210内;
第一挂耳2228,所述第一挂耳2228设置在所述抵压板b2222的上端且其外端设置圆角;以及
第二挂耳2229,所述第二挂耳2229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抵压板b2222的一侧且其外端设置圆角;
所述抵压板a2221及抵压板b2222均为l型结构设置且其延伸端与所述蓄电池壳体10上端的台阶匹配搭接设置。
另外,弹性组件2223的压缩弹簧2226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利用压缩弹簧2226的压缩实现对蓄电池壳体10的夹持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压紧组件221配合控制机构23,利用第三挂耳232配合第一挂耳2228及第四挂耳235配合第二挂耳2229,将抵压板b2222向外拉开,并在拉开状态下,扩大蓄电池壳体10放置的安置空间,有利于将蓄电池壳体10快速送入安置空间内,进而提高快放效果;另外抵压板b2222向外拉伸至极限状态时,夹持机构22继续传动,第三挂耳232及第四挂耳235背向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压紧组件221越过控制机构23并在压缩弹簧2226的弹性下复位,复位后实现对蓄电池壳体10的自动夹持箍紧。
进一步,如图15、图16和图18所示,所述夹持机构22还包括推料机构223,该推料机构223包括:
定向轨道2231,所述定向轨道2231位于所述控制机构23一侧设置,且其与蓄电池输出机构4之间的垂直距离逐渐减小;以及
平推组件2232,所述平推组件2232包括推块a2233、与推块a2233外侧固定设置的支座a2234及两组连接支座a2234与侧板2215外壁的伸缩单元d2235,所述侧板2215上开设有滑行槽a2236,该推块a2233匹配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行槽a2236内,所述支座a2234外侧设置有控制杆a2237,所述控制杆a2237的端部为球形结构设置且匹配滑动设置于所述定向轨道2231内。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设置平推组件2232配合定向轨道2231,推块a2233在控制杆a2237的控制下沿着定向轨道2231的轨迹,逐渐将底板2212上的蓄电池壳体10向外推出,直至平稳的推送至蓄电池输出机构4上。
进一步,如图13、图14所示,所述控制机构23包括:
支架231,所述支架231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
第三挂耳232,所述第三挂耳232通过伸缩单元b233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231的凹槽234内,该第三挂耳232的侧壁设置圆角;以及
第四挂耳235,所述第四挂耳235通过伸缩单元c236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231的凹槽234内,该第四挂耳235的侧壁设置圆角;
所述第四挂耳235位于所述第三挂耳232的水平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三挂耳232与第一挂耳2228的传动端匹配传动,且所述第四挂耳235与第二挂耳2229的传动端匹配传动。
详细的说,当第一挂耳2228滑动至第三挂耳232搭接配合时,抵压板b2222滑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一挂耳2228继续传动,第三挂耳232向一侧挤压伸缩单元b233,进而第一挂耳2228越过第三挂耳232,随后第三挂耳232在伸缩单元b233的作用下自动复位,等待下一个夹持机构22上的第一挂耳2228与其配合;同理第二挂耳2229配合第四挂耳235的工作原理相同;通过设置水平两组进而利于抵压板b2222的有效拉动。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实现抵压板b2222先拉开,再推动第三挂耳232向一侧挤压伸缩单元b233及第四挂耳235向另一侧挤压压伸缩单元c236,需要压缩弹簧2226的弹性势能大,而伸缩单元b233及伸缩单元c236的伸缩弹簧的弹性势能相同,且较小,进而压缩弹簧2226易拉,而伸缩单元b233及伸缩单元c236比其较难拉。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单元a344、伸缩单元b233、伸缩单元c236、伸缩单元d2235及伸缩单元e2423均由伸缩杆及套设在所述伸缩杆外的伸缩弹簧组成。
实施例二
如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进一步,如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所示,所述除刺机构24包括:
上推组件241,所述上推组件241包括安装在所述夹持机构22上的推行件242及位于所述夹持机构22下方的导向轨道243;所述推行件242包括推块b2421、与推块b2421下端固定设置的支座b2422及两组连接支座b2422与底板2212下方的伸缩单元e2423,所述底板2212上开设有滑行槽b2424,该推块b2421匹配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行槽b2424内;所述导向轨道243包括圆滑过渡连通设置的第一水平部2431及第二水平部2432,自第一水平部2431至第二水平部2432与链轮链条单元21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支座b2422下方设置有控制杆b2425,所述控制杆b2425的端部为球形结构设置且匹配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轨道243内;
限位组件244,所述限位组件244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的连接架2441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架2441上的定位杆2442,所述侧板2215上端沿其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有插设槽2443,该插设槽2443由矩形部2445及位于矩形部2445下方且与矩形部2445圆滑过渡连通设置的半圆部2446组成,所述定位杆2442与所述插设槽2443匹配设置;以及
裁刀245,所述裁刀245通过安装架246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且该裁刀245的刀口倾斜向下设置,该裁刀245相对于所述限位组件244位于所述夹持机构22另一侧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上推组件241推动蓄电池壳体10向上顶起,直至推送至压紧组件222的卡合压紧处,进而实现水平面及竖直面的上定位,从而有利于配合裁刀245完成对蓄电池壳体10的毛边清除工作,其规格统一,产品高批量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裁刀245的刀口倾斜设置,有利于对蓄电池壳体10的毛边清除,并且由于链轮链条单元211为软性结构,通过设置限位组件244,利用对侧板2215的定位,使得上推组件241在上推工作下,不会发生水平上的偏移倾斜,进而影响整个夹持机构22的偏移,实现蓄电池壳体10的精准定位效果,从而利于后期的高效裁切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设置推行件242上的控制杆b2425配合导向轨道243,利用第一水平部2431与第二水平部2432的切换过程,实现推块b2421向上推动蓄电池壳体10,使得蓄电池壳体10与压紧组件32的台阶卡合定位,完成竖直方向的箍紧。
另外,伸缩单元e2423为初始状态时,控制杆513的端部与第一水平部2431的输入端同一水平设置,待控制杆b2425传出第二水平部2432,伸缩单元e2423自动复位,进行循环下一次的自动传动工作。
工作过程:
首先蓄电池壳体10依次上装至存储空间322内,并由皮带传动单元a31驱动其向后传输;接着链轮链条单元211驱动夹持机构22上传动的过程中,第一挂耳2228及第二挂耳2229与第三挂耳232及第四挂耳235接触,抵压板b2222向外拉伸,抵压板b2222与抵压板a2221之间的空间被打开,当蓄电池壳体10传送至调节轨道33上时,推动组件a34将存储空间322内的蓄电池壳体10推送至打开状态下的夹持机构22内,并由链轮链条单元211驱动其一齐向后传送;
接着,链轮链条单元211驱动该夹持机构22继续传动,第三挂耳232向内侧挤压伸缩单元b233,同时第四挂耳235向另一侧挤压伸缩单元c236,然后第一挂耳2228及第二挂耳2229越过第三挂耳232及第四挂耳235,同时抵压板b2222在压缩弹簧328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复位后实现对蓄电池壳体10的夹持工作;
然后,被夹持的蓄电池壳体10继续由链轮链条单元211驱动传动至去毛工位2c,推行件242上的控制杆b2425配合导向轨道243实现推块b2421向上推动蓄电池壳体10,使得蓄电池壳体10与抵压板a2221及抵压板b2222的直角端卡合,待蓄电池壳体10卡合箍紧后,在裁刀245的作用下,将蓄电池壳体10的毛边进行清除彻底;
最后,毛边清除后的蓄电池壳体10继续由链轮链条单元211驱动传动至出料工位2b,平推组件2232配合定向轨道2231,推块a2233在控制杆a2237的控制下沿着定向轨道2231的轨迹,逐渐将底板2212上的蓄电池壳体10向外推出,直至平稳的推送至蓄电池输出机构4上,并由皮带传动单元b41将产品向下一道工序传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1.一种蓄电池壳体毛边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毛边处理机构(2)、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且位于所述毛边处理机构(2)长度方向上一侧的蓄电池上装机构(3)以及相对于所述蓄电池上装机构(3)设置在所述毛边处理机构(2)另一侧的蓄电池输出机构(4);
所述毛边处理机构(2)包括周转机构(21)以及沿着所述周转机构(21)传动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的夹持机构(22),所述夹持机构(22)与所述蓄电池上装机构(3)之间形成上装工位(2a),所述夹持机构(22)与所述蓄电池输出机构(4)之间形成出料工位(2b),所述上装工位(2a)及出料工位(2b)上均设置控制夹持机构(22)打开工作的控制机构(23),所述上装工位(2a)与出料工位(2b)之间设置有去毛工位(2c),该去毛工位(2c)上设置有除刺机构(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壳体毛边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上装机构(3)包括:
皮带传动单元a(31),所述皮带传动单元a(31)与靠近皮带传动单元a(31)一侧的周转机构(21)上的蓄电池壳体(10)传动方向相同,所述皮带传动单元a(31)上设置有同步跟踪器a;
定位组件(32),所述定位组件(32)沿着所述皮带传动单元a(31)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其由设置在所述皮带传动单元a(31)上的两组限位块(321)组成,该两组限位块(321)之间存在存储空间(322),该存储空间(322)与所述蓄电池壳体(10)匹配设置;
调节轨道(33),所述调节轨道(33)设置在所述皮带传动单元a(31)外侧设置,且沿着所述皮带传动单元a(31)传动方向,所述调节轨道(33)与皮带传动单元a(3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以及
推动组件a(34),所述推动组件a(34)包括与所述限位块(321)垂直且固定连接的挡板(341)、滑动设置设置所述挡板(341)上的滑动柱(342)、与所述滑动柱(342)的外端固定连接的滑动板(343)、两组连接滑动板(343)与挡板(341)的伸缩单元a(344)及与所述挡板(341)固定连接的控制柱(345),所述控制柱(345)的端部为球形结构设置且匹配设置在所述调节轨道(33)内;
所述皮带传动单元a(31)之间设置有支撑板(35)且该支撑板(35)与皮带传动单元a(31)接触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壳体毛边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输出机构(4)包括皮带传动单元b(41),所述皮带传动单元b(41)与靠近皮带传动单元b(41)一侧的周转机构(21)上的蓄电池壳体(10)传动方向相同,所述皮带传动单元b(41)上设置有同步跟踪器b,所述皮带传动单元b(41)与所述夹持机构(22)的输出端接触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壳体毛边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转机构(21)包括水平设置的链轮链条单元(211)、与所述链轮链条单元(211)固定连接且通过圆环(212)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驱动轴(213)以及与所述驱动轴(213)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214),所述驱动电机(214)通过电机架(215)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壳体毛边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22)包括安装在所述链轮链条单元(211)上且用于支撑所述蓄电池壳体(10)的支撑组件(221)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221)上的压紧组件(2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壳体毛边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21)包括:
安装座(2211),所述安装座(2211)安装在所述链轮链条单元(211)上;
底板(2212),所述底板(2212)与所述安装座(2211)固定连接且与水平设置;
导向杆(2213),所述导向杆(2213)与所述安装座(2211)的下端固定连接且其下端部为圆柱体结构设置,所述机架(1)上沿着所述导向杆(2213)转动方向开设有导向槽(2214),所述导向杆(2213)匹配滑动于所述导向槽(2214)内;以及
侧板(2215),所述侧板(2215)与所述底板(2212)固定连接且与其垂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壳体毛边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222)包括:
抵压板a(2221),所述抵压板a(2221)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2212)上且分别与所述底板(2212)垂直设置;
抵压板b(2222),所述抵压板b(2222)的下端通过t字杆(20)沿着所述底板(2212)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底板(2212)上的t字槽(30)内;
弹性组件(2223),所述弹性组件(2223)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抵压板a(2221)侧壁上的连接座a(2224)、固定设置在所述抵压板b(2222)侧壁上的连接座b(2225)及水平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连接座a(2224)和连接座b(2225)的压缩弹簧(2226),该压缩弹簧(2226)内置有伸缩杆a(2227),所述侧板(2215)上水平开设有移动槽(2210),该连接座b(2225)滑动设置在所述移动槽(2210)内;
第一挂耳(2228),所述第一挂耳(2228)设置在所述抵压板b(2222)的上端且其外端设置圆角;以及
第二挂耳(2229),所述第二挂耳(2229)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抵压板b(2222)的一侧且其外端设置圆角;
所述抵压板a(2221)及抵压板b(2222)均为l型结构设置且其延伸端与所述蓄电池壳体(10)上端的台阶匹配搭接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壳体毛边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22)还包括推料机构(223),该推料机构(223)包括:
定向轨道(2231),所述定向轨道(2231)位于所述控制机构(23)一侧设置,且其与蓄电池输出机构(4)之间的垂直距离逐渐减小;以及
平推组件(2232),所述平推组件(2232)包括推块a(2233)、与推块a(2233)外侧固定设置的支座a(2234)及两组连接支座a(2234)与侧板(2215)外壁的伸缩单元d(2235),所述侧板(2215)上开设有滑行槽a(2236),该推块a(2233)匹配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行槽a(2236)内,所述支座a(2234)外侧设置有控制杆a(2237),所述控制杆a(2237)的端部为球形结构设置且匹配滑动设置于所述定向轨道(2231)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壳体毛边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23)包括:
支架(231),所述支架(231)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
第三挂耳(232),所述第三挂耳(232)通过伸缩单元b(233)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231)的凹槽(234)内,该第三挂耳(232)的侧壁设置圆角;以及
第四挂耳(235),所述第四挂耳(235)通过伸缩单元c(236)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231)的凹槽(234)内,该第四挂耳(235)的侧壁设置圆角;
所述第四挂耳(235)位于所述第三挂耳(232)的水平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三挂耳(232)与第一挂耳(2228)的传动端匹配传动,且所述第四挂耳(235)与第二挂耳(2229)的传动端匹配传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壳体毛边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刺机构(24)包括:
上推组件(241),所述上推组件(241)包括安装在所述夹持机构(22)上的推行件(242)及位于所述夹持机构(22)下方的导向轨道(243);所述推行件(242)包括推块b(2421)、与推块b(2421)下端固定设置的支座b(2422)及两组连接支座b(2422)与底板(2212)下方的伸缩单元e(2423),所述底板(2212)上开设有滑行槽b(2424),该推块b(2421)匹配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行槽b(2424)内;所述导向轨道(243)包括圆滑过渡连通设置的第一水平部(2431)及第二水平部(2432),自第一水平部(2431)至第二水平部(2432)与链轮链条单元(21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支座b(2422)下方设置有控制杆b(2425),所述控制杆b(2425)的端部为球形结构设置且匹配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轨道(243)内;
限位组件(244),所述限位组件(244)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的连接架(2441)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架(2441)上的定位杆(2442),所述侧板(2215)上端沿其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有插设槽(2443),该插设槽(2443)由矩形部(2445)及位于矩形部(2445)下方且与矩形部(2445)圆滑过渡连通设置的半圆部(2446)组成,所述定位杆(2442)与所述插设槽(2443)匹配设置;以及
裁刀(245),所述裁刀(245)通过安装架(246)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且该裁刀(245)的刀口倾斜向下设置,该裁刀(245)相对于所述限位组件(244)位于所述夹持机构(22)另一侧设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