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土流失的水利工程护坡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78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护坡,特别涉及一种防水土流失的水利工程护坡,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世界多数国家出现人口增长过快,可利用水资源不足,城镇供水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问题,都与水利工程有密切联系,导流问题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常常控制着工程进度;在宽阔河道,一般采用分段围堰的方法,先在河道一侧围出基坑进行这一段拦河闸坝的施工,河水由另一侧通过;这一侧完工后,便转移至另一侧施工,河水从已建的部分建筑物通过;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一般的护坡的结构设计简单、造价较高且水土流失也十分严重,给水利工程建设和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土流失的水利工程护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一般的护坡的结构设计简单、造价较高且水土流失也十分严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土流失的水利工程护坡,包括护坡主体,所述护坡主体一端的顶部、中部的顶部和另一端的顶部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和第三平台,所述第一平台的表面、第二平台的表面和第三平台的表面分别固定设有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和第三防护板,所述护坡主体一侧的顶部和另一侧的顶部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斜护坡和第二斜护坡,所述第一斜护坡的表面和第二斜护坡的表面均固定设有若干个斜坡防护板,若干个所述斜坡防护板的一侧均固定设有排水连接槽,所述第一防护板顶端的中部、第二防护板顶端的中部和第三防护板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与排水连接槽相对应的纵向排水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护坡主体的表面固定设有泥土防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斜护坡的一侧和第二斜护坡的一侧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防护板顶端的一边侧、第二防护板顶端的一边侧和第三防护板顶端的一边侧固定设有与纵向排水槽相对应的横向排水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个所述斜坡防护板的中部固定设有植被种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第三防护板和若干个斜坡防护板均为混凝土板或者均由混凝土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土流失的水利工程护坡,通过固定设有的第一斜护坡和第二斜护坡,方便减缓护坡主体表面的流水速度,避免造成护坡主体表面的水土严重流失;通过固定设有的斜坡防护板,方便对第一斜护坡和第二斜护坡避免的泥土进行加强固定,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坡主体表面的水土流失;通过由混凝土板制成的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第三防护板和若干个斜坡防护板,方便进行制造且成本较低;通过固定设有的纵向排水槽和排水连接槽,方便将水直接排放到护坡主体底部;通过固定设有的横向排水槽,方便在水量加大时进行纵向排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斜坡防护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护坡主体;2、第一斜护坡;3、泥土防护网;4、第一平台;5、第一防护板;6、第一台阶;7、斜坡防护板;8、第二防护板;9、第二台阶;10、排水连接槽;11、横向排水槽;12、纵向排水槽;13、第三防护板;14、第二斜护坡;15、第三平台;16、第二平台;17、植被种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水土流失的水利工程护坡,包括护坡主体1,护坡主体1一端的顶部、中部的顶部和另一端的顶部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平台4、第二平台16和第三平台15,第一平台4的表面、第二平台16的表面和第三平台15的表面分别固定设有第一防护板5、第二防护板8和第三防护板13,护坡主体1一侧的顶部和另一侧的顶部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斜护坡2和第二斜护坡14,第一斜护坡2的表面和第二斜护坡14的表面均固定设有若干个斜坡防护板7,若干个斜坡防护板7的一侧均固定设有排水连接槽10,第一防护板5顶端的中部、第二防护板8顶端的中部和第三防护板13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与排水连接槽10相对应的纵向排水槽12。

优选的,护坡主体1的表面固定设有泥土防护网3,方便对护坡主体1的泥土进行加强固定。

优选的,第一斜护坡2的一侧和第二斜护坡14的一侧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台阶6和第二台阶9,方便工作人员上下护坡主体1。

优选的,第一防护板5顶端的一边侧、第二防护板8顶端的一边侧和第三防护板13顶端的一边侧固定设有与纵向排水槽12相对应的横向排水槽11,方便水量不均匀时进行纵向分流。

优选的,若干个斜坡防护板7的中部固定设有植被种植孔17,方便种植植被对护坡主体1表面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优选的,第一防护板5、第二防护板8、第三防护板13和若干个斜坡防护板7均为混凝土板或者均由混凝土材料制成,方便进行制造且成本较低。

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土流失的水利工程护坡,通过第一台阶6和第二台阶9下到第一斜护坡2,在第一斜护坡2的若干个斜坡防护板7的植被种植孔17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植被,方便对第一斜护坡2表面的泥土进行固定,通过第一台阶6上到第二斜护坡14,在第二斜护坡14的若干个斜坡防护板7的植被种植孔17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植被,通过第二台阶9上到第三平台15对该水利工程进行巡查,通过固定设有的第一斜护坡2和第二斜护坡14,方便减缓护坡主体1表面的流水速度,避免造成护坡主体1表面的水土严重流失,通过固定设有的斜坡防护板7、种植的植被和泥土防护网3,方便对护坡主体1表面的泥土进行再次固定,进一步减少水土流失,通过设有的第一平台4、第二平台16和第三平台15,方便对该水利工程和种植的植被进行巡查,方便在出现意外情况时及时进行修整,通过固定设有的排水连接槽10、纵向排水槽12和横向排水槽11,方便进行纵向排水和横向分流,减少水流在护坡主体1表面的泥土上面流动,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水土流失的水利工程护坡,包括护坡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主体(1)一端的顶部、中部的顶部和另一端的顶部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平台(4)、第二平台(16)和第三平台(15),所述第一平台(4)的表面、第二平台(16)的表面和第三平台(15)的表面分别固定设有第一防护板(5)、第二防护板(8)和第三防护板(13),所述护坡主体(1)一侧的顶部和另一侧的顶部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斜护坡(2)和第二斜护坡(14),所述第一斜护坡(2)的表面和第二斜护坡(14)的表面均固定设有若干个斜坡防护板(7),若干个所述斜坡防护板(7)的一侧均固定设有排水连接槽(10),所述第一防护板(5)顶端的中部、第二防护板(8)顶端的中部和第三防护板(13)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与排水连接槽(10)相对应的纵向排水槽(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土流失的水利工程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主体(1)的表面固定设有泥土防护网(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土流失的水利工程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护坡(2)的一侧和第二斜护坡(14)的一侧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台阶(6)和第二台阶(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土流失的水利工程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板(5)顶端的一边侧、第二防护板(8)顶端的一边侧和第三防护板(13)顶端的一边侧固定设有与纵向排水槽(12)相对应的横向排水槽(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土流失的水利工程护坡,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斜坡防护板(7)的中部固定设有植被种植孔(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土流失的水利工程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板(5)、第二防护板(8)、第三防护板(13)和若干个斜坡防护板(7)均为混凝土板或者均由混凝土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土流失的水利工程护坡,包括护坡主体,护坡主体一端的顶部、中部的顶部和另一端的顶部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和第三平台,第一平台的表面、第二平台的表面和第三平台的表面分别固定设有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和第三防护板,护坡主体一侧的顶部和另一侧的顶部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斜护坡和第二斜护坡,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土流失的水利工程护坡,通过固定设有的第一斜护坡和第二斜护坡,方便减缓护坡主体表面的流水速度,避免造成护坡主体表面的水土严重流失;通过固定设有的斜坡防护板,方便对第一斜护坡和第二斜护坡避免的泥土进行加强固定,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坡主体表面的水土流失。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琼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8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