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加工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是指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机械就是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像筷子、扫帚以及镊子一类的物品都可以被称为机械,他们是简单机械,而复杂机械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通常把这些比较复杂的机械叫做机器,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区别,泛称为机械,在进行机械加工时需要通过上料装置进行上料,但是现有技术由于机械零件硬度较大,使得当较多的机械同时进行上料时,容易造成机械在上料装置内造成堵塞,而上料装置堵塞容易使工作效率变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机械加工自动上料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机械零件硬度较大,使得当较多的机械同时进行上料时,容易造成机械在上料装置内造成堵塞,而上料装置堵塞容易使工作效率变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机械加工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机壳、支撑架、控制器、入料斗、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拨料轮、传动辊、传送带、出料口和防堵机构,所述支撑架垂直焊接有四个于机壳底端面四端,所述防堵机构设置于机壳后端,所述防堵机构由l型保护罩、连接杆、主动齿轮、传动带、从动齿轮、传动杆、支撑机构、凸轮、传动板、固定杆、压缩弹簧和推板组成,所述l型保护罩锁合于机壳外侧后端且l型保护罩覆盖于机壳左端面后侧和顶端面后侧,并且l型保护罩左端面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右端面输出轴和后部传动辊左端面中部,所述主动齿轮内圈固定连接于连接杆外侧中部,所述传动带内侧上下两端分别与从动齿轮顶端面和主动齿轮底端面相互啮合,所述传动杆外侧后端固定插接于从动齿轮内圈,且传动杆通过支撑机构安装于l型保护罩内侧顶端,所述凸轮内圈焊接于传动杆外侧中部,所述传动板紧贴于凸轮底端面,所述固定杆垂直贯穿于机壳顶端面后侧中部,且固定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传动板底端面中部和推板顶端面中部,所述压缩弹簧两端分别紧贴于传动板底端面和机壳顶端面后侧中部,且压缩弹簧内侧端面与固定杆侧表面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锁合于机壳顶端面中部,所述入料斗紧固于机壳顶端面前侧开设的入料口内侧,所述第一电机锁合于机壳左端面前侧顶端,且第一电机右端面输出轴贯穿于机壳左端面前侧顶端,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机壳左侧后端,所述拨料轮内圈紧固于第一电机右端面输出轴外侧,所述传动辊设置有两个于机壳内侧前后两端,且传动辊左右两端中部通过转轴与机壳内侧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所述传送带内侧前后两端分别紧贴于前后两个传动辊的外表面,所述出料口垂直贯通于机壳内侧底端面后侧,且出料口内侧前端衔接于传送带后端面,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与控制器进行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由固定环、轴承、拉杆和连接板组成,所述轴承固定安装于固定环内侧端面,且轴承内圈紧固于传动杆外侧端面,所述拉杆两端分别垂直焊接于固定环顶端面中部和连接板底端面中部,所述连接板锁合于l型保护罩内侧顶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对称设置有两个于l型保护罩内侧顶部前后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外侧端面设置有一层耐磨损钛层。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板的顶端面呈向上凸起的弧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侧表面设置有一层光滑不锈钢层。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顶端面等间距开设有四个安装螺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机型号为yl-21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杆材质为不锈钢材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现有技术由于机械零件硬度较大,使得当较多的机械同时进行上料时,容易造成机械在上料装置内造成堵塞,而上料装置堵塞容易使工作效率变低的问题,通过设置了防堵机构在机壳的外侧后端,通过电机得电输出端带动主动齿轮转动,而主动齿轮则通过传动带带动从动齿轮转动,同时从动齿轮带动传动杆和凸轮转动,使得传动板在凸轮和压缩弹簧的作用下进行上下垂直移动,并且传动板带动固定杆和推板上下移动将传送带末端的机械零件向下推动,达到了防止机械零件堵塞在传送带的末端,使得工作效率提高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堵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壳-1、支撑架-2、控制器-3、入料斗-4、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6、拨料轮-8、传动辊-9、传送带-10、出料口-11、防堵机构-7、l型保护罩-71、连接杆-72、主动齿轮-73、传动带-74、从动齿轮-75、传动杆-76、支撑机构-77、凸轮-78、传动板-79、固定杆-710、压缩弹簧-711、推板-712、固定环-771、轴承-772、拉杆-773、连接板-77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与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械加工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机壳1、支撑架2、控制器3、入料斗4、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6、拨料轮8、传动辊9、传送带10、出料口11和防堵机构7,支撑架2垂直焊接有四个于机壳1底端面四端,防堵机构7设置于机壳1后端,防堵机构7由l型保护罩71、连接杆72、主动齿轮73、传动带74、从动齿轮75、传动杆76、支撑机构77、凸轮78、传动板79、固定杆710、压缩弹簧711和推板712组成,l型保护罩71锁合于机壳1外侧后端且l型保护罩71覆盖于机壳1左端面后侧和顶端面后侧,并且l型保护罩71左端面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6,连接杆7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6右端面输出轴和后部传动辊9左端面中部,主动齿轮73内圈固定连接于连接杆72外侧中部,传动带74内侧上下两端分别与从动齿轮75顶端面和主动齿轮73底端面相互啮合,传动杆76外侧后端固定插接于从动齿轮75内圈,且传动杆76通过支撑机构77安装于l型保护罩71内侧顶端,凸轮78内圈焊接于传动杆76外侧中部,传动板79紧贴于凸轮78底端面,固定杆710垂直贯穿于机壳1顶端面后侧中部,且固定杆71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传动板79底端面中部和推板712顶端面中部,压缩弹簧711两端分别紧贴于传动板79底端面和机壳1顶端面后侧中部,且压缩弹簧711内侧端面与固定杆710侧表面活动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器3锁合于机壳1顶端面中部,所述入料斗4紧固于机壳1顶端面前侧开设的入料口内侧,所述第一电机5锁合于机壳1左端面前侧顶端,且第一电机5右端面输出轴贯穿于机壳1左端面前侧顶端,所述第二电机6设置于机壳1左侧后端,所述拨料轮8内圈紧固于第一电机5右端面输出轴外侧,所述传动辊9设置有两个于机壳1内侧前后两端,且传动辊9左右两端中部通过转轴与机壳1内侧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所述传送带10内侧前后两端分别紧贴于前后两个传动辊9的外表面,所述出料口11垂直贯通于机壳1内侧底端面后侧,且出料口11内侧前端衔接于传送带10后端面,所述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6与控制器3进行电连接,便于将入料斗4内的机械进行传送上料。

其中,所述支撑机构77由固定环771、轴承772、拉杆773和连接板774组成,所述轴承772固定安装于固定环771内侧端面,且轴承772内圈紧固于传动杆76外侧端面,所述拉杆773两端分别垂直焊接于固定环771顶端面中部和连接板774底端面中部,所述连接板774锁合于l型保护罩71内侧顶端面,对传动杆76进行稳定的支撑,同时减少传动杆76转动时受到的阻力。

其中,所述支撑机构77对称设置有两个于l型保护罩71内侧顶部前后两端,使得对传动杆76的支撑更加稳定。

其中,所述连接杆72外侧端面设置有一层耐磨损钛层,防止连接杆72被过度磨损。

其中,所述传动板79的顶端面呈向上凸起的弧形状,便于使得传动板79配合凸轮78进行传动。

其中,所述固定杆710的侧表面设置有一层光滑不锈钢层,使得固定杆710快速在机壳1内向下滑动。

其中,所述连接板774的顶端面等间距开设有四个安装螺孔,便于通过安装螺孔将连接板774进行快速安装。

其中,所述第二电机6型号为yl-21电机,噪音较小。

其中,所述传动杆76材质为不锈钢材质,硬度较强,传动效果更好。

根据上表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杆76采用的不锈钢材质具有硬度更强的优点。

本专利所述的:凸轮78,凸轮指的是机械的回转或滑动件(如轮或轮的突出部分),它把运动传递给紧靠其边缘移动的滚轮或在槽面上自由运动的针杆,或者它从这样的滚轮和针杆中承受力,凸轮随动机构可设计成在其运动范围内能满足几乎任何输入输出关系一对某些用途来说,凸轮和连杆机构能起同样的作用,对于两者都可以用的工作说,凸轮比连杆机构易于设计,并且凸轮还能做许多连杆机构所不能做的事情,从另一方面来说,凸轮构比连杆机易于制造。

工作原理:首先将该装置放置在指定的位置上,然后将需要进行上料的机械零件放置在入料斗4内,使得机械零件沿着入料斗4向下滑动进入到传送带10的顶端面前侧,然后通过控制器3上相对应的按钮分别启动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6,当第一电机5启动后输出轴转动,同时第一电机55的输出轴带动拨料轮8转动将入料斗4进入到机械打散,当第二电机6得电输出轴转动时,通过连接杆72带动传动辊9转动,并且传动辊9带动传送带10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机械在传送带10的顶端面移动,同时连接杆72在转动的同时带动主动齿轮73转动,而主动齿轮73则通过传动带74带动从动齿轮75转动,同时从动齿轮75带动传动杆76和轴承772内圈在固定环771内转动,同时传动杆76带动凸轮78转动,使得传动板79在凸轮78的转动和压缩弹簧711的弹力的共同作用下在机壳1的内侧顶端后部进行上下垂直移动,并且传动板79带动固定杆710和推板712上下移动将传送带10末端的机械零件向下推动进入到出料口11内,然后通过出料口11向外排出实现上料。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机械加工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机壳(1)、支撑架(2)、控制器(3)、入料斗(4)、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6)、拨料轮(8)、传动辊(9)、传送带(10)和出料口(11),所述支撑架(2)垂直焊接有四个于机壳(1)底端面四端;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堵机构(7),所述防堵机构(7)设置于机壳(1)后端,所述防堵机构(7)由l型保护罩(71)、连接杆(72)、主动齿轮(73)、传动带(74)、从动齿轮(75)、传动杆(76)、支撑机构(77)、凸轮(78)、传动板(79)、固定杆(710)、压缩弹簧(711)和推板(712)组成,所述l型保护罩(71)锁合于机壳(1)外侧后端且l型保护罩(71)覆盖于机壳(1)左端面后侧和顶端面后侧,并且l型保护罩(71)左端面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6),所述连接杆(7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6)右端面输出轴和后部传动辊(9)左端面中部,所述主动齿轮(73)内圈固定连接于连接杆(72)外侧中部,所述传动带(74)内侧上下两端分别与从动齿轮(75)顶端面和主动齿轮(73)底端面相互啮合,所述传动杆(76)外侧后端固定插接于从动齿轮(75)内圈,且传动杆(76)通过支撑机构(77)安装于l型保护罩(71)内侧顶端,所述凸轮(78)内圈焊接于传动杆(76)外侧中部,所述传动板(79)紧贴于凸轮(78)底端面,所述固定杆(710)垂直贯穿于机壳(1)顶端面后侧中部,且固定杆(71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传动板(79)底端面中部和推板(712)顶端面中部,所述压缩弹簧(711)两端分别紧贴于传动板(79)底端面和机壳(1)顶端面后侧中部,且压缩弹簧(711)内侧端面与固定杆(710)侧表面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加工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3)锁合于机壳(1)顶端面中部,所述入料斗(4)紧固于机壳(1)顶端面前侧开设的入料口内侧,所述第一电机(5)锁合于机壳(1)左端面前侧顶端,且第一电机(5)右端面输出轴贯穿于机壳(1)左端面前侧顶端,所述第二电机(6)设置于机壳(1)左侧后端,所述拨料轮(8)内圈紧固于第一电机(5)右端面输出轴外侧,所述传动辊(9)设置有两个于机壳(1)内侧前后两端,且传动辊(9)左右两端中部通过转轴与机壳(1)内侧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所述传送带(10)内侧前后两端分别紧贴于前后两个传动辊(9)的外表面,所述出料口(11)垂直贯通于机壳(1)内侧底端面后侧,且出料口(11)内侧前端衔接于传送带(10)后端面,所述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6)与控制器(3)进行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加工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77)由固定环(771)、轴承(772)、拉杆(773)和连接板(774)组成,所述轴承(772)固定安装于固定环(771)内侧端面,且轴承(772)内圈紧固于传动杆(76)外侧端面,所述拉杆(773)两端分别垂直焊接于固定环(771)顶端面中部和连接板(774)底端面中部,所述连接板(774)锁合于l型保护罩(71)内侧顶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加工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77)对称设置有两个于l型保护罩(71)内侧顶部前后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加工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72)外侧端面设置有一层耐磨损钛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加工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板(79)的顶端面呈向上凸起的弧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加工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710)的侧表面设置有一层光滑不锈钢层。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械加工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774)的顶端面等间距开设有四个安装螺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加工自动上料装置,其结构包括机壳、支撑架、控制器、入料斗、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拨料轮、传动辊、传送带、出料口和防堵机构,通过设置了防堵机构在机壳的外侧后端,通过电机得电输出端带动主动齿轮转动,而主动齿轮则通过传动带带动从动齿轮转动,同时从动齿轮带动传动杆和凸轮转动,使得传动板在凸轮和压缩弹簧的作用下进行上下垂直移动,并且传动板带动固定杆和推板上下移动将传送带末端的机械零件向下推动,达到了防止机械零件堵塞在传送带的末端,使得工作效率提高的有益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唐生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唐生红
技术研发日:2019.07.2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84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