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上针器。
背景技术:
目前,心脏人工瓣膜置换缝合线是由带双头针的缝线和垫片组成,缝线垂直于垫片在垫片两端近边缘处穿出,缝合人工瓣膜时使双头针分别穿过心脏瓣膜的瓣环和人工瓣膜的涤纶布,并进行双头线的自身打结,从而固定人工瓣膜,垫片所起作用是避免缝线切割缝合组织、造成撕裂。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使用持针钳(或持针夹)进行双头针的上针操作时,由于一次只能夹持一根缝合针,其上针效率较低,由此也不利于治疗效率的提高。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一种高效上针器,进行上针操作时可同时夹持两根缝合针,提高上针效率,从而利于治疗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上针器,进行上针操作时可同时夹持两根缝合针,提高上针效率,从而利于治疗效率的提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上针器,包括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采用弹性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夹板的下端与第二夹板的下端以单自由度转动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夹板的内侧面与第二夹板的内侧面相对设置且两内侧面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缝合针的夹持口。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板的内侧面和/或第二夹板的内侧面设有防滑层。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板的下端与第二夹板的下端通过连接轴ⅰ相铰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一钳体及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通过连接轴ⅱ相铰接;
所述第一钳体的前端具有第一施力部,所述第一钳体的后端具有第一握持部;所述第二钳体的前端具有第二施力部,所述第二钳体的后端具有第二握持部;当所述第一握持部与第二握持部相向运动时,所述第一施力部与第二施力部相向运动;
所述第一施力部的顶端通过连接轴ⅲ与第一夹板的外侧面相铰接,所述第二施力部的顶端通过连接轴ⅳ与第二夹板的外侧面相铰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轴ⅲ连接在第一夹板中部偏上的位置;所述连接轴ⅳ连接在第二夹板中部偏上的位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钳体设有第一齿扣,所述第一齿扣设置在第一握持部;所述第二钳体设有与第一齿扣相匹配的第二齿扣,所述第二齿扣设置在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握持部与第二握持部相向运动时,所述第一齿扣能够与第二齿扣相互咬合。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齿扣设置有止滑凸块,所述第二齿扣设有用于容置止滑凸块的止滑凹槽。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齿扣上的止滑凸块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齿扣上的止滑凹槽的数量与止滑凸块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齿扣与第二齿扣相互咬合时,各所述止滑凸块一一对应各止滑凹槽配合。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止滑凸块的横截面呈半圆状,所述止滑凹槽具有与止滑凸块相贴合的半圆凹面。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钳体具有第一指环,所述第一指环设置在第一握持部;所述第一钳体具有第二指环,所述第一指环设置在第二握持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效上针器,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以转动方式连接,形成的夹持口可闭合或张开呈“v”形,在进行上针操作时,首先使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反向运动,夹持口张开,将第一根缝合针置入到夹持口下部,再使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相向运动,夹持口逐渐闭合并逐渐夹紧第一根缝合针,由于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均具有金属弹性,只要存在相向作用力,第一根缝合针并不会阻止夹持口的闭合,当夹紧第一根缝合针后,将第二根缝合针置入到夹持口上部,继续施加相向作用力,夹持口继续闭合并最终夹紧第二根缝合针;因此,本发明可同时夹持两根缝合针,从而提高了上针效率,利于整体治疗效率的提高;同时,本发明也提高了两缝合针之间针距的均衡度。
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对医用双头针的上针操作,在心外科进行替换人工瓣膜手术时作用极大,当然也可以用于其他需要同时夹持两根或者多根缝合针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齿扣与第二齿扣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当然,附图为简化后的示意图,其比例大小并不构成对专利产品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上针器,包括第一夹板11及第二夹板12,所述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均采用弹性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夹板11的下端与第二夹板12的下端以单自由度转动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夹板11的内侧面与第二夹板12的内侧面相对设置且两内侧面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缝合针的夹持口2。
第一夹板11及第二夹板12左右并列设置,均可采用医用弹性钢制成;“上”“下”“左”“右”以图1所示方向为准;第一夹板11、第二夹板12的外侧面可作为施加作用力的一面。
本实施例的高效上针器,第一夹板11及第二夹板12以转动方式连接,形成的夹持口2可闭合或张开呈“v”形,在进行上针操作时,首先使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12反向运动,夹持口2张开,将第一根缝合针置入到夹持口2下部,再使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12相向运动,夹持口2逐渐闭合并逐渐夹紧第一根缝合针,由于第一夹板11及第二夹板12均具有金属弹性,只要存在相向作用力,第一根缝合针并不会阻止夹持口2的闭合,当夹紧第一根缝合针后,将第二根缝合针置入到夹持口2上部,继续施加相向作用力,夹持口2继续闭合并最终夹紧第二根缝合针;因此,通过高效上针器可同时夹持两根缝合针,从而提高了上针效率,利于整体治疗效率的提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板11的内侧面和第二夹板12的内侧面均设有防滑层3;防滑层3例如可以是防滑纹路结构或者柔性垫结构,可以增加夹持时对缝合针的摩擦力,防止滚针的发生;防滑层3优选覆盖在第一夹板11的内侧面和第二夹板12的内侧面;当然,防滑层3也可以仅设在第一夹板11的内侧面或者第二夹板12的内侧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板11的下端与第二夹板12的下端通过连接轴ⅰ13相铰接;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12呈“v”形设置,连接轴ⅰ13可为铰链轴,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12能够围绕连接轴ⅰ13相互转动;具体地,第一夹板11的下端与第二夹板12的下端均可朝长度方向延伸出连接臂,两连接臂交叉相接并通过连接轴ⅰ13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高效上针器还包括第一钳体41及第二钳体42,所述第一钳体41与第二钳体42通过连接轴ⅱ43相铰接;所述第一钳体41的前端具有第一施力部41a,所述第一钳体41的后端具有第一握持部41b;所述第二钳体42的前端具有第二施力部42a,所述第二钳体42的后端具有第二握持部42b;当所述第一握持部41b与第二握持部42b相向运动时,所述第一施力部41a与第二施力部42a相向运动;第一握持部41b、第二握持部42b为手术时手持施力的部位;连接轴ⅱ43可为铰链轴,第一钳体41与第二钳体42能够围绕连接轴ⅱ43相互转动;连接轴ⅱ43设在施力部与握持部的连接处;为便于操作,所述第一钳体41具有第一指环51,所述第一指环51设置在第一握持部41b;所述第一钳体41具有第二指环52,所述第一指环52设置在第二握持部42b。
本实施例的高效上针器形成钳式结构,利于对第一夹板11及第二夹板12运动的控制,便于手术操作;所述第一施力部41a的顶端通过连接轴ⅲ14与第一夹板11的外侧面相铰接,所述第二施力部42a的顶端通过连接轴ⅳ15与第二夹板12的外侧面相铰接;连接轴ⅲ14、连接轴ⅳ15均可为铰链轴;当第一施力部41a与第二施力部42a相向运动时,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12相向运动,夹持口2逐渐闭合;当当第一施力部41a与第二施力部42a反向运动时,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12反向运动,夹持口2逐渐张开;采用该结构,一名医师即可实现两根或多根缝合针的上针、缝合操作,极大提高了治疗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ⅲ14连接在第一夹板11中部偏上的位置;所述连接轴ⅳ15连接在第二夹板12中部偏上的位置;该结构可形成省力杠杆结构,使得医师操作更为省力,降低长时间操作的体力消耗。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钳体41设有第一齿扣61,所述第一齿扣61设置在第一握持部41b;所述第二钳体42设有与第一齿扣61相匹配的第二齿扣62,所述第二齿扣62设置在第二握持部42b;所述第一握持部41b与第二握持部42b相向运动时,所述第一齿扣61能够与第二齿扣62相互咬合;第一齿扣61与第二齿扣62相互咬合后可形成锁止结构,从而保持对缝合针的夹紧状态;当施加较大的反向作用力使得第一握持部41b与第二握持部42b反向运动时,第一齿扣61与第二齿扣62可脱扣儿解除锁止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扣61设置有止滑凸块61a,所述第二齿扣62设有用于容置止滑凸块61a的止滑凹槽62a。在第一齿扣61与第二齿扣62相互咬合时,止滑凸块61a能够与止滑凹槽62a相配合,限制了相互咬合的第一齿扣61与第二齿扣62在接触面产生的相对滑动,防止第一齿扣61与第二齿扣62彼此脱扣,增强第一钳体41与第二钳体42的连接可靠性,方便医护人员使用。优选地,所述第一齿扣61上的止滑凸块61a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齿扣62上的止滑凹槽62a的数量与止滑凸块61a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齿扣61与第二齿扣62相互咬合时,各所述止滑凸块61a一一对应各止滑凹槽62a配合。同时,所述止滑凸块61a的横截面优选呈半圆状,所述止滑凹槽62a具有与止滑凸块61a相贴合的半圆凹面,便于止滑凸块61a与止滑凹槽62a的连接和分离。
最后说明的是,本文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还可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高效上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采用弹性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夹板的下端与第二夹板的下端以单自由度转动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夹板的内侧面与第二夹板的内侧面相对设置且两内侧面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缝合针的夹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上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的内侧面和/或第二夹板的内侧面设有防滑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上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的下端与第二夹板的下端通过连接轴ⅰ相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效上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钳体及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通过连接轴ⅱ相铰接;
所述第一钳体的前端具有第一施力部,所述第一钳体的后端具有第一握持部;所述第二钳体的前端具有第二施力部,所述第二钳体的后端具有第二握持部;当所述第一握持部与第二握持部相向运动时,所述第一施力部与第二施力部相向运动;
所述第一施力部的顶端通过连接轴ⅲ与第一夹板的外侧面相铰接,所述第二施力部的顶端通过连接轴ⅳ与第二夹板的外侧面相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上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ⅲ连接在第一夹板中部偏上的位置;所述连接轴ⅳ连接在第二夹板中部偏上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上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设有第一齿扣,所述第一齿扣设置在第一握持部;所述第二钳体设有与第一齿扣相匹配的第二齿扣,所述第二齿扣设置在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握持部与第二握持部相向运动时,所述第一齿扣能够与第二齿扣相互咬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上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扣设置有止滑凸块,所述第二齿扣设有用于容置止滑凸块的止滑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上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扣上的止滑凸块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齿扣上的止滑凹槽的数量与止滑凸块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齿扣与第二齿扣相互咬合时,各所述止滑凸块一一对应各止滑凹槽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效上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滑凸块的横截面呈半圆状,所述止滑凹槽具有与止滑凸块相贴合的半圆凹面。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上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具有第一指环,所述第一指环设置在第一握持部;所述第一钳体具有第二指环,所述第一指环设置在第二握持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