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缩写为oled)显示器是一种利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制成的柔性显示设备,其显示效果好,使用温度范围广,可实现自发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比于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缩写为lcd),oled显示器具有良好的弯曲性能,这使得oled显示器可以用于曲面显示。但是,oled显示器的组装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将各个组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组装,才能够完成oled显示器组装,导致oled显示器的组装过程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以简化显示设备的组装过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背板模组、电子模组、显示模组以及支架模组;
当所述显示设备处于组装状态时,所述背板模组设在所述显示模组的背面;所述背板模组设在所述支架模组上;所述背板模组位于所述支架模组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所述电子模组设在所述支架模组内,所述电子模组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设备将各个组件进行整合,形成背板模组、电子模组、显示模组以及支架模组。当显示设备进行组装时,只需要将整合成的背板模组、电子模组、显示模组以及支架模组进行简单的固定和接线,就能够将显示设备组装完成,无需按照一定顺序将各个组件组装在一起,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设备所包括的背板模组、电子模组、显示模组以及支架模组可以合理、便捷的组装在一起,使得显示设备的组装过程简单化和快速化。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模组框架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模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模组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oled显示设备不仅包括显示屏、支架、背板和系统板,还包括保护框、胶体、磁体、螺丝等辅助固定件以及用于电讯连接显示屏和系统板的线路等部件。其中,背板可以由钣金制作而成,支架可选择钣金或注塑工艺制作,保护框可以是金属或塑料制作。
在oled显示设备组装时,需要对这些组件进行设计和布局调整,一步步将这些组件进行组合,构成oled显示设备,导致oled显示设备的组装过程比较复杂繁琐。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模组100、背板模组200、支架模组300以及电子模组400。应理解,显示模组100可以为任何可弯曲的显示模组(如oled显示模组),也可以为不可弯曲的显示模组(如液晶显示模组)。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显示设备的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背板模组200设在支架模组300上,使得背板模组200的背面与支架模组300固定在一起。例如:支架模组300为曲面支架模组,则背板模组200设在支架模组300后,其也随之弯曲成曲面形状。
步骤s2:将显示模组100设在背板模组200远离支架模组300的表面,使得显示模组100的背面与背板模组200的正面结合在一起。此时背板模组200位于支架模组300与显示模组100之间
步骤s3:将电子模组400设在支架模组300内,并将电子模组400与显示模组100电连接在一起。
当显示设备处于组装状态时,背板模组200设在显示模组100的背面;背板模组200设在支架模组300上;背板模组200位于支架模组300和显示模组100之间。电子模组400设在支架模组300内,电子模组400与显示模组100电连接。
由上述显示设备的结构和组装过程可知,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将各个组件进行整合,形成背板模组200、电子模组400、显示模组100以及支架模组300。当显示设备进行组装时,只需要将整合成的背板模组200、电子模组400、显示模组100以及支架模组300进行简单的固定和接线,就能够将显示设备组装完成,无需按照一定顺序将各个组件组装在一起,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所包括的背板模组200、电子模组400、显示模组100以及支架模组300可以合理、便捷的组装在一起,使得显示设备的组装过程简单化和快速化。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可以在组装前,将显示模组100、背板模组200、支架模组300和电子模组400分别进行模组化。例如:显示模组100、背板模组200、支架模组300和电子模组400由同一厂家提供。又例如:背板模组200和支架模组300由一个厂家提供。显示模组100由另一厂家提供,电子模组400可以由一个厂家提供。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2~图4所示,上述显示设备还包括集成在显示模组100上的第一边框组件110b,使得背板模组200设在显示模组100上的时候,背板模组200不仅与显示模组100组装在一起,还与作为显示模组100保护边框的第一边框组件110b集成在一起,从而进一步简化显示设备的组装过程。同时,在组装显示设备的过程中,也无需专门组装第一边框组件110b,简化了显示设备的组装过程。
示例性的,如图2~图4所示,上述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01以及设在显示面板101背面的电路板fpc和第一芯片组件gc1。该电路板fpc与第一芯片组件gc1电连接。显示面板101包括第一方向侧边和第二方向侧边。在一些情况下,显示面板101还包括设在显示面板101背面的第二芯片组件gc2。应理解,第一芯片组件gc1和第二芯片组件gc2种类不同。
如图3所示,对于第一芯片组件gc1和第二芯片组件gc2来说,第一芯片组件gc1和第二芯片组件gc2所包括的芯片为栅极覆晶薄膜(chiponfilm,缩写为cof)芯片或源极覆晶薄膜(chiponfilm,缩写为cof)芯片,简称源极cof芯片。鉴于工艺成熟程度的不同,对于栅极cof芯片来说,栅极cof芯片直接贴附在显示面板101的背面,使得栅极cof芯片完全隐藏在显示面板101背面。源极cof芯片先伸出显示面板101外,然后反向折叠并贴附在显示面板101的背面,导致源极cof芯片无法隐藏在显示面板101的背面。
为此,如图2~图4所示,上述第一边框组件110b为弹性边框组件。当显示模组100处于组装状态时,第一芯片组件gc1从第一方向侧边伸出显示面板101;第一边框组件110b的第一端与第一方向侧边接触,第一边框组件110b的第二端位于显示面板101背面;第一芯片组件gc1位于第一边框组件110b与显示面板101之间。例如:当第一芯片组件gc1所包括的芯片为源极cof芯片,第一芯片组件gc1会从第一方向侧边伸出显示面板101。此时,如果没有弹性化的第一边框组件110b,会导致显示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侧边出现缝隙。而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边框组件110b为弹性边框组件,可以缓冲外力对于显示面板101和源极cof芯片的冲击。并且,第一边框组件110b的第一端与第一方向侧边接触,第一边框组件110b的第二端位于显示面板101背面,且第一芯片组件gc1位于第一边框组件110b与显示面板101之间,这样就能够保证第一芯片组件gc1从第一方向侧边伸出显示面板101的情况下,显示面板101与第一边框组件110b无缝隙接触,从而增强显示效果。
当显示设备处于组装状态时,如图2~图4所示,背板模组200卡在第一边框组件110b上,第一边框组件110b的第二端、第一芯片组件gc1和电路板fpc均位于显示面板101与背板模组200之间。
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当显示面板101为长方形,第一方向侧边包括上侧长边101s和下侧长边101x。第一芯片组件gc1包括设在显示面板101的背面的第一芯片组件gc1,该第一芯片组件gc1为源极cof芯片阵列。第一芯片组件gc1和电路板fpc均位于显示面板101背面靠近下侧长边101x的区域,并且第一芯片组件gc1所包括的源极cof芯片从下侧长边101x伸出显示面板101。第一边框组件110b包括上边框sb和下边框xb。上边框sb设在上侧长边101s,下边框xb设在下侧长边101x上。此时下边框xb可以保护第一芯片组件gc1,并缓冲外力冲击第一芯片组件gc1和下侧长边101x。同时,还能够避免因为第一芯片组件gc1所包括的源极cof芯片从下侧长边101x伸出显示面板101所导致的边框缝隙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2~图4所示,第一芯片组件gc1包括呈现点阵化分布的源极cof芯片,因此,下侧长边101x区域有的区域分布有源极cof芯片,有的区域没有分布源极cof芯片。对于下侧长边101x区域具有源极cof芯片的区域,源极cof芯片位于下边框xb与显示面板101之间(如图4左侧)。对于下侧长边101x区域不具有源极cof芯片的区域,下边框xb直接与显示面板101背面贴合在一起(可以参考图4右侧上边框sb与上侧长边101s的贴合方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2~图4所示,鉴于显示面板101的材质主要为玻璃,质地比较脆,很容易破碎,因此,在显示模组100运输前,可以将显示模组100与背板模组200组装在一起,以利用背板模组200对显示模组100进行加固,降低显示模组100的破碎可能性。
示例性的,如图2和图5所示,上述背板模组200包括背板201和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设在背板201的第一表面。当显示设备处于组装状态时,背板201的第一表面与显示模组100通过连接组件绝缘结合在一起。连接组件可以为胶体或磁体。
例如:如图3~图5所示,背板201具有第一结合区域b1和第二结合区域b2。第一结合区域b1为主要分布区域,第二结合区域b2比较靠近显示面板101的下边框xb。显示面板101靠近下侧长边101x的区域具有电路板fpc、第一芯片组件gc1等,如果背板201采用金属材质制作,那么第二结合区域b2直接与显示面板101靠近下侧长边101x的区域结合在一起时,容易出现漏电问题。因此,第二结合区域b2接触这些区域如果没有绝缘介质(如绝缘胶带),那么应当在背板201这些区域形成绝缘介质,避免漏电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6和图7所示,上述背板模组200还包括多个凸起203。多个凸起203设在背板201背离连接组件的表面。支架模组30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h1。当显示设备处于组装状态时,背板201通过多个凸起203和多个第一安装孔h1与支架模组300固定在一起。这些凸起203不仅能够保证背板201稳定的固定在支架模组300上,还可以降低背板201在弯曲状态所受到的应力,使得背板201的应力分布均匀化。应理解,多个凸起203可以以焊接或铆接的形式设在背板201上,使得多个凸起203与背板201一体化。并且,这些凸起203可以适用于曲面背板、平面背板或可弯曲背板。
如图2、图6和图7所示,多个第一安装孔h1应当均匀的开设在支架模组300上。相应的,多个凸起203在背板201的位置也应当根据多个第一安装孔h1确定。
例如:如图2和图6所示,当支架模组300上的第一安装孔h1呈现四纵两横的方式均匀排列时,上述多个凸起203也应当呈现四纵两横的方式均匀分布在背板201上,以进一步保证背板201应力均匀分布。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2~图4和图7所示,上述显示设备还包括集成在支架模组300上的第二边框组件340。这种情况下,第一边框组件110b和第二边框组件340分别集成在不同的模组上,使得第一边框组件110b和第二边框组件340共同作为显示模组100的边框对显示模组100进行保护。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中,将一体式边框分为两部分集成到不同的模组上,使得显示设备在组装过程中,无需再专门增加边框组装步骤,这样就简化了显示设备的组装过程。
如图2所示,上述支架模组300采用模块化支架,可以适用于各种显示模组100。例如:该显示模组100为平面显示模组100。又例如:该显示模组100为曲面显示模组100。下面以支架模组300适用于曲面显示模组100为例进行描述。
如图2和图7所示,上述支架模组300包括一类竖梁组件310、二类竖梁组件320和曲面横梁组件330。第二边框组件340集成在一类竖梁组件310上。当支架模组300处于组装状态时,曲面横梁组件330与一类竖梁组件310和二类竖梁组件320固定在一起。当显示设备处于组装状态时,电子模组400位于一类竖梁组件310、二类竖梁组件320和曲面横梁组件330围成的区域内;背板模组200设在一类竖梁组件310、二类竖梁组件320和曲面横梁组件330上。电子模组400固定在一类竖梁组件310、二类竖梁组件320和曲面横梁组件330围成的区域内;背板模组200设在一类竖梁组件310、二类竖梁组件320和曲面横梁组件330上。由于第二边框组件340集成在一类竖梁组件310上,使得在一类竖梁组件310在支撑背板模组200和显示模组100的同时,还能够作为保护显示模组100的边框使用。
为了保证背板应力分布均匀,如图6和图7所示,上述一类竖梁组件310、二类竖梁组件320和曲面横梁组件330上均匀开设多个第一安装孔h1。此时,背板模组200所包括的背板201上也按照第一安装孔h1的分布位置设有多个凸起203。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3和图7所示,上述一类竖梁组件310包括第一一类竖梁311s和第二一类竖梁312s。二类竖梁组件320包括第一二类竖梁321s和第二二类竖梁322s。上述曲面横梁组件330包括第一曲面横梁331h和第二曲面横梁332h。上述显示面板101中,第二方向侧边包括左侧宽边101z和右侧宽边101y。第二芯片组件gc2包括设在显示面板101的背面的第一栅极cof芯片阵列和第二栅极cof芯片阵列。第一栅极cof芯片阵列位于显示面板101背面靠近左侧宽边101z的区域,第二栅极cof芯片阵列位于显示面板101背面靠近右侧宽边101y的区域。第二边框组件340包括左边框zb和右边框yb。左边框zb设在第一一类竖梁311s上,右边框yb设在第二一类竖梁312s上。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和图7所示,上述支架模组300所包括的一类竖梁组件310、二类竖梁组件320和曲面横梁组件330可以通过螺钉、螺栓等连接件固定在一起,或者直接以焊接、浇筑的方式一体化。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第一一类竖梁311s将第一曲面横梁331h和第二曲面横梁332h的第一端固定在一起,第二一类竖梁312s将第一曲面横梁331h的第二端和第二曲面横梁332h的第二端固定在一起。第一二类竖梁321s和第二二类竖梁322s均与第一曲面横梁331h和第二曲面横梁332h固定在一起。并且,第一二类竖梁321s和第二二类竖梁322s对称的设在第一曲面横梁331h和第二曲面横梁332h的中线m两侧。
如图7所示,第一一类竖梁311s、第二一类竖梁312s、第一二类竖梁321s、第二二类竖梁322s、第一曲面横梁331h和第二曲面横梁332h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h1。并且,对于第一一类竖梁311s、第二一类竖梁312s、第一二类竖梁321s和第二二类竖梁322s来说,这些第一安装孔h1的分布方向沿着这些竖梁的走向方向分布。对于第一曲面横梁331h和第二曲面横梁332h来说,这些第一安装孔h1的分布方向沿着这些横梁的走向方向分布。
此时,如图2、图6和图7所示,上述多个第一安装孔h1呈现四纵两横的方式分布在支架模组300上。相应的,背板模组200所包括的背板201所设有的多个凸起203也以四纵两横的方式分布在背板201上。例如:第一一类竖梁311s、第二一类竖梁312s、第一二类竖梁321s和第二二类竖梁322s均开设有三个第一安装孔h1。第一曲面横梁331h和第二曲面横梁332h均开设有11个第一安装孔h1。此时,多个凸起203包括四纵两横方式分布的凸起203。每个纵向方向分布的凸起203包括3个均匀分布的凸起203。每个横向方向分布的凸起203包括11个均匀分布的凸起203。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2和图8所示,上述电子模组400具有第一接口组件401和第二接口组件402。第一接口组件401和第二接口组件402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一接口组件401和第二接口组件402均可以为音频接口、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ighdefinitionmultimediainterface,缩写为hdmi)、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接口等,但不仅限于此。
如图2和图7所示,上述曲面横梁组件33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窗口k1和至少一个第二窗口k2。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窗口k1用于供外部线路进入支架模组300内,至少一个第二窗口k2供电子模组400散热。
在一种情况下,如图7和图8所示,当第一接口组件401被曲面横梁组件330遮挡时,第一接口组件401在显示设备使用时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窗口k1与外部线路连接。同理,当第二接口组件402被曲面横梁组件330遮挡时,第二接口组件402在显示设备使用时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窗口k1与外部线路连接。当第一接口组件401和第二接口组件402均被横梁组件遮挡时,第一接口组件401和第二接口组件402在显示设备使用时均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窗口k1与外部线路连接。
在另一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当显示模组100、背板模组200、支架模组300和电子设备组装在一起时,背板模组200位于支架模组300和显示模组100之间,导致电子模组400与显示模组100难以电连接。如图2、图6~图8所示,为了方便电子模组400电连接,上述背板模组200还开设有连接接口202(如背板201开设的连接接口202),使得显示设备处于组装状态时,第一接口组件401和/或第二接口组件402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窗口k1和连接接口202与显示模组100电连接。例如:当第一接口组件401为hdmi接口,且被曲面横梁组件330遮挡时,将hdmi连接线的一端通过第一窗口k1插入第一接口组件401,将hdmi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连接接口202与显示模组100所包括的电路板fpc连接。
示例性的,如图2、图8和图9所示,上述电子模组400包括承载盒410、盒盖420和电路板组件430。承载盒410可以为分体或一体式结构。承载盒410的侧壁以窗口的形式设有第一接口组件401和第二接口组件402。当电子模组400处于组装状态时,盒盖420将电路板组件430封在承载盒410内。当显示设备处于组装状态时,承载盒410与支架模组300固定在一起。电路板组件430可以通过第一接口组件401与显示模组100连接。电路板组件430还可以通过第二接口组件402与各种外部线路连接。
具体的,如图8和图9所示,上述承载盒410包括底板、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412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与底板一体化固定在一起,形成底盘411。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对称的固定在底板上。第三侧壁412和第四侧壁对称的固定在底板上。第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接口组件401。第四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接口组件402。
如图8和图9所示,上述承载盒410上设有用于与盒盖420锁附的锁附组件415。这些锁附组件415包括多个固定片。例如:当承载盒410的形状为长方体,锁附组件415包括四个固定片,将四个固定片焊接在承载盒410盒口的四角。当电子模组400处在组装状态时,将电路板组件430固定在承载盒410后,利用螺钉将盒盖420固定到固定片上,使得盒盖420安装到承载盒410上。
如图2、图7~图9所示,为了将电子模组400固定在支架模组300上,承载盒410的底部设置翻边组件404,用于与曲面横梁组件330固定在一起。承载盒410的侧壁可以开设通孔,用以将承载盒410固定在曲面横梁组件330上。为了方便散热,承载盒410、盒盖420上均可以开设多个散热孔,用以散出电子模组400所散发的热量。应理解,为了配合电子模组400固定,上述曲面横梁组件330和/或二类竖梁组件320均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h2。如图2和图7所示,电子模组400通过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h2固定在二类竖梁组件320和/或曲面横梁组件330上
下面以曲面显示设备为例结合图2、图6和图7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组装过程,以下描述仅用于解释,不作为限定。
第一步,将背板模组200和支架模组300进行对位,使得背板模组200所包括的背板的多个凸起203卡合到支架模组300所包括的多个第一安装孔h1内,并通过螺丝锁附,保证背板模组200曲率(如果是显示设备为平面显示设备,则应当保证背板模组200的平整度)。
第二步,将显示模组100粘结或磁吸在背板模组200所包括的背板远离支架模组300的表面。
第三步,将电子模组400固定在支架模组300中,然后将显示模组100与电子模组400进行接线,从而完成显示设备组装。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模组、电子模组、显示模组以及支架模组;
当所述显示设备处于组装状态时,所述背板模组设在所述显示模组的背面;所述背板模组设在所述支架模组上;所述背板模组位于所述支架模组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所述电子模组设在所述支架模组内,所述电子模组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集成在所述显示模组上的第一边框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在显示面板背面的电路板和第一芯片组件,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芯片组件电连接;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方向侧边和第二方向侧边;所述第一边框组件为弹性边框组件;
当所述显示模组处于组装状态时,所述第一边框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方向侧边接触,所述第一边框组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面;所述第一芯片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边框组件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当所述显示设备处于组装状态时,所述背板模组卡在所述第一边框组件上,所述第一边框组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芯片组件和所述电路板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板模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模组包括背板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在所述背板的第一表面;
当所述显示设备处于组装状态时,所述背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显示模组通过所述连接组件绝缘结合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模组还包括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设在所述背板背离连接组件的表面;所述支架模组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
当所述显示设备处于组装状态时,所述背板通过所述多个凸起和所述多个第一安装孔与所述支架模组固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集成在所述支架模组上的第二边框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模组包括一类竖梁组件、二类竖梁组件和曲面横梁组件;所述第二边框组件集成在所述一类竖梁组件上;
当所述支架模组处于组装状态时,所述曲面横梁组件与所述一类竖梁组件和所述二类竖梁组件固定在一起;
当所述显示设备处于组装状态时,所述电子模组固定在所述一类竖梁组件、所述二类竖梁组件和所述曲面横梁组件围成的区域内;所述背板模组设在所述一类竖梁组件、所述二类竖梁组件和所述曲面横梁组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模组具有第一接口组件和第二接口组件;所述曲面横梁组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窗口和至少一个第二窗口;所述背板模组还开设有连接接口;
当所述显示设备处于组装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口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接口组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窗口和所述连接接口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类竖梁组件和/或所述曲面横梁组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当所述显示设备处于组装状态时,所述电子模组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固定在所述二类竖梁组件和/或所述曲面横梁组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模组开设有多个散热口。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