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清洗的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食品加工机,一般包括机座、设于机座内的电机、搅拌杯,搅拌杯内设有由电机驱动的粉碎刀,搅拌杯一般包括杯体和杯盖,为了方便中途投料,一般在杯盖的中心处设有投料通道,并在投料通道处设置投料盖,投料盖与投料通道的配合处设有排气间隙,以保证杯体的内外压力平衡。
现有投料盖一般包括挡板、位于挡板上端的握持部及位于挡板下端的并伸入投料通道内的插入部,由于食品加工机工作时,粉碎刀高速旋转带动浆液或食材飞溅,会弄脏投料盖,尤其是插入部上,现有纯塑料的投料盖,在食材粘连在投料盖上时,不易清洗,尤其是干了之后,更加不易清洗,并且塑料的投料盖与食物接触会使得食物有塑料味,不卫生,也不健康,虽然有一种全金属投料盖,但此种不方便加工,成本也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清洗、方便加工生产且成本低的食品加工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清洗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和搅拌杯,机座内设有电机和控制板,搅拌杯包括杯体及盖合于杯体上方的杯盖,杯盖上设有投料通道,投料通道处设有投料盖,投料盖包括挡板、位于挡板上端的握持部及位于挡板下端的并伸入投料通道内的插入部,其中,所述挡板为塑料挡板,插入部为金属插入部,插入部上端设有外翻边,插入部通过外翻边嵌入挡板内以将插入部与挡板固定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外翻边的端部设有向上延伸的折边。
进一步的,所述折边的高度为h,外翻边的厚度为t,h≥1.5t。
进一步的,所述插入部呈圆筒状,外翻边呈圆环形。
进一步的,所述外翻边上设有走胶孔。
进一步的,所述走胶孔设有多个且沿外翻边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走胶孔为圆形孔或椭圆形孔或跑道形孔或方形孔或三角形孔。
进一步的,所述外翻边与插入部一体加工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握持部由挡板的上端面向上延伸形成,握持部呈环形并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安装环,握持部的上端设有将安装腔封闭的投料盖顶盖。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腔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凸筋,安装环的内侧壁设有第二凸筋,投料盖顶盖的下端面设有外环和内环,投料盖顶盖安装到位后外环与第一凸筋形成过盈配合,内环与第二凸筋形成过盈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挡板设置为塑料挡板,而插入部设置为金属插入部,使得投料盖与食物或浆液接触的部分为金属的,这样可很好的保证食物或浆液的卫生性,且金属插入部表面光滑,易于清洗,且相比于投料盖整体做成金属的,不仅成本低,还能起到很好的防烫作用,同时插入部通过外翻边嵌入挡板内以将插入部与挡板固定连接成一体,即通过注塑包胶成型为一体,此种方式既方便插入部与挡板连接固定,且连接固定可靠,不易脱落。
2、通过在外翻边的端部设有向上延伸的折边,增加了外翻边与挡板的包胶面积,能更好的将插入部与挡板连接固定在一起,加强了插入部与挡板之间的稳固性。
3、折边的高度为h,外翻边的厚度为t,h≥1.5t,如此既很好的保证插入部与挡板之间的包胶面积,以保证插入部与挡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又能很好的保证插入部的强度,在装配插入部与挡板时,不会使得插入部变形,保证生产装配的成品率。当h小于1.5t时,高度过小,使得包胶面积过小,导致插入部与挡板之间连接不可靠,易脱落。
4、将插入部设置呈圆筒状,而外翻边对应呈圆环形,使得插入部与挡板之间的连接呈圆形连接,增加了插入部与挡板之间的包胶连接面积,增强了连接可靠性,且便于插入部的生产加工,提升加工生产效率。
5、通过在外翻边上设置走胶孔,这样在挡板与插入部注塑包胶成型时,可增加挡板与插入部的包胶面积,增强插入部与挡板之间的连接作用,能更好的防止插入部与挡板之间脱落。
6、走胶孔设有多个且沿外翻边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如此设置,使得插入部与挡板连接配合处走胶均匀,使得受力均匀,加强了插入部与挡板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插入部与挡板脱出。
7、将走胶孔设置为圆形孔或椭圆形孔或跑道形孔或方形孔或三角形孔,这样既方便走胶孔的生产加工,又易于走胶,还能保证插入部与挡板之间的包胶面积,以增强连接可靠性。
8、通过将外翻边与插入部一体加工成型,这样方便外翻边的加工成型,提高生产效率,且外翻边与插入部一体结构,强度好,外翻边不易折断,能更好的与挡板连接固定在一起。
9、握持部由挡板的上端面向上延伸形成,握持部呈环形并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安装环,握持部的上端设有将安装腔封闭的投料盖顶盖,这样可将握持部做成空心的,大大减少了握持部的加工用料,降低了握持部的生产加工成本,也即是降低了投料盖整体的生产加工成本,并通过投料盖顶盖将安装腔封闭,可避免灰尘或异物进入安装腔内,保证投料盖的干净卫生。
10、安装腔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凸筋,安装环的内侧壁设有第二凸筋,投料盖顶盖的下端面设有外环和内环,投料盖顶盖安装到位后外环与第一凸筋形成过盈配合,内环与第二凸筋形成过盈配合,如此设置,方便投料盖顶盖与握持部之间的安装配合,即通过简单的过盈压装即可将两者固定,且固定可靠,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一中杯盖与投料盖的分解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一中杯盖与投料盖的配合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一中杯盖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一中投料盖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一中插入部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一中插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一中软胶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一中投料盖的另一角度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二中插入部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b的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三中插入部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3中c的放大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机座;2、搅拌杯;21、杯体;211、把手;22、杯盖;221、投料通道;222、定位翻边;23、杯座;24、投料盖;241、挡板;242、握持部;2421、安装腔;2422、安装环;2423、第一凸筋;2424、第二凸筋;243、插入部;2431、上端口;2432、下端口;2433、外翻边;24331、走胶孔;24332、折边;2434、定位槽;244、密封板;245、投料盖顶盖;2451、外环;2452、内环;25、软胶套;251、软胶螺旋;252、限位筋;253、装配卡扣;26、排气通道;27、排气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清洗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1和搅拌杯2,机座1内设有电机(图中未示出)和控制板(图中未示出),搅拌杯2包括杯体21及盖合于杯体21上方的杯盖23,杯体21侧壁设有把手211,杯体21下方设有杯座23,搅拌杯2通过杯座23可拆卸安装于机座1上方,杯盖22上设有投料通道221,投料通道221处设有投料盖24,投料盖24包括挡板241、位于挡板241上端的握持部242及位于挡板241下端的并伸入投料通道221内的插入部243。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插入部与挡板之间的连接,且由于插入部243可能会与食物或浆液接触,将挡板241设置为塑料挡板,且插入部243设置为金属插入部,不仅可很好的保证食物或浆液的卫生性,且相比于投料盖整体做成金属的,不仅成本低,还能起到很好的防烫作用,并且在插入部243上端边缘设有外翻边2433,而插入部243通过外翻边2433嵌入挡板241内以将插入部243与挡板241固定连接成一体,具体通过注塑包胶成型为一体,此种方式既方便插入部与挡板连接固定,且连接固定可靠,不易脱落。
且,将外翻边2433与插入部243一体加工成型,这样方便外翻边的加工成型,提高生产效率,且外翻边与插入部一体结构,强度好,外翻边不易折断,能更好的与挡板连接固定在一起,并在外翻边的端部设有向上延伸的折边,增加了外翻边与挡板的包胶面积,能更好的将插入部与挡板连接固定在一起,加强了插入部与挡板之间的稳固性。
为了更好的防止插入部与挡板之间脱落,可以在外翻边2433上设置走胶孔24331,这样在挡板与插入部注塑包胶成型时,可增加挡板与插入部的包胶面积,增强插入部与挡板之间的连接作用,能更好的防止插入部与挡板之间脱落;同时,更进一步提升插入部与挡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可以将走胶孔24331设置多个且沿外翻边2433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走胶孔24331具体为圆形孔,如此设置,使得插入部与挡板连接配合处走胶均匀,使得受力均匀,加强了插入部与挡板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插入部与挡板脱出。
为了提升插入部与挡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还可以在外翻边2433的端部设置向上延伸的折边24332,折边24332由外翻边2433的端部向上折弯延伸形成,即与外翻边2433一体成型,这样增加了外翻边与挡板的包胶面积,能更好的将插入部与挡板连接固定在一起,加强了插入部与挡板之间的稳固性;同时,折边24332的高度为h,外翻边2433的厚度为t,h≥1.5t,h具体为2t,如此既很好的保证插入部与挡板之间的包胶面积,以保证插入部与挡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又能很好的保证插入部的强度,在装配插入部与挡板时,不会使得插入部变形,保证生产装配的成品率。
且,插入部243呈圆筒状,而外翻边2433对应呈圆环形,使得插入部243与挡板241之间的连接呈圆形连接,增加了插入部与挡板之间的包胶连接面积,增强了连接可靠性,且便于插入部的生产加工,提升加工生产效率。
还有,握持部242由挡板241的上端面向上延伸形成,握持部242呈环形并形成安装腔2421,安装腔2421内设有安装环2422,握持部242的上端设有将安装腔2421封闭的投料盖顶盖245,这样可将握持部做成空心的,大大减少了握持部的加工用料,降低了握持部的生产加工成本,也即是降低了投料盖整体的生产加工成本,并通过投料盖顶盖将安装腔封闭,可避免灰尘或异物进入安装腔内,保证投料盖的干净卫生;同时,为了方便投料盖顶盖与握持部之间的安装配合,可以在安装腔2421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凸筋2423,安装环2422的内侧壁设有第二凸筋2424,投料盖顶盖245的下端面设有外环2451和内环2452,投料盖顶盖245安装到位后外环2451与第一凸筋2423形成过盈配合,内环2452与第二凸筋2424形成过盈配合,如此设置,方便投料盖顶盖与握持部之间的安装配合,即通过简单的过盈压装即可将两者固定,且固定可靠,不易脱落。
同时,将插入部243封闭设置,这样气体不会进入插入部内,从而不会进入到插入部与挡板的连接配合处,也就不会将插入部与挡板的连接配合处腐蚀,防止插入部与挡板连接配合处因腐蚀而产生松动,以保证投料盖的正常使用寿命,提升投料盖的耐用性;并且,插入部243的外部套设有软胶套25,软胶套25的外侧壁设有软胶螺旋251,软胶螺旋251与投料通道221的内侧壁共同形成螺旋的排气通道26,排气通道26的下端与杯体21的内部连通,投料盖24上端与投料通道221上端之间形成连通排气通道26的上端与外界的排气间隙27,这样在排气时,气体被软胶套隔离,不会与插入部接触,自然也不会经过插入部和挡板的连接配合处,也就不会将插入部与挡板的连接配合处腐蚀,防止插入部与挡板连接配合处因腐蚀而产生松动,同时通过排气通道将杯体内的气体排泄出去,能够很好的实现泄压,且由于排气通道是由软胶螺旋形成,使得排气通道呈螺旋式,使得排气通道更加迂回,大大减弱了向外传播的噪音,从而降低了食品加工机整体的噪音,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及满意度。
为了保证插入部的封闭效果,插入部243包括上端口2431和下端口2432,上端口2431与挡板241密封连接,插入部243设有密封板244,密封板244可阻止气体由下端口2432进入上端口2431与挡板241连接处,即使得插入部243呈封闭状,这样不会有气体进入挡板与插入部的连接配合处,使得挡板与插入部连接可靠,不易松动,保证投料盖的正常使用,以提升投料盖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更具体的,将密封板244设于插入部243底部以将插入部243的下端口2432封闭,以使插入部243呈封闭状,这样气体完全进入不到插入部内,直接从插入部外部的排气通道排出了,大大降低了挡板与插入部出现松动的风险;同时,密封板244与插入部243一体成型,插入部243的下端口2432与密封板244的下端面平齐设置,且密封板244与插入部243下端顺滑过渡连接,如此设置,使得密封板可与插入部一同加工成型,提升加工生产效率,且一体结构不会有配合间隙,密封性好,不会有气体漏出,强度也好,耐用。
为了便于软胶套的装配,可以在软胶套25的内侧壁设有限位结构,而插入部243的外周侧壁设有与限位结构配合的定位结构,通过在插入部上设置软胶套,使得插入部在与投料通道配合时为软性接触,减少了两者之间的硬撞和摩擦,安装时的声音清脆,提升了安装手感,以便于装配投料盖,也即是便于食品加工机使用时的装配,并且,通过限位结构与定位结构的配合以将软胶套装设于插入部的外侧壁,如此设置,既能很好的将软胶套装设于插入部上,即方便软胶套的安装,又保证软胶套安装后不会在轴向方向上窜动,以保证软胶套的正常作用。
且,限位结构包括限位筋252,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槽2434,限位筋252与定位槽2434配合以将软胶套25固定于插入部243上,此种限位固定结构,不仅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加工,且限位固定效果好;同时,将限位筋252设置呈环形且与软胶套25一体成型,而定位槽2434对应呈环形且与插入部243一体成型,增加了限位筋与定位槽之间的限位面积,即软胶套与插入部形成了一圈限位,提升了对软胶套的限位固定效果,能更好的保证软胶套的作用。
其次,软胶套25为硅胶软胶套,硅胶为食品级材质,可与浆液或食物直接接触,保证了浆液或食物的卫生性,并将软胶套可拆卸的套设于插入部上,方便对插入部和软胶套的清洗,且软胶套在长时间使用损坏后,可以进行更换。
软胶螺旋251由软胶套25的上端延伸至下端,软胶螺旋25至少设有一圈,以保证排气通道的路径足够长,能很好的将气体导出,以很好的保证排气效果;并且,软胶螺旋251与投料通道221的内侧壁共同形成螺旋的排气通道26,在排气时,使得气体可沿特定的路径流动,以方便将杯体内的气体排出去,能更好的实现杯体内部泄压,且由于排气通道是由软胶螺旋形成,使得排气通道呈螺旋式,使得排气通道更加迂回,大大减弱了向外传播的噪音,从而降低了食品加工机整体的噪音,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及满意度。
当然,还可以在软胶套25底端外周设有装配卡扣253,投料通道221下端内边缘设有向内延伸且与装配卡扣253配合的定位翻边222,这样装配卡扣与定位翻边配合,以将投料盖的轴向方向限位,使得投料盖在装设到位后不会轴向窜动,以保证投料盖的正常工作,且此种定位方式简单、可靠;同时,将装配卡扣253设置多个且沿软胶套25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并将定位翻边222设置呈环形,使得装配卡扣253与定位翻边222的配合处受力均匀,以保证投料盖与投料通道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从而保证投料盖的工作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走胶孔也可以为椭圆形孔或跑道形孔或方形孔或三角形孔。
可以理解的,密封板也可以通过焊接或粘贴与插入部密封连接以使插入部形成密封状。
可以理解的,限位结构也可以包括限位槽,定位结构也可以包括定位筋,定位筋与限位槽配合以将软胶套固定于插入部上,如此设置,亦能保证限位固定效果,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加工和装配;同时,限位槽也可以呈环形且与软胶套一体成型,定位筋对应呈环形且与插入部一体成型,如此设置,亦简化了限位固定结构的结构,以方便生产加工,又保证了限位固定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密封板的设置位置不同。
本实施例中,如图11至12所示,密封板244设于上端口2431处,以使插入部243呈封闭状,且密封板244的上表面不高于插入部243的上端口2431设置,如此设置,既便于插入部与挡板之间的连接固定,又能很好的阻止气体进入插入部与挡板的连接配合处,避免插入部与挡板之间松动,以保证投料盖的正常使用。
其他未述部分结构及其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密封板的设置位置不同。
本实施例中,如图13至14所示,密封板244设于插入部243内,密封板244位于上端口2431与下端口2432之间,以使插入部243呈封闭状,密封板244具体位于上端口2431与下端口2432的中间位置,这样气体虽然可进入插入部内,但会被密封板阻挡,不会进一步上升到上端口处,如此也能很好的阻止气体进入插入部与挡板的连接配合处,防止两者脱落。
其他未述部分结构及其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1.一种易清洗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和搅拌杯,机座内设有电机和控制板,搅拌杯包括杯体及盖合于杯体上方的杯盖,杯盖上设有投料通道,投料通道处设有投料盖,投料盖包括挡板、位于挡板上端的握持部及位于挡板下端的并伸入投料通道内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塑料挡板,插入部为金属插入部,插入部上端设有外翻边,插入部通过外翻边嵌入挡板内以将插入部与挡板固定连接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翻边的端部设有向上延伸的折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的高度为h,外翻边的厚度为t,h≥1.5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呈圆筒状,外翻边呈圆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翻边上设有走胶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胶孔设有多个且沿外翻边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胶孔为圆形孔或椭圆形孔或跑道形孔或方形孔或三角形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翻边与插入部一体加工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由挡板的上端面向上延伸形成,握持部呈环形并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安装环,握持部的上端设有将安装腔封闭的投料盖顶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凸筋,安装环的内侧壁设有第二凸筋,投料盖顶盖的下端面设有外环和内环,投料盖顶盖安装到位后外环与第一凸筋形成过盈配合,内环与第二凸筋形成过盈配合。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