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杆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电杆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电线杆是输配电线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物资,工程实施时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电杆。现有技术中,在对电杆进行转运时,通常使用普通的搬运车或板车,但普通的搬运车体积较大,难以将电杆运入地形复杂的工程现场中;而在复杂的道路条件下使用板车时,如连续上下坡时,会存在运输动力不足、费时费力的问题,若地面高低不平,会存在电线杆易滑动、运输不稳固的问题,而且电杆本身重量较重,一旦滚落,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在山区或农村人口密集地区,道路曲折狭窄,无法行车时,这些电杆从卸货点到安装点基本是靠人力运输。人力搬运时,不仅用人多,成本高,且不利于长时间作业,对环境天气依赖性大,下雨或雨后一段时间基本不能开展工作,存在效率低,耗时长等问题,当发生事故事件时,人员容易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电杆转运装置,不需要人力转运,体积小,运输过程对作业人员不造成危险。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体式电杆转运装置,用于运输电杆,其中包括两个转运车,两个所述转运车间隔支撑所述电杆,所述转运车包括:
车架;
行走机构,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组件和与所述行走组件连接的动力源,所述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行走组件运动,以使所述车架前进或后退。
可选地,所述转运车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将所述电杆限制于所述车架。
可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驱动件、拉绳和卷筒,所述拉绳一端与所述车架固定,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卷筒,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卷筒转动,以收紧或松开所述拉绳,所述拉绳能将所述电杆限制于所述车架。
可选地,所述驱动件为电动马达,所述转运车还包括电动马达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电动马达控制器无线通讯的遥控器,所述电动马达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遥控器的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电动马达启动或停止。
可选地,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沿所述转运车的车宽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两个滑轮,所述拉绳依次绕过两个所述滑轮,且所述拉绳位于两个所述滑轮之间向上提拉所述电杆。
可选地,所述行走组件包括履带和多个履带轮,多个所述履带轮均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且用于张紧所述履带,所述动力源与其中一个所述履带轮传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履带轮为六个且均布于所述车架的两侧,所述车架同一侧的三个所述履带轮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变速箱,与其中一个所述履带轮传动连接的第一伞齿,以及与所述第一伞齿啮合且设置于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上的第二伞齿,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与所述动力源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动力源为驱动电机,所述转运车还包括驱动电机控制器,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控制器无线通讯的遥控器,所述驱动电机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遥控器的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启动或停止。
可选地,所述转运车包括两个所述行走机构,两个所述行走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沿所述转运车的车宽方向的两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分体式电杆转运装置,通过两个转运车对电杆进行转运,两个转运车可以独立行走,互不干扰,转运时一推一拉,运送效果更好,且该分体式电杆转运装置体积小,方便工作班组携带到工程现场,进行简单组合后即可工作;通过动力源驱动转运车运转,不需要人力干预,能够减轻人力负担,同时转运车在工作时工作人员无需靠近电杆,可远离危险地带,当发生事故时,可以保障工作人员不受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分体式电杆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转运车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转运车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转运车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转运车的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驱动电机控制器的信号控制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动马达控制器的信号控制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遥控器的信号控制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遥控器的键盘面板的示意图。
图中:
1-电杆;
2-转运车;21-车架;22-行走机构;221-行走组件;2211-履带;2212-履带轮;222-动力源;223-变速箱;224-第一伞齿;225-第二伞齿;23-固定机构;231-驱动件;232-拉绳;233-卷筒;234-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该分体式电杆转运车装置,用于运输电杆1,包括两个转运车2,两个转运车2间隔支撑电杆1,转运车2包括车架21和行走机构22,其中行走机构22设置于车架21,行走机构22包括行走组件221和与行走组件221连接的动力源222,动力源222用于驱动行走组件221运动,以使车架21前进或后退。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两个转运车2对电杆1进行转运,两个转运车2可以独立行走,互不干扰,转运时一推一拉向同一方向运动,运送效果更好,且该分体式电杆转运装置体积小,方便工作班组携带到工程现场,进行简单组合后即可工作;通过动力源222驱动转运车2运转,不需要人力干预,能够减轻人力负担,同时转运车2在工作时工作人员无需靠近电杆,可远离危险地带,当发生事故时,可以保障工作人员不受伤害。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转运车2包括两个行走机构22,两个行走机构22分别设置于车架21沿转运车2的车宽方向的两侧。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行走机构22带动转运车2运动以达到运送电杆1的目的;动力源222的数量也为两个,分别独立控制一个行走机构22,能够使两个行走机构22的控制更加灵活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行走机构22也可以为四个或六个等,仅需保证能够使转运车2运动即可,动力源222的数量也可以根据行走机构22的数量进行相应的调整。
可选地,如图2-图4所示,行走组件221包括履带2211和多个履带轮2212,多个履带轮2212均转动设置于车架21且用于张紧履带2211,动力源222与其中一个履带轮2212传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动力源222通过控制履带轮2212转动,进而驱动履带2211运动达到转运车2运动的目的。
可选地,履带轮2212为六个且均布于车架21的两侧,车架21同一侧的三个履带轮2212间隔设置。在车架21的两侧各间隔设置的三个履带轮2212,其中与动力源222连接的为主动轮,其余的为负重轮,用于承载车架21的重量和电杆1的重量,并同时能够规正履带2211。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设置不同数量的主动轮和负重轮。
具体地,履带2211在与地面接触的一面设置有防滑花纹,能够提高履带2211与地面的附着力,使转运车2能够在复杂地面上行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越野轮胎等其他结构代替履带2211。
可选地,如图5所示,行走机构22还包括变速箱223,与其中一个履带轮2212传动连接的第一伞齿224,以及与第一伞齿224啮合且设置于变速箱223的输出轴上的第二伞齿225,变速箱223的输入轴与动力源222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变速箱223能够将动力源222输出的高速低扭矩动力转变为低转速高扭矩的动力,以满足行驶速度要求。通过第一伞齿224和第二伞齿225的配合能够改变动力源222输出动力的旋转方向,以满足行驶需要。本实施例中,变速箱223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两个动力源222一一对应连接,变速箱223均为齿轮组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
可选地,动力源222为驱动电机,转运车2还包括驱动电机控制器,以及与驱动电机控制器无线通讯的遥控器,驱动电机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遥控器的控制指令以控制驱动电机启动或停止。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控制器包括信号控制芯片、信号接收模块以及电池,通过电池向信号控制芯片和信号接收模块供电,当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遥控器的控制信号后,通过电信号传递给信号控制芯片,再由信号控制芯片向驱动电机发出控制指令控制其开启或者关闭,以实现通过遥控器无线控制转运车2行走或停止的目的,能够保证仅需通过遥控器就能够控制转运车2,作业人员可以远离转运车2便能进行控制,当发生事故时,可以保障工作人员不受伤害。在其他实施例中,遥控器也可以为有线控制,也可以根据使用需要不设置遥控器。
可选地,如图2所示,转运车2还包括固定机构23,固定机构23用于将电杆1限制于车架21。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固定机构23能够保证电杆1与车架21的相对位置在转运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尤其在爬坡的过程中,能够保证转运的顺利。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不设置固定机构23。
可选地,如图2-图4所示,固定机构23包括驱动件231、拉绳232和卷筒233,拉绳232一端与车架21固定,另一端固定于卷筒233,驱动件231用于驱动卷筒233转动,以收紧或松开拉绳232,拉绳232能将电杆1限制于车架21。具体地,拉绳232能够向上提拉电杆1,并能使电杆1悬空。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23还包括卷筒支架,卷筒支架固接于车架21上且与卷筒233转动连接,能够起到对卷筒233支撑的作用。通过驱动件231带动卷筒233转动以收紧拉绳232将悬挂于拉绳232上的电杆1向车架21的顶部收紧,以达到将电杆1和车架21的相对位置锁定的同时电杆1还可相对车架21顶部具有左右移动的空间,当该分体式电杆转运装置进行转弯时,电杆1能够具有一定的位置自适应调整,更加有利于转弯行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机构23也可以为固定钳或固定杆等其他结构。
可选地,固定机构23还包括沿转运车2的车宽方向相对设置于车架21上的两个滑轮234,拉绳232依次绕过两个滑轮234,且拉绳232位于两个滑轮234之间向上提拉电杆1。可以理解的是,拉绳232一端固定于车架21上,然后通过两个滑轮234,最后缠绕于卷筒233上,拉绳232向下悬挂在两个滑轮234之间,电杆1放置于悬挂的拉绳232上,即拉绳232能够从电杆1的底部绕过,通过卷筒233滚动收紧拉绳232以达到向上固定电杆1的目的。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两个滑轮234不仅能够改变拉绳232的方向,且能够避免拉绳232在拉紧过程中直接与车架21接触,造成拉绳232磨损的情况,能够增加拉绳232的使用寿命。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适当增减滑轮234的数量,也可以不设置滑轮234。
可选地,驱动件231为电动马达,转运车2还包括电动马达控制器,以及与电动马达控制器无线通讯的遥控器,电动马达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遥控器的控制指令以控制电动马达启动或停止。具体地,固定机构23还包括变速齿轮箱,变速齿轮箱的输入轴与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且其输出轴与卷筒233传动连接,通过变速齿轮箱能够改变卷筒233转动的速度,进而改变拉绳232拉紧和放松的速度,使固定机构23能够适应不同的电杆1。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变速齿轮箱,驱动件231也可以选用电机等其他动力元件。
本实施例中,电动马达通过遥控器进行无线控制,当电动马达控制器收到遥控器的控制指令后进行开启或开闭以达到对卷筒233自动控制的目的,不需人工干预,操作简单方便。如图7所示,电动马达控制器包括信号控制芯片、信号接收模块以及电池,通过电池向信号控制芯片和信号接收模块供电,当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遥控器的控制信号后,通过电信号传递给信号控制芯片,再由信号控制芯片向电动马达发出控制指令控制其开启或者关闭。
优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驱动电机的遥控器和电动马达的遥控器为同一个遥控器,该遥控器包括信号发送模块、信号控制芯片、键盘面板和电池,工作时,作业人员通过键盘面板输入操作指令,信号控制芯片接收指令解码后发给信号发送模块,信号发送模块将无线信号发送给驱动电机控制器或电动马达控制器的信号接收模块,进而实现控制驱动电机或电动马达的目的,其中由电池向信号发送模块、信号控制芯片和键盘面板供电。本实施例中,键盘面板的指令按键包括启动和停止,即控制驱动电机和电动马达的开启和关闭;前进、后退、左转和右转,即控制转运车2的行驶状态,当需要左转或右转时,通过调节两个变速箱223,进而改变两个行走机构22的转速实现转弯;紧绳和松绳,即控制电动马达正转或反转,实现拉绳232的拉紧或放松。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固定机构23为设置在车架21底部且沿车架21长度方向延伸的凹陷的弧形槽,弧形槽包括两根平行杆和两块弧形板,两个平行杆均沿弧形槽的长度方向布置且两块弧形板沿弧形槽的宽度方向布置,两根平行杆和两块弧形板之间相互连接组成封闭的四边形,每块弧形板均是由两块相同的短板通过铰链合页拼接而成。在每个弧形板的一端均固接有锁紧链,另一端均设置有与锁紧链配合的挂钩,当进行转运时,只需将需要转运的电杆1放入弧形槽内,然后通过锁紧链和挂钩的配合将电杆1锁紧在弧形槽内。本实施例中,锁紧链为铁链且铁链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转运的电杆1的直径进行相应的调整,可设置的较长以适应各种尺寸的电杆1;为保证固定效果,弧形槽的槽深和槽宽也可根据所需转运的电杆1的尺寸进行调整。在其他实施例中,锁紧链也可以为其他带状或链状结构,也可以不设置挂钩,通过螺栓或卡扣等结构将锁紧链锁紧。
本实施例中,弧形槽的槽宽和槽深相比于需要转运的电杆1的直径设计的相对大一些,以保证当该分体式电杆转运装置在进行转弯时,电杆1能够在弧形槽内具有一定的移动空间,以便该分体式电杆转运装置的转弯更加顺利。
当转运车2完成转运后,需要通过货车对转运车2进行搬运时,或者需要进行放置时,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23通过铰链合页的方式进行连接,转运车2能够通过铰链合页在车架21的宽度方向上进行对折,从而缩小转运车2的体积,能够大大缩小其在进行运输或放置时的占用空间。
本实施例中,只有动力源222为动力元件且动力源222为驱动电机,因此遥控器仅需对驱动电机控制器进行驱动控制,因此遥控器的键盘面板的指令按键设置为启动和停止,即控制驱动电机的开启和关闭;前进、后退、左转和右转,即控制转运车2的行驶状态,当需要左转或右转时,通过调节两个变速箱223,进而改变两个行走机构22的转速实现转左转或右转。
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结构23,通过弧形槽和锁紧链对电杆1的双重固定,其不仅能够实现实施例一提供的固定效果,且能够实现转运车2在车架21的宽度方向进行折叠,当不需要使用时,能够大大减小占用空间,具有易存放的优点。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分体式电杆转运装置,用于运输电杆(1),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转运车(2),两个所述转运车(2)间隔支撑所述电杆(1),所述转运车(2)包括:
车架(21);
行走机构(22),设置于所述车架(21),所述行走机构(22)包括行走组件(221)和与所述行走组件(221)连接的动力源(222),所述动力源(222)用于驱动所述行走组件(221)运动,以使所述车架(21)前进或后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杆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车(2)还包括固定机构(23),所述固定机构(23)用于将所述电杆(1)限制于所述车架(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电杆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3)包括驱动件(231)、拉绳(232)和卷筒(233),所述拉绳(232)一端与所述车架(21)固定,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卷筒(233),所述驱动件(231)用于驱动所述卷筒(233)转动,以收紧或松开所述拉绳(232),所述拉绳(232)能将所述电杆(1)限制于所述车架(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电杆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231)为电动马达,所述转运车(2)还包括电动马达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电动马达控制器无线通讯的遥控器,所述电动马达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遥控器的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电动马达启动或停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电杆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3)还包括沿所述转运车(2)的车宽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车架(21)上的两个滑轮(234),所述拉绳(232)依次绕过两个所述滑轮(234),且所述拉绳(232)位于两个所述滑轮(234)之间向上提拉所述电杆(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杆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组件(221)包括履带(2211)和多个履带轮(2212),多个所述履带轮(2212)均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21)且用于张紧所述履带(2211),所述动力源(222)与其中一个所述履带轮(2212)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式电杆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轮(2212)为六个且均布于所述车架(21)的两侧,所述车架(21)同一侧的三个所述履带轮(2212)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式电杆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22)还包括变速箱(223),与其中一个所述履带轮(2212)传动连接的第一伞齿(224),以及与所述第一伞齿(224)啮合且设置于所述变速箱(223)的输出轴上的第二伞齿(225),所述变速箱(223)的输入轴与所述动力源(222)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杆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222)为驱动电机,所述转运车(2)还包括驱动电机控制器,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控制器无线通讯的遥控器,所述驱动电机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遥控器的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启动或停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分体式电杆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车(2)包括两个所述行走机构(22),两个所述行走机构(22)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21)沿所述转运车(2)的车宽方向的两侧。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