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4


本申请涉及一种带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属于电池散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剧,新能源汽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电池热管理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这些热量不被及时排出,将会使电池模块的温度持续升高,这样不仅会影响动力电池的性能,缩短电池寿命,还会对电池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甚至导致热失控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有效的热管理对于电池极其重要。

目前的热管理一般是在单体电池成组时,在单体电池外围增加散热系统,而大容量电池由于三维尺寸较大,在实际应用时,电池内部温度不均一的情况非常严重,靠近散热面与远离散热面的温差,或是散热面与电池中心位置的温差较大,最大温差甚至高达10~20℃(与电池厚度、容量和充放电倍率正相关)。大容量单体电池内部温度的不一致性会造成电池综合性能下降,甚至带来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设计了一种内部设置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可大幅提高电池内部的散热速率,改善电池内部温度的均一性,同时也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本申请设计的大容量电池,包括金属外壳、圆柱卷芯、正极盖板、负极盖板、正极汇流片、负极汇流片、正极绝缘导热片、负极绝缘导热片、电池支架以及散热管;

金属外壳形状不局限于圆柱形或方形,可设计为任意需要的形状,比如六边形、椭圆形、圆柱形或方形;

圆柱卷芯由卷芯和包裹卷芯的金属圆筒组成;所有金属圆筒焊接为一个整体;圆柱卷芯为无极耳结构,卷芯的一端为正极基体,另一端为负极基体。

金属外壳内设有若干个圆柱卷芯,圆柱卷芯正极端的正极基体与正极汇流片进行焊接,圆柱卷芯负极端的负极基体与负极汇流片进行焊接,如此并联连接成一个卷芯组;

负极汇流片和负极盖板之间填充有负极绝缘导热片,正极汇流片和正极盖板之间填充有正极绝缘导热片,用于导热;

负极汇流片和负极绝缘导热片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圆孔,用以注液;

负极端使用电池支架固定圆柱卷芯,电池支架卡在各圆柱卷芯之间;其轴向的上方位以绝缘导热片和负极盖板限位,轴向的下方位以金属圆筒限位。

正极汇流片与圆柱卷芯正极端的金属圆筒进行焊接;

负极盖板上设置有负极柱、注液孔和防爆膜(防爆阀)。

散热管的入口端从正极(或负极)盖板插入,从负极(或正极)盖板伸出,散热管与相邻金属圆筒焊接、粘接或一体成型在一起,既固定了散热管,也保证了卷芯热量通过金属圆筒传递到散热管上。

另外,散热管可以为直线型结构。散热管也可以为u形结构,从一侧盖板插入,再从同一侧盖板伸出。散热管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三个以上。散热管位于多个圆柱卷芯之间。最好散热管位于多个圆柱卷芯中心位置。

也可以将所有的负极基体、负极汇流片、金属圆筒、散热管、金属外壳之间进行两两连接。

所述绝缘导热片的材质具有绝缘性及较高的导热系数,可以是硅胶片、硅橡胶、橡胶等具有此特性的任何一种,且不局限于所述的这些种类。

散热管中可以通冷却液或通风,散热管与外部连接的技术为公知技术,不在本专利要求之列。

本申请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该大容量电池的散热管道结构简单实用,散热管从电池内部穿过,对大容量电池同时进行了散热与均温,提高了散热效率、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并提高了电池的热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带单直线型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的带单直线型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的带单直线型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正面图。

图4为沿图3所示的带单直线型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a-a线的剖面图。

图5为本申请的圆柱卷芯与散热管焊接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圆柱卷芯与散热管焊接示意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的圆柱卷芯与散热管焊接示意侧面图。

图8为本申请的带单u型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爆炸图。

图9为本申请的带单u型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的正面图。

图10为沿图9所示的带单u型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的a-a线的剖面图。

图11为本申请的带双u型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爆炸图。

图12为本申请的带双u型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立体图。

图13为本申请的带双u型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正面图。

图14为沿图13所示的带双u型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a-a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附图中,1为负极盖板,21为负极绝缘导热片,22为正极绝缘导热片,3为负极汇流片,4为金属外壳,5为电池支架,6为圆柱卷芯,7为正极汇流片,8为正极盖板,11为负极柱,12为注液口(防爆膜或防爆阀),61为卷芯,62为金属圆筒,9为散热管。

图1为本申请的带单直线型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爆炸图。图2为本申请的带单直线型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立体图。图3为本申请的带单直线型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正面图。图4为沿图3所示的带单直线型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a-a线的剖面图。如图1-4所示,本申请设计的大容量电池,包括金属外壳4、圆柱卷芯6、正极盖板8、负极盖板1、正极汇流片7、负极汇流片3、正极绝缘导热片21、负极绝缘导热片22和电池支架5;金属外壳形状不局限于圆柱形或方形,可设计为任意需要的形状,比如六边形、椭圆形、圆柱形或方形;圆柱卷芯6由卷芯61和包裹卷芯的金属圆筒62组成;圆柱卷芯为无极耳结构,卷芯的一端为正极基体,另一端为负极基体。

金属外壳4内设有若干个圆柱卷芯6,所有金属圆筒62焊接为一个整体;圆柱卷芯6正极端的正极基体与正极汇流片7进行焊接,圆柱卷芯6负极端的负极基体与负极汇流片3进行焊接,如此并联连接成一个卷芯组;负极汇流片3和负极盖板1之间填充有负极绝缘导热片21,正极汇流片7和正极盖板8之间填充有正极绝缘导热片22,用于导热;负极汇流片3和负极绝缘导热片21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圆孔,用以注液;负极端使用电池支架5固定圆柱卷芯6,电池支架5卡在各圆柱卷芯6之间;其轴向的上方位以绝缘导热片和负极盖板1限位,轴向的下方位以金属圆筒62限位。

正极汇流片7与圆柱卷芯6正极端的金属圆筒62进行焊接;负极盖板1上设置有负极柱11、注液孔12和防爆膜(防爆阀)。

散热管9的入口端从正极(或负极)盖板8插入,从负极(或正极)盖板1伸出,散热管9与相邻金属圆筒62焊接在一起,既固定了散热管,也保证了卷芯热量通过金属圆筒传递到散热管上。散热管中的冷却液及与外部连接的技术为公知技术,不在本专利要求之列。

图5为本申请的圆柱卷芯与散热管焊接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的圆柱卷芯与散热管焊接示意立体图。图7为本申请的圆柱卷芯与散热管焊接示意侧面图。如图所示,散热管9插入后,与相邻金属圆筒62联结在一起,最好,散热管9插入后,与相邻金属圆筒62焊接在一起。散热管9位于多个圆柱卷芯6之间,最好,散热管9位于多个圆柱卷芯6中心位置。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散热管9为直线型结构,从正极(或负极)盖板8插入,从负极(或正极)盖板1伸出,散热管9与相邻金属圆筒62焊接在一起,既固定了散热管,也保证了卷芯热量通过金属圆筒传递到散热管上。散热管数量不限,可为多个。

实施例2:

图8为本申请的带单u型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爆炸图。图9为本申请的带单u型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正面图。图10为沿图9所示的带单u型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a-a线的剖面图。如图8-10所示,散热管9为u形结构,从一侧盖板插入,再从同一侧盖板伸出,散热管9与相邻金属圆筒62焊接在一起,既固定了散热管,也保证了卷芯热量通过金属圆筒传递到散热管上。

图11为本申请的带双u型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爆炸图。图12为本申请的带双u型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立体图。图13为本申请的带双u型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正面图。图14为沿图13所示的带双u型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的a-a线的剖面图。如图11-14所示,两个u型散热管9从一侧盖板插入,再从同一侧盖板伸出,散热管9与相邻金属圆筒62焊接在一起。为提高散热效果,散热管数量不限,可为多个。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外壳、圆柱卷芯、正极盖板、负极盖板、正极汇流片、负极汇流片、正极绝缘散热片、负极绝缘散热片、电池支架以及散热管;圆柱卷芯由卷芯和包裹卷芯的金属圆筒组成;所有金属圆筒焊接为一个整体;圆柱卷芯为无极耳结构,卷芯的一端为正极铝箔,另一端为负极铜箔;金属外壳内设有若干个圆柱卷芯,圆柱卷芯正极端的正极基体与正极汇流片进行焊接,圆柱卷芯负极端的负极基体与负极汇流片进行焊接,如此并联连接成一个卷芯组;负极汇流片和负极盖板之间填充有负极绝缘散热片,正极汇流片和正极盖板之间填充有正极绝缘散热片,用于导热;负极汇流片和负极绝缘散热片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圆孔,用以注液;负极端使用电池支架固定圆柱卷芯,电池支架卡在各圆柱卷芯之间;其轴向的上方位以绝缘散热片和负极盖板限位,轴向的下方位以金属圆筒限位;正极汇流片与圆柱卷芯正极端的金属圆筒进行焊接;负极盖板上设置有负极柱、注液孔和防爆阀;所述散热管与相邻的所述金属圆筒焊接、粘接或一体成型在一起,也可以将所有的负极基体、负极汇流片、金属圆筒、散热管、金属外壳之间进行两两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散热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形状为六边形、椭圆形、圆柱形或方形的任意需要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散热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与相邻的所述金属圆筒焊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散热管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为直线型结构,所述散热管的入口端从负极盖板插入,从正极盖板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散热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为直线型结构,所述散热管的入口端从正极盖板插入,从负极盖板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散热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为u形结构,从一侧盖板插入,再从同一侧盖板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散热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为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散热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为多个,所述散热管位于多个圆柱卷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散热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管位于多个圆柱卷芯中心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热片的材质具有绝缘性及较高的导热系数,可以是硅胶片、硅橡胶、橡胶等具有此特性的任何一种,且不局限于所述的这些种类。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带散热的大容量电池,属于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其包括铝壳、圆柱卷芯、正极盖板、负极盖板、正极汇流片、负极汇流片、正极硅胶片、负极硅胶片和电池支架以及散热管;圆柱卷芯由卷芯和包裹卷芯的金属圆筒组成;所有金属圆筒焊接为一个整体;圆柱卷芯为无极耳结构;铝壳内设有若干个圆柱卷芯,圆柱卷芯的正极端与正极汇流片进行焊接;负极汇流片和负极盖板之间填充有负极硅胶片,正极汇流片和正极盖板之间填充有正极硅胶片,用于导热;电池支架卡在各圆柱卷芯之间;散热管与相邻的金属圆筒焊接在一起。电池的散热管道结构简单实用,散热管从电池内部穿过,同时进行散热与均温,提高散热效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并提高电池的热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豫皖;许祎凡;孟祎凡;李紫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比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81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