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结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排料装置。
背景技术:
化工行业发展中,对于结晶设备下料密封是一个技术难题,尤其对于采用固液下料方式的结晶设备来说,下料口出现密封不严,不能正常生产是一种常见问题,因结晶设备多数用来生产高度危险化学品,一旦泄露将对人体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故此,亟需一种新的排料装置以提高容器下料口的密封性,营造安全的生产作业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料装置,包括容器、控制阀、通气阀杆、堵头、锥套和下料球阀,所述控制阀固定在容器顶端,所述控制阀控制通气阀杆上下移动,所述通气阀杆的顶端伸至控制阀上方并与气源相连通,所述通气阀杆的下端与堵头可拆卸连接,所述堵头的外圈沿周向均布有吹扫口,所述吹扫口与通气阀杆内的进气腔相连通,所述锥套连接在容器底端并与堵头相对应,所述下料球阀连接在锥套下端,所述堵头的外圈还设有多道o型密封圈,所述堵头的外圈与锥套紧密配合,所述堵头的下端与下料球阀阀芯紧密贴合。通过控制气源进行定时吹扫,保证堵头与锥套的连接密封面没有物料残留;在上升通气阀杆时,通入吹扫气体,可保证堵头和锥套能顺畅分离,方便快速打开下料口。
优选的,所述通气阀杆与堵头螺纹连接,方便安装拆卸。
所述吹扫气体、吹扫时间、吹扫压力由容器内物料性能来决定,优选的,所述气源采用压缩氮气,不影响物料的性能。
所述堵头上的o型密封圈材料根据容器内部工作温度、压力及物料性能依据选择,优选的,所述o型密封圈为ptfe材质的o型密封圈,为化工行业常用的密封配件。
优选的,所述锥套的光洁度为ra0.4,保证锥套与堵头的紧密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能够使该排料装置正常使用的其它组件,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未加限定的装置或组件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阀的旋转控制通气阀杆带动堵头上下移动,需要下料时,控制阀控制通气阀杆带动堵头上升,同时经通气阀杆向堵头外圈的吹扫口通入吹扫气体,堵头与锥套及下料球阀的阀芯缓慢分离,分离后,停止吹扫口气体释放,通气阀杆上升到液面以上时停止上升,打开容器下端的下料球阀,待物料下料完成,通过控制阀的旋转控制通气阀杆带动堵头缓慢下降,根据通气阀杆的行程判断堵头接近锥套边缘时,通入吹扫气体,使堵头外圈的吹扫口释放的气体吹扫锥套边缘的残液或物料,堵头下移过程中,堵头上的o型密封圈逐渐接近并挤压锥套,使得o型密封圈产生弹性变形而形成弹性力以保证其密封性,堵头下移到位后,关闭下料球阀,使下料装置关闭严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堵头启闭过程中,堵头与锥套间相对机械磨损、挤压大为降低,密封性能得以提高,从而避免了高度危害物质外漏,提高了生产作业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开启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闭合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堵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容器,2.控制阀,3.通气阀杆,4.堵头,4-1.吹扫口,4-2.o型密封圈,5.锥套,6.下料球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地描述,在此处的描述仅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料装置,包括容器1、控制阀2、通气阀杆3、堵头4、锥套5和下料球阀6,所述控制阀2固定在容器1的顶端,所述控制阀2控制通气阀杆3上下移动,所述通气阀杆3的顶端伸至控制阀2上方并与气源相连通,所述通气阀杆3的下端与堵头4可拆卸连接,所述堵头4的外圈沿周向均布有吹扫口4-1,所述吹扫口4-1与通气阀杆3内的进气腔相连通,所述锥套5连接在容器1底端并与堵头4相对应,所述下料球阀6连接在锥套5的下端,所述堵头4的外圈还设有多道o型密封圈4-2,所述堵头4的外圈与锥套5紧密配合,所述堵头4的下端与下料球阀6的阀芯紧密贴合。通过控制气源进行定时吹扫,保证堵头4与锥套5的连接密封面没有物料残留;在上升通气阀杆3时,通入吹扫气体,可保证堵头4和锥套5能顺畅分离,方便快速打开下料口。
所述通气阀杆3与堵头4螺纹连接,方便安装拆卸。
所述气源采用压缩氮气,不影响物料的性能。
所述o型密封圈4-2为ptfe材质的o型密封圈,为化工行业常用的密封配件。
所述锥套5的光洁度为ra0.4,保证锥套5与堵头4的紧密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阀2的旋转控制通气阀杆3带动堵头4上下移动,需要下料时,控制阀2控制通气阀杆3带动堵头4上升,同时经通气阀杆3向堵头4外圈的吹扫口4-1通入吹扫气体,堵头4与锥套5及下料球阀6的阀芯缓慢分离,分离后,停止吹扫口气体释放,通气阀杆3上升到液面以上时停止上升,打开容器1下端的下料球阀6,待物料下料完成,通过控制阀2的旋转控制通气阀杆3带动堵头4缓慢下降,根据通气阀杆3的行程判断堵头4接近锥套5的边缘时,通入吹扫气体,使堵头4外圈的吹扫口4-1释放的气体吹扫锥套5边缘的残液或物料,堵头4下移过程中,堵头4上的o型密封圈4-2逐渐接近并挤压锥套5,使得o型密封圈4-2产生弹性变形而形成弹性力以保证其密封性,堵头4下移到位后,关闭下料球阀6,使下料装置关闭严密。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1.一种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控制阀、通气阀杆、堵头、锥套和下料球阀,所述控制阀固定在容器顶端,所述控制阀控制通气阀杆上下移动,所述通气阀杆的顶端伸至控制阀上方并与气源相连通,所述通气阀杆的下端与堵头可拆卸连接,所述堵头的外圈沿周向均布有吹扫口,所述吹扫口与通气阀杆内的进气腔相连通,所述锥套连接在容器底端并与堵头相对应,所述下料球阀连接在锥套下端,所述堵头的外圈还设有多道o型密封圈,所述堵头的外圈与锥套紧密配合,所述堵头的下端与下料球阀阀芯紧密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阀杆与堵头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采用压缩氮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型密封圈为ptfe材质的o型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套的光洁度为ra0.4。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