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子班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子班牌的身份识别方法和电子班牌。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学校、工厂和政府事务办理等场景下,存在大量的身份识别的需求。目前,电子班牌中集成有诸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和瞳孔间距等常见的身份识别模块,可以方便完成用户的身份识别工作。但是,当在上班和上学等用户考勤应用场景下,短时间内,有时会有大量的身份识别任务涌入电子班牌中,但电子班牌的计算能力有限,不能迅速完成用户的身份识别工作,严重时还会出现电子班牌的卡机死机情况,从而影响考勤的速度以及用户的体验。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高效的电子班牌身份识别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电子班牌的身份识别方法和电子班牌,以解决目前电子班牌在进行身份识别时效率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电子班牌的身份识别方法,包括:
获得当前电子班牌中的待识别任务数量;
确定发送给闲置电子班牌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
将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分发给所述闲置电子班牌,以使所述闲置电子班牌协助处理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并生成第一身份识别结果;
接收所述闲置电子班牌返回的所述第一身份识别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量小于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
所述接收所述闲置电子班牌返回的所述第一身份识别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电子班牌中对第二数量的本地任务进行身份识别后,得到第二身份识别结果,综合所述第一身份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身份识别结果得到最终身份识别结果;
其中,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去除所述第一数量后得到的剩余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发送给闲置电子班牌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电子班牌中的待识别任务数量是否超过预设数量阈值;
若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超过所述预设数量阈值,则根据所述预设数量阈值和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确定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和所述第二数量的本地任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数量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数量阈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身份识别的电子班牌,包括:
待识别任务数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得当前电子班牌中的待识别任务数量;
分发任务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发送给闲置电子班牌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
任务分发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分发给所述闲置电子班牌,以使所述闲置电子班牌协助处理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并生成第一身份识别结果;
第一身份识别结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闲置电子班牌返回的第一身份识别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局域网广播模块,用于接收其他电子班牌的局域网广播,获知其他电子班牌的当前状态;其中,其他电子班牌是除所述当前电子班牌之外的剩余电子班牌。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识别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身份识别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身份识别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考虑到实际应用场景中会存在多个电子班牌,而由于应用场景和安装位置的不同,有时候会出现某些电子班牌短时间内需要处理大量的身份识别任务,而某些电子班牌则不需要处理身份识别任务,处于闲置状态,存在算力浪费的情况。本发明构建了一种去中心化的电子班牌任务分发方案,通过实时监控各个电子班牌的当前状态,将一部分或者全部任务分发给闲置电子班牌,使正处于闲置状态的电子班牌协助当前电子班牌来处理身份识别的任务,避免了电子班牌算力的浪费,提高了电子班牌进行身份识别的效率。
进一步的,本发明使用预设数量阈值来确定分发任务的数量,当某个电子班牌处理的身份识别任务超过预设数量阈值时,则根据所述预设数量阈值和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确定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并分发给闲置电子班牌,进一步提高了电子班牌进行身份识别的效率。
进一步的,本发明采用udp广播来实现电子班牌之间的工作状态局域网共享,整体连接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实用性较高。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的当前电子班牌还可向多个闲置电子班牌分发任务,以加快身份识别任务的处理进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基于电子班牌的身份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基于电子班牌的身份识别方法中一个电子班牌进行一次用户身份识别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用于身份识别的电子班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电子班牌的身份识别方法,该方法属于去中心化的电子班牌任务分发方案,参看图1,该方法包括:
步骤11,获得当前电子班牌中的待识别任务数量。
具体的,电子班牌可以根据采集指令,通过电子班牌上的摄像头采集位于摄像头前方的人脸图像,此时,该人脸图像就是当前电子班牌中的一个待识别任务。当然,还可以通过电子班牌的rf接收区域来采集用户身份卡的rf信息,此时,该rf信息就是当前电子班牌中的一个待识别任务。
步骤12,确定发送给闲置电子班牌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
具体的,可以将当前的待识别任务中的一部分作为分发任务,也可以将全部的待识别任务作为分发任务。
具体的,当将当前的待识别任务中的一部分作为分发任务时,可以按照预设比例,从待识别任务数量获取第一数量,还可以将第一数量设为固定值,每次都从当前的待识别任务中拿出固定数量的任务作为分发任务。
步骤13,将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分发给所述闲置电子班牌,以使所述闲置电子班牌协助处理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并生成第一身份识别结果。
步骤14,接收所述闲置电子班牌返回的所述第一身份识别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数量小于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
具体的,这就意味着,当前电子班牌还需要自行处理一部分待识别任务。
所述接收所述闲置电子班牌返回的所述第一身份识别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电子班牌中对第二数量的本地任务进行身份识别后,得到第二身份识别结果,综合所述第一身份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身份识别结果得到最终身份识别结果;
其中,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去除所述第一数量后得到的剩余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发送给闲置电子班牌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电子班牌中的待识别任务数量是否超过预设数量阈值。
具体的,预设数量阈值的数值可以根据电子班牌的运算能力来设定,当待进行身份识别的任务数量超过设定的预设数量阈值时,将会影响电子班牌处理进程和处理速率,同时出现硬件死机卡机的概率也会超过设定的阈值。故而,如果未超过预设数量阈值,可由当前电子班牌进行识别。而若超过预设数量阈值后,会执行下述步骤。
若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超过所述预设数量阈值,则根据所述预设数量阈值和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确定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和所述第二数量的本地任务。
其中,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去除所述第一数量后得到的剩余数量,且所述第二数量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数量阈值。举例来说,预设数量阈值为5,待识别任务数量为12,而假设第一数量为x,则必须满足0≤12-x≤5的条件,以保证当前电子班牌的处理进程和处理速率。
具体的,第一数量的数值可以根据电子班牌的运算能力来设定,保证当前电子班牌能够轻松快速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去除所述第一数量后得到的剩余数量的任务。
更为具体的,在分发的过程中,会根据所述预设数量阈值和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确定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和第二数量的本地任务。其中,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去除所述第一数量后得到的剩余数量,且所述第二数量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数量阈值。而第二数量的数值可以根据电子班牌的运算能力来设定,保证当前电子班牌能够轻松快速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所述第二数量的任务。
进一步的,第二数量的本地任务由当前电子班牌识别,具体来说,在所述当前电子班牌中对所述第二数量的本地任务进行身份识别,得到第二身份识别结果。
而在识别的过程中,但不限于人脸识别方案、指纹识别方案和眼间距识别方案等,其具体方案均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予以赘述。在此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清楚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身份识别方案。
将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分发给闲置电子班牌,以使所述闲置电子班牌协助处理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并生成第一身份识别结果。
其中,所述闲置电子班牌的当前状态为闲置状态的电子班牌;所述当前状态分为当前未进行身份识别的闲置状态和当前正在进行身份识别的工作状态。
在此之前,会事先确定出哪些电子班牌为闲置电子班牌,具体来说,通过接收其他电子班牌的局域网广播,获知其他电子班牌的当前状态;其中,其他电子班牌是除所述当前电子班牌之外的剩余电子班牌;根据所述其他电子班牌的当前状态,确定所述闲置电子班牌。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udp广播来实现电子班牌之间的工作状态局域网共享,整体连接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实用性较高。
接收所述闲置电子班牌返回的所述第一身份识别结果。
具体的,电子班牌之间的通过互相通讯连接的方式来获知各个电子班牌的当前状态,具体的通讯连接方式可以使用两两之间通讯连接的方式,也可以使用局域网广播的方式,当然还可以使用其他的实现上述功能的通讯连接方式。
在所述当前电子班牌中对所述第二数量的本地任务进行身份识别,得到第二身份识别结果。
上述方案中,在当前电子班牌处理的身份识别任务超过预设数量阈值时,则根据所述预设数量阈值和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确定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并分发给闲置电子班牌,使正处于闲置状态的电子班牌协助当前电子班牌来处理身份识别的任务,避免了电子班牌算力的浪费并且减轻了当前电子班牌的负担,避免当前电子班牌由于卡机死机情况影响考勤的速度以及用户的体验的情况出现,能够综合提高电子班牌进行身份识别的效率。
以上是当前电子班牌和闲置电子班牌的交互过程,而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一个电子班牌无法承载当前电子班牌的分发数量的情况下,该实施例中的当前电子班牌还可向多个闲置电子班牌分发任务,以加快身份识别任务的处理进程。
具体来说,将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分发给多个闲置电子班牌,具体的,所述多个闲置电子班牌至少包括两个闲置班牌。每个闲置电子班牌获得的任务数量小于等于所述每个闲置电子班牌各自预置的任务数量阈值,以使所述每个闲置电子班牌协助处理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并生成各自的第一身份识别结果;
而在接收所述闲置电子班牌返回的所述第一身份识别结果的过程中,接收每个闲置电子班牌各自返回的第一身份识别结果。
下面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电子班牌进行一次用户身份识别的流程图,具体流程如下所示。
步骤1:电子班牌进行自检,判断自身是否正在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工作;
步骤2.1:如果正在进行用户身份识别状态,则将当前状态置为工作状态;并向由电子班牌构成的局域网中发送处于工作状态的广播,以告知其他电子班牌自己的当前状态;
步骤2.2:如果正处于未进行用户身份识别状态,则将当前状态置为闲置状态;并向由电子班牌构成的局域网中发送处于闲置状态的广播,以告知其他电子班牌其当前状态。
情形一:对于被置为工作状态的电子班牌,进行如下步骤:
步骤3.1:根据当前电子班牌中的待识别任务数量是否超过预设数量阈值来判断是否需要分发任务;如果当前需要分发任务,则执行步骤3.2;如果当前不需要分发任务,则执行步骤3.4;
步骤3.2:判断当前是否存在闲置电子班牌;如果当前存在闲置电子班牌,则执行步骤3.3;如果当前不存在闲置电子班牌,则执行步骤3.4;
步骤3.3:将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分发给闲置电子班牌,再处理剩余的第二数量的待识别任务;
步骤3.4:直接依序处理当前电子班牌中的待识别任务。
其中,第一数量是根据预设数量阈值和待识别任务数量确定得到,待识别任务数量去除第一数量后得到的剩余数量小于等于预设数量阈值;第二数量为待识别任务数量去除第一数量后得到的剩余数量,且第二数量小于等于预设数量阈值。
情形二:对于被置为闲置状态的电子班牌,进行如下步骤:
步骤4.1:判断当前是否接收到分发任务;如果接收到分发任务,则执行步骤4.2;如果未接收到,返回步骤3.1;
步骤4.2:将自身状态置为工作状态,向由电子班牌构成的局域网中发送处于工作状态的广播,以告知其他电子班牌自己的当前状态;
步骤4.3:执行分发下来的第一数量的待识别任务;
步骤4.4:返回第一身份识别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udp广播来实现电子班牌之间的工作状态局域网共享,整体连接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实用性较高。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步骤2.1与步骤2.2的处理过程,以及上述步骤3.1至3.4与步骤4.1至4.4的处理过程,均是并行关系,没有前后执行顺序之分。
当然还可以使用诸如电子班牌之间两两互联等其他通讯方式来实现与udp广播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予以赘述。
基于与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身份识别的电子班牌。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身份识别的电子班牌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待识别任务数量获取模块21,用于获得当前电子班牌中的待识别任务数量。
分发任务确定模块22,用于确定发送给闲置电子班牌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
第一判断模块22,用于判断所述当前电子班牌中的待识别任务数量是否超过预设数量阈值。
任务分发模块23,用于将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分发给所述闲置电子班牌,以使所述闲置电子班牌协助处理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并生成第一身份识别结果。
第一身份识别结果接收模块24,用于接收所述闲置电子班牌返回的第一身份识别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身份识别结果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电子班牌中对第二数量的本地任务进行身份识别后,得到第二身份识别结果;
最终身份识别结果生成模块,用于综合所述第一身份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身份识别结果得到最终身份识别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数量小于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去除所述第一数量后得到的剩余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分发任务确定模块22包括:
第一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电子班牌中的待识别任务数量是否超过预设数量阈值;
数量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超过所述预设数量阈值时,根据所述预设数量阈值和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确定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和所述第二数量的本地任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局域网广播模块,用于接收其他电子班牌的局域网广播,获知其他电子班牌的当前状态;其中,其他电子班牌是除所述当前电子班牌之外的剩余电子班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身份识别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前文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考虑到实际应用场景中会存在多个电子班牌,而由于应用场景和安装位置的不同,有时候会出现某些电子班牌短时间内需要处理大量的身份识别任务,而某些电子班牌则不需要处理身份识别任务,处于闲置状态,存在算力浪费的情况。本发明构建了一种去中心化的电子班牌任务分发方案,通过实时监控各个电子班牌的当前状态,将一部分或者全部任务分发给闲置电子班牌,使正处于闲置状态的电子班牌协助当前电子班牌来处理身份识别的任务,避免了电子班牌算力的浪费,提高了电子班牌进行身份识别的效率。
进一步的,本发明使用预设数量阈值来确定分发任务的数量,当某个电子班牌处理的身份识别任务超过预设数量阈值时,则根据所述预设数量阈值和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确定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并分发给闲置电子班牌,进一步提高了电子班牌进行身份识别的效率。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udp广播来实现电子班牌之间的工作状态局域网共享,整体连接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实用性较高。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当前电子班牌还可向多个闲置电子班牌分发任务,以加快身份识别任务的处理进程。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模块、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或者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1.一种基于电子班牌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当前电子班牌中的待识别任务数量;
确定发送给闲置电子班牌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
将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分发给所述闲置电子班牌,以使所述闲置电子班牌协助处理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并生成第一身份识别结果;
接收所述闲置电子班牌返回的所述第一身份识别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量小于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
所述接收所述闲置电子班牌返回的所述第一身份识别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电子班牌中对第二数量的本地任务进行身份识别后,得到第二身份识别结果,综合所述第一身份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身份识别结果得到最终身份识别结果;
其中,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去除所述第一数量后得到的剩余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发送给闲置电子班牌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电子班牌中的待识别任务数量是否超过预设数量阈值;
若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超过所述预设数量阈值,则根据所述预设数量阈值和所述待识别任务数量确定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和所述第二数量的本地任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量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数量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分发给闲置电子班牌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接收其他电子班牌的局域网广播,获知其他电子班牌的当前状态;其中,其他电子班牌是除所述当前电子班牌之外的剩余电子班牌;
根据所述其他电子班牌的当前状态,确定所述闲置电子班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分发给闲置电子班牌,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分发给多个闲置电子班牌,每个闲置电子班牌获得的任务数量小于等于所述每个闲置电子班牌各自预置的任务数量阈值,以使所述每个闲置电子班牌协助处理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并生成各自的第一身份识别结果;
所述接收所述闲置电子班牌返回的所述第一身份识别结果,具体包括:
接收每个闲置电子班牌各自返回的第一身份识别结果。
7.一种用于身份识别的电子班牌,其特征在于,包括:
待识别任务数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得当前电子班牌中的待识别任务数量;
分发任务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发送给闲置电子班牌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
任务分发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分发给所述闲置电子班牌,以使所述闲置电子班牌协助处理所述第一数量的分发任务,并生成第一身份识别结果;
第一身份识别结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闲置电子班牌返回的第一身份识别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班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局域网广播模块,用于接收其他电子班牌的局域网广播,获知其他电子班牌的当前状态;其中,其他电子班牌是除所述当前电子班牌之外的剩余电子班牌。
9.一种身份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