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厨房设备的储料件和投料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投料器中的食用油容器和香油容器,在液位较低时会触发自动补充。虽然,有气膜液位计在监测补液过程,避免过量补充,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气膜液位计失灵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容器会因为被过量的补充液体而发生爆裂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厨房设备的储料件和投料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的投料器容易补料过量导致危险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厨房设备的储料件,包括:外壳,外壳具有容纳物料的容纳腔,容纳腔具有供物料流出的溢流口;用于检测物料量的检测件,检测件与外壳连接,且检测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溢流口位于容纳腔的顶部。
进一步地,储料件还包括导流管,导流管与溢流口连接。
进一步地,检测件为扩压结构,扩压结构检测容纳腔内的物料量,并在物料量低于低预设值时发送补料信号,高于高预设值时发送溢流信号。
进一步地,扩压结构的底端靠近容纳腔的底面,或扩压结构的底端与容纳腔的底面接触。
进一步地,储料件还包括液位计,液位计与扩压结构连接,并能够将补料信号输送至控制器,扩压结构为多个,至少两个扩压结构伸入容纳腔内的距离不同,液位计为一个或多个,各扩压结构与同一个液位计连接,或各扩压结构分别与一个液位计连接。
进一步地,容纳腔还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位于容纳腔的顶部,出料口位于容纳腔的底部,外壳具有与扩压结构连通的放大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投料器,包括上述的储料件。
进一步地,投料器还包括机壳,机壳具有排出口,储料件的溢流口与排出口连通,溢出的物料经由溢流口和排出口排出投料器。
进一步地,投料器还包括气固分离器和/或气液分离器,气固分离器和/或气液分离器与储料件连通。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溢流口的设置使得当检测件等部件发生故障或者人工操作失误时,若出现补充物料过多的情况,多余的物料能够及时从溢流口排出,避免物料过多造成储料件无法承受而损坏甚至爆炸的情况发生,保证储料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投料器的储料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储料件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外壳;11、容纳腔;111、进料口;112、出料口;113、溢流口;20、扩压结构;30、液位计;40、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的投料器容易补料过量导致危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厨房设备的储料件和投料器。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厨房设备的储料件,包括外壳10和用于检测物料量的检测件,外壳10具有容纳物料的容纳腔11,容纳腔11具有供物料流出的溢流口113;检测件与外壳10连接,且检测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容纳腔11内。
本实施例通过在溢流口113的设置使得当检测件等部件发生故障或者人工操作失误时,若出现补充物料过多的情况,多余的物料能够及时从溢流口113排出,避免物料过多造成储料件无法承受而损坏甚至爆炸的情况发生,保证储料件的安全性。
优选地,溢流口113位于容纳腔11的顶面上。这样,在容纳腔11完全堆积满物料时,继续加入物料,物料才会从溢流口113排出,减少物料的损失,降低损失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溢流口113的高度不宜设置过低,应尽量设置在较高处,以避免在不需要溢流的情况下物料从溢流口113意外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储料件还包括导流管40,导流管40与溢流口113连接。导流管40能够将从溢流口113流出的物料引导到其他地方,从而便于排出投料器。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件为扩压结构20,扩压结构20与外壳10连接,且扩压结构20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外壳10内,扩压结构20检测容纳腔11内的物料量,并在物料量低于低预设值时发送补料信号,高于高预设值时发送溢流信号。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有扩压结构20,扩压结构20即为放大器,扩压结构20能够检测储料件内的储存的物料量,并将物料量转换为相应的信号值,基于扩压结构20自身的结构而言,扩压结构20能够放大检测信号,即使物料量发生微小的变化,扩压结构20也能够敏锐的感应到,从而保证检测精度,当扩压结构20检测到容纳腔11内的物料量低于预设值时,扩压结构20发送补料信号,实现自动补料或者提醒操作人员及时添加物料,并且在物料量高于高预设值时发送溢流信号,自动停止补料或者提醒操作人员停止补料。上述设置方式提高了储料件对于物料量的检测精度,能够及时自动补料提醒操作人员添加物料,保证配料机的连续稳定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扩压结构20就能够覆盖容纳腔11的整个高度。这样,无论容纳腔11内物料量的多少,扩压结构20均能够检测到,从而保证检测的全面性和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0的顶面开设有过孔,扩压结构20穿过过孔伸入至容纳腔11内,这样扩压结构20从容纳腔11的顶部伸入到容纳腔11内,从而能够对容纳腔11内高液位处进行检测。当然,也可以在外壳10的顶部侧面开设过孔,扩压结构20呈弯折状,扩压结构20从侧面的过孔伸入到容纳腔11内,伸入容纳腔11后折弯向下延伸到容纳腔11的底部,该设置方式能够降低储料件上方空间的占用,当储料件上方空间不足时,可以利用储料件两侧的空间实现扩压结构20向外的延伸和连接。
进一步而言,扩压结构20的底端靠近容纳腔11的底面,或扩压结构20的底端与容纳腔11的底面接触。这样,扩压结构20能够尽量靠近容纳腔11的底面,从而能够对容纳腔11内低液位处进行检测,配合上述对高液位处的检测,实现对整个容纳腔11高度的检测,保证检测的全面性。
在本实施例中,储料件还包括液位计30,液位计30与扩压结构20连接,液位计30设置在容纳腔11外部,液位计30能够接收扩压结构20发送的补料信号,并且将补料信号输送至控制器,控制接收到补料信号即会控制自动补料或者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补充物料。
优选地,液位计30为气膜液位计30。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类型的液位计30,只要能够配合扩压结构20实现对物料量的准确检测即可。
本实施例的扩压结构20与液位计30为一一对应设置,即每个扩压结构20分别与对应的一个液位计30连接,当扩压结构20为一个时,液位计30仅需要设置一个,当扩压结构20为多个时,液位计30也设置有多个,每个扩压结构20分别与一个液位计30连接即可。当然,也可以将扩压结构20设置有多个,相应地,液位计30可以仅设置一个,多个扩压结构20同时与一个液位计30连接,通过一个液位计30与扩压结构20配合实现多处物料量的检测,或者也可以设置有多个液位计30,其中一部分扩压结构20与同一个液位计30连接,另一部分扩压结构20分别与一个液位计30连接。可以根据需要将扩压结构20之间的长短设置不同即扩压结构20伸入容纳腔11内的距离不同,也就对应设置不同的警示位置,对补料的紧急需求不同,当烹饪进行中,也就可以根据补料的紧急程度来判断何时进行补料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1具有进料口111和出料口112,进料口111位于容纳腔11的顶部,出料口112位于容纳腔11的底部。储料件通过进料口111向容纳腔11内添加补充物料,通过出料口112实现下料,若出现补充物料过多的情况,多余的物料能够及时从溢流口113排出,避免物料过多造成储料件无法承受而损坏甚至爆炸的情况发生,保证储料件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储料件仅设置有一个容纳腔11,相应地,扩压结构20仅需要设置一个即可实现对该容纳腔11内物料量的检测,或者可以在该容纳腔11内设置有多个扩压结构20,各扩压结构20共同进行检测,一方面能够提高检测准确性,另一方面当部分扩压结构20发生故障时仍然能有扩压结构20正常工作,实现检测可靠性。当然,储料件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容纳腔11,每个容纳腔11内可以容纳不同的物料,具体地,可以将外壳10内的空间区域分隔成多个彼此独立的容纳腔11,也可以直接设置有多个外壳10,每个外壳10内具有一个容纳腔11,亦或者将上述两种方式结合,即设置有多个外壳10,其中一部分外壳10内的容纳区域分隔成多个容纳腔11,另一部分外壳10内设置一个容纳腔11,在容纳腔11设置有多个时,扩压结构20也设置有多个,且优选每个容纳腔11内均设置有一个扩压结构20,这样能够对每个容纳腔11内的物料量均进行检测。当然,也可以仅在一部分需要测量物料量的容纳腔11内设置有扩压结构20。
可选地,外壳10具有与扩压结构20连通的放大部件,例如放大镜等。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投料器,包括上述的储料件,并且投料器还包括控制器,储料件可以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各储料件的液位计30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接收液位计30输送的补料信号,从而控制相应的机构自动补料或者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进行补料。控制器可以是计算机,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液位计30进行信号的输送。
在本实施例中,投料器还包括机壳,机壳作为投料器的外部件,储料件等部件均设置在机壳内,机壳具有排出口,储料件的溢流口113与排出口通过导流管40连通,这样,从溢流口113流出的物料经过导流管40输送到排出口处,并经由排出口排出投料器。
在本实施例中,投料器还包括气固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气固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与储料件连通。本实施例优选设置有多个储料件,每个储料件均有一个容纳腔11,每个储料件内盛放不同的物料,储料件按照盛放物料的不同分为液体储料件和固体储料件,其中液体储料件内盛放的为液体物料,液体储料件与气液分离器连通,固体储料件内盛放的为固体物料,固体储料件与气固分离器连通,液体物料和固体物料分别经过气液分离器和气固分离器将物料中夹杂的气体除去,然后出料实现精确下料。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储料件包括外壳10和用于检测物料量的检测件,外壳10具有容纳物料的容纳腔11,容纳腔11具有供物料流出的溢流口113;检测件与外壳10连接,且检测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容纳腔11内。
本实施例通过在溢流口113的设置使得当检测件等部件发生故障或者人工操作失误时,若出现补充物料过多的情况,多余的物料能够及时从溢流口113排出,避免物料过多造成储料件无法承受而损坏甚至爆炸的情况发生,保证储料件的安全性。
优选地,溢流口113位于容纳腔11的顶部侧面上。这样,在容纳腔11添加物料超过一定高度时,物料就会从溢流口113排出,避免物料完全占据容纳腔11而对外壳10产生损坏。需要说明的是,溢流口113的高度不宜设置过低,应尽量设置在较高处,以避免在不需要溢流的情况下物料从溢流口113意外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储料件还包括导流管40,导流管40与溢流口113连接。导流管40能够将从溢流口113流出的物料引导到其他地方,从而便于排出投料器。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件为扩压结构20,扩压结构20与外壳10连接,且扩压结构20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外壳10内,扩压结构20检测容纳腔11内的物料量,并在物料量低于低预设值时发送补料信号,高于高预设值时发送溢流信号。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有扩压结构20,扩压结构20即为放大器,扩压结构20能够检测储料件内的储存的物料量,并将物料量转换为相应的信号值,基于扩压结构20自身的结构而言,扩压结构20能够放大检测信号,即使物料量发生微小的变化,扩压结构20也能够敏锐的感应到,从而保证检测精度,当扩压结构20检测到容纳腔11内的物料量低于预设值时,扩压结构20发送补料信号,实现自动补料或者提醒操作人员及时添加物料,并且在物料量高于高预设值时发送溢流信号,自动停止补料或者提醒操作人员停止补料。上述设置方式提高了储料件对于物料量的检测精度,能够及时自动补料提醒操作人员添加物料,保证配料机的连续稳定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扩压结构20沿竖直方向上的长度不小于容纳腔11的高度。这样,扩压结构20就能够覆盖容纳腔11的整个高度,无论容纳腔11内物料量的多少,扩压结构20均能够检测到,从而保证检测的全面性和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0的顶面开设有过孔,扩压结构20穿过过孔伸入至容纳腔11内,这样扩压结构20从容纳腔11的顶部伸入到容纳腔11内,从而能够对容纳腔11内高液位处进行检测。当然,也可以在外壳10的顶部侧面开设过孔,扩压结构20呈弯折状,扩压结构20从侧面的过孔伸入到容纳腔11内,伸入容纳腔11后折弯向下延伸到容纳腔11的底部,该设置方式能够降低储料件上方空间的占用,当储料件上方空间不足时,可以利用储料件两侧的空间实现扩压结构20向外的延伸和连接。
进一步而言,扩压结构20的底端靠近容纳腔11的底面,或扩压结构20的底端与容纳腔11的底面接触。这样,扩压结构20能够尽量靠近容纳腔11的底面,从而能够对容纳腔11内低液位处进行检测,配合上述对高液位处的检测,实现对整个容纳腔11高度的检测,保证检测的全面性。
在本实施例中,储料件还包括液位计30,液位计30与扩压结构20连接,液位计30设置在容纳腔11外部,液位计30能够接收扩压结构20发送的补料信号,并且将补料信号输送至控制器,控制接收到补料信号即会控制自动补料或者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补充物料。
优选地,液位计30为气膜液位计30。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类型的液位计30,只要能够配合扩压结构20实现对物料量的准确检测即可。
本实施例的扩压结构20与液位计30为一一对应设置,即每个扩压结构20分别与对应的一个液位计30连接,当扩压结构20为一个时,液位计30仅需要设置一个,当扩压结构20为多个时,液位计30也设置有多个,每个扩压结构20分别与一个液位计30连接即可。当然,也可以将扩压结构20设置有多个,相应地,液位计30可以仅设置一个,多个扩压结构20同时与一个液位计30连接,通过一个液位计30与扩压结构20配合实现多处物料量的检测,或者也可以设置有多个液位计30,其中一部分扩压结构20与同一个液位计30连接,另一部分扩压结构20分别与一个液位计30连接。可以根据需要将扩压结构20之间的长短设置不同即扩压结构20伸入容纳腔11内的距离不同,也就对应设置不同的警示位置,对补料的紧急需求不同,当烹饪进行中,也就可以根据补料的紧急程度来判断何时进行补料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1具有进料口111和出料口112,进料口111位于容纳腔11的顶部,出料口112位于容纳腔11的底部。储料件通过进料口111向容纳腔11内添加补充物料,通过出料口112实现下料,若出现补充物料过多的情况,多余的物料能够及时从溢流口113排出,避免物料过多造成储料件无法承受而损坏甚至爆炸的情况发生,保证储料件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储料件仅设置有一个容纳腔11,相应地,扩压结构20仅需要设置一个即可实现对该容纳腔11内物料量的检测,或者可以在该容纳腔11内设置有多个扩压结构20,各扩压结构20共同进行检测,一方面能够提高检测准确性,另一方面当部分扩压结构20发生故障时仍然能有扩压结构20正常工作,实现检测可靠性。当然,储料件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容纳腔11,每个容纳腔11内可以容纳不同的物料,具体地,可以将外壳10内的空间区域分隔成多个彼此独立的容纳腔11,也可以直接设置有多个外壳10,每个外壳10内具有一个容纳腔11,亦或者将上述两种方式结合,即设置有多个外壳10,其中一部分外壳10内的容纳区域分隔成多个容纳腔11,另一部分外壳10内设置一个容纳腔11,在容纳腔11设置有多个时,扩压结构20也设置有多个,且优选每个容纳腔11内均设置有一个扩压结构20,这样能够对每个容纳腔11内的物料量均进行检测。当然,也可以仅在一部分需要测量物料量的容纳腔11内设置有扩压结构20。
可选地,外壳10具有与扩压结构20连通的放大部件,例如放大镜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的投料器容易补料过量导致危险的问题;
2、溢流口使得多余的物料能够及时排出,保证储料件的安全性;
3、扩压结构放大检测信号,即使物料量发生微小的变化,扩压结构也能够敏锐的感应到,
从而保证检测精度;
4、检测准确全面、稳定、可靠;
5、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用于厨房设备的储料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所述外壳(10)具有容纳物料的容纳腔(11),所述容纳腔(11)具有供物料流出的溢流口(113);
用于检测物料量的检测件,所述检测件与所述外壳(10)连接,且所述检测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所述容纳腔(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料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113)位于所述容纳腔(11)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料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件还包括导流管(40),所述导流管(40)与所述溢流口(11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料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为扩压结构(20),所述扩压结构(20)检测所述容纳腔(11)内的物料量,并在所述物料量低于低预设值时发送补料信号,高于高预设值时发送溢流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料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压结构(20)的底端靠近所述容纳腔(11)的底面,或所述扩压结构(20)的底端与所述容纳腔(11)的底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料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件还包括液位计(30),所述液位计(30)与所述扩压结构(20)连接,并能够将所述补料信号输送至控制器,所述扩压结构(20)为多个,至少两个所述扩压结构(20)伸入所述容纳腔(11)内的距离不同,所述液位计(30)为一个或多个,各所述扩压结构(20)与同一个所述液位计(30)连接,或各所述扩压结构(20)分别与一个所述液位计(3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料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1)还具有进料口(111)和出料口(112),所述进料口(111)位于所述容纳腔(11)的顶部,所述出料口(112)位于所述容纳腔(11)的底部,所述外壳(10)具有与所述扩压结构(20)连通的放大部件。
8.一种投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料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器还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具有排出口,所述储料件的溢流口(113)与所述排出口连通,溢出的物料经由所述溢流口(113)和所述排出口排出所述投料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器还包括气固分离器和/或气液分离器,所述气固分离器和/或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储料件连通。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