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的后视镜组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38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后视镜组件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需要进行功能的扩展,现代汽车的车身上增加了很多功能性接口(包括电源插口、钥匙口或指纹识别口)等,目前这些功能性接口的设置一般都会在车身上单独开口,这样增加了车身的制造成本及制造难度,这成为汽车设计过程中一个两难的问题。因此,在扩展汽车功能而设置功能性接口时如何不增加车身的制造成本及制造难度,是本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后视镜组件及汽车,该用于汽车的后视镜组件可以用于设置功能性接口,在扩展汽车功能时能够不增加车身的制造成本及制造难度。

在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后视镜组件,其包括后视镜底座、后视镜盖板,后视镜镜体和功能性接口,所述后视镜底座固定在汽车的车身上,所述功能性接口设于所述后视镜底座上,所述后视镜盖板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后视镜底座上;所述后视镜盖板能够覆盖在所述后视镜底座上而将所述功能性接口遮蔽,所述后视镜盖板能够绕着所述转轴转动而使得后视镜底座上的功能性接口露出。

优选地,该后视镜组件还包括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设于所述后视镜盖板上朝向所述后视镜底座的一侧面上,当所述后视镜盖板遮蔽所述功能性接口时,所述密封机构覆盖在所述功能性接口上或者围绕在所述功能性接口的周围。

优选地,所述后视镜底座上设有容纳槽,所述功能性接口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密封机构包括第一密封片,所述第一密封片能够伸入所述容纳槽内而覆盖在所述功能性接口上,且所述第一密封片的外边缘能够与容纳槽的内周壁相贴合。

优选地,所述密封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密封片与所述后视镜盖板之间的第二密封片,所述第二密封片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密封片的面积,所述第二密封片能够覆盖所述容纳槽的槽口。

优选地,所述转轴沿着车身的左右方向延伸,以使得所述后视镜盖板能够绕着所述转轴向上或向下转动。

优选地,所述后视镜盖板呈现为三角形,三角形的所述后视镜盖板的位于前方的一个角与所述转轴相连,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后视镜底座的前部。

优选地,所述后视镜镜体通过折叠机构与所述后视镜盖板相连,以使得所述后视镜镜体能够朝向靠近车身的方向折叠。

优选地,所述功能性接口包括电源插口、钥匙口和/或指纹识别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视镜组件,其通过功能性接口设置到后视镜底座上,并通过后视镜盖板来与后视镜底座配合,当不需要使用功能性接口时,后视镜盖板能够将其遮蔽,而当需要使用功能性接口时,后视镜盖板能够转动打开而将功能性接口露出。通过这样的设置,将功能性接口较好地隐藏到后视镜组件中,不但使得后视镜组件的功能更加丰富,也在扩展汽车功能的同时能够不在车身其他部位增加新的开口,从而不增加车身整体的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储物组件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安全稳定,便于广泛地推广应用。

在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后视镜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其通过使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储物组件,能够提高汽车的使用方便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视镜组件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视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视镜组件的密封机构与转轴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视镜组件的密封机构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后视镜底座;2、后视镜盖板;3、后视镜镜体;4、功能性接口;5、转轴;6、密封机构;61、第一密封片;62、第二密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视镜组件工作过程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视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用于汽车的后视镜组件包括:后视镜底座1、后视镜盖板2,后视镜镜体3和功能性接口4。后视镜底座1固定在汽车的车身上,功能性接口4设于后视镜底座1上,后视镜盖板2通过转轴5可转动地设于后视镜底座1上;后视镜盖板2能够覆盖在后视镜底座1上而将功能性接口4遮蔽,后视镜盖板2能够绕着转轴5转动而使得后视镜底座1上的功能性接口4露出。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考虑车身的具体情况(后视镜的设计位置以及功能性接口4能够布置的位置等)来选择后视镜底座1在车身上的具体位置。另外,功能性接口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性接口4可以包括电源插口、钥匙口和/或指纹识别口,也就是说设置在后视镜底座1上的功能性接口4可以是电源插口、钥匙口和指纹识别口等接口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当功能性接口4包括电源插口时,汽车可以通过功能性接口4为外部电器供电;当功能性接口4包括钥匙口时,在汽车电动开锁失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该功能性接口4利用机械原理开启车门;当功能性接口4包括指纹识别口时,可以通过功能性接口4完成指纹识别而开启车门的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视镜组件,其通过功能性接口4设置到后视镜底座1上,并通过后视镜盖板2来与后视镜底座1配合,当不需要使用功能性接口4时,后视镜盖板2能够将其遮蔽,而当需要使用功能性接口4时,后视镜盖板2能够转动打开而将功能性接口4露出。通过这样的设置,将功能性接口4较好地隐藏到后视镜组件中,不但使得后视镜组件的功能更加丰富,也在扩展汽车功能的同时能够不在车身其他部位增加新的开口,从而不增加车身整体的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该用于汽车的后视镜组件还包括密封机构6,密封机构6设于后视镜盖板2上朝向后视镜底座1的一侧面上。当后视镜盖板2遮蔽功能性接口4时,密封机构6可以是覆盖在功能性接口4上,也可以是围绕在功能性接口4的周围。密封机构6可以在不使用该功能性接口4的时候防止雨水或灰尘从后视镜盖板2与后视镜底座1之间的缝隙进入功能性接口4中,从而实现了对功能性接口4的有效保护。

本实施中,后视镜底座1上设有容纳槽(图中未示出),功能性接口4设于容纳槽内。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视镜组件的密封机构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视镜组件的密封机构的侧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该密封机构6包括第一密封片61,当后视镜盖板2遮蔽功能性接口4时,第一密封片61能够伸入容纳槽内而覆盖在功能性接口4上,且第一密封片61的外边缘能够与容纳槽的内周壁相贴合。需要说明的是,可以理解为容纳槽的沿轴向靠近槽底的部分用于容纳功能性接口4,而其沿轴向远离槽底的部分用于容纳第一密封片61。另外,功能性接口4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容纳槽的数量可以对应功能性接口4的数量来进行设置,同时第一密封片61的数量和位置可以对应容纳槽的数量和位置来进行设置。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该密封机构6可以包括环形密封圈,当后视镜盖板2遮蔽功能性接口4时,环形密封圈环绕在功能性接口4的周围。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后视镜盖板2对功能性接口4的密封效果,密封机构6还包括设于第一密封片61与后视镜盖板2之间的第二密封片62,第二密封片62的面积大于第一密封片61的面积,当后视镜盖板2遮蔽功能性接口4时,第二密封片62能够覆盖容纳槽的槽口。第二密封片62能够整体覆盖在容纳槽的槽口外,在第一密封片61和第二密封片62的共同作用下,在后视镜盖板2遮蔽功能性的状态下,能够进一步保证外部的雨水和灰尘不会进入功能性接口4中,不但保护了功能性接口4,也保证了汽车的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密封片61和第二密封片62的材质可以选择为橡胶或聚四氟乙烯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来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转轴5沿着车身的左右方向延伸,以使得后视镜盖板2能够绕着转轴5向上或向下转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汽车的设计情况来设计后视镜盖板2由遮蔽功能性接口4到露出功能性接口4的转动角度(例如可以是60°、75°或90°等)。通过将转轴5设置为沿着车身的左右方向延伸,转动后视镜盖板2而露出功能性接口4的过程不会增加汽车的宽度,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汽车便利性,即使汽车周边环境较为拥挤时,也可以较为方便地使用功能性接口4。

在本实施例中,后视镜盖板2呈现为三角形,三角形的后视镜盖板2的位于前方的一个角与转轴5相连,转轴5位于后视镜底座1的前部。这样的后视镜盖板2的形状能够与汽车的前车窗很好地契合,结构设计合理。优选地,后视镜底座1的面对后视镜盖板2的一侧表面也呈现为三角形,后视镜底座1的面对后视镜盖板2的一侧表面与后视镜盖板2的形状和大小相同,且当后视镜盖板2将功能性接口4遮蔽时,后视镜底座1的面对后视镜盖板2的一侧表面能够被后视镜盖板2完全遮蔽,这样能够使得整个后视镜组件的结构更加完整,能够更好得与车身的其他部件相结合。

在本实施例中,后视镜镜体3通过折叠机构与后视镜盖板2相连,以使得后视镜镜体3能够朝向靠近车身的方向折叠。需要说明的是,该折叠机构为现有技术中后视镜上所常用的实现后视镜镜体3折叠的机构,其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本申请对此不作进一步限定。折叠机构既可以是能够实现后视镜镜体3的手动折叠,也可以是能够实现后视镜镜体3的自动折叠。优选地,后视镜盖板2的转动既可以是电动控制,也可以是手动控制,当后视镜镜体3的折叠与后视镜盖板2的转动均为电动控制时,可以设置为在控制后视镜镜体3完成折叠后再控制后视镜盖板2开始转动,从而保证使用功能性接口4时后视镜镜体3不易被碰撞,提高汽车的使用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后视镜组件。通过使用上述后视镜组件,首先使得汽车上可以方便地增加功能性接口,不但提高了汽车的使用方便型,同时也几乎不会增加车身的生产成本和制造难度。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汽车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视镜底座、后视镜盖板,后视镜镜体和功能性接口,所述后视镜底座固定在汽车的车身上,所述功能性接口设于所述后视镜底座上,所述后视镜盖板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后视镜底座上;所述后视镜盖板能够覆盖在所述后视镜底座上而将所述功能性接口遮蔽,所述后视镜盖板能够绕着所述转轴转动而使得后视镜底座上的功能性接口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设于所述后视镜盖板上朝向所述后视镜底座的一侧面上;当所述后视镜盖板遮蔽所述功能性接口时,所述密封机构覆盖在所述功能性接口上或者围绕在所述功能性接口的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底座上设有容纳槽,所述功能性接口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密封机构包括第一密封片,所述第一密封片能够伸入所述容纳槽内而覆盖在所述功能性接口上,且所述第一密封片的外边缘能够与容纳槽的内周壁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密封片与所述后视镜盖板之间的第二密封片,所述第二密封片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密封片的面积,所述第二密封片能够覆盖所述容纳槽的槽口。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沿着车身的左右方向延伸,以使得所述后视镜盖板能够绕着所述转轴向上或向下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盖板呈现为三角形,三角形的所述后视镜盖板的位于前方的一个角与所述转轴相连,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后视镜底座的前部。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镜体通过折叠机构与所述后视镜盖板相连,以使得所述后视镜镜体能够朝向靠近车身的方向折叠。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接口包括电源插口、钥匙口和/或指纹识别口。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组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的后视镜组件及汽车,该用于汽车的后视镜组件包括后视镜底座、后视镜盖板,后视镜镜体和功能性接口,后视镜底座固定在汽车的车身上,功能性接口设于后视镜底座上,后视镜盖板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于后视镜底座上;后视镜盖板能够覆盖在后视镜底座上而将功能性接口遮蔽,后视镜盖板能够绕着转轴转动而使得后视镜底座上的功能性接口露出。该用于汽车的后视镜组件可以用于设置功能性接口,在扩展汽车功能时能够不增加车身的制造成本及制造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