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导向滑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向滑靴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采煤技术的发展,现阶段采煤机主要采用齿轮销轨式牵引方式,导向滑靴作为保证采煤机行走轮与销轨正常啮合的关键零件。导向滑靴作为采煤机的主要易损件,在使用过程中负责矫正采煤机姿态并承受部分采煤机自重的作用,其沿着工作面刮板运输机销排铺就的轨道往复滑动,由于其工作环境恶劣,磨损较为剧烈,在煤矿生产中引起导向滑靴失效的主要原因为导向面磨损超标。
常规导向滑靴的导向面多采用焊接工艺在导向滑靴的基体上堆焊耐磨层,或者采用热处理工艺直接在导向滑靴的基体表面生成硬化层。两种方法都使得导向面与导向滑靴基体紧密结合,所以在井下生产过程中当导向面磨损超标后只能整体更换导向滑靴,还需要将导向滑靴相联件一并拆装,所以目前导向滑靴及其维护在煤矿生产中常有以下的缺点:
1.维护工作量大,影响生产效率。因为更换导向滑靴需要拆卸行走箱齿轨轮轴、齿轨轮、导向滑靴等相联件。
2.拆装难度大,生产进度不易控制。因为行走箱齿轨轮轴、齿轨轮、导向滑靴等件尺寸较大,重量较重,井下吊装不易等因素导致拆装难度大,尤其大型采煤机,当齿轨轮轴孔变形后拆卸更加困难,严重影响生产进度。
3.使用成本高,浪费较为严重。因为多数导向滑靴导向面磨损后,其修复后仍然可以使用,但由于多数煤矿不具备修复导向面的能力,目前导向滑靴一般整体报废,导致煤矿生产使用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导向滑靴,其设计合理且成本低,在导向滑靴基体上安装左导向块和右导向块,且左导向块和右导向块与导向滑靴基体可拆卸连接,既使得安装左导向块和右导向块固定可靠,又便于安装和使用,在左导向块和右导向块磨损时可单独更换,避免更换导向滑靴本体,维护工作量小,降低了维修成本,拆装难度小,提高了煤矿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向滑靴,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滑靴基体、设置在导向滑靴基体内的左导向块和设置在导向滑靴基体内的右导向块,所述左导向块位于导向滑靴基体的一端,所述右导向块位于导向滑靴基体的另一端,所述左导向块和所述右导向块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左导向块包括左前导向块和左后导向块,所述右导向块包括右前导向块和右后导向块,所述导向滑靴基体上设置有供左前导向块的一端和左后导向块的一端卡装的第一凹槽,所述导向滑靴基体上设置有供左前导向块的另一端卡装的第二上凹槽,所述导向滑靴基体上设置有左后导向块的另一端卡装的第二下凹槽,所述导向滑靴基体上设置有供右前导向块的一端和右后导向块的一端卡装的第三凹槽,所述导向滑靴基体上设置有供右前导向块的另一端安装的第四上凹槽,所述导向滑靴基体上设置有供右后导向块的另一端卡装的第四下凹槽;
所述左前导向块和右前导向块的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布设,所述左后导向块和右后导向块的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布设,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的宽度小于第二上凹槽、第二下凹槽、第四上凹槽和第四下凹槽的宽度,所述左前导向块和左后导向块与导向滑靴基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右前导向块和右后导向块可拆卸连接,所述右前导向块和右后导向块与导向滑靴基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右前导向块和右后导向块可拆卸连接。
上述的一种导向滑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导向块和右前导向块均包括前上顶板和与前上顶板呈竖直布设的前竖直板,所述前上顶板和前竖直板的连接处呈倒角布设,所述前上顶板的一端和前竖直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上定位台,所述前上顶板的另一端和前竖直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上定位台,所述第一上定位台卡装在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上定位台卡装在第二上凹槽内,所述前上顶板的底面内靠近前竖直板处设置有第一导向凸块,所述第一导向凸块的宽度小于前上顶板的最小宽度,所述前竖直板靠近前上顶板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导向凸块,所述第二导向凸块的宽度小于前竖直板的高度,所述第一上定位台为l型定位台,所述前上顶板一端的宽度大于前上顶板另一端的宽度,所述第二上定位台与前竖直板呈直角布设。
上述的一种导向滑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凸块包括沿前上顶板的底面水平布设的第一矩体部、对称连接于第一矩体部的两侧与前上顶板的底面之间的第一过渡部和对称连接于第一矩体部的两端与前上顶板的底面之间的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一过渡部沿前上顶板的底面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一过渡部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过渡部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过渡部的斜面与前上顶板的底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45°,所述第二过渡部的斜面与前上顶板的底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10°~15°;
所述第二导向凸块包括沿前竖直板的后侧面水平布设的第二矩体部、对称连接于第二矩体部的两侧与前竖直板的后侧面之间的第三过渡部和对称连接于第二矩体部的两端与前竖直板的后侧面之间的第四过渡部,所述第三过渡部沿前竖直板的后侧面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三过渡部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第四过渡部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三过渡部的斜面与前竖直板的后侧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45°,所述第四过渡部的斜面与前竖直板的后侧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10°~15°;
所述第一矩体部和第二矩体部的厚度为6mm~8mm。
上述的一种导向滑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定位台的上侧面高于前上顶板的上侧面,所述第一上定位台的前侧面伸出前竖直板的前侧面,所述第一上定位台的上侧面伸入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上定位台的上侧面与所述第一上定位台的侧面的连接处呈倒角布设,所述第一上定位台的前侧面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上竖直部和第一上倾斜部,所述第一上倾斜部由上至下逐渐靠近前竖直板布设;
所述第二上定位台的上侧面与前上顶板的上侧面相齐平,所述第二上定位台的前侧面伸出前竖直板的前侧面,所述第二上定位台的前侧面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二上竖直部和第二上倾斜部,所述第二上倾斜部由上至下逐渐靠近前竖直板布设。
上述的一种导向滑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导向块和右后导向块均包括后上顶板、与后上顶板呈竖直布设的后竖直板和与后竖直板连接的下底板,所述后上顶板和后竖直板的连接处呈圆弧倒角,所述后上顶板、后竖直板和下底板的一端设置有周向定位台,所述下底板的另一端设置有下定位台,所述下底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后上顶板的长度,所述下底板的宽度小于所述后上顶板的宽度,所述周向定位台卡装在第一凹槽内,所述下定位台卡装在第二下凹槽内,所述后竖直板靠近下定位台的侧面为弧面,且后竖直板由上至下长度逐渐增大;
所述后上顶板的底面设置有后上导向凸块,所述后竖直板靠近后上导向凸块的前侧面设置有后竖直导向凸块,所述下底板靠近后上导向凸块的上侧面设置有后下导向凸块。
上述的一种导向滑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上导向凸块包括沿后上顶板的底面水平布设的第一后矩体部、对称连接于第一后矩体部的两侧与后上顶板的底面之间的第一后过渡部和对称连接于第一后矩体部的两端与后上顶板的底面之间的第二后过渡部,所述第一后过渡部沿后上顶板的底面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一后过渡部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后过渡部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后过渡部的斜面与后上顶板的底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45°,所述第二后过渡部的斜面与后上顶板的底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10°~15°;
所述后竖直导向凸块包括沿后竖直板的前侧面水平布设的第二后矩体部、对称连接于第二后矩体部的两侧与后竖直板的前侧面之间的第三后过渡部、连接于第二后矩体部的一端与后竖直板的前侧面之间的第四左后过渡部和连接于第二后矩体部的另一端与后竖直板的前侧面之间的第四右后过渡部,所述第三后过渡部沿后竖直板的前侧面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三后过渡部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第四左后过渡部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三后过渡部的斜面与后竖直板的前侧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45°,所述第四左后过渡部和第四右后过渡部的斜面与后竖直板的前侧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10°~15°;
所述后下导向凸块包括沿下底板的上侧面水平布设的第三后矩体部、对称连接于第三后矩体部的两侧与下底板的上侧面之间的第五后过渡部和对称连接于第三后矩体部的两端与下底板的上侧面之间的第六后过渡部,所述第五后过渡部沿下底板的上侧面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五后过渡部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第六后过渡部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五后过渡部的斜面与下底板的上侧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45°,所述第六后过渡部的斜面与下底板的上侧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10°~15°;
所述第二后过渡部、第三后过渡部和第五后过渡部靠近周向定位台和下定位台布设,所述第一后矩体部、第二后矩体部和第三后矩体部的厚度为6mm~8mm。
上述的一种导向滑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定位台的上侧面高于后上顶板的上侧面,所述周向定位台的后侧面伸出后竖直板的后侧面,所述周向定位台的底面低于下底板的底面,所述周向定位台的上侧面与所述周向定位台的侧面的连接处呈倒角布设,所述周向定位台的底面由后至前依次为第一下水平部和第一下倾斜部,所述第一下倾斜部由后至前逐渐靠近下底板布设;
所述下定位台的底面伸出下底板的底面,所述下定位台的前侧面与下底板的前侧面相齐平,所述下底板的前侧面包括第二水平部和第二下倾斜部,所述第二下倾斜部靠近周向定位台逐渐倾斜。
上述的一种导向滑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导向块和右前导向块上设置有第一安装盲孔,所述导向滑靴基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安装盲孔内穿设有将左前导向块和右前导向块固定在导向滑靴基体内的第一螺钉;
所述左后导向块和右后导向块上设置有第二安装盲孔,所述导向滑靴基体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安装盲孔内穿设有将左后导向块和右后导向块固定在导向滑靴基体内的第二螺钉。
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实现方便、使用效果好的导向滑靴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导向块的制作:
步骤101、制作左前导向块;其中,左前导向块包括前上顶板和与前上顶板呈竖直布设的前竖直板,所述前上顶板和前竖直板的连接处呈倒角布设,所述前上顶板的一端和前竖直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上定位台,所述前上顶板的另一端和前竖直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上定位台,所述前上顶板的底面内靠近前竖直板处设置有第一导向凸块,所述第一导向凸块的宽度小于前上顶板的最小宽度,所述前竖直板靠近前上顶板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导向凸块,所述第二导向凸块的宽度小于前竖直板的高度,所述第一上定位台为l型定位台,所述前竖直板一端的宽度大于前竖直板另一端的宽度,所述第二上定位台与前竖直板呈直角布设;
步骤102、按照步骤101所述的方法,制作右前导向块;
步骤103、制作左后导向块;其中,左后导向块包括后上顶板、与后上顶板呈竖直布设的后竖直板和与后竖直板连接的下底板,所述后上顶板和后竖直板的连接处呈圆弧倒角,所述后上顶板、后竖直板和下底板的一端设置有周向定位台,所述下底板的另一端设置有下定位台,所述下底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后上顶板的长度,所述下底板的宽度小于所述后上顶板的宽度,所述后竖直板由上至下长度逐渐增大,所述后上顶板的底面设置有后上导向凸块,所述后竖直板靠近后上导向凸块的前侧面设置有后竖直导向凸块,所述下底板靠近后上导向凸块的上侧面设置有后下导向凸块。
步骤104、按照步骤103所述的方法,制作右后导向块;
步骤二、导向滑靴基体上凹槽的加工:
步骤201、在导向滑靴基体上对称加工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
步骤202、在导向滑靴基体上对称加工第二上凹槽和第四上凹槽;
步骤203、在导向滑靴基体上对称加工第二下凹槽和第四下凹槽;
步骤三、导向块安装在导向滑靴基体上:
步骤301、将左后导向块安装在导向滑靴基体内;
步骤302、将左前导向块移动至导向滑靴基体内;
步骤303、在导向滑靴基体上的第一通孔和左前导向块上的第一安装盲孔内穿设第一螺钉,以使左前导向块固定安装在导向滑靴基体内;
步骤304、在导向滑靴基体上的第二通孔和左前导向块上的第二安装盲孔内穿设第二螺钉,以使左后导向块固定安装在导向滑靴基体内;其中,左前导向块的后侧面与左后导向块的前侧面贴合;
步骤305、按照步骤301至步骤304所述的方法,完成右前导向块和右后导向块的安装;其中;所述右前导向块的一端和右后导向块的一端卡装在第三凹槽内,所述右前导向块的另一端安装在第四上凹槽内,所述右后导向块的另一端卡装的第四下凹槽内。
上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1中将左后导向块安装在导向滑靴基体内,具体过程如下:
将周向定位台卡装在第一凹槽内,下定位台卡装在第二下凹槽内,然后推动左后导向块靠近导向滑靴基体移动,直至左后导向块中后竖直板的后侧面与导向滑靴基体贴合;
步骤302中将左前导向块移动至导向滑靴基体内,具体过程如下:
将第一上定位台与第一凹槽对齐,第二上定位台与第二上凹槽对齐;然后将左前导向块从下往上靠近第一凹槽和第二上凹槽推动,直至第一上定位台卡装在第一凹槽内,第二上定位台卡装在第二上凹槽内,左前导向块的上侧面与导向滑靴基体贴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布设简便,投入成本较低,能在左导向块或者右导向块中任一导向块磨损时进行单独更换,既便于操作人员的拆卸,省时省力。
2、所采用的左导向块包括左前导向块和左后导向块,右导向块包括右前导向块和右后导向块,通过左前导向块和左后导向块与导向滑靴基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右前导向块和右后导向块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导向块拆装方便,也避免更换导向滑靴需要拆卸行走箱齿轨轮轴、齿轨轮、导向滑靴等相联件。
3、所采用的左前导向块、左后导向块、右前导向块或者右后导向块卡装在导向滑靴基体上的凹槽内,这样拆装过程中只需要使用六角扳手松掉螺钉和紧定螺钉即可更换导向块,省时省力。
4、所采用的左前导向块、左后导向块、右前导向块或者右后导向块更换时,不需要更换导向滑靴基体,减少了原料维修成本,且左前导向块和右前导向块的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布设,所述左后导向块和右后导向块的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布设,从而便于不同导向滑靴基体种导向块的配合循环使用。
5、所采用的左前导向块、左后导向块、右前导向块或者右后导向块,结构简单,尺寸较小,重量轻,易于批量化生产,可以确保导向滑靴基体的强度。
6、所采用的左前导向块、左后导向块、右前导向块或者右后导向块经济实用,利于煤矿生产,在生产使用中,将传统的易损件由导向滑靴整体改变为导向块,大大的节省了煤矿生产的采购成本;且节省了大量的检修时间,降低了用户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效率。
7、所采用的导向滑靴使用方法步骤简单、实现方便且操作简便,确保导向滑靴基体强度,便于操作人员检修,使用便捷。
8、所采用的导向滑靴磨损使用方法操作简便且效果好,首先是导向块的制作,完成左前导向块、左后导向块、右前导向块或者右后导向块制作;之后是导向滑靴基体上凹槽的加工,最后将左前导向块、左后导向块、右前导向块或者右后导向块安装在凹槽内,并用螺钉固定。
9、所采用的导向滑靴磨损使用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操作人员维修拆卸便捷,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合理且成本低,在导向滑靴基体上安装左导向块和右导向块,且左导向块和右导向块与导向滑靴基体可拆卸连接,既使得安装左导向块和右导向块固定可靠,又便于安装和使用,在左导向块和右导向块磨损时可单独更换,避免更换导向滑靴本体,维护工作量小,降低了维修成本,拆装难度小,提高了煤矿生产效率。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导向滑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左前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图7为图5的主视图。
图8为图5的俯视图。
图9为图7的c-c剖视图。
图10为图8的d-d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左后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左视图。
图13为图11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3的e-e剖视图。。
图15为图13的f-f剖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导向滑靴的使用方法的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导向滑靴基体;2—左前导向块;2-1—前上顶板;
2-2—前竖直板;2-3—第一上定位台;2-3-1—第一上竖直部;
2-3-2—第一上倾斜部;2-4—第二上定位台;2-4-1—第二上竖直部;
2-4-2—第二上倾斜部;2-5—第一导向凸块;2-5-1—第一矩体部;
2-5-2—第一过渡部;2-6—第二导向凸块;2-6-1—第二矩体部;
2-6-2—第三过渡部;2-6-3—第四过渡部;2-7—第一安装盲孔;
3—左后导向块;3-1—后上顶板;3-2—后竖直板;
3-3—下底板;3-3-1—第二水平部;3-3-2—第二下倾斜部;
3-4—周向定位台;3-4-1—第一下水平部;3-4-2—第一下倾斜部;
3-5—下定位台;3-6—后上导向凸块;3-6-1—第一后矩体部;
3-6-2—第一后过渡部;3-7—后竖直导向凸块;3-7-1—第二后矩体部;
3-7-2—第三后过渡部;3-7-3—第四左后过渡部;
3-7-4—第四右后过渡部;3-8—后下导向凸块;
3-8-1—第三后矩体部;3-8-2—第五后过渡部;3-8-3—第六后过渡部;
4—右后导向块;5—右前导向块;6—第一螺钉;
6-1—第一凹槽;6-2—第二上凹槽;6-3—第二下凹槽;
6-4—第四上凹槽;6-5—第四下凹槽;6-6—第三凹槽;
10—第二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导向滑靴,包括导向滑靴基体1、设置在导向滑靴基体1内的左导向块和设置在导向滑靴基体1内的右导向块,所述左导向块位于导向滑靴基体1的一端,所述右导向块位于导向滑靴基体1的另一端,所述左导向块和所述右导向块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左导向块包括左前导向块2和左后导向块3,所述右导向块包括右前导向块5和右后导向块4,所述导向滑靴基体1上设置有供左前导向块2的一端和左后导向块3的一端卡装的第一凹槽6-1,所述导向滑靴基体1上设置有供左前导向块2的另一端卡装的第二上凹槽6-2,所述导向滑靴基体1上设置有左后导向块3的另一端卡装的第二下凹槽6-3,所述导向滑靴基体1上设置有供右前导向块5的一端和右后导向块4的一端卡装的第三凹槽6-6,所述导向滑靴基体1上设置有供右前导向块5的另一端安装的第四上凹槽6-4,所述导向滑靴基体1上设置有供右后导向块4的另一端卡装的第四下凹槽6-5;
所述左前导向块2和右前导向块5的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布设,所述左后导向块3和右后导向块4的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布设,所述第一凹槽6-1和第三凹槽6-6的宽度小于第二上凹槽6-2、第二下凹槽6-3、第四上凹槽6-4和第四下凹槽6-5的宽度,所述左前导向块2和左后导向块3与导向滑靴基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右前导向块5和右后导向块4可拆卸连接,所述右前导向块5和右后导向块4与导向滑靴基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右前导向块5和右后导向块4可拆卸连接。
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前导向块2和右前导向块5均包括前上顶板2-1和与前上顶板2-1呈竖直布设的前竖直板2-2,所述前上顶板2-1和前竖直板2-2的连接处呈倒角布设,所述前上顶板2-1的一端和前竖直板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上定位台2-3,所述前上顶板2-1的另一端和前竖直板2-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上定位台2-4,所述第一上定位台2-3卡装在第一凹槽6-1内,所述第二上定位台2-4卡装在第二上凹槽6-2内,所述前上顶板2-1的底面内靠近前竖直板2-2处设置有第一导向凸块2-5,所述第一导向凸块2-5的宽度小于前上顶板2-1的最小宽度,所述前竖直板2-2靠近前上顶板2-1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导向凸块2-6,所述第二导向凸块2-6的宽度小于前竖直板2-2的高度,所述第一上定位台2-3为l型定位台,所述前上顶板2-1一端的宽度大于前上顶板2-1另一端的宽度,所述第二上定位台2-4与前竖直板2-2呈直角布设。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凸块2-5包括沿前上顶板2-1的底面水平布设的第一矩体部2-5-1、对称连接于第一矩体部2-5-1的两侧与前上顶板2-1的底面之间的第一过渡部2-5-2和对称连接于第一矩体部2-5-1的两端与前上顶板2-1的底面之间的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一过渡部2-5-2沿前上顶板2-1的底面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一过渡部2-5-2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过渡部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过渡部2-5-2的斜面与前上顶板2-1的底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45°,所述第二过渡部的斜面与前上顶板2-1的底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10°~15°;
所述第二导向凸块2-6包括沿前竖直板2-2的后侧面水平布设的第二矩体部2-6-1、对称连接于第二矩体部2-6-1的两侧与前竖直板2-2的后侧面之间的第三过渡部2-6-2和对称连接于第二矩体部2-6-1的两端与前竖直板2-2的后侧面之间的第四过渡部2-6-3,所述第三过渡部2-6-2沿前竖直板2-2的后侧面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三过渡部2-6-2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第四过渡部2-6-3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三过渡部2-6-2的斜面与前竖直板2-2的后侧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45°,所述第四过渡部2-6-3的斜面与前竖直板2-2的后侧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10°~15°;
所述第一矩体部2-5-1和第二矩体部2-6-1的厚度为6mm~8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定位台2-3的上侧面高于前上顶板2-1的上侧面,所述第一上定位台2-3的前侧面伸出前竖直板2-2的前侧面,所述第一上定位台2-3的上侧面伸入第一凹槽6-1内,所述第一上定位台2-3的上侧面与所述第一上定位台2-3的侧面的连接处呈倒角布设,所述第一上定位台2-3的前侧面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上竖直部2-3-1和第一上倾斜部2-3-2,所述第一上倾斜部2-3-2由上至下逐渐靠近前竖直板2-2布设;
所述第二上定位台2-4的上侧面与前上顶板2-1的上侧面相齐平,所述第二上定位台2-4的前侧面伸出前竖直板2-2的前侧面,所述第二上定位台2-4的前侧面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二上竖直部2-4-1和第二上倾斜部2-4-2,所述第二上倾斜部2-4-2由上至下逐渐靠近前竖直板2-2布设。
如图11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后导向块3和右后导向块4均包括后上顶板3-1、与后上顶板3-1呈竖直布设的后竖直板3-2和与后竖直板3-2连接的下底板3-3,所述后上顶板3-1和后竖直板3-2的连接处呈圆弧倒角,所述后上顶板3-1、后竖直板3-2和下底板3-3的一端设置有周向定位台3-4,所述下底板3-3的另一端设置有下定位台3-5,所述下底板3-3的长度大于所述后上顶板3-1的长度,所述下底板3-3的宽度小于所述后上顶板3-1的宽度,所述周向定位台3-4卡装在第一凹槽6-1内,所述下定位台3-5卡装在第二下凹槽6-3内,所述后竖直板3-2靠近下定位台3-5的侧面为弧面,且后竖直板3-2由上至下长度逐渐增大;
所述后上顶板3-1的底面设置有后上导向凸块3-6,所述后竖直板3-2靠近后上导向凸块3-6的前侧面设置有后竖直导向凸块3-7,所述下底板3-3靠近后上导向凸块3-6的上侧面设置有后下导向凸块3-8。
如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后上导向凸块3-6包括沿后上顶板3-1的底面水平布设的第一后矩体部3-6-1、对称连接于第一后矩体部3-6-1的两侧与后上顶板3-1的底面之间的第一后过渡部3-6-2和对称连接于第一后矩体部3-6-1的两端与后上顶板3-1的底面之间的第二后过渡部,所述第一后过渡部3-6-2沿后上顶板3-1的底面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一后过渡部3-6-2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后过渡部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后过渡部3-6-2的斜面与后上顶板3-1的底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45°,所述第二后过渡部的斜面与后上顶板3-1的底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10°~15°;
所述后竖直导向凸块3-7包括沿后竖直板3-2的前侧面水平布设的第二后矩体部3-7-1、对称连接于第二后矩体部3-7-1的两侧与后竖直板3-2的前侧面之间的第三后过渡部3-7-2、连接于第二后矩体部3-7-1的一端与后竖直板3-2的前侧面之间的第四左后过渡部3-7-3和连接于第二后矩体部3-7-1的另一端与后竖直板3-2的前侧面之间的第四右后过渡部3-7-4,所述第三后过渡部3-7-2沿后竖直板3-2的前侧面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三后过渡部3-7-2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第四左后过渡部3-7-3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三后过渡部3-7-2的斜面与后竖直板3-2的前侧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45°,所述第四左后过渡部3-7-3和第四右后过渡部3-7-4的斜面与后竖直板3-2的前侧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10°~15°;
所述后下导向凸块3-8包括沿下底板3-3的上侧面水平布设的第三后矩体部3-8-1、对称连接于第三后矩体部3-8-1的两侧与下底板3-3的上侧面之间的第五后过渡部3-8-2和对称连接于第三后矩体部3-8-1的两端与下底板3-3的上侧面之间的第六后过渡部3-8-3,所述第五后过渡部3-8-2沿下底板3-3的上侧面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五后过渡部3-8-2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第六后过渡部3-8-3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五后过渡部3-8-2的斜面与下底板3-3的上侧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45°,所述第六后过渡部3-8-3的斜面与下底板3-3的上侧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10°~15°;
所述第二后过渡部、第三后过渡部3-7-2和第五后过渡部3-8-2靠近周向定位台3-4和下定位台3-5布设,所述第一后矩体部3-6-1、第二后矩体部3-7-1和第三后矩体部3-8-1的厚度为6mm~8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周向定位台3-4的上侧面高于后上顶板3-1的上侧面,所述周向定位台3-4的后侧面伸出后竖直板3-2的后侧面,所述周向定位台3-4的底面低于下底板3-3的底面,所述周向定位台3-4的上侧面与所述周向定位台3-4的侧面的连接处呈倒角布设,所述周向定位台3-4的底面由后至前依次为第一下水平部3-4-1和第一下倾斜部3-4-2,所述第一下倾斜部3-4-2由后至前逐渐靠近下底板3-3布设;
所述下定位台3-5的底面伸出下底板3-3的底面,所述下定位台3-5的前侧面与下底板3-3的前侧面相齐平,所述下底板3-3的前侧面包括第二水平部3-3-1和第二下倾斜部3-3-2,所述第二下倾斜部3-3-2靠近周向定位台3-4逐渐倾斜。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前导向块2和右前导向块5上设置有第一安装盲孔2-7,所述导向滑靴基体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安装盲孔2-7内穿设有将左前导向块2和右前导向块5固定在导向滑靴基体1内的第一螺钉6;
所述左后导向块3和右后导向块4上设置有第二安装盲孔,所述导向滑靴基体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安装盲孔内穿设有将左后导向块3和右后导向块4固定在导向滑靴基体1内的第二螺钉10。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过渡部的结构和第四过渡部2-6-3的结构相同。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后过渡部和所述第六后过渡部3-8-3的结构相同。
本实施例中,设置左导向块包括左前导向块2和左后导向块3,右导向块包括右前导向块5和右后导向块4,通过左前导向块2和左后导向块3与导向滑靴基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右前导向块5和右后导向块4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导向块拆装方便,也避免更换导向滑靴需要拆卸行走箱齿轨轮轴、齿轨轮、导向滑靴等相联件。
本实施例中,设置左前导向块2、左后导向块3、右前导向块5或者右后导向块4,结构简单,尺寸较小,重量轻,易于批量化生产,且能确保导向滑靴基体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设置左导向块和右导向块,是为了更换时,不需要更换导向滑靴基体1,减少了原料维修成本,且左前导向块2和右前导向块5的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布设,所述左后导向块3和右后导向块4的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布设,从而便于不同导向滑靴基体1种导向块的配合循环使用。
本实施例中,前上顶板2-1的一端和前竖直板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上定位台2-3,所述前上顶板2-1的另一端和前竖直板2-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上定位台2-4,第一,是为了第一上定位台2-3卡装在第一凹槽6-1内,所述第二上定位台2-4卡装在第二上凹槽6-2内;第二,是为了对左前导向块2和右前导向块5进行限位,避免左前导向块2和右前导向块5沿导向滑靴基体1滑动;第三,是为了左前导向块2和右前导向块5的外侧面能有效地与导向滑靴基体1相贴合,从而提高导向滑靴基体1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上顶板3-1、后竖直板3-2和下底板3-3的一端设置有周向定位台3-4,所述下底板3-3的另一端设置有下定位台3-5,第一,是为了所述周向定位台3-4卡装在第一凹槽6-1内,所述下定位台3-5卡装在第二下凹槽6-3内;第二,是为了对左后导向块3和右后导向块4进行限位,避免左前导向块2和右前导向块5沿导向滑靴基体1滑动;第三,是为了左后导向块3和右后导向块4的外侧面能有效地与导向滑靴基体1相贴合,从而提高导向滑靴基体1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上顶板2-1一端的宽度大于前上顶板2-1另一端的宽度,所述下底板3-3的长度大于所述后上顶板3-1的长度,是为了前上顶板2-1和后上顶板3-1贴合后形成空隙,从而便于容纳齿滚轮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过渡部的斜面与前上顶板2-1的底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10°~15°和第四过渡部2-6-3的斜面与前竖直板2-2的后侧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10°~15°,是为了增大第一导向凸块2-5的两端靠近第一上定位台2-3和第二上定位台2-4的间隙,便于使用过程中销排能顺利的进入导向块内部。
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后过渡部的斜面与后上顶板3-1的底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10°~15°、第四后过渡部3-7-3的斜面与后竖直板3-2的前侧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10°~15°、第六后过渡部3-8-3的斜面与下底板3-3的上侧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10°~15°,是为了增大后上导向凸块3-6、后竖直导向凸块3-7和后下导向凸块3-8的端部靠近周向定位台3-4和下定位台3-5的间隙,便于使用过程中销排能顺利的进入导向块内部。
如图16所示的一种导向滑靴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导向块的制作:
步骤101、制作左前导向块2;其中,左前导向块2包括前上顶板2-1和与前上顶板2-1呈竖直布设的前竖直板2-2,所述前上顶板2-1和前竖直板2-2的连接处呈倒角布设,所述前上顶板2-1的一端和前竖直板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上定位台2-3,所述前上顶板2-1的另一端和前竖直板2-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上定位台2-4,所述前上顶板2-1的底面内靠近前竖直板2-2处设置有第一导向凸块2-5,所述第一导向凸块2-5的宽度小于前上顶板2-1的最小宽度,所述前竖直板2-2靠近前上顶板2-1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导向凸块2-6,所述第二导向凸块2-6的宽度小于前竖直板2-2的高度,所述第一上定位台2-3为l型定位台,所述前竖直板2-2一端的宽度大于前竖直板2-2另一端的宽度,所述第二上定位台2-4与前竖直板2-2呈直角布设;
步骤102、按照步骤101所述的方法,制作右前导向块5;
步骤103、制作左后导向块3;其中,左后导向块3包括后上顶板3-1、与后上顶板3-1呈竖直布设的后竖直板3-2和与后竖直板3-2连接的下底板3-3,所述后上顶板3-1和后竖直板3-2的连接处呈圆弧倒角,所述后上顶板3-1、后竖直板3-2和下底板3-3的一端设置有周向定位台3-4,所述下底板3-3的另一端设置有下定位台3-5,所述下底板3-3的长度大于所述后上顶板3-1的长度,所述下底板3-3的宽度小于所述后上顶板3-1的宽度,所述后竖直板3-2由上至下长度逐渐增大,所述后上顶板3-1的底面设置有后上导向凸块3-6,所述后竖直板3-2靠近后上导向凸块3-6的前侧面设置有后竖直导向凸块3-7,所述下底板3-3靠近后上导向凸块3-6的上侧面设置有后下导向凸块3-8。
步骤104、按照步骤103所述的方法,制作右后导向块4;
步骤二、导向滑靴基体上凹槽的加工:
步骤201、在导向滑靴基体1上对称加工第一凹槽6-1和第三凹槽6-6;
步骤202、在导向滑靴基体1上对称加工第二上凹槽6-2和第四上凹槽6-4;
步骤203、在导向滑靴基体1上对称加工第二下凹槽6-3和第四下凹槽6-5;
步骤三、导向块安装在导向滑靴基体上:
步骤301、将左后导向块3安装在导向滑靴基体1内;
步骤302、将左前导向块2移动至导向滑靴基体1内;
步骤303、在导向滑靴基体1上的第一通孔和左前导向块2上的第一安装盲孔2-7内穿设第一螺钉6,以使左前导向块2固定安装在导向滑靴基体1内;
步骤304、在导向滑靴基体1上的第二通孔和左前导向块2上的第二安装盲孔内穿设第二螺钉10,以使左后导向块3固定安装在导向滑靴基体1内;其中,左前导向块2的后侧面与左后导向块3的前侧面贴合;
步骤305、按照步骤301至步骤304所述的方法,完成右前导向块5和右后导向块4的安装;其中;所述右前导向块5的一端和右后导向块4的一端卡装在第三凹槽6-6内,所述右前导向块5的另一端安装在第四上凹槽6-4内,所述右后导向块4的另一端卡装的第四下凹槽6-5内。
本实施例中,步骤301中将左后导向块3安装在导向滑靴基体1内,具体过程如下:
将周向定位台3-4卡装在第一凹槽6-1内,下定位台3-5卡装在第二下凹槽6-3内,然后推动左后导向块3靠近导向滑靴基体1移动,直至左后导向块3中后竖直板3-2的后侧面与导向滑靴基体1贴合;
步骤302中将左前导向块2移动至导向滑靴基体1内,具体过程如下:
将第一上定位台2-3与第一凹槽6-1对齐,第二上定位台2-4与第二上凹槽6-2对齐;然后将左前导向块2从下往上靠近第一凹槽6-1和第二上凹槽6-2推动,直至第一上定位台2-3卡装在第一凹槽6-1内,第二上定位台2-4卡装在第二上凹槽6-2内,左前导向块2的上侧面与导向滑靴基体1贴合。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合理且成本低,在导向滑靴基体上安装左导向块和右导向块,且左导向块和右导向块与导向滑靴基体可拆卸连接,既使得安装左导向块和右导向块固定可靠,又便于安装和使用,在左导向块和右导向块磨损时可单独更换,避免更换导向滑靴本体,维护工作量小,降低了维修成本,拆装难度小,提高了煤矿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导向滑靴,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滑靴基体(1)、设置在导向滑靴基体(1)内的左导向块和设置在导向滑靴基体(1)内的右导向块,所述左导向块位于导向滑靴基体(1)的一端,所述右导向块位于导向滑靴基体(1)的另一端,所述左导向块和所述右导向块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左导向块包括左前导向块(2)和左后导向块(3),所述右导向块包括右前导向块(5)和右后导向块(4),所述导向滑靴基体(1)上设置有供左前导向块(2)的一端和左后导向块(3)的一端卡装的第一凹槽(6-1),所述导向滑靴基体(1)上设置有供左前导向块(2)的另一端卡装的第二上凹槽(6-2),所述导向滑靴基体(1)上设置有左后导向块(3)的另一端卡装的第二下凹槽(6-3),所述导向滑靴基体(1)上设置有供右前导向块(5)的一端和右后导向块(4)的一端卡装的第三凹槽(6-6),所述导向滑靴基体(1)上设置有供右前导向块(5)的另一端安装的第四上凹槽(6-4),所述导向滑靴基体(1)上设置有供右后导向块(4)的另一端卡装的第四下凹槽(6-5);
所述左前导向块(2)和右前导向块(5)的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布设,所述左后导向块(3)和右后导向块(4)的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布设,所述第一凹槽(6-1)和第三凹槽(6-6)的宽度小于第二上凹槽(6-2)、第二下凹槽(6-3)、第四上凹槽(6-4)和第四下凹槽(6-5)的宽度,所述左前导向块(2)和左后导向块(3)与导向滑靴基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右前导向块(5)和右后导向块(4)可拆卸连接,所述右前导向块(5)和右后导向块(4)与导向滑靴基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右前导向块(5)和右后导向块(4)可拆卸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向滑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导向块(2)和右前导向块(5)均包括前上顶板(2-1)和与前上顶板(2-1)呈竖直布设的前竖直板(2-2),所述前上顶板(2-1)和前竖直板(2-2)的连接处呈倒角布设,所述前上顶板(2-1)的一端和前竖直板(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上定位台(2-3),所述前上顶板(2-1)的另一端和前竖直板(2-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上定位台(2-4),所述第一上定位台(2-3)卡装在第一凹槽(6-1)内,所述第二上定位台(2-4)卡装在第二上凹槽(6-2)内,所述前上顶板(2-1)的底面内靠近前竖直板(2-2)处设置有第一导向凸块(2-5),所述第一导向凸块(2-5)的宽度小于前上顶板(2-1)的最小宽度,所述前竖直板(2-2)靠近前上顶板(2-1)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导向凸块(2-6),所述第二导向凸块(2-6)的宽度小于前竖直板(2-2)的高度,所述第一上定位台(2-3)为l型定位台,所述前上顶板(2-1)一端的宽度大于前上顶板(2-1)另一端的宽度,所述第二上定位台(2-4)与前竖直板(2-2)呈直角布设。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向滑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凸块(2-5)包括沿前上顶板(2-1)的底面水平布设的第一矩体部(2-5-1)、对称连接于第一矩体部(2-5-1)的两侧与前上顶板(2-1)的底面之间的第一过渡部(2-5-2)和对称连接于第一矩体部(2-5-1)的两端与前上顶板(2-1)的底面之间的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一过渡部(2-5-2)沿前上顶板(2-1)的底面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一过渡部(2-5-2)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过渡部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过渡部(2-5-2)的斜面与前上顶板(2-1)的底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45°,所述第二过渡部的斜面与前上顶板(2-1)的底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10°~15°;
所述第二导向凸块(2-6)包括沿前竖直板(2-2)的后侧面水平布设的第二矩体部(2-6-1)、对称连接于第二矩体部(2-6-1)的两侧与前竖直板(2-2)的后侧面之间的第三过渡部(2-6-2)和对称连接于第二矩体部(2-6-1)的两端与前竖直板(2-2)的后侧面之间的第四过渡部(2-6-3),所述第三过渡部(2-6-2)沿前竖直板(2-2)的后侧面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三过渡部(2-6-2)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第四过渡部(2-6-3)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三过渡部(2-6-2)的斜面与前竖直板(2-2)的后侧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45°,所述第四过渡部(2-6-3)的斜面与前竖直板(2-2)的后侧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10°~15°;
所述第一矩体部(2-5-1)和第二矩体部(2-6-1)的厚度为6mm~8mm。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向滑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定位台(2-3)的上侧面高于前上顶板(2-1)的上侧面,所述第一上定位台(2-3)的前侧面伸出前竖直板(2-2)的前侧面,所述第一上定位台(2-3)的上侧面伸入第一凹槽(6-1)内,所述第一上定位台(2-3)的上侧面与所述第一上定位台(2-3)的侧面的连接处呈倒角布设,所述第一上定位台(2-3)的前侧面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上竖直部(2-3-1)和第一上倾斜部(2-3-2),所述第一上倾斜部(2-3-2)由上至下逐渐靠近前竖直板(2-2)布设;
所述第二上定位台(2-4)的上侧面与前上顶板(2-1)的上侧面相齐平,所述第二上定位台(2-4)的前侧面伸出前竖直板(2-2)的前侧面,所述第二上定位台(2-4)的前侧面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二上竖直部(2-4-1)和第二上倾斜部(2-4-2),所述第二上倾斜部(2-4-2)由上至下逐渐靠近前竖直板(2-2)布设。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向滑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导向块(3)和右后导向块(4)均包括后上顶板(3-1)、与后上顶板(3-1)呈竖直布设的后竖直板(3-2)和与后竖直板(3-2)连接的下底板(3-3),所述后上顶板(3-1)和后竖直板(3-2)的连接处呈圆弧倒角,所述后上顶板(3-1)、后竖直板(3-2)和下底板(3-3)的一端设置有周向定位台(3-4),所述下底板(3-3)的另一端设置有下定位台(3-5),所述下底板(3-3)的长度大于所述后上顶板(3-1)的长度,所述下底板(3-3)的宽度小于所述后上顶板(3-1)的宽度,所述周向定位台(3-4)卡装在第一凹槽(6-1)内,所述下定位台(3-5)卡装在第二下凹槽(6-3)内,所述后竖直板(3-2)靠近下定位台(3-5)的侧面为弧面,且后竖直板(3-2)由上至下长度逐渐增大;
所述后上顶板(3-1)的底面设置有后上导向凸块(3-6),所述后竖直板(3-2)靠近后上导向凸块(3-6)的前侧面设置有后竖直导向凸块(3-7),所述下底板(3-3)靠近后上导向凸块(3-6)的上侧面设置有后下导向凸块(3-8)。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导向滑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上导向凸块(3-6)包括沿后上顶板(3-1)的底面水平布设的第一后矩体部(3-6-1)、对称连接于第一后矩体部(3-6-1)的两侧与后上顶板(3-1)的底面之间的第一后过渡部(3-6-2)和对称连接于第一后矩体部(3-6-1)的两端与后上顶板(3-1)的底面之间的第二后过渡部,所述第一后过渡部(3-6-2)沿后上顶板(3-1)的底面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一后过渡部(3-6-2)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后过渡部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后过渡部(3-6-2)的斜面与后上顶板(3-1)的底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45°,所述第二后过渡部的斜面与后上顶板(3-1)的底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10°~15°;
所述后竖直导向凸块(3-7)包括沿后竖直板(3-2)的前侧面水平布设的第二后矩体部(3-7-1)、对称连接于第二后矩体部(3-7-1)的两侧与后竖直板(3-2)的前侧面之间的第三后过渡部(3-7-2)、连接于第二后矩体部(3-7-1)的一端与后竖直板(3-2)的前侧面之间的第四左后过渡部(3-7-3)和连接于第二后矩体部(3-7-1)的另一端与后竖直板(3-2)的前侧面之间的第四右后过渡部(3-7-4),所述第三后过渡部(3-7-2)沿后竖直板(3-2)的前侧面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三后过渡部(3-7-2)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第四左后过渡部(3-7-3)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三后过渡部(3-7-2)的斜面与后竖直板(3-2)的前侧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45°,所述第四左后过渡部(3-7-3)和第四右后过渡部(3-7-4)的斜面与后竖直板(3-2)的前侧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10°~15°;
所述后下导向凸块(3-8)包括沿下底板(3-3)的上侧面水平布设的第三后矩体部(3-8-1)、对称连接于第三后矩体部(3-8-1)的两侧与下底板(3-3)的上侧面之间的第五后过渡部(3-8-2)和对称连接于第三后矩体部(3-8-1)的两端与下底板(3-3)的上侧面之间的第六后过渡部(3-8-3),所述第五后过渡部(3-8-2)沿下底板(3-3)的上侧面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五后过渡部(3-8-2)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第六后过渡部(3-8-3)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五后过渡部(3-8-2)的斜面与下底板(3-3)的上侧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45°,所述第六后过渡部(3-8-3)的斜面与下底板(3-3)的上侧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10°~15°;
所述第二后过渡部、第三后过渡部(3-7-2)和第五后过渡部(3-8-2)靠近周向定位台(3-4)和下定位台(3-5)布设,所述第一后矩体部(3-6-1)、第二后矩体部(3-7-1)和第三后矩体部(3-8-1)的厚度为6mm~8mm。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导向滑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定位台(3-4)的上侧面高于后上顶板(3-1)的上侧面,所述周向定位台(3-4)的后侧面伸出后竖直板(3-2)的后侧面,所述周向定位台(3-4)的底面低于下底板(3-3)的底面,所述周向定位台(3-4)的上侧面与所述周向定位台(3-4)的侧面的连接处呈倒角布设,所述周向定位台(3-4)的底面由后至前依次为第一下水平部(3-4-1)和第一下倾斜部(3-4-2),所述第一下倾斜部(3-4-2)由后至前逐渐靠近下底板(3-3)布设;
所述下定位台(3-5)的底面伸出下底板(3-3)的底面,所述下定位台(3-5)的前侧面与下底板(3-3)的前侧面相齐平,所述下底板(3-3)的前侧面包括第二水平部(3-3-1)和第二下倾斜部(3-3-2),所述第二下倾斜部(3-3-2)靠近周向定位台(3-4)逐渐倾斜。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向滑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导向块(2)和右前导向块(5)上设置有第一安装盲孔(2-7),所述导向滑靴基体(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安装盲孔(2-7)内穿设有将左前导向块(2)和右前导向块(5)固定在导向滑靴基体(1)内的第一螺钉(6);
所述左后导向块(3)和右后导向块(4)上设置有第二安装盲孔,所述导向滑靴基体(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安装盲孔内穿设有将左后导向块(3)和右后导向块(4)固定在导向滑靴基体(1)内的第二螺钉(10)。
9.一种导向滑靴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导向块的制作:
步骤101、制作左前导向块(2);其中,左前导向块(2)包括前上顶板(2-1)和与前上顶板(2-1)呈竖直布设的前竖直板(2-2),所述前上顶板(2-1)和前竖直板(2-2)的连接处呈倒角布设,所述前上顶板(2-1)的一端和前竖直板(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上定位台(2-3),所述前上顶板(2-1)的另一端和前竖直板(2-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上定位台(2-4),所述前上顶板(2-1)的底面内靠近前竖直板(2-2)处设置有第一导向凸块(2-5),所述第一导向凸块(2-5)的宽度小于前上顶板(2-1)的最小宽度,所述前竖直板(2-2)靠近前上顶板(2-1)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导向凸块(2-6),所述第二导向凸块(2-6)的宽度小于前竖直板(2-2)的高度,所述第一上定位台(2-3)为l型定位台,所述前竖直板(2-2)一端的宽度大于前竖直板(2-2)另一端的宽度,所述第二上定位台(2-4)与前竖直板(2-2)呈直角布设;
步骤102、按照步骤101所述的方法,制作右前导向块(5);
步骤103、制作左后导向块(3);其中,左后导向块(3)包括后上顶板(3-1)、与后上顶板(3-1)呈竖直布设的后竖直板(3-2)和与后竖直板(3-2)连接的下底板(3-3),所述后上顶板(3-1)和后竖直板(3-2)的连接处呈圆弧倒角,所述后上顶板(3-1)、后竖直板(3-2)和下底板(3-3)的一端设置有周向定位台(3-4),所述下底板(3-3)的另一端设置有下定位台(3-5),所述下底板(3-3)的长度大于所述后上顶板(3-1)的长度,所述下底板(3-3)的宽度小于所述后上顶板(3-1)的宽度,所述后竖直板(3-2)由上至下长度逐渐增大,所述后上顶板(3-1)的底面设置有后上导向凸块(3-6),所述后竖直板(3-2)靠近后上导向凸块(3-6)的前侧面设置有后竖直导向凸块(3-7),所述下底板(3-3)靠近后上导向凸块(3-6)的上侧面设置有后下导向凸块(3-8)。
步骤104、按照步骤103所述的方法,制作右后导向块(4);
步骤二、导向滑靴基体上凹槽的加工:
步骤201、在导向滑靴基体(1)上对称加工第一凹槽(6-1)和第三凹槽(6-6);
步骤202、在导向滑靴基体(1)上对称加工第二上凹槽(6-2)和第四上凹槽(6-4);
步骤203、在导向滑靴基体(1)上对称加工第二下凹槽(6-3)和第四下凹槽(6-5);
步骤三、导向块安装在导向滑靴基体上:
步骤301、将左后导向块(3)安装在导向滑靴基体(1)内;
步骤302、将左前导向块(2)移动至导向滑靴基体(1)内;
步骤303、在导向滑靴基体(1)上的第一通孔和左前导向块(2)上的第一安装盲孔(2-7)内穿设第一螺钉(6),以使左前导向块(2)固定安装在导向滑靴基体(1)内;
步骤304、在导向滑靴基体(1)上的第二通孔和左前导向块(2)上的第二安装盲孔内穿设第二螺钉(10),以使左后导向块(3)固定安装在导向滑靴基体(1)内;其中,左前导向块(2)的后侧面与左后导向块(3)的前侧面贴合;
步骤305、按照步骤301至步骤304所述的方法,完成右前导向块(5)和右后导向块(4)的安装;其中;所述右前导向块(5)的一端和右后导向块(4)的一端卡装在第三凹槽(6-6)内,所述右前导向块(5)的另一端安装在第四上凹槽(6-4)内,所述右后导向块(4)的另一端卡装的第四下凹槽(6-5)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导向滑靴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1中将左后导向块(3)安装在导向滑靴基体(1)内,具体过程如下:
将周向定位台(3-4)卡装在第一凹槽(6-1)内,下定位台(3-5)卡装在第二下凹槽(6-3)内,然后推动左后导向块(3)靠近导向滑靴基体(1)移动,直至左后导向块(3)中后竖直板(3-2)的后侧面与导向滑靴基体(1)贴合;
步骤302中将左前导向块(2)移动至导向滑靴基体(1)内,具体过程如下:
将第一上定位台(2-3)与第一凹槽(6-1)对齐,第二上定位台(2-4)与第二上凹槽(6-2)对齐;然后将左前导向块(2)从下往上靠近第一凹槽(6-1)和第二上凹槽(6-2)推动,直至第一上定位台(2-3)卡装在第一凹槽(6-1)内,第二上定位台(2-4)卡装在第二上凹槽(6-2)内,左前导向块(2)的上侧面与导向滑靴基体(1)贴合。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