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式装车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7


本实用新型属于升降平台领域,涉及一种升降式装车平台。



背景技术:

装卸平台是在装卸货作业中,用以连接月台与货车车尾空隙的衔接桥梁设计,这样叉车就可以自由出入货车进行运输作业,但是各种不同类型的货车车尾高于或低于货台,而现有的装卸平台多为固定结构或内置于月台的单段式升降坡道结构,适用范围较小,不能很好满足不同高度的货车装卸,叉车运行不稳定,容易造成货物滑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货车装卸速度,方便安全的升降式装车平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升降式装车平台,包括支撑台和设置在支撑台上的旋转台,所述旋转台设置在支撑台圆槽内,二者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支撑台下端四角设置在液压柱上,所述液压柱通过液压机驱动支撑台进行上下运动,旋转台下方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驱动端穿过支撑台与旋转台中心连接,所述旋转台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进行转动,所述支撑台设置在地坑内,所述支撑台四周的侧端面均通过辅助轮与地坑内侧面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台为圆形,下端面与凹槽上端面滑动连接,所述旋转台圆心与货车转轴圆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转轴为车头与车斗的旋转点。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台和旋转台上端面均设置有防滑格栏,内部均设置有网格状支撑筋。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台上端设置有限位坡道,所述限位坡道为m型结构,货车前轮胎对应设置在限位坡道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台上端面还设置有行车辅助线,货车对应行驶在行车辅助线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台上端面与地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地面上设置有通往地坑的楼梯。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轮设置在支撑台侧端槽内,且通过辅助轴与支撑台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支撑台设置在地坑内,液压机控制支撑台与地面持平时货车行驶至支撑台上,支撑台下降至地坑内,使集装箱与地面持平方便装卸货物,旋转台带动车头转动90°,车头与车斗垂直,方便集装箱两端卸货。

2、本实用新型旋转台圆心与货车转轴圆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转轴为车头与车斗的旋转点,转轴与旋转台不同心,旋转台带动车头转动时,车头自动找正,避免差距过大,对车头、转轴和车斗造成损坏。

3、本实用新型支撑台和旋转台上端面有防滑格栏,增加货车轮胎行驶在支撑台上的摩擦力,避免货车惯性太大刹车困难,内部均设置有网格状支撑筋,增强支撑台的硬度,增加使用寿命、耐用。

4、本实用新型支撑台进行上下运动时,辅助轮与地坑内侧面滑动接触,减少支撑台与地坑内侧面直接接触产生的摩擦。

5、本实用新型地面上设置有通往地坑的楼梯,方便下行至地坑内以维修液压机和液压柱。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式装车平台和货车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式装车平台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式装车平台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式装车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a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台;101、限位坡;102、网格状支撑筋;103、防滑格栏;104、行车辅助线;105-凹槽;2、旋转台;3、液压柱;4、伺服电机;5、地坑;6、楼梯;7、地面;8、液压机;9、货车;901、车头;902、车斗;903、转轴;10、辅助轮;11、辅助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升降式装车平台,包括支撑台1和设置在支撑台1上的旋转台2,旋转台2设置在支撑台1圆槽内,二者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支撑台1下端四角设置在液压柱3上,液压柱3通过液压机8驱动支撑台1进行上下运动,旋转台2下方设有伺服电机4,伺服电机4驱动端穿过支撑台1与旋转台2中心连接,旋转台2通过伺服电机4驱动进行转动,支撑台1设置在地坑5内,支撑台1四周的侧端面均通过辅助轮10与地坑5内侧面滑动连接,液压机8控制支撑台1与地面7持平时货车9行驶至支撑台1上,支撑台1下降至地坑内,使集装箱与地面7持平方便装卸货物,旋转台2带动车头901转动90°,车头901与车斗902垂直,方便集装箱两端卸货。

如图1和图3所示,优选地,旋转台2为圆形,下端面与凹槽105上端面滑动连接,旋转台2圆心与货车9转轴903圆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转轴903为车头901与车斗902的旋转点,转轴903与旋转台2不同心,旋转台2带动车头901转动时,车头901自动找正,若差距误差过大,对车头901、转轴903和车斗902造成损坏。

如图1和图4所示,优选地,支撑台1和旋转台2上端面均设置有防滑格栏103,增加货车9轮胎行驶在支撑台1上的摩擦力,避免货车9惯性太大刹车困难,内部均设置有网格状支撑筋102,增强支撑台1的硬度,增加使用寿命、耐用。

如图1所示,优选地,旋转台2上端设置有限位坡101道,限位坡101道为m型结构,货车9前轮胎对应设置在限位坡101道上,货车9前轮胎到转轴903的距离与限位坡101中间位置到旋转台2圆心位置相同,对货车9起到定位,使转轴903和旋转台2圆心位于同一圆心上。

如图3所示,优选地,支撑台1上端面还设置有行车辅助线104,货车9对应行驶在行车辅助线104内,对货车9行驶起到定位作用。

如图2所示,优选地,支撑台1上端面与地面7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地面7上设置有通往地坑5的楼梯6,方便下行至地坑5内以维修液压机8和液压柱3。

如图4和图5所示,优选地,辅助轮10设置在支撑台1侧端槽内,且通过辅助轴11与支撑台1转动连接,辅助轮10设置在辅助轴上,辅助轴11固定在支撑台2侧端的槽内,支撑台2进行上下运动时,辅助轮10与地坑5内侧面滑动接触,减少支撑台2与地坑5内侧面直接接触产生的摩擦。

实际工作过程为,液压机8通过液压柱3控制支撑台2上升,上升至上端面与地面7持平,货车9按行车辅助线104行驶至支撑台2上,货车9前轮胎定位在限位坡101处,使货车9转轴903与旋转台2圆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支撑台1上端面有增加摩擦力的防滑格兰103,内部有增加硬度的网格状支撑筋102,货车9停好位置后,伺服电机4控制旋转台2转动90°,使车头901与车斗902垂直,液压机8通过液压柱3控制支撑台1下降,使集装箱与地面7持平,方便集装卸货物,支撑台1四周侧端均装有辅助轮10,减少支撑台1与地坑5间滑动摩擦,增加支撑台1的使用寿命,地面7上设置有通往地坑5的楼梯6,方便下行至地坑5内以维修液压机8和液压柱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升降式装车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台(1)和设置在支撑台(1)上的旋转台(2),所述旋转台(2)设置在支撑台(1)凹槽(105)内,二者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支撑台(1)下端四角设置在液压柱(3)上,所述液压柱(3)通过液压机(8)驱动支撑台(1)进行上下运动,旋转台(2)下方设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驱动端穿过支撑台(1)与旋转台(2)中心连接,所述旋转台(2)通过伺服电机(4)驱动进行转动,所述支撑台(1)设置在地坑(5)内,所述支撑台(1)四周的侧端面均通过辅助轮(10)与地坑(5)内侧面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装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台(2)为圆形,下端面与凹槽(105)上端面滑动连接,所述旋转台(2)圆心与货车(9)转轴(903)圆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转轴(903)为车头(901)与车斗(902)的旋转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装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和旋转台(2)上端面均设置有防滑格栏(103),内部均设置有网格状支撑筋(1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装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台(2)上端设置有限位坡(101)道,所述限位坡(101)道为m型结构,货车(9)前轮胎对应设置在限位坡(101)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装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上端面还设置有行车辅助线(104),货车(9)对应行驶在行车辅助线(104)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装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上端面与地面(7)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地面(7)上设置有通往地坑(5)的楼梯(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装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轮(10)设置在支撑台(1)侧端槽内,且通过辅助轴(11)与支撑台(1)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式装车平台,属于装卸平台领域,包括支撑台和设置在支撑台上的旋转台,旋转台设置在支撑台圆槽内,二者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支撑台下端四角设置在液压柱上,液压柱通过液压机驱动支撑台进行上下运动,旋转台下方设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驱动端穿过支撑台与旋转台中心连接,旋转台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进行转动,支撑台设置在地坑内,支撑台四周的侧端面均通过辅助轮与地坑内侧面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支撑台将货车集装箱下降至与地面持平状态,方便装卸货物,控制旋转台带动车头转动90°,方便车斗上集装箱从两端装卸货。

技术研发人员:郭凤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宇润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77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