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完整多孔结构的骨植入体制备方法及骨植入体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60


本发明涉及康复辅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完整多孔结构的骨植入体制备方法及骨植入体。



背景技术: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深入,以及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的发生,骨修复、骨置换的需求越来越多,如何提供安全可靠且植入性能良好的骨植入物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之一。传统的骨植入体,如骨板,椎间融合器等,多由金属实体经切削、打磨等工序批量制作而成,刚度高,弹性模量大于人体骨骼,型号、尺寸等方面非常有限,植入性能无法满足实际的临床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完整多孔结构的骨植入体制备方法及骨植入体,能够制备出满足植入性能要求的骨植入体。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完整多孔结构的骨植入体制备方法,包括:

生成实体骨植入体模型;

对所述实体骨植入体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

基于所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提取网格线;

以所述网格线为基础,按照特定的截面图形进行放样操作,生成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

可选的,对所述实体骨植入体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之后,包括:

对所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网格密度进行调整,得到密度调整后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

可选的,对所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网格密度进行调整,得到密度调整后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包括:

根据骨植入体的植入位置及植入性能要求,对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不同区域分别设置不同密度的网格,得到密度调整后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

可选的,对所述实体骨植入体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之后,包括:

对所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内部网格进行修剪,得到具有空心区域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进行优化调整,包括:

基于所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提取网格之间的连接点;

于所述连接点处设置倒角和加固结构。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进行力学性能仿真分析,得到力学性能仿真分析结果;

根据所述力学性能仿真分析结果,对所述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进行适应性调整;

调整之后,重新生成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力学性能仿真分析结果,对所述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进行适应性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力学性能仿真分析结果,对所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整体或是局部的网格密度调整,或者,

调整所述截面图形的尺寸和/或形状;或者,

在所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网格之间的连接点处,设置倒角和/或加固结构。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进行生物传质性能仿真分析,得到生物传质性能仿真分析结果;

根据所述生物传质性能仿真分析结果,对所述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进行适应性调整;

调整之后,重新生成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生物传质性能仿真分析结果,对所述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进行适应性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生物传质性能仿真分析结果,对所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整体或是局部的网格密度调整,或是,调整所述截面图形的尺寸和/或形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完整多孔结构的骨植入体,按照所述具有完整多孔结构的骨植入体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完整多孔结构的骨植入体制备方法及骨植入体,通过生成实体骨植入体模型,对实体骨植入体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基于网格骨植入体模型,提取网格线,以网格线为基础,按照特定的截面图形进行放样操作,生成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再利用3d打印加工出骨植入体。本实施例的骨植入体制备方法能够制备出满足植入性能要求的骨植入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骨植入体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实体骨板模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格骨板模型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杆结构骨板模型的第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杆结构骨板模型的第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杆结构骨板模型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杆结构椎间融合器模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杆结构椎间融合器模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杆结构椎间融合器模型载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a-9d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截面图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于一些实现方式中,先设计出具有多孔结构的骨植入体模型,再利用3d打印加工出骨植入体,所制备出的骨植入体在力学性能、骨修复再生性能等植入性能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于多孔结构的骨植入体模型的制备,可采用布尔运算切割出一些由基本孔单元排列组合的规则孔结构,然而,实际的骨植入体往往具有不规则的曲面及形状,所以,采用布尔运算设计出的骨植入体模型边缘区域的孔结构并不完整,容易出现局部应力集中或是强度不够等问题,影响骨植入体的力学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完整多孔结构的骨植入体制备方法,通过在实体骨板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骨板模型,基于网格骨板模型的网格线进行放样操作,生成杆结构骨板模型。本实施例能够快速高效的制备出结构完整、满足植入性能的骨植入体。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骨植入体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完整多孔结构的骨植入体制备方法,包括:

s10:生成实体骨植入体模型;

本实施例中,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得到医学影像数据,根据医学影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生成患病部位的骨骼模型,基于骨骼模型设计出与骨骼模型相匹配的实体骨植入体模型。可选的,医学影像数据例如是ct(computed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数据、mri(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磁共振成像)数据。

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实体骨植入体模型是后续制备流程的基础,针对设计出的实体骨植入体模型,基于生物力学原理,进行植入体-肌骨一体化建模,用以分析实体骨植入体模型的设计合理性,以保证所制备出的骨植入体的准确性。

s11:对实体骨植入体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

本步骤中,利用特定的软件对实体骨植入体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可选的,将实体骨植入体模型的文件类型直接转换为网格格式的文件类型,直接得到实体网格化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这种方式得到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各个位置的网格密度均匀一致。

s12:基于网格骨植入体模型,提取网格线;

本实施例中,基于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所有网格,提取出网格线,为后续放样操作提供路径。

s13:以提取出的网格线为基础,按照特定的截面图形进行放样操作,生成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

本步骤中,在步骤s12提取出的网格线基础上,按照特定的截面图形进行放样操作,生成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完整多孔结构的骨植入体制备方法,启发于网格和竹编工艺,首先生成实体骨植入体模型,然后对实体骨植入体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基于网格骨植入体模型提取出网格线,以网格线为基础,按照特定的截面图形进行放样操作,生成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再利用3d打印加工出骨植入体。该制备方法能够制备出具有多孔结构的骨植入体,而且不存在因骨植入体曲面及形状等形态不规则导致孔结构不完整的情况,能够保证骨植入体的力学性能、骨修复再生性能等植入性能要求。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有完整多孔结构的骨植入体制备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2、3、4a、4b、5所示,在骨板的制备流程中,首先根据医学影像数据进行三维建模,生成实体骨板模型,实体骨板模型上开有用于固定骨板的固定孔1;然后,对实体骨板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骨板模型,网格骨板模型是由若干网格2构成的骨板形态的模型,每个网格至少由三条网格线3连接而成;之后,从网格骨板模型中提取出所有的网格线,以网格线为基础,按照选取的截面图形进行放样操作,生成呈杆结构形态的杆结构骨板模型。一方面,杆结构骨板模型是由若干杆结构4构成的骨板形态的模型,由于杆结构骨板模型是在网格骨板模型的网格线基础上放样操作生成的,所以模型的各部分的杆结构形态均为完整结构,不存在为适应骨板形态而切割孔结构导致的结构不完整的情况,能够保证骨植入体的力学性能等整体植入性能均满足要求;另一方面,杆结构骨板模型自然形成有若干孔隙5,能够保证骨植入体具有良好的修复再生性能。

本实施例中,骨植入体的植入性能包括但不限于力学性能、修复再生性能、重量等影响骨体植入效果的性能参数。

本实施例中,为适应不同的植入性能要求,在所述步骤s11:对实体骨植入体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之后,还包括:

对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网格密度进行调整,得到密度调整后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

本实施例中,由于直接对实体骨植入体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所得到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所有网格的密度一致,而实际情况中,由于不同植入位置的骨植入体、同一骨植入体的不同位置的性能要求均可能不同,可对网格密度一致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处理,通过对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网格密度进行调整,得到密度调整后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基于密度调整后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提取网格线,进行放样操作,生成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所制备出的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杆结构的密度不同,孔隙大小不同,不仅能够达到植入性能要求,而且具有更佳的植入效果。

可选的,可通过对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网格进行整体或是局部的增加、删除、细化等操作,对网格密度进行调整。

实际设计过程中,网格骨植入体的网格的密度越高,网格线越多,最终所制作的骨植入体强度较高,刚度较高,贴合度较好,孔隙率越低,骨密度较高,修复再生性能较低;网格骨植入体的网格的密度越低,网格线越少,最终所制作的骨植入体骨密度较低,孔隙率越高,修复再生性能较高,而强度较低,刚度较低,贴合度较低。

对网格密度进行调整的具体方法可以是,根据骨植入体的植入位置及植入性能要求,于骨植入体的不同区域分布设置不同密度的网格,以使制作得到的骨植入体能够同时满足力学性能、修复再生性能等方面的植入性能要求。例如,于骨植入体的第一区域,网格的密度大于等于第一密度阈值,于骨植入体的第二区域,网格的密度小于第一密度阈值大于等于第二密度阈值,于骨植入体的第三区域,网格的密度小于第二密度阈值等,密度阈值的数量和具体数值可根据骨植入体的植入位置及植入性能要求具体设定,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为提高骨植入体的修复再生性能,在所述步骤s11:对实体骨植入体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之后,还包括:

对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内部网格进行修剪,得到具有空心区域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

本实施例中,由于骨植入体具有一定的厚度,不同植入位置的骨植入体的厚度不同,为提高骨植入体的修复再生性能,在得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之后,可对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内部网格进行修剪,将模型内部的网格全部删除,得到具有空心区域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之后,基于具有空心区域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网格线进行放样操作,生成具有空心区域的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再利用3d打印制造出具有空心区域的骨植入体,植入之前,可于空心区域之内放置有利于骨修复再生的药物等,以使骨植入体植入之后具有良好的修复再生效果,提升病患部位的治疗效果。

如图4a、4b、5所示,骨板具有第一厚度l1(最小形体参数),在生成网格骨板模型之后,可对网格骨板模型的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的内部网格进行整体或是局部修剪,得到具有空心区域的网格骨板模型,基于网格骨板模型的网格线进行放样操作,得到具有空心区域的杆结构骨板模型,再利用3d打印制造出具有空心区域的骨板,植入之前,可于空心区域中放置消炎药物、促进修复再生的药物及调控可降解骨植入体降解速度的试剂等,植入后,具有更优的骨修复和骨再生性能,能够更好的促进骨生长。

如图6-8所示,椎间融合器具有第二厚度l2(最小形体参数),椎间融合器的厚度和宽度均大于骨板的厚度和宽度。在生成网格椎间融合器模型之后,可对网格椎间融合器模型的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的内部网格进行整体或是局部修剪,得到具有空心区域的网格椎间融合器模型,基于网格椎间融合器模型的网格线进行放样操作,得到具有空心区域7的杆结构椎间融合器模型,具有空心区域7的杆结构椎间融合器模型是由若干杆结构6构成的椎间融合器形态的模型,整体呈竹笼形状,边缘杆结构完整,具有固定孔10,再利用3d打印制造出具有空心区域的椎间融合器,植入之前,可于空心区域中放置可促进骨生长的药物8和/或部分活化的血管9,植入后,具有更优的骨修复和骨再生性能,能够更好的促进骨生长。

所制得的具有空心区域的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空心区域的体积的大小取决于骨植入体的最小形体参数,最小形体参数越大,空心区域的体积越大,最小形体参数越小,空心区域的体积越小。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骨植入体的植入位置及植入性能要求,也可以在步骤s11得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之后,先对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网格密度进行调整,得到密度调整后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再对密度调整后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内部网格进行修剪,得到具有空心区域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以得到植入性能更优、能够满足个性化治疗需求的骨植入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3:以提取出的网格线为基础,按照特定的截面图形进行放样操作,生成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是指将网格线作为特定的截面图形的轨迹,以该特定的截面图形为基础进行放样操作,操作结束得到杆结构形态的骨植入体模型,不仅建模速度快,而且不会出现孔隙边缘不平整的问题。

本实施例基于不同的截面图形进行放样操作,能够得到不同杆结构形态的骨植入体模型,而截面图形的形状与尺寸直接决定了骨植入体的厚度、孔隙尺寸及外观样式,可根据骨植入体的植入位置及植入性能要求,选择截面图形、设置截面图形的尺寸。

如图9a所示,截面图形例如可以设置为正方形,该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呈圆弧形;如图9b所示,截面图形也可以为中空的长方形,该长方形的四个顶点呈圆弧形,;如图9c、9d所示,截面图形也可以为椭圆形或中空的圆形。按照不同的截面图形进行三维空间放样,能够得到变截面或定截面的杆结构,按照不同尺寸的截面图形进行三维空间放样,能够制备得到不同植入性能条件的骨植入体。上述所列截面图形仅为示例性说明,实际设计过程中,可选取其他形状图样的截面图形,所选取的截面图形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中空的截面图形,进一步对局部的力学刚度进行精细调整,本实施例不对截面图形的具体样式进行限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截面图形的尺寸与形状,可以调整骨植入体的力学性能、骨修复再生性能、重量等植入性能参数。

例如,截面图形选取图9a所示正方形,通过设置正方形的边长调整骨植入体的植入性能。所设置的边长越大,杆结构越粗,重量越大,孔隙越密,刚度与强度越大,反之,所设置的边长越小,杆结构越细,重量越小,孔隙越稀疏,刚度与强度越小。

截面图形选取图9b所示长方形,通过设置长方形的外部长方形的长a1和宽b1、内部中空长方形的长a2和宽b2,调整骨植入体的植入性能。所设置的外部长方形的长a1和宽b1越大、内部中空长方形的长a2和宽b2越小,杆结构越粗,重量越大,孔隙越密,刚度与强度越大,所设置的外部长方形的长a1和宽b1越小、内部中空长方形的长a2和宽b2越大,杆结构越细,重量越小,孔隙越稀疏,刚度与强度越小。

截面图形选取图9c所示椭圆形,通过设置椭圆形的长轴和短轴调整骨植入体的植入性能。所设置的长轴和短轴越大,杆结构越粗,重量越大,孔隙越密,刚度与强度越大,反之,所设置的长轴和短轴越小,杆结构越细,重量越小,孔隙越稀疏,刚度与强度越小。

截面图形选取图9d所示圆形,通过设置中空圆形的外圆半径r与内圆半径r(内圆中空)调整骨植入体的植入性能。所设置的外圆半径越大、内圆半径越小,杆结构越粗,重量越大,孔隙越密,刚度与强度越大,所设置的外圆半径越小、内圆半径越大,杆结构越细,重量越小,孔隙越稀疏,刚度与强度越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图9b和图9d,进一步通过中空的截面图形尺寸设置好,可以进一步调控局部的力学刚度,从而实现骨植入体不同区域的性能需求。

于一些实施例中,于步骤s13中生成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之后,可进一步对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进行优化调整,得到优化后的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对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进行优化调整的方法,可以是在确定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基础上提取出网格线之间的连接点,然后,根据植入位置和植入性能要求,在全部或是局部连接点处设置倒角或是加固结构,以提高骨植入体的力学性能,使得制作出的骨植入体更具美观性。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3中生成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之后,或是在对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进行优化调整之后,还包括:

对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或是优化后的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进行性能仿真分析,得到仿真分析结果;

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对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进行适应性调整。

于一些方式中,可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进行力学性能仿真分析以测试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的力学性能,对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进行流体性能仿真分析以测试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的生物传质性能。具体的,以应力、应变、位移等参数为衡量指标对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的力学性能进行量化测试,以渗透率、流速、流体剪切力等参数为衡量指标对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的生物传质性能进行量化测试。

后续,根据力学性能仿真分析后的得到的力学性能仿真分析结果和生物传质性能仿真分析结果,返回相应的步骤,以重新对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进行调整。

对于力学性能的调整方法,可以是,对于力学性能不符合植入要求的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若模型整体力学性能不够,于步骤s11重新生成密度较大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若模型局部力学性能不够,可于步骤s11之后,对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局部增加网格密度,若模型局部应力集中,可对应力集中的部位,通过删除、细化网格,降低网格密度,若连接点处应力集中,可在应力集中的连接点处设置倒角,以降低应力,若连接点处强度不够,可在连接点处设置加固结构。之后,再顺序执行各步骤,重新生成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调整方法也可以是:于步骤s13,重新选取截面图形,并设置截面图形的尺寸与形状,基于重新设置的截面图形进行放样操作,重新生成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

对于生物传质性能的调整方法,可以是,对于生物传质性能不符合植入要求的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若模型整体生物传质性能不够,于步骤s11重新生成密度较小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若模型局部生物传质性能不够,可于步骤s11之后,对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局部,通过删除、细化网格以降低网格密度。之后,再顺序执行各步骤,重新生成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调整方法也可以是:于步骤s13,重新选取截面图形,并设置截面图形的尺寸与形状,基于重新设置的截面图形进行放样操作,重新生成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

本实施例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按照上述具有完整多孔结构的骨植入体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具有完整多孔结构的骨植入体。依照上述骨植入体制备方法,能够快速、高效、简便的制备出骨植入体模型,再利用3d打印加工得到骨植入体,该骨植入体具有若干杆结构,具有完整的多孔结构和不规则的外观形态和孔隙分布,根据不同区域的受力特征,可以满足因人而异的植入性能要求,而且重量较轻,佩戴舒适,可放置合适药物,有利于患者减轻病痛,恢复健康。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发明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发明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发明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发明。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完整多孔结构的骨植入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实体骨植入体模型;

对所述实体骨植入体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

基于所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提取网格线;

以所述网格线为基础,按照特定的截面图形进行放样操作,生成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实体骨植入体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之后,包括:

对所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网格密度进行调整,得到密度调整后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网格密度进行调整,得到密度调整后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包括:

根据骨植入体的植入位置及植入性能要求,对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不同区域分别设置不同密度的网格,得到密度调整后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实体骨植入体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之后,包括:

对所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内部网格进行修剪,得到具有空心区域的网格骨植入体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所述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进行优化调整,包括:

基于所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提取网格之间的连接点;

于所述连接点处设置倒角和加固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所述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进行力学性能仿真分析,得到力学性能仿真分析结果;

根据所述力学性能仿真分析结果,对所述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进行适应性调整;

调整之后,重新生成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力学性能仿真分析结果,对所述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进行适应性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力学性能仿真分析结果,对所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整体或是局部的网格密度调整,或者,

调整所述截面图形的尺寸和/或形状;或者,

在所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网格之间的连接点处,设置倒角和/或加固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所述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进行生物传质性能仿真分析,得到生物传质性能仿真分析结果;

根据所述生物传质性能仿真分析结果,对所述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进行适应性调整;

调整之后,重新生成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生物传质性能仿真分析结果,对所述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进行适应性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生物传质性能仿真分析结果,对所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的整体或是局部的网格密度调整,或是,调整所述截面图形的尺寸和/或形状。

10.一种具有完整多孔结构的骨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按照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具有完整多孔结构的骨植入体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完整多孔结构的骨植入体制备方法及骨植入体,包括:生成实体骨植入体模型;对所述实体骨植入体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基于所述网格骨植入体模型,提取网格线;以所述网格线为基础,按照特定的截面图形进行放样操作,生成杆结构骨植入体模型。本实施例的骨植入体制备方法能够制备出满足植入性能要求的骨植入体。

技术研发人员:李剑;樊瑜波;张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0.01.1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75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