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介质控制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龙头。
背景技术:
由于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大批量生产的瓶装啤酒慢慢被消费者淘汰,新鲜、卫生、健康的扎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一套科学、卫生的扎啤饮用设备对保证扎啤口感至关重要,扎啤饮用设备主要包括啤酒桶、酒矛、分配器、啤酒塔、龙头;啤酒通过酒管连接将啤酒经过酒矛和分配器到达龙头处,龙头用来控制出酒的启闭和出酒流量大小调节。
目前市面上用于安装在啤酒塔上的龙头均是由内部阀芯来实现龙头的启闭,这种结构阀体内流量的调节和控制不够稳定,在使用过程中,用户需握住手柄来放酒,当手离开手柄后龙头自动关闭,这种结构不适合长时间放啤酒使用。
研究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龙头时需要手一直控制龙头的把柄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主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龙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龙头时需要手一直控制龙头的把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龙头,包括具有空腔的阀体、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一端供流体通过且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连接装置,所述阀体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连接装置之间设置有控制所述流体从所述出液口输出的控制阀组件,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且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变换的球体、与所述球体相连接用以调节所述球体的状态的第一阀杆组件,所述球体的靠近所述出液口的一侧和靠近所述连接装置的一侧均设置有与所述球体紧密接触的阀座,所述阀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所述第一阀杆组件的阀杆孔,所述球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球体两侧的第一通孔,所述球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阀座的第五通孔相连通,所述球体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球体的球面与所述阀座的第五通孔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用于与啤酒塔相连接的连接头、将所述连接头固定在所述阀体上的第一螺母,所述阀体靠近所述连接头的一端的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母的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所述连接头靠近所述阀体一侧的周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一螺母的一边卡在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侧面上,所述连接头上设置有贯穿所述连接头的端面以供所述流体通过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啤酒塔相连接的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外螺纹以及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用于固定在酒柱上的紧固组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第一圆柱孔和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横截面积沿靠近所述阀体一端向远离所述阀体一端逐渐变小,所述第一圆柱孔与所述锥形孔横截面积小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应设置的锥形调节阀芯、控制所述锥形调节阀芯沿所述第二通孔轴向移动的第二阀杆组件,所述锥形调节阀包括圆柱段和锥形段,所述锥形段设置在所述锥形孔中,所述圆柱段的侧壁与所述空腔的侧壁间隙配合,所述阀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所述第二阀杆组件的调节杆孔,所述调节杆孔与所述空腔相连通且设置在靠近所述连接装置的一端,所述锥形段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锥形段的侧壁与所述圆柱段的第二端面的第三通孔,所述锥形调节阀芯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锥形调节阀芯的侧壁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紧密接触,所述锥形调节阀芯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锥形段的侧壁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
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锥形调节阀芯与所述球体之间的阀盖,所述阀盖上设置贯穿所述阀盖端面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形状设置为漏斗状,所述第四通孔的横截面积沿靠近所述锥形调节阀芯一侧向远离所述锥形调节阀芯一侧逐渐减小,且所述阀盖与所述锥形调节阀芯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圆柱段的第二端面设置为向所述锥形调节阀芯的本体凹陷的第一曲面。
优选地,所述阀体与所述连接头连接的周面上设置有第一锯齿,所述连接头与所述阀体相接触的一侧的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锯齿相配合的第二锯齿。
优选地,所述阀座与所述球体相接触的一侧的端面设置与所述球体的球面相配合的第二曲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阀杆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球体相连接且设置在所述阀杆孔内的主阀杆、设置在所述主阀杆另一端的连接杆、将所述主阀杆固定在所述阀体上的端盖,所述主阀杆与所述球体相靠近的一端的周面设置有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卡设在所述阀杆孔的端面上,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阀体的外侧并固定在所述主阀杆上,所述主阀杆与所述球体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扁方凸起,所述球体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扁方凸起相配合的球槽,所述球槽两端贯穿所述球体的球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阀杆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调节杆孔内与所述锥形调节阀芯相连接的流量调节杆、一端与所述流量调节杆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一手柄、将所述流量调节杆固定在所述阀体上的第二螺母,所述流量调节杆与所述锥形调节阀芯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球形凸起,且所述球形凸起偏心设置,所述锥形调节阀芯的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球形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圆柱孔。
优选地,所述阀体外侧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阀体外侧的两个限位孔、设置在两个所述限位孔内的限位件,所述第一阀杆组件设置在两个限位孔之间。
优选地,所述出液口的位置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位于所述出液口内侧端面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圆弧导向角。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龙头,包括具有空腔的阀体、设置在阀体的一端供流体通过且与空腔相连通的连接装置,阀体另一端设置有与空腔相连通的出液口,出液口与连接装置之间设置有控制阀组件,控制阀组件控制流体从出液口流出,其中,控制阀组件包括设置在空腔内且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变换的球体、与球体相连接用以调节球体状态的第一阀杆组件,球体的靠近出液口一侧和靠近连接装置的一侧均设置阀座,球体紧密安装在阀体上,保证球体与阀座之间的紧密性,优先选择球体为浮动球结构,使球体的球面压紧阀座,阀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第一阀杆组件的阀杆孔,球体上设置有贯穿球体两侧的第一通孔,球体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阀杆组件处于第一位置,第一通孔与阀座上的第五通孔相连通,以使流体经连接装置、球体上的第一通孔再经出液口向外流出,球体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阀杆组件处于第二位置,球体的球面与阀座上的第五通孔相接触,球体的球面阻隔了连接装置与出液孔之间的通道,流体不能向出液口流动,进而出液口不能释放流体,由于球体的最大横截面积小于空腔的横截面积,球体的表面与第一腔体的侧面存在缝隙,球体的球面与两端的阀座紧密接触,避免流体从缝隙中流出,同时,人们在转动第一阀杆组件时,球体能够停留在任意位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们手握把柄才能释放流体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龙头的主剖视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龙头主视图;
图3是图2中的b-b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阀体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龙头设置在啤酒塔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阀杆组件的转换位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头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阀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111-阀杆孔,112-调节杆孔,113-盲孔,114-限位孔,115-o型圈槽,116-第一锯齿,117-空腔,2-出液口,3-球体,31-第一通孔,32球槽,4-阀座,41-第五通孔,5-连接头,51-第二通孔,52-第一圆柱孔,53-锥形孔,54-第一环形凸起,55-第二锯齿,6-锥形调节阀芯,61-圆柱段,62-锥形段,63-第三通孔,64-第二圆柱孔,7-阀盖,71-第四通孔,72-第二凹槽,8-主阀杆,81-扁方凸起,82-第二环形凸起,9-连接杆,10-流量调节杆,101-球形凸起,11第一螺母,12-第二螺母,13-o型圈,14-第一手柄,15-端盖,16-限位件,17-转轴,18-出液管,19-第二手柄,20-装饰盖,21-第一密封圈,22-第三螺母,23-第二密封圈,24-垫圈,25-第三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龙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龙头时需要手一直控制龙头的把柄的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照图1-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龙头,包括具有空腔117的阀体1、设置在阀体1的一端供流体通过且与空腔117相连通的连接装置,阀体1另一端设置有与空腔117相连通的出液口2,出液口2与连接装置之间设置有控制阀组件,控制阀组件控制流体从出液口2流出,其中,控制阀组件包括设置在空腔117内且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变换的球体3、与球体3相连接用以调节球体3的状态的第一阀杆组件,球体3的靠近出液口2一侧和靠近连接装置的一侧均设置阀座4,球体3紧密安装在阀体1上,保证球体3与阀座4之间的紧密性,优先选择球体3为浮动球结构,使球体3的球面压紧阀座4,阀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第一阀杆组件的阀杆孔111,球体3上设置有贯穿球体3两侧的第一通孔31,球体3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阀杆组件处于第一位置,如图7所示,第一阀杆组件处于图中虚线的位置,即第一阀杆组件的第二手柄19处于图7中虚线的位置,第一通孔31与阀座4上的第五通孔41相连通,以使流体经连接装置、球体3上的第一通孔31再经出液口2向外流出,球体3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阀杆组件处于第二位置,如图7所示,第一阀杆组件处于图中实线的位置,即第一阀杆组件的第二手柄19处于图7中实线的位置,球体3的球面与阀座4上的第五通孔41相接触,球体3的球面阻隔了连接装置与出液口2之间的通道,流体不能向出液口2流动,进而出液口2不能释放流体,由于球体3的最大横截面积小于空腔117的横截面积,球体3的表面与第一腔体的侧面存在缝隙,球体3的球面与两端的阀座4紧密接触,人们在转动第一阀杆组件时,可以使球体3停留在任意位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们手握把柄才能释放流体的问题,同时,避免流体从缝隙中流出。
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包括用于与啤酒塔相连接的连接头5、将连接头5固定在阀体1上的第一螺母11,阀体1靠近连接头5的一端的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螺母11的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连接头5靠近阀体1一侧的周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起54,第一螺母11的一端卡在第一环形凸起54的侧面上,并通过螺纹连接将连接头5与阀体1连接在一起,连接头5上设置有贯穿连接头5的端面以供流体通过的第二通孔51,流体经连接头5的第二通孔51向球体3的第一通孔31流动,进而再经出液口2流出,连接头5与啤酒塔相连接的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外螺纹以及与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用于固定在酒柱上的紧固组件,紧固组件可以为设置在啤酒塔正面的装饰盖20、设置在啤酒塔背面的第三螺母22以及设置在啤酒塔正面和背面的第一密封圈21和垫圈24。
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51包括第一圆柱孔52和锥形孔53,第一圆柱孔52设置在远离阀体1的一端,锥形孔53靠近阀体1一端的横截面积向远离阀体1一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第一圆柱孔52与锥形孔53的最小的横截面积的位置相连通,优先选择,第一圆柱孔52的横截面积大于锥形孔53的最小位置的横截面积,连接装置还包括安装在第二通孔51内且与第二通孔51相应设置的锥形调节阀芯6、控制锥形调节阀芯6沿第二通孔51轴向移动的第二阀杆组件,锥形调节阀芯6包括圆柱段61和锥形段62,圆柱段61的第一端面与锥形段62的端面相连接,锥形调节阀芯6的锥形段62与锥形孔53相对设置,圆柱段61的侧壁与空腔117的侧壁间隙配合,圆柱段61的侧壁与空腔117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在0.03毫米-0.07毫米之间,方便锥形调节阀芯6沿锥形调节阀芯6的轴线方向运动,阀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第二阀杆组件的调节杆孔112,调节杆孔112与空腔117相连通且设置在靠近连接装置的一端,锥形调节阀芯6的锥形段62的侧壁上设置有贯穿锥形段62的侧壁与锥形调节阀芯6的圆柱段61的第二端面的第三通孔63,锥形调节阀芯6处于第三状态时,即第二阀杆组件的第一手柄14处于第三位置,即图7中虚线的位置,锥形调节阀芯6的侧壁与第二通孔51的侧壁紧密接触,流体不能从第二通孔51向控制阀组件流动,锥形调节阀芯6处于第四状态时,即第二阀杆组件的第一手柄14处于第四位置,即图7中实线的位置,锥形调节阀芯6的锥形段62的侧壁与第二通孔51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流体能够从锥形段62的侧壁与第二通孔51的侧壁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向第三通孔63流动,再经第三通孔63向球体3的第一通孔31流动,以方便流体向出液口2流动,其中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的夹角为90度,方便人们调节锥形调节阀芯6。
其中,锥形调节阀芯6的锥形段62的尖端设置为圆弧过渡的第三曲面,将液体均匀的分散在锥形段62的侧壁上。
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锥形调节阀芯6与球体3之间的阀盖7,阀盖7的一个端面与阀座4相接触,阀盖7上设置有贯穿阀盖7的两端的端面的第四通孔71,第四通孔71的形状设置为漏斗状,第四通孔71靠近锥形调节阀芯6一侧的端面的横截面积最大,并沿第四通孔71的延伸方向向远离锥形调节阀芯6的一侧逐渐减小且减小到一定值时保持不变,且阀盖7与锥形调节阀芯6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锥形调节阀芯6的圆柱段61的第二端面设置为向锥形调节阀芯6的本体凹陷的第一曲面,由于第二间隙较小,流体的流动速度较小,从第三通孔63流出的流体可以短暂的停留在第一曲面与第四通孔71的形成空间内,如此设置,流体在流速的转换的情况下可以使流体中的气泡更加细腻均匀。
其中,阀盖7的靠近锥形调节阀芯6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72,方便人们将阀盖7安装在阀体1的空腔117内。
本实施例中,阀体1与连接头5相接触的周面上设置有第一锯齿116,连接头5与阀体1相接触的一侧的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锯齿116相配合的第二锯齿55,人们在安装连接头5,第一螺母11紧固件连接件时,第一锯齿116与第二锯齿55之间相互啮合,能够避免连接头5与阀体1之间相互转动,方便人们拧紧第一螺母11。
本实施例中,阀座4与球体3相接触的一侧的端面设置与球体3的球面相配合的第二曲面,增大球面与阀座4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阀座4与球体3之间的密闭连接,阀座4与球体3之间设置有润滑油脂,方便球体3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阀杆组件包括用于与球体3相连接的主阀杆8、设置在主阀杆8另一端的连接杆9、将主阀杆8固定在阀体1上的端盖15,主阀杆8设置在阀杆孔111中,阀体1上设置阀杆孔111的侧面为第一平面,主阀杆8与球体3相靠近的一端的周面设置有第二环形凸起82,第二环形凸起82卡设在阀杆孔111的端面上,即第二环形凸起82与阀体1的侧壁相接触,端盖15设置在阀体1的外侧并固定在主阀杆8上,主阀杆8与球体3相连接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扁方凸起81,球体3的侧面设置有与扁方凸起81相配合的球槽32,球槽32两端贯穿球体3的球面,方便人们将球体3的球槽32安装在扁方凸起81上。主阀杆8与连接杆9之间为可拆分链接,比如主阀杆8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四凹槽,且第四凹槽两端的端面贯穿连接杆9的周面,连接杆9与主阀杆8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与第四凹槽相对应的第四凸起,再通过螺钉固定主阀杆与连接杆,避免主阀杆8与连接杆9之间不会发生掉落的情况,方便人们安装连接杆9,人们转动连接杆9时,连接杆9带动主阀杆8转动,主阀杆8带动球体3运动,使球体3的第一通孔31与阀座4上的第五通孔41相连通或者使球体3的球面与阀座4的第五通孔41相接触,连接杆9的另一端可连接第二手柄19,第二手柄19与连接杆9之间可拆分连接,比如,螺纹连接,方便人们更换第二手柄19,端盖15能美化龙头的整体效果。
其中,连接杆9可以为u型杆,u型杆的一端与主阀杆8的另一端相连接,u型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与阀体1设置主阀杆8相对的另一侧,使u型杆设置平衡,阀体1设置u型杆的另一端的侧面设置为第二平面,第二平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u型杆的盲孔113,盲孔113内设置有方便u型杆转动的转轴17,u型杆与转轴17固定连接,转轴17通过第三密封圈可转动地设置在阀体1上,并通过端盖15固定在阀体1上。
其中,主阀杆8的远离阀体1与转轴17远离阀体1的一侧均设置有端盖15,保证龙头整体的美观性。
本实施例中,第二阀杆组件包括设置在调节杆孔112内与锥形调节阀芯6相连接的流量调节杆10、与流量调节杆10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一手柄14、将流量调节杆10固定在阀体1上的第二螺母12,其中,第一手柄14与流量调节杆10为可拆分连接,比如螺纹连接,流量调节杆10与锥形调节阀芯6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球形凸起101,且球形凸起101偏心设置,锥形调节阀芯6的侧面上设置有与球形凸起101相配合的第二圆柱孔64,如图7所示,第一手柄14的虚线位置为第三位置,第一手柄14的实线位置为第四位置,图7中的“ ”表示最大流量,图中的“-”表示没有液体通过,人们转动第一手柄14时,第一手柄14带动流量调节杆10转动,流量调节杆10带动锥形调节阀芯6沿第二通孔51的轴向前后移动,即球形凸起101带动锥形调节阀芯6运动,锥形调节阀芯6在第三状态与第四状态之间来回转换,人们调节好流量时,第一手柄14保持位置不变,进而保证经由第三通孔63通过的流量不变,其中,流量调节杆10的靠近锥形调节阀芯6的一端的周面上设置有o型圈13,调节杆孔112设置有与o型圈13相对应的o型圈槽115,o型圈13与流量调节杆10和调节杆孔112之间均为过盈配合,能够保证流量调节杆10处于调节范围内的任意位置。
本实施例中,阀体1设置阀杆孔111的侧面设置为平面,平面上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阀体1所述平面上的两个限位孔114、设置在两个限位孔114内的限位件16,限位件16可以为销、圆柱、键等等,第一阀杆组件设置在两个限位孔114之间,第一阀杆组件与其中一个限位件16相接触时,第一阀杆组件处于第一位置,球体3的第一通孔31连通连接装置与出液口2,第一阀杆组件与另一个限位件16相接触时,第一阀杆组件处于第二位置,球体3的球面与阀座4的第五通孔41相连通。
其中,当连接杆9为u型杆时,限位组件可以设置在阀体1安装u型杆另一端的第二平面上,即限位孔114设置在阀体1的第二平面上,由于阀杆孔111为通孔,第二平面上安装u型杆的另一端为盲孔113,阀体1的第一平面一侧相对于第二平面一侧,第二平面的强度相对较高,故优先将限位组设置在第二平面上,保证阀体1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出液口2的位置设置有通过螺纹连接的出液管18,出液管18设置在出液口2内侧端面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圆弧导向角,出液管18与出液口2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出液管18设置在出液口2内侧端面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圆弧导向角,可以避免出液管划伤第一密封组件,第一密封组件可以包括第三密封圈25,同时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出液口2的内侧或者出液管的外侧壁上、用于放置第三密封圈25的第四凹槽。
其中,连接头5与阀体1的连接位置、阀盖7与空腔117的连接位置、主阀杆8与阀体1的连接位置、流量调节杆10与阀体1之间的连接位置均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第二密封组件可以包括第二密封圈23,同时还可以包括用于放置第二密封圈23的第三凹槽,第二密封圈23可以设置有多个。
本申请提供一种龙头,包括具有空腔117的阀体1,阀体1的空腔117的一端连通有连接头5,阀体1另一端设置有与空腔117相连通的出液口2,出液口2与连接头5之间设置有控制阀组件,连接头5上设置贯穿连接头5的第二通孔51,第二通孔51包括第一圆柱孔52和锥形孔53,第一圆柱孔52设置在远离阀体1的一端,锥形孔53靠近阀体1一端的横截面积向远离阀体1一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第一圆柱孔52与锥形孔53的最小的横截面积的位置相连通,第二通孔51内设置有锥形调节阀芯6,锥形调节阀芯6与第二通孔51相对应,锥形调节阀芯6包括圆柱段61和锥形段62,锥形段62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锥形段62的侧壁与锥形调节阀芯6的圆柱段61的第二端面的第三通孔63,控制阀组件与锥形调节阀芯6之间设置有阀盖7,阀盖7上设置贯穿阀盖7端面的第四通孔71,第四通孔71的形状设置为漏斗状,第四通孔71靠近锥形调节阀芯6一侧的端面的横截面积最大,并沿第四通孔71的延伸方向逐渐减小且减小到一定值时保持不变,锥形调节阀芯6的圆柱段61的第二端面设置为向锥形调节阀芯6的本体凹陷的第一曲面,且阀盖7与锥形调节阀芯6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阀体1上设置有调节锥形调节阀芯6的第二阀杆组件,第二阀杆组件包括设置在调节杆内与锥形调节阀芯6相连接的流量调节杆10、与流量调节杆10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一手柄14、将流量调节杆10固定在阀体1上的第二螺母12,流量调节杆10与锥形调节阀芯6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球形凸起101,且球形凸起101偏心设置,锥形调节阀芯6的侧面上设置有与球形凸起101相配合的第二圆柱孔64,控制阀组件包括设置在空腔117内且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变换的球体3、与球体3相连接用以调节球体3状态的第一阀杆组件,球体3的靠近出液口2一侧和靠近连接装置的一侧均设置阀座4,阀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第一阀杆组件的阀杆孔111,球体3上设置有贯穿球体3两侧的第一通孔31,球体3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阀杆组件处于第一位置,第一通孔31与阀座4上的第五通孔41相连通,以使流体经连接装置、球体3上的第一通孔31再经出液口2向外流出,球体3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阀杆组件处于第二位置,球体3的球面与阀座4上的第五通孔41相接触,阻止流体通过,由于球体3与阀座4之间为紧密连接,球体3能在任意位置固定,同时保证人们能够转动球体3。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人们握着把手才能将液体释放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表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词语,不是对具体顺序的限制,仅仅只是用于区分各个部件或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1.一种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空腔(117)的阀体(1)、设置在所述阀体(1)的一端供流体通过且与所述空腔(117)相连通的连接装置,所述阀体(1)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空腔(117)相连通的出液口(2),所述出液口(2)与连接装置之间设置有控制所述流体从所述出液口(2)输出的控制阀组件,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空腔(117)内且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变换的球体(3)、与所述球体(3)相连接用以调节所述球体(3)的状态的第一阀杆组件,所述球体(3)的靠近所述出液口(2)的一侧和靠近所述连接装置的一侧均设置有与所述球体(3)紧密接触的阀座(4),所述阀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所述第一阀杆组件的阀杆孔(111),所述球体(3)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球体(3)两侧的第一通孔(31),所述球体(3)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通孔(31)与所述阀座(4)的第五通孔(41)相连通,所述球体(3)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球体(3)的球面与所述阀座(4)的第五通孔(41)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用于与啤酒塔相连接的连接头(5)、将所述连接头(5)固定在所述阀体(1)上的第一螺母(11),所述阀体(1)靠近所述连接头(5)的一端的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母(11)的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所述连接头(5)靠近所述阀体(1)一侧的周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起(54),所述第一螺母(11)的一边卡在所述第一环形凸起(54)的侧面上,所述连接头(5)上设置有贯穿所述连接头(5)的端面以供所述流体通过的第二通孔(51),所述连接头(5)与所述啤酒塔相连接的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外螺纹以及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用于固定在酒柱上的紧固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51)包括第一圆柱孔(52)和锥形孔(53),所述锥形孔(53)的横截面积沿靠近所述阀体(1)一端向远离所述阀体(1)一端逐渐变小,所述第一圆柱孔(52)与所述锥形孔(53)横截面积小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通孔(51)内且与所述第二通孔(51)相应设置的锥形调节阀芯(6)、控制所述锥形调节阀芯(6)沿所述第二通孔(51)轴向移动的第二阀杆组件,所述锥形调节阀(6)包括圆柱段(61)和锥形段(62),所述锥形段(62)设置在所述锥形孔(53)中,所述圆柱段(61)的侧壁与所述空腔(117)的侧壁间隙配合,所述阀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所述第二阀杆组件的调节杆孔(112),所述调节杆孔(112)与所述空腔(117)相连通且设置在靠近所述连接装置的一端,所述锥形段(62)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锥形段(62)的侧壁与所述圆柱段(61)的第二端面的第三通孔(63),所述锥形调节阀芯(6)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锥形调节阀芯(6)的侧壁与所述第二通孔(51)的侧壁紧密接触,所述锥形调节阀芯(6)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锥形段(62)的侧壁与所述第二通孔(51)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锥形调节阀芯(6)与所述球体(3)之间的阀盖(7),所述阀盖(7)上设置贯穿所述阀盖(7)端面的第四通孔(71),所述第四通孔(71)的形状设置为漏斗状,所述第四通孔(71)的横截面积沿靠近所述锥形调节阀芯(6)一侧向远离所述锥形调节阀芯(6)一侧逐渐减小,且所述阀盖(7)与所述锥形调节阀芯(6)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圆柱段(61)的第二端面设置为向所述锥形调节阀芯(6)的本体凹陷的第一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与所述连接头(5)连接的周面上设置有第一锯齿(116),所述连接头(5)与所述阀体(1)相接触的一侧的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锯齿(116)相配合的第二锯齿(5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4)与所述球体(3)相接触的一侧的端面设置与所述球体(3)的球面相配合的第二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杆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球体(3)相连接且设置在所述阀杆孔(111)内的主阀杆(8)、设置在所述主阀杆(8)另一端的连接杆(9)、将所述主阀杆(8)固定在所述阀体(1)上的端盖(15),所述主阀杆(8)与所述球体(3)相靠近的一端的周面设置有第二环形凸起(82),所述第二环形凸起(82)卡设在所述阀杆孔(111)的端面上,所述端盖(15)设置在所述阀体(1)的外侧并固定在所述主阀杆(8)上,所述主阀杆(8)与所述球体(3)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扁方凸起(81),所述球体(3)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扁方凸起(81)相配合的球槽(32),所述球槽(32)两端贯穿所述球体(3)的球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杆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调节杆孔(112)内、一端与所述锥形调节阀芯(6)相连接的流量调节杆(10)、与所述流量调节杆(10)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一手柄(14)、将所述流量调节杆(10)固定在所述阀体(1)上的第二螺母(12),所述流量调节杆(10)与所述锥形调节阀芯(6)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球形凸起(101),且所述球形凸起(101)偏心设置,所述锥形调节阀芯(6)的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球形凸起(101)相配合的第二圆柱孔(6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外侧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阀体(1)外侧的两个限位孔(114)、设置在两个所述限位孔(114)内的限位件(16),所述第一阀杆组件设置在两个限位孔(114)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2)的位置设置有出液管(18),所述出液管(18)位于所述出液口(2)内侧端面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圆弧导向角。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