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台车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50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台车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tbm是一种用于以岩石地层为主、集掘进、出碴、导向、通风、衬砌支护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高效隧道施工机械。tbm在国外长大隧道施工中已广泛应用,如英法海峡隧道、丹麦大海峡隧道、莱索托隧道等。在我国,tbm主要用于长大铁路隧道及水工隧洞施工,如西康线秦岭隧道、南疆线中天山隧道、兰渝线西秦岭隧道及新疆八一达坂输水隧洞、辽宁大伙房引水隧洞、四川锦屏引水隧洞等。相比之下,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tbm在国内尚属试验阶段,仅在重庆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和青岛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地铁施工中开始使用tbm。

青岛地铁1号线项目实施是一个复杂、重大的系统工程,其涉及专业面广,投资额度大,建设周期长。实现由施工企业主导的tbm施工技术在地铁区间施工实践中的成功应用,树立国内轨道交通施工行业的地铁tbm施工工程及标杆,同时必定会极大提高以后地铁施工tbm机械化施工的推广,利用青岛地铁1号线项目部双护盾tbm小净距段掘进施工经验,发挥项目的示范效应,以点带面,在青岛地铁施工中全面推广tbm机械化施工应用。

然而,随着tbm掘进左右线隧道净距逐渐变小,左线出洞处隧道净距最小,tbm隧道净距小于1倍洞径,tbm撑靴需要的顶推力会对隧道洞壁产生较大反力,将会对小净距隧道及周边围岩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才能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而对tbm先行洞施加临时支撑则是应对措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台车支撑结构,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可移动式台车支撑结构,包括钢轨和台车,所述台车设置于所述钢轨上方并能沿着所述钢轨纵向向前移动,所述台车的上端以及两侧均通过钢心轮与隧道内壁相连。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台车的上方设置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上方设置有钢心轮,所述钢心轮通过所述千斤顶的控制实现与隧道内壁的接触或分离。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台车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多个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另一端与钢心轮相连,所述钢心轮通过所述千斤顶的控制实现与隧道内壁的接触或分离。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台车由多组支撑台车通过纵向支架连接而成。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台车包括中部横向支架和上部横向支架,所述中部横向支架和所述上部横向支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竖向支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部横向支架与所述竖向支架之间还设置有加强肋。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纵向支架固定在中部横向支架的左右两侧的上端。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竖向支架为直立的梯形结构。

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安装可移动式台车支撑结构,隧道移动开挖时先行隧道的支撑台车也须紧跟移动,同时结合监测,首次实现了隧道开挖线净距0.57m的小净距隧道tbm安全掘进施工。小净距隧道tbm掘进施工技术,为今后城市地铁双护盾tbm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技术及环境效益。同时,施工中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可移动式台车支撑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可移动式台车支撑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以便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可移动式台车支撑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的可移动式台车支撑结构俯视图。如图所示:

一种可移动式台车支撑结构,包括钢轨1和台车2,台车2设置于钢轨1上方并能沿着所述钢轨1纵向向前移动,台车2的上端以及两侧均通过钢心轮3与隧道内壁4相连。

进一步地,台车2的上方设置有千斤顶5,千斤顶5的上方设置有钢心轮3,钢心轮3通过千斤顶5的控制实现与隧道内壁4的接触或分离。台车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多个千斤顶5,千斤顶5的另一端与钢心轮3相连,钢心轮3通过千斤顶5的控制实现与隧道内壁4的接触或分离。优选地,台车左右两侧分别设置3个千斤顶以及对应的钢心轮。

进一步地,台车2由多组支撑台车通过纵向支架6连接而成。支撑台车包括中部横向支架和上部横向支架,中部横向支架和上部横向支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竖向支架7固定连接。上部横向支架与竖向支架7之间还设置有加强肋。纵向支架6固定在中部横向支架的左右两侧的上端。

上述的各个支架之间通过焊接连接,确保台车刚度及稳定性。台车可在钢轨上行进,台车在外力的推力下,可不卸力实现沿纵向向前移动。支撑点需避开纵缝位置以及手孔位置。台车设计时应根据支撑可能承受的最大内力及隧道不均匀变形允许值,事先估算钢支撑的最小刚度,支撑应具备预应力调节的功能,千斤顶加力方向应与隧道径向相同。竖向支架7为直立的梯形结构。

后行洞tbm操作室必须与移动台车随时保持相互联系,如tbm或支撑台车出现故障,则相应的支撑台车或tbm掘进机必须停止向前推进,直至相互确认故障排除后方可恢复掘进和推进。后行洞tbm机在小净距段掘进过程中要平稳、连续、慢速掘进。必须严格控制掘进机姿态,如果需要纠偏,则纠偏量不能过大。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不同的选择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移动式台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轨(1)和台车(2),所述台车(2)设置于所述钢轨(1)上方并能沿着所述钢轨(1)纵向向前移动,所述台车(2)的上端以及两侧方均通过钢心轮(3)与隧道内壁(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台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2)的上方设置有千斤顶(5),所述千斤顶(5)的上方设置有钢心轮(3),所述钢心轮(3)通过所述千斤顶(5)的控制实现与隧道内壁(4)的接触或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台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多个千斤顶(5),所述千斤顶(5)的另一端与钢心轮(3)相连,所述钢心轮(3)通过所述千斤顶(5)的控制实现与隧道内壁(4)的接触或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台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2)由多组支撑台车通过纵向支架(6)连接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动式台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车包括中部横向支架和上部横向支架,所述中部横向支架和所述上部横向支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竖向支架(7)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动式台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横向支架与所述竖向支架(7)之间还设置有加强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动式台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架(6)固定在中部横向支架的左右两侧的上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动式台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架(7)为直立的梯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台车支撑结构,包括钢轨和台车,台车设置于钢轨上方并能沿着钢轨纵向向前移动,台车的上端以及两侧方均通过钢心轮与隧道内壁相连。本申请通过安装可移动式台车支撑结构,隧道移动开挖时先行隧道的支撑台车也须紧跟移动,同时结合监测,首次实现了隧道开挖线净距0.57m的小净距隧道TBM安全掘进施工。小净距隧道TBM掘进施工技术,为今后城市地铁双护盾TBM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技术及环境效益;同时,施工中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万仁;田作华;王天武;高勇;陈汉;庞前凤;杨伟刚;江龙;张伟;芮李东;许磊;刁志武;李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二十二局集团轨道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0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74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