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硬岩地层盾构法隧道管片上浮的施工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岩层防盾构管片上浮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盾构机在硬岩地层掘进时,由于同步注浆浆液的流动性致使管片频繁出现上浮现象,导致了隧道中线偏离设计中线,同时造成管片错台超限,直接影响成型隧道的质量。传统的管片防上浮措施为:通过管片吊装孔直接向管片外侧进行二次注浆,但该方法无法有效治理,主要存在几个的缺陷:①由于浆液的流动性,在隧道拱顶注入浆液后,浆液会沉淀到管片下放,无法有效防治管片上浮;②由于二次注浆压力的作用,浆液会流窜到盾体外侧,使浆液与盾体凝结,发生盾体“裹浆”现象,导致盾构机掘进推力加大,甚至导致盾构机无法掘进等情况。本发明在此技术背景下研发,既能有效防止管片上浮,又能克服二次注浆的缺陷,操作简单、安全环保、具有极高的可实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岩层防盾构管片上浮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岩层防盾构管片上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隧道成型后,首先将土工布袋通过管片吊装孔由内向外塞出管片外侧,然后将注浆头插入土工布袋中。
s2、通过注浆头对成型隧道的管片吊装孔向成型隧道的管片外进行二次注浆,使浆液注入土工布袋中;
进一步地,所述土工布袋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土工布袋为超薄型布袋。
本方法的原理为:充分利用土工布袋的“透水不透浆性”,以束缚住浆液凝结成块,用以抵抗管片的上浮力,达到防止管片上浮的目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既能有效防止管片上浮,又能克浆液到处流窜的缺陷,且操作简单,具有安全、环保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岩层防盾构管片上浮的方法施工图。
如图所示:1、浆液,2、管片,3、土工布袋,4、管片吊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一种用于岩层防盾构管片上浮的方法,隧道成型后,通过对成型隧道的管片吊装孔4向成型隧道的管片2外进行二次注浆;二次注浆前,首先将特质超薄的土工布袋3通过管片吊装孔4塞出管片外侧,将注浆头插入土工布袋3中,注入浆液1。原理为:充分利用土工布袋3的“透水不透浆性”,以束缚住浆液1凝结成块,用以抵抗管片的上浮力,达到防止管片上浮的目的。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用于岩层防盾构管片上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隧道成型后,首先将土工布袋通过管片吊装孔由内向外塞出管片外侧,然后将注浆头插入土工布袋中。
s2、通过注浆头对成型隧道的管片吊装孔向成型隧道的管片外进行二次注浆,使浆液注入土工布袋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岩层防盾构管片上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布袋的数量为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岩层防盾构管片上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布袋为超薄型布袋。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