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轮毂多角度开孔夹具,属于铸造轮毂机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铸造成型的轮毂需对其进行注油孔、防尘盖螺纹孔等的加工,现有机加过程中大都通过两道工序,分别加工轮毂外侧注油孔和防尘盖螺纹孔、排污孔。这样一来产品需要二次或以上装夹,使得产品在周转过程中更容易碰伤,产品质量也更难以把控。分序加工需要占用更多的工装夹具、设备、人工甚至存储空间。在加工不同角度注油孔的时候,依靠更换不同角度的弯板底座11工装(如图2、3、4所示),来满足不同角度产品加工,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铸造轮毂多角度开孔夹具,不需要二次装夹,通过加工中心第四轴来灵活改变产品角度,以满足对不同角度注油孔的加工,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铸造轮毂多角度开孔夹具,包括固定设置在立式加工中心第四轴两端的挂台板,两端的挂台板之间连接有桥板,桥板上设有芯轴,铸造轮毂卡放到芯轴上,芯轴中间连接有竖直的螺杆,螺杆从铸造轮毂中央穿过,铸造轮毂上方压有压板,压板上方压有垫圈,垫圈通过连接在螺杆上的螺母固定。
立式加工中心第四轴可根据输入的参数进行相应角度的变换,使得铸造轮毂一次装夹就可以完成加工,仅用一套工装夹具,就可以满足对不同角度注油孔的加工,更加灵活。
优选的,所述的桥板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两端的挂台板之间,便于拆装。
优选的,所述的芯轴通过螺柱可拆卸设置在桥板上,便于更换不同型号的芯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铸造轮毂多角度开孔夹具,对原有夹具进行改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避免了产品多次周转过程中的碰伤问题,质量也得到了更好的保证。在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了弯板工装的设计、开发成本,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相比之前加工方式解决了传统机加过程中因产品型不同,对轮毂外侧注油孔角度要求不同所造成的机加工艺分序多,不同产品需要不同角度的弯板工装,工装成本高加工难度大,装卸产品麻烦,加工时间长,占用更多人工,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以往平板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以往90°弯板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以往15°弯板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式加工中心第四轴;2、挂台板;3、螺栓;4、桥板;5、铸造轮毂;6、芯轴;7、螺杆;8、螺母;9、垫圈;10、压板;11、弯板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铸造轮毂多角度开孔夹具,包括固定设置在立式加工中心第四轴1两端的挂台板2,两端的挂台板2之间连接有桥板4,桥板4上设有芯轴6,铸造轮毂5卡放到芯轴6上,芯轴6中间连接有竖直的螺杆7,螺杆7从铸造轮毂5中央穿过,铸造轮毂5上方压有压板10,压板10上方压有垫圈9,垫圈9通过连接在螺杆7上的螺母8固定。
本实施例的桥板4通过螺栓3可拆卸连接在两端的挂台板2之间,螺栓3为内六方螺栓,便于拆装。
本实施例的芯轴6通过螺柱可拆卸设置在桥板4上,便于不同型号的更换。
装夹时,将芯轴6在桥板4上固定好,将待开孔的铸造轮毂5套放到芯轴6上,装配压板10、垫圈9,拧紧螺母8,从而将待开孔的铸造轮毂5固定好。
立式加工中心第四轴1可根据输入的参数,按照图1箭头所示方向进行相应角度的变换,使得铸造轮毂5一次装夹就可以完成加工,本实用新型仅用一套工装夹具,就可以满足对不同角度注油孔的加工,更加灵活。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避免了产品多次周转过程中的碰伤问题,质量也得到了更好的保证。
1.一种铸造轮毂多角度开孔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置在立式加工中心第四轴(1)两端的挂台板(2),两端的挂台板(2)之间连接有桥板(4),桥板(4)上设有芯轴(6),铸造轮毂(5)卡放到芯轴(6)上,芯轴(6)中间连接有竖直的螺杆(7),螺杆(7)从铸造轮毂(5)中央穿过,铸造轮毂(5)上方压有压板(10),压板(10)上方压有垫圈(9),垫圈(9)通过连接在螺杆(7)上的螺母(8)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轮毂多角度开孔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桥板(4)通过螺栓(3)可拆卸连接在两端的挂台板(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轮毂多角度开孔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轴(6)通过螺柱可拆卸设置在桥板(4)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