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缩刀杆装夹用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装夹热缩刀具的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轮毂的压铸模具的造型比较复杂,加工时需要装夹长刀杆,目前采用的多为热缩刀杆,但是热缩刀杆装夹难度较高,而刀具的装夹高度对模具的加工质量有很大影响。目前轮毂加工采用多种刀具加工模具,每种刀具的造型和高度不同,热缩刀杆装夹刀具后由于刀杆刚经过加热,难以测量其高度,冷却后热缩刀杆缩紧,则无法调整装夹刀具的高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快速装夹、使用方便的用于装夹热缩刀具的工装,不仅能够解决热缩刀杆加热后难以装夹的问题,还可以精确测量装夹刀具的长度,提高加工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装夹热缩刀具的工装,包括工装本体和刻度芯轴,所述工装本体为圆环形柱体,其内腔侧面设置有轴向导轨,所述刻度芯轴套设于所述工装本体的内腔内,并通过轴向凹槽与导轨配合,所述刻度芯轴上刻有刻度;所述工装本体与刻度芯轴能够相对滑动并固定。
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工装本体位于所述刻度芯轴垂直方向一侧两端设置有两个紧固螺栓,用于锁紧固定所述刻度芯轴和需要装夹的刀具。
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工装本体内径与所述刻度芯轴的外径和所述刀具的外径相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工装能够确定装夹时刀具的高度,使热缩刀杆装夹一次通过,提高了刀具装夹的效率;通过提高刀具装夹后高度的精确度,防止因刀具过长导致的振刀或刀具过短导致刀杆蹭刀的异常,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通过工装本体将刀具与操作人员的手部进行隔离,提高装夹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a是工装本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b是工装本体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a是刻度芯轴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刻度芯轴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工装使用过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工装本体;2-刻度芯轴;3-紧固螺栓;4-刀具;5-热缩刀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装夹热缩刀具的工装,包括工装本体1和刻度芯轴2,工装本体1为圆环形柱体,其内腔侧面设置有轴向导轨,刻度芯轴2套设于工装本体1的内腔内,并通过轴向凹槽与导轨配合,刻度芯轴2上刻有刻度;工装本体1与刻度芯轴2能够相对滑动并固定。本实施例中,工装本体1位于刻度芯轴2垂直方向一侧两端设置有两个紧固螺栓3,用于锁紧固定刻度芯轴2和需要装夹的刀具,工装本体1内径与刻度芯轴2的外径和刀具的外径相配合。如图1所示,首先确定热缩刀杆需要装夹的刀具高度,将要装夹的刀具4在右侧插入工装本体1,将刻度芯轴2顶出,左侧漏出的刻度即为刀具装夹后的高度。确定高度正确后拧紧测量工装本体1上的紧固螺栓3,固定刀具4和刻度芯轴2,将工装和刀具4一同装夹在加热后的热缩刀杆上,待刀杆冷却后卸下工装,刀具高度即为正确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装夹热缩刀具的工装,其在工作时,如图5所示,首先确定热缩刀杆5需要装夹的刀具高度,将要装夹的刀具4在下侧插入工装本体1,将刻度芯轴2顶出,上侧漏出的刻度即为刀具装夹后的高度。确定高度正确后拧紧测量工装本体1上的紧固螺栓3,固定刀具4和刻度芯轴2,将工装和刀具4一同装夹在加热后的热缩刀杆5上,待热缩刀杆5冷却后卸下工装,刀具安装高度即为正确的高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用于装夹热缩刀具的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本体(1)和刻度芯轴(2),所述工装本体(1)为圆环形柱体,其内腔侧面设置有轴向导轨,所述刻度芯轴(2)套设于所述工装本体(1)的内腔内,并通过轴向凹槽与导轨配合,所述刻度芯轴(2)上刻有刻度;所述工装本体(1)与刻度芯轴(2)能够相对滑动并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夹热缩刀具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本体(1)位于所述刻度芯轴(2)垂直方向一侧两端设置有两个紧固螺栓(3),用于锁紧固定所述刻度芯轴(2)和需要装夹的刀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装夹热缩刀具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本体(1)内径与所述刻度芯轴(2)的外径和所述刀具的外径相配合。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