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气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车、平衡车、扭扭车、独轮车、滑板车、代步车、机器人、锂电池等用于充电的连接器被安装固定在其外壳上,但是连接器的正负极导电部件一般都直接裸露在外面。由于电池的电压一旦超过36v就超出了人体所能够承受的安全电压,人一旦不小心触碰到连接器的正负极导电部件时就很容易造成人体触电事故。特别是儿童在玩撒的时候不小心拿硬币、钥匙或其他金属材料等触碰到了连接器的导电部件后,硬币、钥匙或其他金属材料会被烧黑,手指也会被严重烧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或其他潜在的问题,本发明将提供一种通过电阻和二极管来实现防触电功能的电气连接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气连接器,包括充电插座和充电器插头,所述的充电插座由电阻、二极管、正极导电部件、负极导电部件、第三导电部件、绝缘主体组成;电阻的一端与正极导电部件相连,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三导电部件相连,电阻的另一端、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正极外接电源线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或者电阻的一端与第三导电部件相连,二极管的正极与正极导电部件相连,电阻的另一端、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正极外接电源线与电池的正极相连;为了确保人触碰到导电部件时不会发生触电,通过该电阻的电流i应确保在0~0.0011a之间;所述的充电器插头的正极导电部件、第三导电部件分别与充电器的正极外接电源线相连;当充电器插头插入到充电插座中时,电阻与二极管并联在一起后的总电阻值r=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r1*电阻的电阻值r2/(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r1 电阻的电阻值r2);即总电阻值r<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r1,这样将能确保充电器的充电电流顺利通过电阻和二极管后向电池进行充电。

上面所述的电气连接器,所述的电阻和二极管是直插式的。

上面所述的电气连接器,电阻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正极导电部件的尾端,二极管的正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的尾端,电阻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的负极的引脚并接在一起后焊接在正极外接电源线的导体上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或者电阻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正极导电部件的尾端,二极管的正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的尾端,电阻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的负极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或者电阻的一端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正极导电部件相连,二极管的正极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第三导电部件相连,电阻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的负极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正极相连。

上面所述的电气连接器,电阻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的尾端,二极管的正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正极导电部件的尾端,电阻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的负极的引脚并接在一起后焊接在正极外接电源线的导体上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或者电阻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的尾端,二极管的正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正极导电部件的尾端,电阻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的负极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或者电阻的一端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第三导电部件相连,二极管的正极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正极导电部件相连,电阻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的负极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正极相连。

上面所述的电气连接器,所述的充电器插头的正极导电部件、第三导电部件之间通过正极导通条相连后与充电器的正极外接电源线相连。

一种电气连接器,包括充电插座和充电器插头,所述的充电插座由电阻、二极管、正极导电部件、负极导电部件、第三导电部件、绝缘主体组成;电阻的一端与负极导电部件相连,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三导电部件相连,电阻的另一端、二极管的正极通过负极外接电源线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或者电阻的一端与第三导电部件相连,二极管的负极与负极导电部件相连,电阻的另一端、二极管的正极通过负极外接电源线与电池的负极相连;为了确保人触碰到导电部件时不会发生触电,通过该电阻的电流i应确保在0~0.0011a之间;所述的充电器插头的负极导电部件、第三导电部件分别与充电器的负极外接电源线相连;当充电器插头插入到充电插座中时,电阻与二极管并联在一起后的总电阻值r=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r1*电阻的电阻值r2/(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r1 电阻的电阻值r2);即总电阻值r<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r1,这样将能确保充电器的充电电流顺利通过电阻和二极管后向电池进行充电。

上面所述的电气连接器,所述的电阻和二极管是直插式的。

上面所述的电气连接器,电阻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负极导电部件的尾端,二极管的负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的尾端,电阻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的正极的引脚并接在一起后焊接在负极外接电源线的导体上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或者电阻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负极导电部件的尾端,二极管的负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的尾端,电阻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的正极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或者电阻的一端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负极导电部件相连,二极管的负极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第三导电部件相连,电阻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的正极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负极相连。

上面所述的电气连接器,电阻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的尾端,二极管的负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负极导电部件的尾端,电阻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的正极的引脚并接在一起后焊接在负极外接电源线的导体上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或者电阻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的尾端,二极管的负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负极导电部件的尾端,电阻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的正极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或者电阻的一端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第三导电部件相连,二极管的负极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负极导电部件相连,电阻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的正极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负极相连。

上面所述的电气连接器,所述的充电器插头的负极导电部件、第三导电部件之间通过负极导通条相连后与充电器的负极外接电源线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电阻的一端与正(负)极导电部件相连,二极管一端与第三导电部件相连,电阻和二极管的另一端并接后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当人不小心同时触碰到正极导电部件和负极导电部件,与正(负)极导电部件相连的电阻将能确保流过人体的电流在0~0.0011a之间从而不会发生人体触电;当人不小心同时触碰到第三导电部件和负(正)极导电部件,与第三导电部件相连的二极管将会阻止电池的电流流向人体,或者二极管将会阻止其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从而避免发生人体触电事故。2)本发明的二极管的一端与正(负)极导电部件相连,电阻一端与第三导电部件相连,电阻和二极管的另一端并接后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当人不小心同时触碰到正极导电部件和负极导电部件,与正(负)极导电部件相连的二极管将会阻止电池的电流流向人体,或者二极管将会阻止其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从而避免发生人体触电事故;当人不小心同时触碰到第三导电部件和负(正)极导电部件,与第三导电部件相连的电阻将能确保流过人体的电流在0~0.0011a之间从而不会发生人体触电。3)充电器插头的正(负)极导电部件、第三导电部件分别与充电器的正(负)极外接电源线相连;当充电器插头插入到充电插座中时,二极管和电阻并联在一起后其总电阻值极小从而确保充电器能正常对电池进行充电和充电器把电池充满电。4)相比于现有的技术,本发明的结构更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焊接或铆压、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这样便于大量的推广和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当然,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优先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特征的情况下还可以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本发明的充电插座的主视图

图2沿图1中a-a剖面图

图3本发明的充电插头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中1.电阻,2.二极管,3.正极导电部件,5.负极导电部件,6.第三导电部件,7.绝缘主体,8-1.正极外接电源线,8-2.负极外接电源线,9.绝缘塑胶,10-1.正极导通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电气连接器包括充电插座和充电器插头,如图1、图2所示,充电插座由电阻1、二极管2、正极导电部件3、负极导电部件5、第三导电部件6、绝缘主体7组成;电阻1的一端与正极导电部件3相连,二极管2的正极与第三导电部件6相连,电阻1的另一端、二极管2的负极通过正极外接电源线8-1与电池的正极相连;为了确保人触碰到导电部件时不会发生触电,通过该电阻1的电流i应确保在0~0.0011a之间;当人不小心同时触碰到正极导电部件3和负极导电部件5,与正极导电部件3相连的电阻1将能确保流过人体的电流在0~0.0011a之间从而不会发生人体触电;当人不小心同时触碰到第三导电部件6和负极导电部件5,与第三导电部件6相连的二极管2将会阻止电池的电流流向人体从而避免发生人体触电事故;所述的充电器插头的正极导电部件3、第三导电部件6分别与充电器的正极外接电源线8-1相连;当充电器插头插入到充电插座中时,电阻1与二极管2并联在一起后的总电阻值r=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r1*电阻的电阻值r2/(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r1 电阻的电阻值r2);即总电阻值r<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r1;由于二极管2被加上正向电压的正向电阻值是很小的,由此可以看出电阻1与二极管2并联在一起后的总电阻值r也是非常非常地小的,这样将能确保充电器的充电电流顺利通过电阻1和二极管2后向电池进行充电。

电气连接器包括充电插座和充电器插头,所述的充电插座由电阻1、二极管2、正极导电部件3、负极导电部件5、第三导电部件6、绝缘主体7组成;电阻1的一端与第三导电部件6相连,二极管2的正极与正极导电部件3相连,电阻1的另一端、二极管2的负极通过正极外接电源线8-1与电池的正极相连;为了确保人触碰到导电部件时不会发生触电,通过该电阻1的电流i应确保在0~0.0011a之间;当人不小心同时触碰到正极导电部件3和负极导电部件5,与正极导电部件3相连的二极管2将会阻止电池的电流流向人体从而避免发生人体触电事故;当人不小心同时触碰到第三导电部件6和负极导电部件5,与第三导电部件6相连的电阻1将能确保流过人体的电流在0~0.0011a之间从而不会发生人体触电;所述的充电器插头的正极导电部件3、第三导电部件6分别与充电器的正极外接电源线8-1相连;当充电器插头插入到充电插座中时,电阻1与二极管2并联在一起后的总电阻值r是非常非常地小的,这样将能确保充电器的充电电流顺利通过电阻1和二极管2后向电池进行充电。

优先地,在本实施例中,电阻1和二极管2是直插式的。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正极导电部件3的尾端,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6的尾端,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并接在一起后焊接在正极外接电源线8-1的导体上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或者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正极导电部件3的尾端,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6的尾端,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8-1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或者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8-1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正极导电部件3相连,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8-1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第三导电部件6相连,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8-1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正极相连。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6的尾端,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正极导电部件3的尾端,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并接在一起后焊接在正极外接电源线8-1的导体上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或者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6的尾端,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正极导电部件3的尾端,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8-1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或者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8-1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第三导电部件6相连,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8-1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正极导电部件3相连,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8-1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正极相连。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充电器插头的正极导电部件3、第三导电部件6之间通过正极导通条10-1相连后与充电器的正极外接电源线8-1相连;正极导通条10-1可以使用外接电源线,也可以使用铜条、铜片等。

优先地,在本实施例中,电阻1、二极管2与正极导电部件3、第三导电部件6相连后通过正极外接电源线8-1与电池的正极相连后被绝缘塑胶9注塑在绝缘主体7的后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电气连接器包括充电插座和充电器插头,所述的充电插座由电阻1、二极管2、正极导电部件3、负极导电部件5、第三导电部件6、绝缘主体7组成;电阻1的一端与负极导电部件5相连,二极管2的负极与第三导电部件6相连,电阻1的另一端、二极管2的正极通过负极外接电源线8-2与电池的负极相连;为了确保人触碰到导电部件时不会发生触电,通过该电阻1的电流i应确保在0~0.0011a之间;当人不小心同时触碰到正极导电部件3和负极导电部件5,与负极导电部件5相连的电阻1将能确保流过人体的电流在0~0.0011a之间从而不会发生人体触电;当人不小心同时触碰到第三导电部件6和正极导电部件3,与第三导电部件6相连的二极管2将会阻止其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从而避免发生人体触电事故;所述的充电器插头的负极导电部件5、第三导电部件6分别与充电器的负极外接电源线8-2相连;当充电器插头插入到充电插座中时,电阻1与二极管2并联在一起后的总电阻值r=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r1*电阻的电阻值r2/(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r1 电阻的电阻值r2);即总电阻值r<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r1;由于二极管2被加上正向电压的正向电阻值是很小的,由此可以看出电阻1与二极管2并联在一起后的总电阻值r也是非常非常地小的,这样将能确保充电器的充电电流顺利通过电阻1和二极管2后向电池进行充电。

电气连接器包括充电插座和充电器插头,所述的充电插座由电阻1、二极管2、正极导电部件3、负极导电部件5、第三导电部件6、绝缘主体7组成;电阻1的一端与第三导电部件6相连,二极管2的负极与负极导电部件5相连,电阻1的另一端、二极管2的正极通过负极外接电源线8-2与电池的负极相连;为了确保人触碰到导电部件时不会发生触电,通过该电阻1的电流i应确保在0~0.0011a之间;当人不小心同时触碰到正极导电部件3和负极导电部件5,与负极导电部件5相连的二极管2将会阻止其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从而避免发生人体触电事故;当人不小心同时触碰到第三导电部件6和正极导电部件3,与第三导电部件6相连的电阻1将能确保流过人体的电流在0~0.0011a之间从而不会发生人体触电;所述的充电器插头的负极导电部件5、第三导电部件6分别与充电器的负极外接电源线8-2相连;当充电器插头插入到充电插座中时,电阻1与二极管2并联在一起后的总电阻值r是非常非常地小的,这样将能确保充电器的充电电流顺利通过电阻1和二极管2后向电池进行充电。

优先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阻1和二极管2是直插式的。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负极导电部件5的尾端,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6的尾端,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并接在一起后焊接在负极外接电源线8-2的导体上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或者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负极导电部件5的尾端,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6的尾端,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8-2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或者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8-2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负极导电部件5相连,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8-2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第三导电部件6相连,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8-2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负极相连。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6的尾端,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负极导电部件5的尾端,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并接在一起后焊接在负极外接电源线8-2的导体上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或者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6的尾端,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负极导电部件5的尾端,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8-2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或者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8-2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第三导电部件6相连,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8-2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负极导电部件5相连,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8-2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负极相连。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器插头的负极导电部件5、第三导电部件6之间通过负极导通条相连后与充电器的负极外接电源线8-2相连;负极导通条可以使用外接电源线,也可以使用铜条、铜片等。

优先地,在本实施例中,电阻1、二极管2与负极导电部件5、第三导电部件6相连后通过负极外接电源线8-2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后被绝缘塑胶9注塑在绝缘主体7的后端。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这些实施例也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优先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完全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插座和充电器插头,所述的充电插座由电阻(1)、二极管(2)、正极导电部件(3)、负极导电部件(5)、第三导电部件(6)、绝缘主体(7)组成;电阻(1)的一端与正极导电部件(3)相连,二极管(2)的正极与第三导电部件(6)相连,电阻(1)的另一端、二极管(2)的负极通过正极外接电源线(8-1)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或者电阻(1)的一端与第三导电部件(6)相连,二极管(2)的正极与正极导电部件(3)相连,电阻(1)的另一端、二极管(2)的负极通过正极外接电源线(8-1)与电池的正极相连;为了确保人触碰到导电部件时不会发生触电,通过该电阻(1)的电流i应确保在0~0.0011a之间;所述的充电器插头的正极导电部件(3)、第三导电部件(6)分别与充电器的正极外接电源线(8-1)相连;当充电器插头插入到充电插座中时,电阻(1)与二极管(2)并联在一起后的总电阻值r=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r1*电阻的电阻值r2/(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r1 电阻的电阻值r2);即总电阻值r<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r1,这样将能确保充电器的充电电流顺利通过电阻(1)和二极管(2)后向电池进行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阻(1)和二极管(2)是直插式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正极导电部件(3)的尾端,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6)的尾端,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并接在一起后焊接在正极外接电源线(8-1)的导体上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或者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正极导电部件(3)的尾端,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6)的尾端,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8-1)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或者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8-1)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正极导电部件(3)相连,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8-1)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第三导电部件(6)相连,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8-1)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正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6)的尾端,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正极导电部件(3)的尾端,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并接在一起后焊接在正极外接电源线(8-1)的导体上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或者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6)的尾端,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正极导电部件(3)的尾端,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8-1)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或者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8-1)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第三导电部件(6)相连,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8-1)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正极导电部件(3)相连,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与正极外接电源线(8-1)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正极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器插头的正极导电部件(3)、第三导电部件(6)之间通过正极导通条(10-1)相连后与充电器的正极外接电源线(8-1)相连。

6.一种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插座和充电器插头,所述的充电插座由电阻(1)、二极管(2)、正极导电部件(3)、负极导电部件(5)、第三导电部件(6)、绝缘主体(7)组成;电阻(1)的一端与负极导电部件(5)相连,二极管(2)的负极与第三导电部件(6)相连,电阻(1)的另一端、二极管(2)的正极通过负极外接电源线(8-2)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或者电阻(1)的一端与第三导电部件(6)相连,二极管(2)的负极与负极导电部件(5)相连,电阻(1)的另一端、二极管(2)的正极通过负极外接电源线(8-2)与电池的负极相连;为了确保人触碰到导电部件时不会发生触电,通过该电阻(1)的电流i应确保在0~0.0011a之间;所述的充电器插头的负极导电部件(5)、第三导电部件(6)分别与充电器的负极外接电源线(8-2)相连;当充电器插头插入到充电插座中时,电阻(1)与二极管并联在一起后的总电阻值r=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r1*电阻的电阻值r2/(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r1 电阻的电阻值r2);即总电阻值r<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r1,这样将能确保充电器的充电电流顺利通过电阻(1)和二极管(2)后向电池进行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阻(1)和二极管(2)是直插式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负极导电部件(5)的尾端,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6)的尾端,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并接在一起后焊接在负极外接电源线(8-2)的导体上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或者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负极导电部件(5)的尾端,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6)的尾端,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8-2)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或者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8-2)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负极导电部件(5)相连,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8-2)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第三导电部件(6)相连,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8-2)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负极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6)的尾端,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负极导电部件(5)的尾端,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并接在一起后焊接在负极外接电源线(8-2)的导体上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或者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第三导电部件(6)的尾端,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被直接焊接或被直接铆压在负极导电部件(5)的尾端,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8-2)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或者电阻(1)的一端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8-2)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第三导电部件(6)相连,二极管(2)的负极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8-2)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负极导电部件(5)相连,电阻(1)的另一端的引脚和二极管(2)的正极的引脚与负极外接电源线(8-2)的导体被接线端子铆压住后与电池的负极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器插头的负极导电部件(5)、第三导电部件(6)之间通过负极导通条相连后与充电器的负极外接电源线(8-2)相连。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气连接器,包括充电插座和充电器插头,充电插座由电阻、二极管、正极导电部件、负极导电部件、第三导电部件、绝缘主体组成;电阻的一端与正极导电部件相连,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三导电部件相连,或者电阻的一端与第三导电部件相连,二极管的正极与正极导电部件相连,电阻的另一端、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正极外接电源线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或者电阻的一端与负极导电部件相连,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三导电部件相连,或者电阻的一端与第三导电部件相连,二极管的负极与负极导电部件相连,电阻的另一端、二极管的正极通过负极外接电源线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充电器插头的正/负极导电部件、第三导电部件分别与充电器的正/负极外接电源线相连。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福林
技术研发日:2020.03.1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73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