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病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便于移动病人的病床。
背景技术:
医院的患者在病床上,时常需要转运或到各检查室进行检查,但是因病人行动不便,所以常常需要将病人从病床上转移到转运床上,通过转运床将病人推送到检查点,然后,将病人从转运床上转移到检查台上进行检查,检查完成后,将病人从新转移到转运床上,推送到病床前,最后,将病人从转运床上转移到病床上,病人来回转移,很不方便,而且病人在转移过程中需要多人操作,即使多人操作,因病床和转运床的方位不合适,使用起来也较为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这一问题,现有的技术一般具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转运床由下侧带有行走机构的支架和可横向移动的床板组成,可移动的床板一般放于病床上,在使用时将可横移的床板通过机械机构移动到转运床的支架上,然后推动转运床进行检查,在到达检查点后,直接将可横移的床板移动到检查台上即可,不需要进行人工抬动,比较省力,特别是对于刚做完手术,四肢不能弯曲的病人;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将医院的所有病床全部更换,成本较高;没有进行普及。
第二种,采用自动式设备,例如使用机械臂抬动病人,但是这种方式单个成本较高,且一般人不会操作,不易普及。
现有的这两种方式,因成本原因,不能进行普及;所以设计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所提问题的同时相对现有上述两种技术来说,成本较低易普及的病床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发明设计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便于将病人从转运床移动到病床的装运病床简化如上病人转运步骤中的一步,以减弱医务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便于移动病人的病床,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便于移动病人的病床,它包括架体、床板,其中架体的下侧具有行走机构,架体的一端具有供医护人员推动架体行走的推杆;床板安装在架体的上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的上侧安装有带动病人侧向横移的横移机构。
上述横移机构包括导轨、限位机构、横移带、安装板、第一涡卷弹簧、第一缠绕辊、第二缠绕辊、第二涡卷弹簧,其中两个导轨对称地安装在床板上侧的前后两端,两个安装板一端的侧面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摆动轴,两个摆动轴的一端分别旋转安装有两个滑块,两个安装板分别通过各自的滑块滑动配合对称地安装在两个导轨之间;两个安装板之间通过多个连杆固定连接;两个安装板位于两个导轨的一端,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位于两个安装板之间,且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旋转安装在两个导轨的另一端;第一缠绕辊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杆上,第二缠绕辊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杆上;横移带的两端绕过两个安装板之间的连杆分别缠绕安装在第一缠绕辊和第二缠绕辊上;第一缠绕辊和第二缠绕辊的缠绕方向相反;第一支撑杆两端的外圆面与导轨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涡卷弹簧,第二支撑杆两端的外圆面与导轨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涡卷弹簧;两个导轨上对称安装有两个限位机构,两个限位机构分别与第一支撑杆的两端配合。
上述两个导轨靠近架体上推杆一端的一个导轨上安装有摇杆,摇杆通过齿轮和齿条的传动控制两个安装板的滑动,两个安装板滑动通过挤压配合控制两个限位机构对第一支撑杆两端旋转的限位与否。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导向辊安装在上述两个安装板之间安装的连杆中远离第一缠绕辊和第二缠绕辊一侧的连杆上;支撑辊安装在两个安装板之间安装的其它连杆上;横移带的两端绕过缠绕辊分别缠绕安装在第一缠绕辊和第二缠绕辊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床板下侧面的四个角落上分别开有一个卡孔;架体上侧的四个角落上分别具有一个卡柱;床板通过四个卡孔与四个卡柱的嵌套配合安装在架体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两个导轨的一侧均开有一个滑槽,两个滑块通过滑动配合安装在两个导轨上的滑槽内,两个摆动轴的一端分别穿过两个导轨旋转安装在两个滑块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两个导轨上所开的滑槽的一侧分别开有一个齿条安装槽,两个导轨开有齿条安装槽的一侧分别开有一个齿轮安装槽,传动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导轨位于两个导轨上所开的齿轮安装槽内,两个传动齿轮固定安装在传动转轴的两端,且位于两个导轨上所开的两个齿轮安装槽内;两个齿条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导轨内安装的两个滑块的一侧,且位于两个导轨上所开的齿条安装槽内,两个齿条分别与两个传动齿轮啮合;摇杆安装在传动转轴上靠近推杆的一端。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两个导轨的一端分别开有一个内螺纹孔,两个导轨开有内螺纹孔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方形套,方形套的内圆面上具有内螺纹,且方形套上的内螺纹与对应导轨上所开的内螺纹孔组成一个完整的内螺纹孔;两个导轨开有内螺纹孔一端的上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安装方套,且两个安装方套与对应导轨上所开的内螺纹孔相通。
上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螺纹柱、限位弹簧,其中螺纹柱的外圆面上具有外螺纹,螺纹柱一端的外圆面上开有限位槽,螺纹柱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对应导轨和对应的方形套组成的内螺纹孔内;限位块通过滑动配合安装在对应的安装方套内,且限位块的上端与安装方套的内端面之间安装有限位弹簧;限位块与螺纹柱上所开的限位槽配合,限位块的一侧具有斜面。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上述安装方套的内端面上均安装有一个导向杆,两个限位块分别通过滑动配合安装在对应的导向杆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两个导轨上所开的滑槽的一侧分别开有一个触发导槽,两个触发导槽分别与对应的内螺纹孔相通,两个触发板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滑块的一侧,两个触发板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两个触发导槽位于两个内螺纹孔内,且两个触发板位于内螺纹孔的一端与对应限位块上的斜面挤压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两个安装板的一端具有避让缺口,避让缺口远离摆动轴的一端具有过渡弧面;避让缺口的作用是在两个安装板向病房内病床上移动的过程中,在刚开始移动的时候,两个安装板未开有避让缺口的一端支在架体上,通过架体对两个安装板起到支撑作用;当两个安装板在移动过程中未开有避让缺口的一端与架体脱离后,在病人的重力作用下两个安装板就会侧摆,使得两个安装板未开有避让缺口的一端与病房内的病床接触,通过病房内的病床对两个安装板未开有避让缺口的一端起到支撑作用,可以防止病人在向病房内病床上移动的过程中两个安装板因病人的重心变化导致侧翻,导致病人摔下;两个安装板上所开的避让缺口在这种状态下可以防止安装板与架体发生干涉;当病人被横移到病房内的病床上后,驱动两个安装板复位,在两个安装板复位过程中,当架体与两个安装板上所开的避让缺口上的过渡弧面接触后,在过渡弧面的作用下,两个安装板就会相对架体向上摆动,直到两个安装板未开有避让缺口的一端移动到架体上,架体对两个安装板再次支撑。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限位弹簧具有预压力,两个限位块靠近对应螺纹柱的一端具有斜面;斜面的作用是,在触发板与对应的限位块脱开后,限位块在限位弹簧的作用下就会下移,如果没有斜面,那么螺纹柱在移动过程中就有可能将限位块卡死,如果具有斜面,在螺纹柱移动过程中,当螺纹柱与限位块接触后,在斜面的作用下限位块就会首先上移一端距离后,再次下移,对螺纹柱限位,不会被螺纹柱直接卡死。
相对于传统的病床技术,本发明设计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设计的病床,只是适用于病人从转运床到病房内的病床上或者从转运床到检查台上,病人从病房内的病床到转运床上或者从检查台到转运台上该病状并不适用;但是该病床相对于背景中所提出的两种方式,成本低,相对效果较好,虽说解决一半的便捷性,但是相对于上述两个方式,实用性更高。
2、本发明设计的病床,床板可以相对架体抬起,即安装床板上侧的横移机构可以被抬起,使用者可以直接将床板抬起,放于病房上的病床上或者检查台上;通过卡柱和卡孔的配合对床板放于架体上后起到限位作用。
3、本发明设计的病床,在将病人从转运床横移到病房内的病床或者是检查台上时,横移带带动病人移动的过程中、横移带与病人脱开的过程中,横移带移动过程中均不会与病人发生相对运动;防止横移带在带动病人移动和与病人脱开的过程中造成病人的二次受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外观示意图。
图2是床板安装示意图。
图3是架体和床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横移机构外观示意图。
图5是限位机构分布示意图。
图6是导轨结构示意图。
图7是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横移带安装示意图。
图9是横移带分布示意图。
图10是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横移带移动原理图一示意图。
图12是横移带移动原理图二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架体;2、摇杆;3、横移机构;4、导轨;5、限位机构;6、推杆;7、行走机构;8、床板;9、卡孔;10、传动齿轮;11、传动齿条;12、滑块;13、触发板;14、限位块;15、传动转轴;16、安装方套;17、方形套;18、内螺纹孔;19、滑槽;20、齿轮安装槽;21、齿条安装槽;22、导向杆;23、限位弹簧;24、螺纹柱;25、第一支撑杆;26、横移带;27、安装板;28、第一涡卷弹簧;29、第二支撑杆;30、导向辊;31、第一缠绕辊;32、第二缠绕辊;33、支撑辊;34、摆动轴;35、卡柱;36、触发导槽;37、第二涡卷弹簧;38、避让缺口;39、连杆;40、限位槽;41、过渡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或者附图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它包括架体1、床板8,其中如图2所示,架体1的下侧具有行走机构7,架体1的一端具有供医护人员推动架体1行走的推杆6;床板8安装在架体1的上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8的上侧安装有带动病人侧向横移的横移机构3。
如图4、5、6所示,上述横移机构3包括导轨4、限位机构5、横移带26、安装板27、第一涡卷弹簧28、第一缠绕辊31、第二缠绕辊32、第二涡卷弹簧37,其中如图1、5所示,两个导轨4对称地安装在床板8上侧的前后两端,如图10所示,两个安装板27一端的侧面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摆动轴34,两个摆动轴34的一端分别旋转安装有两个滑块12,两个安装板27分别通过各自的滑块12滑动配合对称地安装在两个导轨4之间;如图10所示,两个安装板27之间通过多个连杆39固定连接;两个安装板27位于两个导轨4的一端,第一支撑杆25和第二支撑杆29位于两个安装板27之间,且第一支撑杆25和第二支撑杆29旋转安装在两个导轨4的另一端;如图1、4所示,第一缠绕辊31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杆25上,第二缠绕辊32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杆29上;如图8、9所示,横移带26的两端绕过两个安装板27之间的连杆39分别缠绕安装在第一缠绕辊31和第二缠绕辊32上;第一缠绕辊31和第二缠绕辊32的缠绕方向相反;第一支撑杆25两端的外圆面与导轨4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涡卷弹簧37,第二支撑杆29两端的外圆面与导轨4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涡卷弹簧28;两个导轨4上对称安装有两个限位机构5,两个限位机构5分别与第一支撑杆25的两端配合。
如图1所示,上述两个导轨4靠近架体1上推杆6一端的一个导轨4上安装有摇杆2,如图7所示,摇杆2通过齿轮和齿条的传动控制两个安装板27的滑动,两个安装板27滑动通过挤压配合控制两个限位机构5对第一支撑杆25两端旋转的限位与否。
如图10所示,导向辊30安装在上述两个安装板27之间安装的连杆39中远离第一缠绕辊31和第二缠绕辊32一侧的连杆39上;支撑辊33安装在两个安装板27之间安装的其它连杆39上;横移带26的两端绕过缠绕辊分别缠绕安装在第一缠绕辊31和第二缠绕辊32上。
如图3所示,上述床板8下侧面的四个角落上分别开有一个卡孔9;架体1上侧的四个角落上分别具有一个卡柱35;床板8通过四个卡孔9与四个卡柱35的嵌套配合安装在架体1上。
如图6所示,上述两个导轨4的一侧均开有一个滑槽19,两个滑块12通过滑动配合安装在两个导轨4上的滑槽19内,如图5所示,两个摆动轴34的一端分别穿过两个导轨4旋转安装在两个滑块12上。
如图6所示,上述两个导轨4上所开的滑槽19的一侧分别开有一个齿条安装槽21,两个导轨4开有齿条安装槽21的一侧分别开有一个齿轮安装槽20,如图4、7所示,传动转轴15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导轨4位于两个导轨4上所开的齿轮安装槽20内,两个传动齿轮10固定安装在传动转轴15的两端,且位于两个导轨4上所开的两个齿轮安装槽20内;两个齿条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导轨4内安装的两个滑块12的一侧,且位于两个导轨4上所开的齿条安装槽21内,两个齿条分别与两个传动齿轮10啮合;摇杆2安装在传动转轴15上靠近推杆6的一端。
如图6、7所示,上述两个导轨4的一端分别开有一个内螺纹孔18,两个导轨4开有内螺纹孔18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方形套17,方形套17的内圆面上具有内螺纹,且方形套17上的内螺纹与对应导轨4上所开的内螺纹孔18组成一个完整的内螺纹孔18;两个导轨4开有内螺纹孔18一端的上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安装方套16,且两个安装方套16与对应导轨4上所开的内螺纹孔18相通。
如图7所示,上述限位机构5包括限位块14、螺纹柱24、限位弹簧23,其中螺纹柱24的外圆面上具有外螺纹,螺纹柱24一端的外圆面上开有限位槽40,螺纹柱24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对应导轨4和对应的方形套17组成的内螺纹孔18内;限位块14通过滑动配合安装在对应的安装方套16内,且限位块14的上端与安装方套16的内端面之间安装有限位弹簧23;限位块14与螺纹柱24上所开的限位槽40配合,限位块14的一侧具有斜面。
每个上述安装方套16的内端面上均安装有一个导向杆22,两个限位块14分别通过滑动配合安装在对应的导向杆22上。
如图6所示,上述两个导轨4上所开的滑槽19的一侧分别开有一个触发导槽36,两个触发导槽36分别与对应的内螺纹孔18相通,两个触发板13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滑块12的一侧,两个触发板13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两个触发导槽36位于两个内螺纹孔18内,且两个触发板13位于内螺纹孔18的一端与对应限位块14上的斜面挤压配合。
如图10所示,上述两个安装板27的一端具有避让缺口38;避让缺口38远离摆动轴34的一端具有过渡弧面41;避让缺口38的作用是在两个安装板27向病房内病床上移动的过程中,在刚开始移动的时候,两个安装板27未开有避让缺口38的一端支在架体1上,通过架体1对两个安装板27起到支撑作用;当两个安装板27在移动过程中未开有避让缺口38的一端与架体1脱离后,在病人的重力作用下两个安装板27就会侧摆,使得两个安装板27未开有避让缺口38的一端与病房内的病床接触,通过病房内的病床对两个安装板27未开有避让缺口38的一端起到支撑作用,可以防止病人在向病房内病床上移动的过程中两个安装板27因病人的重心变化导致侧翻,导致病人摔下;两个安装板27上所开的避让缺口38在这种状态下可以防止安装板27与架体1发生干涉;当病人被横移到病房内的病床上后,驱动两个安装板27复位,在两个安装板27复位过程中,当架体1与两个安装板27上所开的避让缺口38上的过渡弧面41接触后,在过渡弧面41的作用下,两个安装板27就会相对架体1向上摆动,如图12中的b所示,直到两个安装板27未开有避让缺口38的一端移动到架体1上,架体1对两个安装板27再次支撑。
上述限位弹簧23具有预压力,两个限位块14靠近对应螺纹柱24的一端具有斜面;斜面的作用是,在触发板13与对应的限位块14脱开后,限位块14在限位弹簧23的作用下就会下移,如果没有斜面,那么螺纹柱24在移动过程中就有可能将限位块14卡死,如果具有斜面,在螺纹柱24移动过程中,当螺纹柱24与限位块14接触后,在斜面的作用下限位块14就会首先上移一端距离后,再次下移,对螺纹柱24限位,不会被螺纹柱24直接卡死。
具体工作流程:当使用本发明设计的病床时,在使用时,首先将该病床推动至病房内病床的一侧,两个安装板27靠近病房内的病床,然后手动摇动摇杆2,摇杆2会带动传动转轴15转动,传动转轴15转动带动两个传动齿轮10转动,两个传动齿轮10转动带动两个传动齿条11移动,两个传动齿条11移动带动两个滑块12滑动,如图11中的a所示,两个滑块12通过两个摆动轴34带动两个安装板27向靠近病房内病床的一侧移动,因在初始状态下,第一缠绕辊31上缠绕有横移带26,第二缠绕辊32上未缠绕横移带26,横移带26与第二缠绕辊32连接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缠绕辊32的外圆面上,所以当两个安装板27移动时,如图11中的b所示,安装在两个安装板27之间的导向辊30就会拉动缠绕在第一缠绕辊31一端的横移带26移动,且缠绕在第一缠绕辊31上的横移带26释放,第二涡卷弹簧37受压;如图11中的c所示,在这个过程中躺在横移带26上侧的病人在横移带26的带动下就会向病房内的病床上侧移动,如图12中的a所示,同时横移带26与病人接触的区域就会不断减少,这部分横移带26在两个安装板27移动下不断移动到两个安装板27的下侧与病人脱离。
当两个安装板27移动朝向病房内的病床移动时,两个安装板27会通过两个摆动轴34带动两个滑块12移动,两个滑块12移动带动两个触发板13移动,触发板13在移动过程中,当触发板13与对应的限位块14脱开后,触发板13就失去了对对应限位块14的限位,此时限位块14在对应限位弹簧23的预压力下就会驱动限位块14下移;在两个安装板27朝向病房内的病床移动的同时第一缠绕辊31会旋转,第一缠绕辊31旋转带动第一支撑杆25旋转,第一支撑杆25旋转通过导块与导槽的配合驱动螺纹柱24旋转,因螺纹柱24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对应导轨4和对应的方形套17组成的内螺纹孔18内,所以螺纹柱24在旋转的同时会沿着第一支撑杆25的轴线移动,当螺纹柱24在移动过程中,其上所开的限位槽40与对应的限位块14接触配合后,即限位块14就会在限位弹簧23的作用下移动到限位槽40内,通过限位块14将螺纹柱24的旋转卡,即第一支撑杆25的旋转被卡死,第一缠绕辊31的旋转被卡死,此时病人身体的大部分也正好被移动到病房内的病床上;此时,反向摇动摇杆2,两个安装板27回移,如图12中的c所示,横移带26失去朝向病房内病床一侧的拉力,此时因第一缠绕辊31被限位机构5限位,不能正常复位,所以在这种状态下,第二缠绕辊32在第一涡卷弹簧28的预压力下就会驱动第二缠绕辊32反向旋转,将两个安装板27下侧的横移带26缠绕在第二缠绕辊32上,这个过程中位于安装板27上侧的横移带26相对病人来说处于静止,便于横移带26从病人的下侧退出;两个安装板27回移的过程中,两个安装板27会带动两个滑块12回移,当安装在两个滑块12上的两个触发板13与对应的限位块14接触后,在斜面的作用下,两个触发板13就会挤压限位块14,使得限位块14上移失去对螺纹柱24的限位,即第一缠绕辊31可以自由旋转;此时因第一涡卷弹簧28的预压力小于第二涡卷弹簧37的预压力,所以第二缠绕辊32就会被拉动旋转,将缠绕在第二缠绕辊32上的横移带26再次缠绕在第一缠绕辊31上,横移带26复位。
1.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便于移动病人的病床,它包括架体、床板,其中架体的下侧具有行走机构,架体的一端具有供医护人员推动架体行走的推杆;床板安装在架体的上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的上侧安装有带动病人侧向横移的横移机构;
上述横移机构包括导轨、限位机构、横移带、安装板、第一涡卷弹簧、第一缠绕辊、第二缠绕辊、第二涡卷弹簧,其中两个导轨对称地安装在床板上侧的前后两端,两个安装板一端的侧面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摆动轴,两个摆动轴的一端分别旋转安装有两个滑块,两个安装板分别通过各自的滑块滑动配合对称地安装在两个导轨之间;两个安装板之间通过多个连杆固定连接;两个安装板位于两个导轨的一端,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位于两个安装板之间,且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旋转安装在两个导轨的另一端;第一缠绕辊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杆上,第二缠绕辊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杆上;横移带的两端绕过两个安装板之间的连杆分别缠绕安装在第一缠绕辊和第二缠绕辊上;第一缠绕辊和第二缠绕辊的缠绕方向相反;第一支撑杆两端的外圆面与导轨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涡卷弹簧,第二支撑杆两端的外圆面与导轨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涡卷弹簧;两个导轨上对称安装有两个限位机构,两个限位机构分别与第一支撑杆的两端配合;
上述两个导轨靠近架体上推杆一端的一个导轨上安装有摇杆,摇杆通过齿轮和齿条的传动控制两个安装板的滑动,两个安装板滑动通过挤压配合控制两个限位机构对第一支撑杆两端旋转的限位与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便于移动病人的病床,其特征在于:导向辊安装在上述两个安装板之间安装的连杆中远离第一缠绕辊和第二缠绕辊一侧的连杆上;支撑辊安装在两个安装板之间安装的其它连杆上;横移带的两端绕过缠绕辊分别缠绕安装在第一缠绕辊和第二缠绕辊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便于移动病人的病床,其特征在于:上述床板下侧面的四个角落上分别开有一个卡孔;架体上侧的四个角落上分别具有一个卡柱;床板通过四个卡孔与四个卡柱的嵌套配合安装在架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便于移动病人的病床,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导轨的一侧均开有一个滑槽,两个滑块通过滑动配合安装在两个导轨上的滑槽内,两个摆动轴的一端分别穿过两个导轨旋转安装在两个滑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便于移动病人的病床,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导轨上所开的滑槽的一侧分别开有一个齿条安装槽,两个导轨开有齿条安装槽的一侧分别开有一个齿轮安装槽,传动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导轨位于两个导轨上所开的齿轮安装槽内,两个传动齿轮固定安装在传动转轴的两端,且位于两个导轨上所开的两个齿轮安装槽内;两个齿条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导轨内安装的两个滑块的一侧,且位于两个导轨上所开的齿条安装槽内,两个齿条分别与两个传动齿轮啮合;摇杆安装在传动转轴上靠近推杆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便于移动病人的病床,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导轨的一端分别开有一个内螺纹孔,两个导轨开有内螺纹孔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方形套,方形套的内圆面上具有内螺纹,且方形套上的内螺纹与对应导轨上所开的内螺纹孔组成一个完整的内螺纹孔;两个导轨开有内螺纹孔一端的上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安装方套,且两个安装方套与对应导轨上所开的内螺纹孔相通;
上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螺纹柱、限位弹簧,其中螺纹柱的外圆面上具有外螺纹,螺纹柱一端的外圆面上开有限位槽,螺纹柱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对应导轨和对应的方形套组成的内螺纹孔内;限位块通过滑动配合安装在对应的安装方套内,且限位块的上端与安装方套的内端面之间安装有限位弹簧;限位块与螺纹柱上所开的限位槽配合,限位块的一侧具有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便于移动病人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每个上述安装方套的内端面上均安装有一个导向杆,两个限位块分别通过滑动配合安装在对应的导向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便于移动病人的病床,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导轨上所开的滑槽的一侧分别开有一个触发导槽,两个触发导槽分别与对应的内螺纹孔相通,两个触发板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滑块的一侧,两个触发板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两个触发导槽位于两个内螺纹孔内,且两个触发板位于内螺纹孔的一端与对应限位块上的斜面挤压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便于移动病人的病床,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安装板的一端具有避让缺口,避让缺口远离摆动轴的一端具有过渡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便于移动病人的病床,其特征在于:上述限位弹簧具有预压力,两个限位块靠近对应螺纹柱的一端具有斜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