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井下压风送水管路的便携式干雾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02


本发明涉及矿山井下用干雾抑尘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基于井下压风送水管路的便携式干雾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采矿技术不断发展,大型机械化采矿设备的普及导致井下生产性粉尘浓度不断增加,严重危害了井下工人的身体健康。因此,研发高效降尘技术和装备对控制井下粉尘浓度、保护工人职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井下抑尘措施主要应用通风排尘和喷雾降尘两种方法。实践表明,仅依靠通风排尘远不能满足现场除尘要求。此外,普通喷雾降尘装置产生的水雾颗粒大,比表面积小,加之煤尘的疏水性,致使其抑尘率有限,尤其对呼吸性粉尘。基于此,近年来,干雾抑尘技术由于雾化效果好、雾滴粒径小等原因,开始在矿山井下进行应用。然而,常见的干雾抑尘装备体积偏大、管阀数目众多,且需要外接动力源。这不仅使其运行成本增高,而且安装、移动及维护难度高,这大大降低了喷雾降尘装置在井下的使用效果,限制了其在井下的广泛使用。

基于此,研发一种使用便捷、可组合、低成本、日常维护难度低的干雾发生装置对提高井下抑尘率、改善工人工作环境、保障工人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目前干雾抑尘技术在矿山井下使用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局限性,提供一种基于井下压风送水管路的便携式干雾发生装置。

该装置包括壳体、喷头和管路系统,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上设置喷嘴出口及喷嘴保护器,喷嘴保护器固定于上壳体两侧,用于防止在搬运、安装过程中损坏喷嘴。下壳体用于支撑其余装置部件,下壳体两侧装有悬挂器,用于悬挂装置,喷头有气源入口及水源入口,喷头固定于喷嘴出口上,管路系统包括气路管组和水路管组,气路管组包括气路主管、气路支管和t型快速接头a,气路主管和气路支管通过t型快速接头a连接,气路支管出口接于喷头底端气源入口,水路管组包括水路主管、水路支管、t型快速接头b和l型快速接头,水路主管和水路支管通过t型快速接头b连接,水路支管出口接l型快速接头,l型快速接头另一端与喷头侧面水源入口相连接。

壳体材质为304镀锌不锈钢,厚度为2mm。

上壳体为梯形折弯,折弯夹角120°,三个折弯中,每个折弯长180cm,宽15cm,每个折弯中间有相距60cm的3个直径为3cm的圆孔作为喷嘴出口。

下壳体为u型折弯,长度为180cm。悬挂器121为钩型。

喷头选用喷口直径为8mm的304不锈钢制气、水联用喷嘴,喷头数量共9个,每个喷头要求进气压力1-3mpa、进水压力0.1-0.5mpa,所用气源和水源中的颗粒物直径不大于8mm,使用时须配合高精度气、水共用型过滤装置。

t型快速接头a和t型快速接头b为t型变径三通接头,接口直径12mm转8mm;l型快速接头使用直角二通接头,两接口直径均为8mm。两种快速接头均可以使用按压接口的方法快速连接和断开管道。

气路管组使用井下压风作为气源和动力源;气路主管和气路支管由t型快速接头a连接,气路主管直径12mm,气路支管直径8mm;气路主管入口接自制的高精度气、水共用型过滤装置气体出口,末端封堵,较粗的气路主管可以降低气体到达喷头前的气压损失;气路支管出口接于喷头底端气源入口;为了应对采场爆破等环境,气路管组选用耐高温高压的pu管。

水路管组使用井下压水作为水源和动力源;水路主管、水路支管由t型快速接头b连接,水路主管直径12mm,水路支管直径8mm;水路支管出口接于l型快速接头,l型快速接头另一端接喷头侧面水源入口;为了应对采场爆破等环境,水路管组选用耐高温高压的pu管。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利用井下压风系统作为动力源,并根据井下常规压风气压值,设计了对应干雾的发生装置,在保证雾化效果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干雾抑尘装备在井下动力不足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其使用成本。其次,该装置可进行组合使用,因此满足了井下不同断面抑尘的需求。此外,该装置具有使用便捷、维护简单等显著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井下压风送水管路的便携式干雾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井下压风送水管路的便携式干雾发生装置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基于井下压风送水管路的便携式干雾发生装置的喷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基于井下压风送水管路的便携式干雾发生装置的气、水流向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基于井下压风送水管路的便携式干雾发生装置的喷嘴连接示意图。

其中:1-壳体,2-喷头,3-管路系统,11-上壳体,12-下壳体,111-喷嘴出口,112-喷嘴保护器,121-悬挂器,21-气源入口,22-水源入口,31-气路管组,32-水路管组,311-气路主管,312-气路支管,313-t型快速接头a,321-水路主管,322-水路支管,323-t型快速接头b,324-l型快速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井下压风送水管路的便携式干雾发生装置。

如图1、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壳体1、喷头2和管路系统3,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上设置喷嘴出口111及喷嘴保护器112,下壳体12两侧装有悬挂器121,喷头2有气源入口21及水源入口22,喷头2固定于喷嘴出口111上,管路系统3包括气路管组31和水路管组32,气路管组31包括气路主管311、气路支管312和t型快速接头a313,气路主管311和气路支管312通过t型快速接头a313连接,气路支管312出口接于喷头2底端气源入口21,水路管组32包括水路主管321、水路支管322、t型快速接头b323和l型快速接头324,水路主管321和水路支管322通过t型快速接头b323连接,水路支管322出口接l型快速接头324,l型快速接头324另一端与喷头2侧面水源入口22相连接。

壳体1材质为304镀锌不锈钢,厚度为2mm。

上壳体11为梯形折弯,折弯夹角120°,三个折弯中,每个折弯长180cm,宽15cm,每个折弯中间有相距60cm的3个直径为3cm的圆孔作为喷嘴出口111。

下壳体12为u型折弯,长度为180cm。悬挂器121为钩型。

如图3所示,喷头2选用喷口直径为8mm的304不锈钢制气、水联用喷嘴,喷头2数量共9个,每个喷头要求进气压力1-3mpa、进水压力0.1-0.5mpa,所用气源和水源中的颗粒物直径为0-8mm。

t型快速接头a313和t型快速接头b323为t型变径三通接头,接口直径12mm转8mm;l型快速接头324使用直角二通接头,两接口直径均为8mm。

气路主管311和气路支管312为高压pu管,气路主管311直径为12mm,气路支管312直径为8mm。

水路主管321和水路支管322为高压pu管,水路主管321直径为12mm,水路支管322直径为8mm。

实际使用时,首先在地面对装置进行组装:(1)组装喷头2和管路系统3。如图5所示,使用t型快速接头a313连接气路主管311、气路支管312连接,再将气路支管312出口接于喷头底端气源入口21;使用t型快速接头b323连接水路主管321和水路支管322,将l型快速接头324一端接水路支管322出口,另一端接喷头2侧面水源入口22。(2)将喷头2和管路系统3组装到上壳体11上。将喷头2固定于上壳体11喷头出口111上。(3)将组装完成的上壳体11组装于下壳体上,完成本装置的组装。必要时可使用钩型悬挂器121将装置悬挂。

完成装置组装后,运至井下需要进行抑尘的地点,并将压风和压水接入本装置:首先将本装置气路主管311入口接自制的高精度气、水共用型过滤装置气体出口,水路主管321入口接自制的高精度气、水共用型过滤装置水出口,之后将自制的高精度气、水共用型过滤装置接入压风和压水管路。

开启高精度气、水共用型过滤装置的阀门,压风和压水管中的气体和水经过滤装置过滤掉粒径大于8mm的杂质后,通入管路系统3;如图4,过滤后的气体和水经由管路系统3进入喷头2混合,最终经由喷头雾化处理,形成干雾,达到干雾降尘的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井下压风送水管路的便携式干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喷头(2)和管路系统(3),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上设置喷嘴出口(111)及喷嘴保护器(112),下壳体(12)两侧装有悬挂器(121),喷头(2)有气源入口(21)及水源入口(22),喷头(2)固定于喷嘴出口(111)上,管路系统(3)包括气路管组(31)和水路管组(32),气路管组(31)包括气路主管(311)、气路支管(312)和t型快速接头a(313),气路主管(311)和气路支管(312)通过t型快速接头a(313)连接,气路支管(312)出口接于喷头(2)底端气源入口(21),水路管组(32)包括水路主管(321)、水路支管(322)、t型快速接头b(323)和l型快速接头(324),水路主管(321)和水路支管(322)通过t型快速接头b(323)连接,水路支管(322)出口接l型快速接头(324),l型快速接头(324)另一端与喷头(2)侧面水源入口(2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井下压风送水管路的便携式干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材质为304镀锌不锈钢,厚度为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井下压风送水管路的便携式干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为梯形折弯,折弯夹角120°,三个折弯中,每个折弯长180cm,宽15cm,每个折弯中间有相距60cm的3个直径为3cm的圆孔作为喷嘴出口(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井下压风送水管路的便携式干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2)为u型折弯,长度为18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井下压风送水管路的便携式干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器(121)为钩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井下压风送水管路的便携式干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2)选用喷口直径为8mm的304不锈钢制气、水联用喷嘴,喷头(2)数量共9个,每个喷头要求进气压力1-3mpa、进水压力0.1-0.5mpa,所用气源和水源中的颗粒物直径为不大于8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井下压风送水管路的便携式干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快速接头a(313)和t型快速接头b(323)为t型变径三通接头,接口直径12mm转8mm;l型快速接头(324)使用直角二通接头,两接口直径均为8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井下压风送水管路的便携式干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主管(311)和气路支管(312)为高压pu管,气路主管(311)直径为12mm,气路支管(312)直径为8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井下压风送水管路的便携式干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主管(321)和水路支管(322)为高压pu管,水路主管(321)直径为12mm,水路支管(322)直径为8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井下压风送水管路的便携式干雾发生装置,属于矿山井下用干雾抑尘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壳体、喷头和管路系统,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装有喷头出口和喷头保护器,下壳体装有悬挂器,管路系统包括气路管组和水路管组,气路管组包括气路主管、气路支管和T型快速接头A,水路管组包括水路主管、水路支管、T型快速接头B和L型快速接头。该装置选用井下压风、压水作为气、水源,动力源由压风提供,保证了装置微米级的雾化效果,结构上具有可组装性,降低了维护成本,减少了喷雾死角,可在井下任意地区悬挂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国;周子皓;金龙哲;徐晶格;欧盛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3.1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72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