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密封球阀。
背景技术:
球阀在管路中主要用来做切断、分配和改变介质的流动方向的常用部件,球阀按密封方式可分为硬密封球阀和软密封球阀两类;现有的软密封球阀大都装配有阀盖以容纳阀杆,进而导致体积大,用料多,并且密封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大,适用范围较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省去了阀盖以减小体积和减少用料,并实现了密封圈的自动长效密封,扩大了适用范围的软密封球阀。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软密封球阀,包括右阀体、左阀体、阀座组件、阀杆、球芯、止推垫片、密封组件和o型圈;左阀体可拆卸的设置在右阀体的左侧,右阀体的内部设置有阀腔,球芯设置在阀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阀体的上侧向外形成有回转块,所述阀杆竖直且可转动的设置在回转块的内部,所述密封组件套设在阀杆上并设于回转块的内部;所述阀杆的下端固定在球芯的上侧,所述阀座组件设置在右阀体和左阀体的内部;所述止推垫片和o型圈均套设在阀杆上;所述回转块的上侧开设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一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下端与阀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挡圈,所述止推垫片贴合在挡圈的下侧;所述阀杆竖直设置在第一沉孔和第一通孔中,所述阀杆的外侧向外形成有环向分布的定位圈,所述定位圈设于止推垫片的下侧,所述定位圈的外侧开设有环向分布的凹槽,所述o型圈套设并嵌入在凹槽中,所述o型圈的外侧贴合在第一通孔的内壁上;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填料组合、填料压盖、第一碟簧、填料压板和端盖;所述填料组合套设在阀杆上并设于第一通孔的内部上方,所述填料压板套设在阀杆上并设于第一沉孔中,所述阀杆上套设有两个第一碟簧,两个所述第一碟簧均设于填料压板和填料组合之间;所述端盖可拆卸的固定在回转块的上端;所述端盖的下侧贴合在填料压板的上侧,所述阀杆的上端向上穿过端盖并伸出到端盖的上方外侧。
优选地,所述右阀体的左侧开设有第一台阶孔,所述第一台阶孔的内端与阀腔相互连通,对应地,所述左阀体的右侧向外形成有套接柱,所述套接柱插入在第一台阶孔中。
优选地,所述套接柱的内端中心开设有第二台阶孔,所述第二台阶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进料孔,所述阀腔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三台阶孔,所述第三台阶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出料孔,所述出料孔与进料孔同心设置,所述球芯的内部开设有过料孔,所述过料孔与出料孔和进料孔均相互配合。
优选地,所述阀座组件包括支撑圈、软座圈、密封圈、调整垫片和第二碟簧;所述第三台阶孔和第二台阶孔中均嵌设有一个支撑圈,两个所述支撑圈的内侧均嵌设有一个软座圈,两个所述软座圈的外端外侧均套设并嵌入有一个密封圈和一个调整垫片,所述调整垫片设于密封圈的外侧,所述第二碟簧设置在第二台阶孔中并设于支撑圈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支撑圈的内侧开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上开设有环向分布的缺口槽,所述软座圈套设并嵌入在缺口槽中,所述软座圈的内侧向外形成有环向分布的密封面,所述密封面贴合在球芯的外侧,所述软座圈的外侧开设有环向分布的第一台阶槽。
优选地,所述支撑圈的外端外侧开设有环向分布的第二台阶槽,所述密封圈套设在第二台阶槽外,所述第二台阶槽的底面上形成有环向分布的第二斜面,对应地,所述密封圈的内侧形成有环向分布的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贴合在第二斜面上,所述第二碟簧的外侧边缘压紧在调整垫片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支撑圈的外端边缘还形成有环向分布的第四斜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将阀杆装设在右阀体内部以省去阀盖,从而减小了体积并减少用料,同时利用第二碟簧的反弹力实现了密封圈的自动长效密封,一定范围内摆脱了温度对密封性能的影响,扩大了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软密封球阀,包括右阀体1、左阀体2、阀座组件、阀杆3、球芯4、止推垫片5、密封组件和o型圈10;左阀体2可拆卸的设置在右阀体1的左侧,右阀体1的内部设置有阀腔102,球芯7设置在阀腔102中,右阀体1的上侧向外形成有回转块105,阀杆3竖直且可转动的设置在回转块105的内部,密封组件套设在阀杆3上并设于回转块105的内部;阀杆3的下端固定在球芯7的上侧,阀座组件设置在右阀体1和左阀体2的内部;止推垫片5和o型圈10均套设在阀杆3上;回转块105的上侧开设有第一沉孔106,第一沉孔106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107,第一通孔107的下端与阀腔102相互连通,第一通孔107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挡圈108,止推垫片5贴合在挡圈108的下侧;阀杆3竖直设置在第一沉孔106和第一通孔107中,阀杆3的外侧向外形成有环向分布的定位圈31,定位圈31设于止推垫片5的下侧,定位圈31的外侧开设有环向分布的凹槽32,o型圈10套设并嵌入在凹槽32中,o型圈10的外侧贴合在第一通孔107的内壁上;右阀体1的左侧开设有第一台阶孔101,第一台阶孔101的内端与阀腔102相互连通,对应地,左阀体2的右侧向外形成有套接柱201,套接柱201插入在第一台阶孔101中,套接柱201的内端中心开设有第二台阶孔202,第二台阶孔202的底面中心开设有进料孔203,阀腔102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三台阶孔103,第三台阶孔103的底面中心开设有出料孔104,出料孔104与进料孔203同心设置,球芯4的内部开设有过料孔41,过料孔41与出料孔104和进料孔203均相互配合;密封组件包括填料组合6、填料压盖7、第一碟簧8、填料压板9和端盖16;填料组合6套设在阀杆3上并设于第一通孔107的内部上方,填料压板9套设在阀杆3上并设于第一沉孔106中,阀杆3上套设有两个第一碟簧8,两个第一碟簧8均设于填料压板9和填料组合6之间;端盖16可拆卸的固定在回转块105的上端;端盖16的下侧贴合在填料压板9的上侧,阀杆3的上端向上穿过端盖16并伸出到端盖16的上方外侧;阀座组件包括支撑圈11、软座圈12、密封圈13、调整垫片14和第二碟簧15;第三台阶孔103和第二台阶孔202中均嵌设有一个支撑圈11,两个支撑圈11的内侧均嵌设有一个软座圈12,两个软座圈12的外端外侧均套设并嵌入有一个密封圈13和一个调整垫片14,调整垫片14设于密封圈13的外侧,第二碟簧15设置在第二台阶孔202中并设于支撑圈11的外侧;支撑圈11的内侧开设有第一斜面111,第一斜面111上开设有环向分布的缺口槽112,软座圈12套设并嵌入在缺口槽112中,软座圈12的内侧向外形成有环向分布的密封面121,密封面121贴合在球芯4的外侧,软座圈12的外侧开设有环向分布的第一台阶槽122,支撑圈11的外端外侧开设有环向分布的第二台阶槽113,密封圈13套设在第二台阶槽113外,第二台阶槽113的底面上形成有环向分布的第二斜面115,对应地,密封圈13的内侧形成有环向分布的第三斜面131,第三斜面131贴合在第二斜面115上,第二碟簧15的外侧边缘压紧在调整垫片14的外侧,支撑圈11的外端边缘还形成有环向分布的第四斜面114以避免第二碟簧15的内侧与支撑圈11的外侧相互接触而阻碍第二碟簧15的变形。
使用时:将物料管连接到进料孔203中并输入物料,然后转动阀杆3使其在密封组件中转动,进而带动球芯4转动,从而使得过料孔41的两端分别与进料孔203和出料孔104相互连通,进而使得物料流经阀座组件和过料孔41最终从出料孔104中排出;止推垫片5能防止阀杆3上下移动,o型圈10和密封组件均起到了密封作用;第二碟簧15产生的反弹力会向内推动位于第二台阶孔202中的调整垫片14,进而向内挤压位于第二台阶孔202中的密封圈13,密封圈13上的第三斜面131会沿着第二斜面115向外扩张,进而使得密封圈13的外侧圆周面始终贴合在第二台阶孔202的内壁上以实现密封;同时,第二碟簧15产生的反弹力还会向内推动位于第二台阶孔202中的支撑圈11,进而使得软座圈12上的密封面121压紧在球芯4的外侧表面;同理,反向转动阀杆3以带动球芯4上的过料孔41分别离开进料孔203和出料孔104,即可实现关断。
球阀在管路中主要用来做切断、分配和改变介质的流动方向的常用部件,球阀按密封方式可分为硬密封球阀和软密封球阀两类;现有的软密封球阀大都装配有阀盖以容纳阀杆,进而导致体积大,用料多,并且密封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大,适用范围较小;本实用新型将阀杆装设在右阀体内部以省去阀盖,从而减小了体积并减少用料,同时利用第二碟簧的反弹力实现了密封圈的自动长效密封,一定范围内摆脱了温度对密封性能的影响,扩大了适用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1.一种软密封球阀,包括右阀体、左阀体、阀座组件、阀杆、球芯、止推垫片、密封组件和o型圈;左阀体可拆卸的设置在右阀体的左侧,右阀体的内部设置有阀腔,球芯设置在阀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阀体的上侧向外形成有回转块,所述阀杆竖直且可转动的设置在回转块的内部,所述密封组件套设在阀杆上并设于回转块的内部;所述阀杆的下端固定在球芯的上侧,所述阀座组件设置在右阀体和左阀体的内部;所述止推垫片和o型圈均套设在阀杆上;所述回转块的上侧开设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一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下端与阀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挡圈,所述止推垫片贴合在挡圈的下侧;所述阀杆竖直设置在第一沉孔和第一通孔中,所述阀杆的外侧向外形成有环向分布的定位圈,所述定位圈设于止推垫片的下侧,所述定位圈的外侧开设有环向分布的凹槽,所述o型圈套设并嵌入在凹槽中,所述o型圈的外侧贴合在第一通孔的内壁上;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填料组合、填料压盖、第一碟簧、填料压板和端盖;所述填料组合套设在阀杆上并设于第一通孔的内部上方,所述填料压板套设在阀杆上并设于第一沉孔中,所述阀杆上套设有两个第一碟簧,两个所述第一碟簧均设于填料压板和填料组合之间;所述端盖可拆卸的固定在回转块的上端;所述端盖的下侧贴合在填料压板的上侧,所述阀杆的上端向上穿过端盖并伸出到端盖的上方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密封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阀体的左侧开设有第一台阶孔,所述第一台阶孔的内端与阀腔相互连通,对应地,所述左阀体的右侧向外形成有套接柱,所述套接柱插入在第一台阶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密封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柱的内端中心开设有第二台阶孔,所述第二台阶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进料孔,所述阀腔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三台阶孔,所述第三台阶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出料孔,所述出料孔与进料孔同心设置,所述球芯的内部开设有过料孔,所述过料孔与出料孔和进料孔均相互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密封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组件包括支撑圈、软座圈、密封圈、调整垫片和第二碟簧;所述第三台阶孔和第二台阶孔中均嵌设有一个支撑圈,两个所述支撑圈的内侧均嵌设有一个软座圈,两个所述软座圈的外端外侧均套设并嵌入有一个密封圈和一个调整垫片,所述调整垫片设于密封圈的外侧,所述第二碟簧设置在第二台阶孔中并设于支撑圈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密封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圈的内侧开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上开设有环向分布的缺口槽,所述软座圈套设并嵌入在缺口槽中,所述软座圈的内侧向外形成有环向分布的密封面,所述密封面贴合在球芯的外侧,所述软座圈的外侧开设有环向分布的第一台阶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密封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圈的外端外侧开设有环向分布的第二台阶槽,所述密封圈套设在第二台阶槽外,所述第二台阶槽的底面上形成有环向分布的第二斜面,对应地,所述密封圈的内侧形成有环向分布的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贴合在第二斜面上,所述第二碟簧的外侧边缘压紧在调整垫片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密封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圈的外端边缘还形成有环向分布的第四斜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