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筒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0


本发明属于护理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筒护理床。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国内医院和养老护理机构对护理类医疗产品的需求也逐步增加。护理床作为医院和疗养机构必不可少的医疗工具,其需求数量也在不断被增加,然而,现有的护理床功能单一,只能实现坐起、屈腿等动作,但是拥有上述机构的护理床功能单一,不能实现趴卧、翻身等动作,不能有效缓解老人背部,使其长时间处于被压迫状态,进而使老人背部受损。所以需要设计一款圆筒护理床投入使用。

摘要一种圆筒护理床包括外侧床架、旋转圆筒、旋转圆筒1、机构撑板、内侧床架、屈腿屈臂机构、刹车机构、内侧床架伸缩机构、床体旋转轴;所述外侧床架、旋转圆筒、旋转圆筒1通过床体旋转轴上传动齿轮与旋转圆筒1啮合进行连接、传动;所述内侧床架设置于旋转圆筒内;所述机构撑板设置在内侧床架下方;所述屈腿屈腿屈臂机构设置在机构撑板上方;所述内侧床架伸缩机构设置在内侧床架左右两侧;所述刹车机构安装与床体旋转轴上且与床体旋转轴同轴心。本发明的一种圆筒护理床通过自动、手动两种控制模式来实现左侧身、右侧身、趴卧、屈腿、屈臂等动作,可充分缓解老人由于长期躺卧造成的背部受损,能够使得老人全身得到放松,设置手动控制模式,可根据老人自身情况自行进行控制,避免了老人久睡不懂对其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翻身圆筒护理床。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翻身圆筒护理床,包括外侧床架、旋转圆筒、旋转圆筒1、机构撑板、内侧床架、承重网、屈腿机构、屈臂机构、刹车机构、内侧床架伸缩机构;

所述外侧床架、旋转圆筒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制动;

所述旋转圆筒1上冲压有齿;

所述旋转圆筒共有4个;

优选地,还包括旋转圆筒内侧钢槽、旋转圆筒内侧钢板钢板;

所述旋转圆筒内侧钢槽置于旋转圆筒内侧;

所述旋转圆筒内侧钢板嵌于钢槽内部以确保所有旋转圆筒同轴心;

所述外侧床架设置在旋转圆筒底部;

所述内侧床架设置于旋转圆筒内部;

所述机构撑板设置于所述内侧床架下部;

所述屈腿机构、屈臂机构设置于机构撑板上;

所述内侧床架包括内侧床架横梁、内侧床架侧梁、内侧床架竖梁;

所述内侧床架横梁,内侧床架侧梁,内侧床架竖梁均设置于旋转圆筒内部且分别设置有两组,呈对称分布;

所述内侧床架横梁设置于旋转圆筒内部,与旋转圆筒端面平齐,且与外侧床架保持平行;

所述内侧床架侧梁呈”工”字形结构,内侧床架侧梁安装于内侧床架横梁之中,且可在内侧床架横梁上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所述内侧床架竖梁呈“t”字形,设置与于内侧床架侧梁上端且与其垂直;

所述承重网设置于内侧床架竖梁上端,水平放置,固定于旋转圆筒内侧;

优选地,还包括承重网滑轨;

所述承重网滑轨设置在承重网左右两侧,两端滑轨四角固定于内侧床架伸缩套筒侧面,可沿滑轨进行滑动;

优选地,还包括传动机构、电机、电机1、内侧床架伸缩套筒、床体旋转轴、床体旋转挡圈、屈腿屈臂机构、机构支撑凸台、皮带轮;

所述传动机构安装于床体旋转轴中部,由齿轮与旋转圆筒上的齿相啮合进行传动;

所述电机设置于外侧床架侧方;

所述电机1设置于机构撑板中部;

所述屈腿机构、屈臂机构通过所述电机1对其进行操控;

所述屈腿机构、屈臂机构左右两侧结构完全相同;

所述屈腿机构、屈臂机构通过皮带相连接;

所述机构支撑凸台设置在机构撑板上

所述机构支撑凸台用于支撑连接轴;

所述连接轴分为前端连接轴、后端连接轴,形状结构完全相同,且在端面附近开有螺纹,并设置有螺母;

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皮带轮;

所述皮带轮安装于前后端连接轴中部,以及电机1转轴上,用于电机1带动机构运动;

所述连接轴安装在连接孔内;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机构支撑凸台中间位置;

所述前端连接轴与后端连接轴分别用于连接屈臂机构与屈腿机构;

所述屈臂机构包括屈臂杆1、屈臂杆2;

所述屈臂杆1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圆形孔;

所述屈臂杆1前端圆形孔与连接轴同轴心连接,且用螺母固定其两侧,以免发生滑动;

所述屈臂杆2呈圆柱形;

所述屈臂杆2与所述屈臂杆1后端圆形孔呈同轴心连接,且外围包有海绵保护套;

所述屈腿机构包括屈腿杆1、屈腿杆2、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前后端均设置有圆形孔;

所述连接杆前端圆形孔与电机1转轴同心连接;

所述连接杆后端圆形孔与连接轴同心连接;

所述屈腿杆1前后端均设置有圆形孔;

所述屈腿杆1前端圆形孔与连接轴同轴心连接;

所述屈腿杆2呈圆柱形且外围包有海绵护套;

所述屈腿杆2与屈腿杆1后端圆形孔同轴心连接;

所述屈腿杆1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螺母,以固定屈腿杆1,避免其发生滑动;

所述电机1上安装有皮带轮,以带动屈腿机构、屈臂机构进行运动;

所述刹车机构安装于床体旋转轴中部;

所述床体旋转轴设置在外侧床架上,呈对称分布;

所述内侧床架伸缩套筒安装于旋转圆筒内部,与内侧床架竖梁上端保持平行;

所述床体旋转挡圈安装于床体旋转轴上,呈同轴心分布,且与旋转圆筒相切以达到减摩效果;

所述电机与床体旋转轴通过皮带连接作为动力源输入动力;

优选地,还包括中间床板、左侧床板、右侧床板;

所述中间床板设置在内侧床架横梁与内侧床架侧梁之内;

所述左侧床板设置在内侧床架侧梁与内侧床架左侧竖梁之内;

所述右侧床板设置在内侧床架侧梁与内侧床架右侧竖梁之内;

优选地,还包括底部床板撑板、侧方床板撑板;

所述底部床板撑板设置在中间床板下方;

所述侧方床板撑板设置在左侧床板与右侧床板下方;

所述底部床板撑板上开有4个矩形槽以提供屈腿屈臂机构工作半径;

优选地,还包括自动、手动两种控制系统;

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电机、电机1;

所述电机、电机1均为伺服电机;

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内编写有相应plc程序;

所述手动控制系统为一手动控制器;

所述手动控制系统可自行变换姿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打破传统定势思维,提供了一种由旋转圆筒作为依托的可翻转式护理床。

2.本发明提供的护理床通过plc控制程序实现护理床的翻转,可使得病人在不离开床的前提下完成左侧翻身、右侧翻身、屈腿、屈臂、趴卧等动作,既可以使得老人充分活动,且趴卧动作可充分缓解病人背部疲劳,避免背部损伤。

3.本发明在旋转圆筒内的内侧床架侧梁可沿着内侧床架横梁方向移动,可供给不同体征的人使用。

4.本发明通过自动、手动两种控制模式,即可实现自动控制,也可实现病人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进行调控。

5.本发明后续还可根据自身需要加装前后翻身机构以实现功能多样化。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做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圆筒护理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圆筒护理床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圆筒护理床传动部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圆筒护理床内侧床架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圆筒护理床内侧床架伸缩套筒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圆筒护理床屈腿屈臂机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圆筒护理床不同工作形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圆筒护理床不同工作形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圆筒护理床不同工作形态示意图;

图中所示:0、机构撑板1、外侧床架床腿2、床体旋转轴3、内侧床架竖梁4、旋转圆筒5、内侧床架伸缩套筒6、旋转圆筒内侧钢板7、旋转圆筒18、内侧床架侧梁9、承重网10、承重网滑轨11、底部床板撑板12、床体旋转挡圈13、刹车机构14、电机15、内侧床架伸缩轨道16、内侧床架伸缩轨道螺杆17、内侧床架伸缩轨道螺母18、传动齿轮19、内侧床架横梁20、皮带轮21、电机122、皮带23、机构支撑凸台24、连接轴25、屈臂机构杆126、屈臂机构杆227、屈腿机构杆128、屈腿机构杆229、海绵保护套30、固定螺母1-1、中间床板1-2、左侧床板1-3、右侧床板1-4、侧方床板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4所示,一种圆筒护理床,包括外侧床架、旋转圆筒(4)、内侧床架(3、8、19)、屈腿屈臂机构、刹车机构(13)、内侧床架伸缩机构、床体旋转轴;所述所述内侧床架设置于旋转圆筒内;所述机构撑板(0)设置在内侧床架下方;所述屈腿屈腿屈臂机构设置在机构撑板上方;所述内侧床架伸缩机构设置在内侧床架左右两侧;所述刹车机构安装与床体旋转轴上且与床体旋转轴同轴心;所述刹车机构实则为一套棘轮机构,当设备正在旋转工作时,为防止由于惯性作用导致设备旋转圆筒过度旋转,刹车机构可有效制止圆筒过度旋转;所述内侧床架伸缩机构为手动伸缩控制,内侧床架在一定范围可通过调节内侧床架侧梁、内侧床架竖梁来调节内侧床架内部空间。

如图1、4、5所示,一种圆筒护理床,还包括内侧床架侧梁(8)、内侧床架竖梁(3)、床体旋转挡圈(12)、内侧床架伸缩套筒(5)、承重网(9)、承重网滑轨(10);所述内侧床架侧梁(8)呈”工”字形结构,内侧床架侧梁(8)安装于内侧床架横梁(19)之中,且可在内侧床架横梁(19)上在一定范围内运动;所述内侧床架竖梁(3)呈“t”字形,设置与于内侧床架侧梁(8)上端且与其垂直;所述承重网(9)设置于内侧床架竖梁(3)上端,水平放置,固定于旋转圆筒(4)内侧;所述承重网滑轨(10)设置在承重网(9)左右两侧,两端滑轨四角固定于内侧床架伸缩套筒(5)侧面,可沿滑轨进行滑动;所述床体旋转挡圈(12)安装于床体旋转轴(2)上,呈同轴心分布,且与旋转圆筒相切以达到减摩效果;所述内侧床架伸缩套筒(5)安装于旋转圆筒内部,与内侧床架竖梁(3)上端保持平行,内侧床架竖梁可在内侧床架伸缩套筒(5)内进行运动;所述内侧床架伸缩套筒与内侧床架竖梁重合部分设置有运动轨道(15);所述运动轨道上安装有螺杆(16)与螺母(17),用于固定内侧床架;当需要调节内侧床架两侧床架之间距离时,通过移动内侧床架两侧侧梁与内侧床架两侧竖梁来调节内侧床架内的空间,当调节完成时,可通过内侧床架伸缩套筒与内侧床架竖梁重合部分设置的运动轨道以及螺杆与螺母来对内侧床架形成固定。所述内侧床架伸缩套筒外侧呈圆弧状,半径与旋转圆筒(4)内径相同。

如图6所示,一种圆筒护理床,还包括屈腿屈臂机构中的多组零件;所述多组零件包括机构支撑凸台(23)、连接轴(24)、屈腿机构(27、28)、屈臂机构(25、26)、海绵保护套(29)、固定螺母(30)、电机1(21)、皮带轮(20)、皮带(22);所述屈腿机构包括屈腿机构杆1(27)、屈腿机构杆2(28)、海绵保护套(29);所述屈腿机构、屈臂机构分别连接于前端连接轴(24)与后端连接轴(24)上;所述前端连接轴(24)、后端连接轴(24)、电机1(21)、中间均安装有皮带轮(20),通过电机1(21)带动皮带进行传动;所述连接轴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螺纹,且安装有固定螺母(30);所述屈腿机构、屈臂机构安装在连接轴上,在一定范围内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屈腿屈臂机构两端距离;所述屈腿屈臂机构左右两侧结构完全相同。

如图1所示的一种圆筒护理床,还包括中间床板(1-1)、左侧床板(1-2)、右侧床板(1-3)、底部床板撑板(11)、侧方床板撑板(1-4);所述中间床板设置在内侧床架横梁(19)与内侧床架侧梁(8)之内;所述左侧床板(1-2)设置在内侧床架侧梁(8)与内侧床架左侧竖梁(3)之内;所述右侧床板设置在内侧床架侧梁与内侧床架右侧竖梁(3)之内;所述底部床板撑板(11)设置在中间床板(1-1)下方;所述侧方床板撑板(1-4)设置在左侧床板(1-2)与右侧床板(1-3)下方;所述底部床板撑板(11)上开有4个矩形槽以提供屈腿屈臂机构工作半径。

如图7、8、9所示的一种圆筒护理床,还包括自动、手动两种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电机(14)、电机1(21);所述电机、电机1均为伺服电机。

如图7、8、9所示为一种圆筒护理床的三种不同工作形态,分别为左侧身形态(图7)、趴卧形态(图8)与右侧身形态(图9),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内编写有相应plc程序,当处于自动控制状态时,设备会在规定时间变换以上三种形态以达到自动控制效果;当处于手动控制状态时,用户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通过手动控制器来自行调节设备状态。

如图3所示的一种圆筒护理床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动力来源为电机(14)通过专用电机皮带带动床体旋转轴(2)进行旋转,在床体旋转轴上安装有传动齿轮(18),同时在旋转圆筒1(7)上也采用一定机械加工方式加工有齿,当电机运转时床体旋转轴与电机之间存在一定的传动比,以减速方式带动床体旋转轴进行旋转,在床体旋转轴上安装的传动齿轮与旋转圆筒1之间亦存在传动比,进而进一步减速使得旋转圆筒进行旋转,以达到所需目的;整套设备进行二级减速设置,既可以防止设备旋转过快损坏电机,亦可使得老人在被护理过程中避免身体受到二次伤害;在整套设备运转时,屈腿屈臂机构也在同一时间进行运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结构设计、实用性等方面完全符合产业发展需求,且所揭示的结构均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符合发明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圆筒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床架、旋转圆筒、旋转圆筒1、机构撑板、内侧床架、屈腿屈臂机构、刹车机构、内侧床架伸缩机构、床体旋转轴;

所述外侧床架、旋转圆筒、旋转圆筒1通过床体旋转轴上传动齿轮与旋转圆筒1啮合进行连接、传动;

所述所述内侧床架设置于旋转圆筒内;

所述机构撑板设置在内侧床架下方;

所述屈腿屈腿屈臂机构设置在机构撑板上方;

所述内侧床架伸缩机构设置在内侧床架左右两侧;

所述刹车机构安装与床体旋转轴上且与床体旋转轴同轴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筒护理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侧床架侧梁、内侧床架竖梁、床体旋转挡圈、内侧床架伸缩套筒、承重网、承重网滑轨;

所述内侧床架侧梁呈”工”字形结构,内侧床架侧梁安装于内侧床架横梁之中,且可在内侧床架横梁上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所述内侧床架竖梁呈“t”字形,设置与于内侧床架侧梁上端且与其垂直;

所述承重网设置于内侧床架竖梁上端,水平放置,固定于旋转圆筒内侧;

所述承重网滑轨设置在承重网左右两侧,两端滑轨四角固定于内侧床架伸缩套筒侧面,可沿滑轨进行滑动;

所述床体旋转挡圈安装于床体旋转轴上,呈同轴心分布,且与旋转圆筒相切以达到减摩效果;

所述内侧床架伸缩套筒安装于旋转圆筒内部,与内侧床架竖梁上端保持平行,内侧床架竖梁可在内侧床架伸缩套筒内进行运动;

所述内侧床架伸缩套筒与内侧床架竖梁重合部分设置有运动轨道;

所述运动轨道上安装有螺杆与螺母,用于固定内侧床架;

所述内侧床架伸缩套筒外侧呈圆弧状,半径与旋转圆筒内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筒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屈腿屈臂机构包括多组零件;

所述多组零件包括机构支撑凸台、连接轴、屈腿机构、屈臂机构、海绵保护套、固定螺母、电机1、皮带轮、皮带;

所述屈腿机构包括屈腿机构杆1、屈腿机构杆2、海绵保护套;

所述屈腿机构、屈臂机构分别连接于前端连接轴与后端连接轴上;

所述前端连接轴、后端连接轴、电机1、中间均安装有皮带轮,通过电机1带动皮带进行传动;

所述连接轴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螺纹,且安装有固定螺母;

所述屈腿机构、屈臂机构安装在连接轴上,在一定范围内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屈腿屈臂机构两端距离。

4.所述屈腿屈臂机构左右两侧结构完全相同;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筒护理床,还包括中间床板、左侧床板、右侧床板、底部床板撑板、侧方床板撑板;

所述中间床板设置在内侧床架横梁与内侧床架侧梁之内;

所述左侧床板设置在内侧床架侧梁与内侧床架左侧竖梁之内;

所述右侧床板设置在内侧床架侧梁与内侧床架右侧竖梁之内;

所述底部床板撑板设置在中间床板下方;

所述侧方床板撑板设置在左侧床板与右侧床板下方;

所述底部床板撑板上开有4个矩形槽以提供屈腿屈臂机构工作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筒护理床,还包括自动、手动两种控制系统;

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电机、电机1;

所述电机、电机1均为伺服电机;

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内编写有相应plc程序;

所述手动控制系统为一手动控制器;

所述手动控制系统可自行变换姿态。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圆筒护理床,包括外侧床架、旋转圆筒、旋转圆筒1、机构撑板、内侧床架、屈腿屈臂机构、刹车机构、内侧床架伸缩机构、床体旋转轴;所述外侧床架、旋转圆筒、旋转圆筒1通过床体旋转轴上传动齿轮与旋转圆筒1啮合进行连接、传动;所述所述内侧床架设置于旋转圆筒内;所述机构撑板设置在内侧床架下方;所述屈腿屈腿屈臂机构设置在机构撑板上方;所述内侧床架伸缩机构设置在内侧床架左右两侧;所述刹车机构安装与床体旋转轴上且与床体旋转轴同轴心。本发明的一种圆筒护理床通过自动、手动两种控制模式来实现左侧身、右侧身、趴卧、屈腿、屈臂等动作,可充分缓解老人由于长期躺卧造成的背部受损,能够使得老人全身得到放松,设置手动控制模式,可根据老人自身情况自行进行控制,避免了老人久睡不懂对其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山;王辉;李向阳;罗庆;刘学凯;康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辉
技术研发日:2020.02.2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71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