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矸固体充填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73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矸固体充填方法。



背景技术:

原矸固体充填主要是把井上、井下煤矸石破碎成符合充填要求的颗粒,经过运输至井下并由抛矸机抛入采空区,以支撑煤体围岩,减少甚至防止围岩垮落和变形的一种顶板控制充填采煤技术。原矸固体充填不但具有系统相对简单,机械化程度高,充填系统初期投资较低等优点,而且不使用胶结料,吨煤充填成本也相对较低,因而被广泛采用。但是,由于原矸固体充填是利用重力将充填材料抛入采空区,使充填体的密实度降低,充填体压缩率较大,对岩层移动与地表沉陷的控制效果不好。常用的捣实方法存在简单粗犷的弊病,尤其是充填体底层捣实效果不佳,地面沉降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矸石固体充填方法,提高充填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原矸固体充填方法,包括:带式输送机、多孔底卸式输送机、带有捣实装置的充填支架,带式输送机配合多孔底卸式输送机送料,多孔底卸式输送机悬吊于充填支架后顶梁尾部,多孔底卸式输送机在每一充填支架后部都设有送料漏孔,每一送料漏孔下方为一充填工位,所述充填支架包括支架底座1,支架底座通过立柱2、10将前顶梁3和后顶梁5支撑在工作区顶板下端面,捣实装置设置于充填支架尾部对充填的原矸固体进行夯实,所述充填方法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在充填区由内向外顺序对各充填工位送料,单次送料量不超过充填总高度的1/3;

第二步,对充填的原矸固体进行夯实,送料与夯实交替进行,完成前一充填工位夯实后再对下一充填工位送料;

第三步,按步骤1、2顺序完成由底到顶的逐层充填;

第四步,对填充体整体夯实。

方案进一步说明是,所述捣实装置包括:压实板9、压实液压千斤顶4、捣实液压千斤顶8、捣实推板7,压实板9铰接充填支架底座1,捣实液压千斤顶8位于压实板9之内,捣实推板7设置在捣实液压千斤顶8顶端,捣实液压千斤顶8伸展推动捣实推板7向后推实充填料,压实液压千斤顶4连接充填支架顶梁与压实板9上平面,用压实液压千斤顶4带动压实板9不间断的回缩和转动向下的动作对充填的原矸固体进行压实,当填充的原矸固体高于压实板时,用捣实推板7将原矸固体向上推。

方案进一步说明是,所述多孔底卸式输送机通过可伸缩机构6悬吊于充填支架后顶梁尾部,所述可伸缩机构包括吊架板601,吊架板601通过导轮602和导轨603连接后顶梁板5尾端,在后顶梁板5尾端设置有液压伸缩臂604,液压伸缩臂604连接吊架板601,在吊架板601下端面设置有吊耳,吊耳连接多孔底卸式输送机605,多孔底卸式输送机605连接带式输送机,充填原矸固体时,液压伸缩臂604伸出带动多孔底卸式输送机605向后移动对充填工位送料,夯实原矸固体时,液压伸缩臂604回缩带动多孔底卸式输送机605向前移动,使原矸固体完整的填满充填工位空间。

方案进一步说明是,所述液压伸缩臂604将吊架板601推出后顶梁板5尾端至少0.5米。

方案进一步说明是,所述支架底座1尾端斜向翘起挡板与支架底座1水平夹角是60°至70°。

方案进一步说明是,所述压实液压千斤顶4收起时,所述压实板9与支架底座1尾端斜向翘起挡板处于同一平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循环送料、循环夯实相结合大幅提升充填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充填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充填支架的可伸缩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原矸固体充填方法,涉及设备包括:带式输送机、多孔底卸式输送机、带有捣实装置的充填支架。

带有捣实装置的充填支架,见图1所示,包括支架底座1,支架底座通过立柱2、10将前顶梁3和后顶梁5支撑在工作区顶板下端面,捣实装置设置于充填支架尾部对充填的原矸固体进行夯实。捣实装置包括:压实板9、压实液压千斤顶4、捣实液压千斤顶8、捣实推板7。支架底座1尾端设有斜向翘起挡板,该斜向翘起挡板高度为填充支架高度的1/5~1/4,斜向翘起挡板与支架底座1水平夹角是60°至70°,压实板9铰接充填支架底座1斜向翘起挡板顶端的铰链座。捣实液压千斤顶8位于压实板9之内,捣实推板7设置在捣实液压千斤顶8顶端,捣实液压千斤顶8伸展推动捣实推板7向后推实充填料。压实液压千斤顶4连接充填支架顶梁与压实板9上平面,送料时,压实液压千斤顶4活塞杆收缩,带动压实板9向上偏转,此时压实板9与支架底座1尾端斜向翘起挡板处于同一平面,阻挡原矸固体向充填支架前部扩散。夯实充填料时,压实液压千斤顶4带动压实板9不间断的回缩和转动向下的动作对充填的原矸固体进行压实,当填充的原矸固体高于压实板9时,用捣实推板7将原矸固体向上推。多孔底卸式输送机通过可伸缩机构6悬吊于充填支架后顶梁5尾部,多孔底卸式输送机在每一充填支架后部都设有送料漏孔,每一送料漏孔下方为一充填工位。

可伸缩机构6,见图2所示,包括吊架板601,吊架板601通过导轮602和导轨603连接后顶梁板5尾端,在后顶梁板5尾端设置有液压伸缩臂604,液压伸缩臂604连接吊架板601,在吊架板601下端面设置有吊耳,吊耳连接多孔底卸式输送机605,多孔底卸式输送机605连接带式输送机,充填原矸固体时,液压伸缩臂604将吊架板601推出后顶梁板5尾端至少0.5米,吊架板601带动多孔底卸式输送机605向后移动对充填工位送料,夯实原矸固体时,液压伸缩臂604回缩带动多孔底卸式输送机605向前移动,使原矸固体完整的填满充填工位空间。

一种原矸固体充填方法,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在充填区由内向外顺序对各充填工位送料,单次送料量不超过充填总高度的1/3;

第二步,对充填的原矸固体进行夯实,送料与夯实交替进行,完成前一充填工位夯实后再对下一充填工位送料;

第三步,按步骤1、2顺序完成由底到顶的逐层充填;

第四步,对填充体整体夯实。

本发明充分考虑填充体底部夯实不足问题,采取充填工位逐一送料,逐一捣实的模式,有助于充填体在夯实过程中扩散,提高充填体密实度。2019年3月在亭南煤业建设完成的一盘区1102工作面原矸固体充填开采工程,采用原矸固体充填开采方式开采煤炭资源,日消化矸石最高已达2400吨。截止6月18日,井下工作面累计推进88.9m、采煤9.1万吨,工作面充实率为80%,目前地表没有观测到下沉数据。


技术特征:

1.一种原矸固体充填方法,包括:带式输送机、多孔底卸式输送机、带有捣实装置的充填支架,带式输送机配合多孔底卸式输送机送料,多孔底卸式输送机悬吊于充填支架后顶梁尾部,多孔底卸式输送机在每一充填支架后部都设有送料漏孔,每一送料漏孔下方为一充填工位,所述充填支架包括支架底座(1),支架底座通过立柱(2)(10)将前顶梁(3)和后顶梁(5)支撑在工作区顶板下端面,捣实装置设置于充填支架尾部对充填的原矸固体进行夯实,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填方法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在充填区由内向外顺序对各充填工位送料,单次送料量不超过充填总高度的1/3;

第二步,对充填的原矸固体进行夯实,送料与夯实交替进行,完成前一充填工位夯实后再对下一充填工位送料;

第三步,按步骤1、2顺序完成由底到顶的逐层充填;

第四步,对填充体整体夯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捣实装置包括:压实板(9)、压实液压千斤顶(4)、捣实液压千斤顶(8)、捣实推板(7),压实板(9)铰接充填支架底座(1),捣实液压千斤顶(8)位于压实板(9)之内,捣实推板(7)设置在捣实液压千斤顶(8)顶端,捣实液压千斤顶(8)伸展推动捣实推板(7)向后推实充填料,压实液压千斤顶(4)连接充填支架顶梁与压实板(9)上平面,用压实液压千斤顶(4)带动压实板(9)不间断的回缩和转动向下的动作对充填的原矸固体进行压实,当填充的原矸固体高于压实板时,用捣实推板(7)将原矸固体向上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底卸式输送机通过可伸缩机构(6)悬吊于充填支架后顶梁尾部,所述可伸缩机构包括吊架板(601),吊架板(601)通过导轮(602)和导轨(603)连接后顶梁板(5)尾端,在后顶梁板(5)尾端设置有液压伸缩臂(604),液压伸缩臂(604)连接吊架板(601),在吊架板(601)下端面设置有吊耳,吊耳连接多孔底卸式输送机(605),多孔底卸式输送机(605)连接带式输送机,充填原矸固体时,液压伸缩臂(604)伸出带动多孔底卸式输送机(605)向后移动对充填工位送料,夯实原矸固体时,液压伸缩臂(604)回缩带动多孔底卸式输送机(605)向前移动,使原矸固体完整的填满充填工位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液压伸缩臂(604)将吊架板(601)推出后顶梁板(5)尾端至少0.5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底座(1)尾端斜向翘起挡板与支架底座(1)水平夹角是60°至7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实液压千斤顶(4)收起时,所述压实板(9)与支架底座(1)尾端斜向翘起挡板处于同一平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矸固体充填方法,充填采用带式输送机配合多孔底卸式输送机送料,利用充填支架的捣实装置夯实充填体。其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在充填区由内向外顺序对各充填工位送料,单次送料量不超过充填总高度的1/3;第二步,送料与夯实交替进行,完成前一充填工位夯实后再对下一充填工位送料;第三步,按步骤1、2顺序完成由底到顶的逐层充填;第四步,对填充体整体夯实。本发明通过循环送料、循环夯实相结合大幅提升充填质量。收到当年无沉降,少沉降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施现院;孙刚;李秀山;曹忠;赵庆民;毕晓伦;柳成懋;毕智强;毋东良;徐春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康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71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