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吸尘装置及手持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一种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的装置,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产生多个品类,如卧式、立式、手持式、桶式和推杆式吸尘器。
传统的手持式吸尘器通常将电动抽风机设有“头部”,即吸尘器的前端,通电后抽风机工作,产生吸力和压力,在吸力和压力的作用下,空气高速排出,而风机前端吸尘部分的空气不断地补充风机中的空气,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外界空气经过流道,灰尘和杂物进入滤尘袋内,空气经过滤片净化后,由机体尾部排出。
现有的手持吸尘器多采用单螺旋风道,使吸入吸尘器的灰尘贴吸尘器内壁旋转,但是在远离螺旋壁的一端,气体螺旋动力不足,从而导致远离螺旋壁的一端的气体旋转不畅,降低了吸尘效率,也容易堵塞远离螺旋壁的一端排气口和排尘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吸尘装置及手持式吸尘器,提高了吸尘效率,气流的流道更加顺畅,且灰尘不易堵塞排气口和排尘口。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吸尘装置,包括:体部、抽吸嘴和电机;
所述体部具有在前端和后端之间延伸的外部壁,所述体部的前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抽吸嘴设置在进气口上,所述体部内设置有第一螺旋壁,所述第一螺旋壁设置在进气口处,所述体部内设置有第二螺旋壁,所述第二螺旋壁设置在体部的后端,所述体部的后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体部的后端的排气口处,所述电机用于从排气口吸气,所述第一螺旋壁和第二螺旋壁均用于使进入体部内的气体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体部内设置了第一螺旋壁和第二螺旋壁,使进入体部的气体在体部的前端和后端均有螺旋壁加持,使气体在体部内旋转更为流畅,动力更足,提高吸尘装置的吸尘效率,同时使灰尘紧贴体部内壁,有效的避免灰尘堵塞排气口和排尘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旋壁与第二螺旋壁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用于对通过排气口排出体部外的气体进行过滤,过滤装置有效的过滤掉灰尘,使灰尘留在体部内或集尘盒内,将清洁的空气从排气口排除。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为滤网和/或过滤棉,滤网可以对较大的垃圾进行过滤,例如纸屑、毛发等,过滤孔较为细小的滤网也可以过滤灰尘,过滤棉可以有效的对细小的灰尘进行过滤,滤网和过滤棉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设置在第一螺旋壁的切线上,有效的使进入体部的气体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抽吸嘴为l型筒状结构,所述抽吸嘴的一端设置在进气口上,l型的抽吸嘴适用与狭小的工作环境,。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有集尘盒,所述集尘盒可拆卸式安装在体部上,所述体部的外部壁上设置有排尘口,所述排尘口设置在第二螺旋壁的切线上,所述集尘盒设置在排尘口下方,集尘盒可有效的扩大集尘空间,可以使吸尘装置持续工作的时间更久,提高吸尘效率,而且集尘盒有效的分担了体部内的灰尘,有效的避免了体部内的灰尘堵塞排气口和排尘口。
进一步地,所述体部的前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前端盖,所述第一螺旋壁设置在前端盖上,所述前端盖拆卸后便于清理过滤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旋壁设置在第一螺旋壁的螺旋延长线上,有效的确保了气体旋转的流畅性,提高吸尘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旋壁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进气口处,所述挡板用于辅助进入体部内的气体旋转,挡板有效的使进入体部的气体沿着第一螺旋壁的螺旋线方向运动,使气体更容易的旋转。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上述的吸尘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带有上述吸尘装置的手持式吸尘器可以使进入体部的气体在体部的前端和后端均有螺旋壁加持,使气体在体部内旋转更为流畅,动力更足,提高吸尘装置的吸尘效率,同时使灰尘紧贴体部内壁,有效的避免灰尘堵塞排气口和排尘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体部内设置了第一螺旋壁和第二螺旋壁,使进入体部的气体在体部的前端和后端均有螺旋壁加持,使气体在体部内旋转更为流畅,动力更足,提高吸尘装置的吸尘效率,同时使灰尘紧贴体部内壁,有效的避免灰尘堵塞排气口和排尘口。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体部上设置排尘口和集尘盒,集尘盒可有效的扩大集尘空间,可以使吸尘装置持续工作的时间更久,提高吸尘效率,而且集尘盒有效的分担了体部内的灰尘,有效的避免了体部内的灰尘堵塞排气口和排尘口。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排尘口设置在第二螺旋壁的切线方向上,旋转的气流可以高效的将灰尘等杂物带入至集尘盒,减少体部内存储的灰尘,有效的避免了体部内的灰尘堵塞排气口和排尘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尘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尘装置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体部;2、抽吸嘴;3、电机;4、进气口;5、第一螺旋壁;6、第二螺旋壁;7、过滤装置;8、排尘口;9、集尘盒;10、前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装置及手持式吸尘器,其原理是通过在体部内设置了第一螺旋壁和第二螺旋壁,使进入体部的气体在体部的前端和后端均有螺旋壁加持,使气体在体部内旋转更为流畅,动力更足,以达到提高吸尘装置的吸尘效率,同时使灰尘紧贴体部内壁,有效的避免灰尘堵塞排气口和排尘口的目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吸尘装置,包括:体部1、抽吸嘴2和电机3;
所述体部1具有在前端和后端之间延伸的外部壁,所述体部1的前端设置有进气口4,所述抽吸嘴2设置在进气口4上,所述体部1内设置有第一螺旋壁5,所述第一螺旋壁5设置在进气口4处,所述体部1内设置有第二螺旋壁6,所述第二螺旋壁6设置在体部1的后端,所述体部1的后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电机3安装于所述体部1的后端的排气口处,所述电机3用于从排气口吸气,所述第一螺旋壁5和第二螺旋壁6均用于使进入体部1内的气体旋转。
其中第一螺旋壁5的宽度由进气口4向内依次变窄,第二螺旋壁6的宽度由排尘口8向内依次变宽,第一螺旋壁5为正螺旋,第二螺旋壁6为逆螺旋。
其中,电机3的输出端设置有扇叶,扇叶旋转抽空体部1内的气体,体部1吸气,通过第一螺旋壁5和第二螺旋壁6使进入体部1的气体宣传,产生强大的吸力的同时,将灰尘等垃圾紧贴体部1内壁,再通过第二螺旋壁6加持后的旋转气流将垃圾从排尘口8排入集尘盒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体部1内设置了第一螺旋壁5和第二螺旋壁6,使进入体部1的气体在体部1的前端和后端均有螺旋壁加持,使气体在体部1内旋转更为流畅,动力更足,提高吸尘装置的吸尘效率,同时使灰尘紧贴体部1内壁,有效的避免灰尘堵塞排气口和排尘口8。
其中,所述第一螺旋壁5与第二螺旋壁6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7,所述过滤装置7用于对通过排气口排出体部1外的气体进行过滤,过滤装置7有效的过滤掉灰尘,使灰尘留在体部1内或集尘盒9内,将清洁的空气从排气口排除。
其中,所述过滤装置7为滤网和/或过滤棉,滤网可以对较大的垃圾进行过滤,例如纸屑、毛发等,过滤孔较为细小的滤网也可以过滤灰尘,过滤棉可以有效的对细小的灰尘进行过滤,滤网和过滤棉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其中,所述进气口4设置在第一螺旋壁5的切线上,有效的使进入体部1的气体旋转。
其中,所述抽吸嘴2为l型筒状结构,所述抽吸嘴2的一端设置在进气口4上,l型的抽吸嘴2适用与狭小的工作环境,抽吸嘴2前端可以与清扫刷等组件连接。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有集尘盒9,所述集尘盒9可拆卸式安装在体部1上,所述体部1的外部壁上设置有排尘口8,所述排尘口8设置在第二螺旋壁6的切线上,所述集尘盒9设置在排尘口8下方,集尘盒9可有效的扩大集尘空间,可以使吸尘装置持续工作的时间更久,提高吸尘效率,而且集尘盒9有效的分担了体部1内的灰尘,有效的避免了体部1内的灰尘堵塞排气口和排尘口8。
其中,集尘盒9设置在体部1的下方,集尘盒9可以卡接在体部1上,也可以一端通过销轴固定,另一端卡接。
其中,所述体部1的前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前端盖10,所述第一螺旋壁5设置在前端盖10上,所述前端盖10拆卸后便于清理过滤装置7。
其中,所述第二螺旋壁6设置在第一螺旋壁5的螺旋延长线上,有效的确保了气体旋转的流畅性,提高吸尘的效率。
其中,所述第一螺旋壁5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进气口4处,所述挡板用于辅助进入体部1内的气体旋转,挡板有效的使进入体部1的气体沿着第一螺旋壁5的螺旋线方向运动,使气体更容易的旋转。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上述的吸尘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带有上述吸尘装置的手持式吸尘器可以使进入体部1的气体在体部1的前端和后端均有螺旋壁加持,使气体在体部1内旋转更为流畅,动力更足,提高吸尘装置的吸尘效率,同时使灰尘紧贴体部1内壁,有效的避免灰尘堵塞排气口和排尘口8。
使用时,手持吸尘器的把手,启动电机3,扇叶旋转抽空体部1内的气体,体部1吸气,通过第一螺旋壁5和第二螺旋壁6使进入体部1的气体宣传,产生强大的吸力的同时,将灰尘等垃圾紧贴体部1内壁,再通过第二螺旋壁6加持后的旋转气流将垃圾从排尘口8排入集尘盒9,打开集尘盒9将垃圾倒出,打开前端盖10对过滤装置7进行清理。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吸尘装置及手持式吸尘器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体部、抽吸嘴和电机;
所述体部具有在前端和后端之间延伸的外部壁,所述体部的前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抽吸嘴设置在进气口上,所述体部内设置有第一螺旋壁,所述第一螺旋壁设置在进气口处,所述体部内设置有第二螺旋壁,所述第二螺旋壁设置在体部的后端,所述体部的后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体部的后端的排气口处,所述电机用于从排气口吸气,所述第一螺旋壁和第二螺旋壁均用于使进入体部内的气体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壁与第二螺旋壁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用于对通过排气口排出体部外的气体进行过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为滤网和/或过滤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设置在第一螺旋壁的切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嘴为l型筒状结构,所述抽吸嘴的一端设置在进气口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有集尘盒,所述集尘盒可拆卸式安装在体部上,所述体部的外部壁上设置有排尘口,所述排尘口设置在第二螺旋壁的切线上,所述集尘盒设置在排尘口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部的前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前端盖,所述第一螺旋壁设置在前端盖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壁设置在第一螺旋壁的螺旋延长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壁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进气口处,所述挡板用于辅助进入体部内的气体旋转。
10.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尘装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