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电动病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9


本申请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



背景技术: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尤其是昏迷和瘫痪的患者来说,褥疮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因此在患者身体的受压部位容易产生褥疮。勤翻身是预防和治疗褥疮的有效方法。然而,这种预防和治疗褥疮的方法导致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十分繁重,因此医护领域发明了护理床。但是,现有的护理床有些仅具有升降功能,有些仅具有翻身功能,有些则仅具有腿背支撑功能,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



技术实现要素: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其包括基座、主支架、升降机构、侧翻机构、支撑板组件、起背机构、曲腿机构和控制器;

所述主支架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方,所述基座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主支架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对所述主支架进行整体升降;

所述侧翻机构包括侧翻支架和侧翻驱动机构,所述侧翻支架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方,并与所述主支架连接;所述侧翻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侧翻支架翻转,且所述侧翻支架沿其长度方向的中轴线翻转;

所述支撑板组件设置在所述侧翻支架上,所述支撑板组件包括背板组件、座板组件、腿板组件和脚板组件;所述背板组件与座板组件铰接,所述座板组件与腿板组件铰接,所述腿板组件与脚板组件铰接;

所述起背机构包括起背驱动机构,所述起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背板组件下方,其用于驱动所述背板组件抬起或落下;

所述曲腿机构包括曲腿驱动机构,曲腿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座板组件下方,其用于驱动所述腿板组件和脚板组件抬起或落下;

所述控制器用于对所述升降机构、侧翻驱动机构、起背驱动机构和曲腿驱动机构进行控制。

上述多功能电动病床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床头升降机构和床尾升降机构,所述床头升降机构用于对所述背板组件和座板组件进行升降,所述床尾升降机构用于对所述腿板组件和脚板组件进行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床头升降机构包括床头升降电机和床头升降连杆,所述床头升降电机的一端与所述主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床头升降连杆与所述基座连接;

所述床尾升降机构包括床尾升降电机和床尾升降连杆,所述床尾升降电机的一端与所述主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床尾升降连杆与所述基座连接。

上述多功能电动病床中,所述背板组件包括左背板、中间背板和右背板,沿所述主支架的宽度方向,所述左背板、中间背板和右背板依次设置,所述左背板和右背板均与所述中间背板铰接;

所述座板组件包括左座板、中间座板和右座板,沿所述主支架的宽度方向,所述左座板、中间座板和右座板依次设置,所述左座板和右座板均与所述中间座板铰接;沿所述主支架的长度方向,所述中间背板与所述中间座板铰接;

所述腿板组件包括左腿板、中间腿板和右腿板,沿所述主支架的宽度方向,所述左腿板、中间腿板和右腿板依次设置,所述左腿板和右腿板均与所述中间腿板铰接;沿所述主支架的长度方向,所述左腿板与左座板铰接,所述中间腿板与中间座板铰接,所述右腿板与右座板铰接;

所述脚板组件包括左脚板、中间脚板和右脚板,沿所述主支架的宽度方向,所述左脚板、中间脚板和右脚板依次设置,所述左脚板和右脚板均与所述中间脚板铰接;沿所述主支架的长度方向,所述左脚板与左腿板铰接,所述中间脚板与中间腿板铰接,所述右脚板与右腿板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侧翻支架包括床头侧翻支架和床尾侧翻支架,所述床头侧翻支架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与所述主支架连接,所述床尾侧翻支架与床头侧翻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中间座板与床头侧翻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侧翻驱动机构采用侧翻电机,所述侧翻电机的一端与所述主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床头侧翻支架靠近床头的一端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起背驱动机构采用起背电机,所述起背电机的一端与所述床头侧翻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间背板连接;所述起背电机动作时,其带动所述背板组件相对于所述座板组件抬起或落下。

更进一步地,所述曲腿驱动机构采用曲腿电机,所述曲腿电机的一端与所述床头侧翻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床尾侧翻支架连接;所述曲腿电机动作时,其带动所述床尾侧翻支架相对于所述床头侧翻支架抬起或落下。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座板上开设有便盆孔,所述中间座板下方设置有便盆机构;

所述便盆机构包括便盆支架和便盆驱动机构,所述便盆支架设置在所述便盆孔处,其靠近床头的一端与所述床头侧翻支架通过转轴连接;所述便盆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床头侧翻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便盆支架连接;

所述便盆机构还包括便盆和智能大小便护理装置,所述便盆放置在所述便盆支架上,所述便盆通过管路与所述智能大小便护理装置连接,所述智能大小便护理装置用于提供便后冲洗用水,还用于回收排泄物和冲洗后污水;

所述便盆支架用于支撑所述便盆,所述便盆驱动机构动作时,其通过所述便盆支架带动所述便盆抬起或落下。

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中设置有运行判断模块、复位模块、定时工作判断模块、自动控制模块和手动控制模块;

所述运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时间是否有程序在运行,如果是,则继续运行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否则,将当前时间未运行程序的指令发送给所述复位模块;

所述复位模块用于对当前状态是否为复位状态进行判断,如果是,则将复位状态指令发送给所述定时工作判断模块;否则,对当前状态进行复位;

所述定时工作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处于定时工作状态中,如果是,则由所述自动控制模块调用定时程序,执行自动控制流程;否则,由所述手动控制模块调用手动程序,执行手动控制流程。

更进一步地,上述多功能电动病床中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遥控终端;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遥控终端进行数据通信。

更进一步地,上述多功能电动病床中还包括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中设置有护理床操控app,所述智能终端与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进行通信。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可知,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多功能电动病床将床体升降、垂头仰卧、起背、抬腿落腿、侧翻和便盆升降等多种功能集成在一起,方便病患自助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电动病床具有一键全身活动功能,能够使病患进行腿部、翻身、起背、垂头仰卧和逆垂头仰卧等运动,从而缓解病患长期卧床带来的不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电动病床能够实现24小时全自动智能护理,能够解决病患在无人看护时或长时间卧床时调整卧姿的需要,能够缓解病患长期卧床带来的不适等。

应了解的是,上述一般描述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为示例性及阐释性的,其并不能限制本申请所欲主张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的所附附图是本申请的说明书的一部分,其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所附附图与说明书的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中支撑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的侧视图之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的侧视图之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中防侧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中控制器的结构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中控制器执行定时翻身垂头仰卧程序的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中控制器执行定时起背程序的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中控制器执行定时抬腿程序的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中控制器执行定时翻身程序的流程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中控制器执行定时垂头仰卧程序的流程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中控制器执行全身活动程序的流程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中控制器执行手动程序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座;11、万向轮;12、第一横轴;13、第二横轴;

2、主支架;21、床头板;22、床尾板;23、护栏;

3、升降机构;

31、床头升降机构;311、床头升降电机;312、床头升降连杆;3121、第一升降连杆;3122、第一连接件;3123、第二连接件;3124、第二升降连杆;3125、第三连接件;3126、第四连接件;3127、第一辅助杆;

32、床尾升降机构;321、床尾升降电机;322、床尾升降连杆;3221、第三升降连杆;3222、第五连接件;3223、第六连接件;3224、第四升降连杆;3225、第七连接件;3226、第八连接件;3227、第二辅助杆;3228、滑轨;

4、侧翻机构;41、侧翻支架;411、床头侧翻支架;412、床尾侧翻支架;42、侧翻驱动机构;

5、支撑板组件;51、背板组件;511、左背板;512、中间背板;513、右背板;

52、座板组件;521、左座板;522、中间座板;523、右座板;524、便盆孔;

53、腿板组件;531、左腿板;532、中间腿板;533、右腿板;

54、脚板组件;541、左脚板;542、中间脚板;543、右脚板;

6、起背机构;61、起背驱动机构;

7、曲腿机构;71、曲腿驱动机构;

8、便盆机构;81、便盆支架;82、便盆驱动机构;83、便盆;84、智能大小便护理装置;85、管路;

9、防侧滑机构;91、第一连接杆;92、托架;93、滚轴;94、第二连接杆;95、滑柱;96、第三连接杆;97、转轴孔;

10、控制器;101、运行判断模块;102、复位模块;103、定时工作判断模块;104、自动控制模块;105、手动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以附图及详细叙述清楚说明本申请所揭示内容的精神,任何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申请内容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申请内容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申请内容的精神与范围。

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但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在附图及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相同或类似标号的元件/构件是用来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也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创作。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及/或”,包括所述事物的任一或全部组合。

关于本文中的“多个”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关于本文中的“多组”包括“两组”及“两组以上”。

某些用以描述本申请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申请的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如图1~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电动病床包括基座1、主支架2、升降机构3、侧翻机构4、支撑板组件5、起背机构6和曲腿机构7。

其中,主支架2设置在基座1上方,基座1通过升降机构3与主支架2连接。升降机构3用于对主支架2进行整体升降。

如图2所示,侧翻机构4包括侧翻支架41和侧翻驱动机构42,侧翻支架41设置在主支架2上方,并与主支架2连接。侧翻驱动机构42用于驱动侧翻支架41翻转,且侧翻支架41沿其长度方向的中轴线翻转。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板组件5设置在侧翻支架41上。如图4所示,支撑板组件5包括背板组件51、座板组件52、腿板组件53和脚板组件54。背板组件51与座板组件52之间、座板组件52与腿板组件53之间、以及腿板组件53与脚板组件54之间均通过铰链55铰接在一起。

如图3和图5所示,起背机构6包括起背驱动机构61,起背驱动机构61设置在背板组件51下方,其用于驱动背板组件51抬起或落下,以便于使用者坐起或躺下。

如图3和图5所示,曲腿机构7包括曲腿驱动机构71,曲腿驱动机构71设置在座板组件52下方,其用于驱动腿板组件53和脚板组件54抬起或落下,以便于使用者的腿部抬起或落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基座1采用矩形框结构,其底部设置有四个带刹车的万向轮11,以便于护理床的移动和定位。

如图3所示,升降机构3包括床头升降机构31和床尾升降机构32,床头升降机构31用于对背板组件51和座板组件52进行升降,床尾升降机构32用于对腿板组件53和脚板组件54进行升降。床头升降机构31和床尾升降机构32同时动作,能够对支撑板组件5进行升降。床头升降机构31不动作,床尾升降机构32动作,能够使支撑板组件5靠近床头的一侧低,靠近床尾的一侧高,从而使支撑板组件5上的患者实现垂头仰卧。床头升降机构31动作,床尾升降机构32不动作,能够使支撑板组件5靠近床头的一侧高,靠近床尾的一侧低,从而使支撑板组件5上的患者实现逆垂头仰卧,即仰头仰卧。

其中,如图2和图5所示,床头升降机构31包括床头升降电机311和床头升降连杆312,床头升降电机311的一端与主支架2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床头升降连杆312与基座1连接。床尾升降机构32包括床尾升降电机321和床尾升降连杆322,床尾升降电机321的一端与主支架2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床尾升降连杆322与基座1连接。沿主支架2的宽度方向,床头升降电机311和床尾升降电机321分别设置在主支架2下方的两侧。

下面对床头升降连杆312和床尾升降连杆322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6所示,床头升降连杆组件312包括第一升降连杆3121、第一连接件3122、第二连接件3123、第二升降连杆3124、第三连接件3125和第四连接件3126。

其中,第一升降连杆3121采用l型杆件,其一端与床头升降电机311的尾端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3122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312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横轴12上。第一升降连杆3121的直角端与第二连接件3123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3123的另一端与主支架2固定连接。

第二升降连杆3124的一端与第三连接件3125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三连接件312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横轴12上。第一横轴12的两端与基座1固定连接。第二升降连杆3124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件3126的一端转动连接,第四连接件3126的另一端与主支架2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横轴12靠近床头设置在基座1上。

为增强第一升降连杆3121和第二升降连杆3124转动的同步性,第二连接件3123和第四连接件3126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第一升降连杆3121和第二连接件3123的转动连接处与第二升降连杆3124和第四连接件3126的转动连接处通过第一辅助杆3127进行连接。

床尾升降连杆组件322包括第三升降连杆3221、第五连接件3222、第六连接件3223、第四升降连杆3224、第七连接件3225和第八连接件3226。

第三升降连杆3221的一端与第五连接件3222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五连接件322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横轴13上;第三升降连杆3221的另一端与第六连接件3223的一端转动连接,第六连接件3223的另一端与主支架2固定连接。

第四升降连杆3224采用与第一升降连杆3121相同结构的l型杆件,其一端与床尾升降电机321的尾端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七连接件3225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七连接件322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横轴13上。第二横轴13的两端与基座1转动连接。第四升降连杆3224的直角端与第八连接件3226的一端转动连接,第八连接件3226的另一端与主支架2固定连接。

第一升降连杆3121的直角端朝向床尾,第四升降连杆3224的直角端朝向床头。

其中,第二横轴13靠近床尾设置在基座1上。

为增强第三升降连杆3221和第四升降连杆3224转动的同步性,第六连接件3223和第八连接件3226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第三升降连杆3221和第六连接件3223的转动连接处与第四升降连杆3224和第八连接件3226的转动连接处通过第二辅助杆3227进行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床头升降连杆组件312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床头升降连杆组件312的结构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床尾升降连杆组件322中第三升降连杆3221与第五连接件3222的连接方式,以及第四升降连杆3224与第七连接件3225的连接方式。具体为,第三升降连杆3221的一端与第五连接件3222的一端滚动连接,第五连接件322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横轴13上。第四升降连杆3224的另一端与第七连接件3225的一端滚动连接,第七连接件322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横轴13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连接件3222和第七连接件3225采用相同的结构。

第五连接件3222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滑板,沿基座1的长度方向,在滑板上设置有滑轨3228;第三升降连杆3221的一端通过滚轴滚动连接在滑轨3228中,第五连接件322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横轴13上。

第四升降连杆3224的另一端通过滚轴滚动连接在滑轨3228中,第七连接件322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横轴13上。

第一升降连杆3121的直角端朝向床尾,第四升降连杆3224的直角端朝向床头。

其中,第二横轴13靠近床尾设置在基座1上。

为增强第三升降连杆3221和第四升降连杆3224转动的同步性,第六连接件3223和第八连接件3226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第三升降连杆3221和第六连接件3223的转动连接处与第四升降连杆3224和第八连接件3226的转动连接处通过第二辅助杆3227进行连接。

如图4所示,背板组件51包括左背板511、中间背板512和右背板513,其中,沿主支架2的宽度方向,左背板511、中间背板512和右背板513依次设置,左背板511和右背板513均通过铰链55与中间背板512铰接。

座板组件52包括左座板521、中间座板522和右座板523,其中,沿主支架2的宽度方向,左座板521、中间座板522和右座板523依次设置,左座板521和右座板523均通过铰链55与中间座板522铰接。沿主支架2的长度方向,中间背板512通过铰链55与中间座板522铰接。

腿板组件53包括左腿板531、中间腿板532和右腿板533,其中,沿主支架2的宽度方向,左腿板531、中间腿板532和右腿板533依次设置,左腿板531和右腿板533均通过铰链55与中间腿板532铰接。沿主支架2的长度方向,左腿板531通过铰链55与左座板521铰接,中间腿板532通过铰链55与中间座板522铰接,右腿板533通过铰链55与右座板523铰接。

脚板组件54包括左脚板541、中间脚板542和右脚板543,其中,沿主支架2的宽度方向,左脚板541、中间脚板542和右脚板543依次设置,左脚板541和右脚板543均通过铰链55与中间脚板542铰接。沿主支架2的长度方向,左脚板541通过铰链55与左腿板531铰接,中间脚板542通过铰链55与中间腿板532铰接,右脚板543通过铰链55与右腿板533铰接。

如图2所示,侧翻支架41包括床头侧翻支架411和床尾侧翻支架412。床头侧翻支架41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与主支架2连接,床尾侧翻支架412与床头侧翻支架411固定连接。中间座板522与床头侧翻支架411固定连接。

侧翻驱动机构42采用侧翻电机,侧翻电机的一端与主支架2连接,另一端与床头侧翻支架411靠近床头的一端连接。侧翻电机动作时,其带动中间背板512、右背板513、中间座板522、右座板523、中间腿板532、右腿板533、中间脚板542和右脚板543整体相对于左背板511、左座板521、左腿板531和左脚板541进行侧翻,或者其带动中间背板512、左背板511、中间座板522、左座板521、中间腿板532、左腿板531、中间脚板542和左脚板541整体相对于右背板513、右座板523、右腿板533和右脚板543进行侧翻。

如图5所示,起背驱动机构61采用起背电机,起背电机的一端与床头侧翻支架411连接,另一端与中间背板512连接。起背电机动作时,其带动背板组件51相对于座板组件52抬起或落下,以便于使用者坐起或躺下。

曲腿驱动机构71采用曲腿电机,曲腿电机的一端与床头侧翻支架411连接,另一端与床尾侧翻支架412连接。曲腿电机动作时,其带动床尾侧翻支架412相对于床头侧翻支架411抬起或落下,以便于使用者抬腿或落腿。

如图2~图4所示,为便于卧病在床的患者排便,中间座板522上开设有便盆孔524,中间座板522下方设置有便盆机构8。便盆机构8包括便盆支架81和便盆驱动机构82。便盆支架81设置在便盆孔524处,其靠近床头的一端与床头侧翻支架411通过转轴连接。便盆驱动机构82的一端与床头侧翻支架411连接,另一端与便盆支架81连接。其中,便盆驱动机构82可以采用便盆电机。

如图8所示,便盆机构8还包括便盆83和智能大小便护理装置84,便盆83放置在便盆支架81上,便盆83通过管路85与智能大小便护理装置84连接,智能大小便护理装置84用于提供便后冲洗用水,还用于回收排泄物和冲洗后污水。其中,智能大小便护理装置84属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发明人在申请号为201610921246.1,发明名称为一种新型智能大小便护理装置及其包含该装置的护理床中已记载智能大小便护理装置84的具体结构及原理。

便盆支架81用于支撑便盆83,便盆驱动机构82动作时,其通过便盆支架81带动便盆83抬起或落下,以方便使用者进行排便。

便盆机构8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卧在床上就能够自助进行大小便。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电动病床还包括床头板21和床尾板22。床头板21与主支架2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床尾板22与床尾侧翻支架412和床头侧翻支架411连接端的相对端连接。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电动病床还包括护栏23和餐板(图中未示出)。护栏23设置在主支架2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且与主支架2固定连接。使用时,护栏23可以向床头方向拉起并锁定,将餐板放置在护栏23上,护栏23和餐板可以构成一临时餐桌,便于患者使用。使用完毕,将餐板从护栏23上拿开,护栏23可以向床尾方向折叠,以便于收纳。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具体地,床头升降电机311、床尾升降电机321、侧翻电机、起背电机、曲腿电机和便盆电机均采用推杆式电机。另外,可以将床头升降电机311、床尾升降电机321、侧翻电机、起背电机、曲腿电机和便盆电机均设置在主支架2上,这样在床体升起时,主支架2与基座1之间的容纳空间相对较大,能够容纳一些病患所需的物品。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多功能电动病床中还设置有防侧滑机构9,防侧滑机构9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沿主支架2的宽度方向,两个防侧滑机构9分别对应设置在中间背板512的两侧。防侧滑机构9用于在背板组件51抬起时,沿朝向床尾的方向,使左背板511与右背板513均与中间背板512构成夹角,进而使得背板组件51在被抬起的过程中,左背板511和右背板513均包围在使用者的两侧,以防止使用者在起背的过程中滑向护理床的一侧。

如图9所示,防侧滑机构9包括第一连接杆91、托架92、滚轴93、第二连接杆94、滑柱(图中未示出)、滑槽95、第三连接杆96和转轴孔97。其中,第一连接杆91采用l型杆,其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架92,托架92上设置有滚轴93,滚轴93的两端架设在托架92上,能够相对于托架92进行转动。第一连接杆9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94固定连接。位于第二连接杆94上,自第二连接杆94远离第一连接杆91的一端向靠近第一连接杆91的一端开设有滑槽95。滑柱固定设置在床头侧翻支架411的侧面上。第二连接杆94靠近第一连接杆91的一端的侧边上设置有第三连接杆96,第三连接杆96上开设有转轴孔97。中间背板512的侧面设置有转轴,防侧滑机构9通过转轴孔97和转轴与中间背板512转动连接。

起背电机带动起背组件抬起或落下的过程中,滚轴93用于托起左背板511或右背板513,使左背板511或右背板513与中间背板512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需要说明的是,该夹角为钝角;转轴在转轴孔中转动,使得滑柱在滑槽95中相对滑动。

这样,在起背电机带动起背组件抬起或落下的过程中,左背板511、右背板513和中间背板512就构成一个半包围结构,能够防止使用者在起背的过程中向护理床的左侧或右侧滑动。

为增强防侧滑机构9的稳定性,第一连接杆91的拐角处设置有斜杆,使得斜杆与第一连接杆91可以构成一直角三角形。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电动病床还包括控制器10,控制器10用于对床头升降机构31、床尾升降机构32、侧翻驱动机构42、起背驱动机构61、曲腿驱动机构71和便盆驱动机构82进行控制,以使多功能电动病床能够自动实现左翻和右翻、起背和落背、抬腿和落腿、仰头和垂头、床升和床降、便盆升和便盆降、坐起、定时翻身、定时起背、定时抬腿、定时垂头、超低上床、翻身垂头以及全身活动等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电动病床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遥控终端。控制器10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遥控终端进行数据通信。其中,无线通信模块可以采用wifi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或3g/4g通信模块。

其中,遥控终端上设置有左侧翻、右侧翻、起背、落背、抬腿、落腿、垂头仰卧、逆垂头仰卧、床升、床降、便盆升、便盆降、坐起、定时翻身、定时起背、定时抬腿、定时垂头、超低上床、翻身垂头、全身活动、静音、床复位、sos、stop、定时时间调节、音量调节和指示灯调节手动按键。

按下左侧翻或右侧翻按键,床体可以向左或向右调整翻身角度。

按下起背或落背按键,床体可以起背或者落背调整角度。通过设置防侧滑机构9,在起背过程中,左背板511和右背板513与中间背板512构成半包围结构,能够防止病患左右侧滑或下滑。

按下抬腿或落腿按键,腿板组件53在抬起过程中,患者的抬腿角度在0-20度之间可调;在落下过程中,患者的落腿角度在0-70度之间可调。

按下垂头仰卧或逆垂头仰卧按键,逆垂头仰卧(即头部高于身体)时,角度在0-12度之间可调,垂头仰卧(即头部低于身体)时,角度在0-12度之间可调。

按下床升或床降按键,床体平稳升起或降下的高度在350~800mm之间可调。

按下便盆升或便盆降按键,配合使用电动便盆时,可以自动打开或关闭便盆机构。

按下定时翻身按键,配合智能终端能够设置自动翻身时间。

按下静音按键,可以选择打开或可关闭语音播报提醒音。

如果护理床在使用中出现异常,按下sos按键可一键呼叫护理医护人员,按下stop按键可一键停止当前功能动作,按复位键床自动复位至平坦位。

为保证用户安全,床体在任意动作时,控制器会智动纠错,自动复位床平坦后方可下一步动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电动病床还包括蓄电池,在电源中断后,可以启动蓄电池为控制器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电动病床还包括智能终端,智能终端中设置有护理床操控app,智能终端与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进行通信。例如,每张护理床在出厂时都具有唯一的id识别码,护理床上的控制器10可以通过蓝牙通信模块与智能终端进行通信,在智能终端上实时显示操控过程。

如图10所示,控制器10中设置有运行判断模块101、复位模块102、定时工作判断模块103、自动控制模块104和手动控制模块105。

其中,运行判断模块101用于判断当前时间是否有程序在运行,如果是,则继续运行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否则,将当前时间未运行程序的指令发送给复位模块102。

复位模块102用于对当前状态是否为复位状态进行判断,如果是,则将复位状态指令发送给定时工作判断模块103;否则,对当前状态进行复位。

定时工作判断模块103用于判断是否处于定时工作状态中,如果是,则由自动控制模块104调用定时程序,执行自动控制流程;否则,由手动控制模块105调用手动程序,执行手动控制流程。

自动控制模块104的具体工作过程包括执行定时翻身垂头仰卧程序、定时起背程序、定时抬腿程序,定时翻身程序、定时垂头仰卧程序以及全身活动程序。

如图11所示,自动控制模块104执行定时翻身垂头仰卧程序的具体过程为:

s11、运行垂头仰卧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床尾升降电机321转动。

判断床尾升降电机321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床尾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床尾升降电机321停止转动;否则,控制床尾升降电机321继续转动。

判断是否到达预设的垂头仰卧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复位是指患者处于平躺状态;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垂头仰卧结束时间,之后进行复位。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12;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

s12、运行逆垂头仰卧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转动。

判断床头升降电机311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床头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停止转动;否则,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继续转动。

判断是否到达预设的逆垂头仰卧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复位是指患者处于平躺状态;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逆垂头仰卧结束时间,之后进行复位。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13;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

s13、运行左侧翻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侧翻电机转动。

判断侧翻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左侧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侧翻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侧翻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是否到达预设的左侧翻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复位是指患者处于平躺状态;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左侧翻结束时间,之后进行复位。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14;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

s14、运行右侧翻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侧翻电机转动。

判断侧翻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右侧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侧翻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侧翻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是否到达预设的右侧翻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复位是指患者处于平躺状态;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右侧翻结束时间,之后进行复位。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11;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

如图12所示,自动控制模块104执行定时起背程序的具体过程为:

s21、运行起背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起背电机转动。

判断起背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起背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起背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起背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是否到达预设的起背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复位是指患者处于平躺状态;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起背结束时间,之后进行复位。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22;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

s22、运行落背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起背电机转动。

判断起背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落背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起背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起背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是否到达预设的落背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复位是指患者处于平躺状态;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落背结束时间,之后进行复位。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21;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

如图13所示,自动控制模块104执行定时抬腿程序的具体过程为:

s31、运行抬腿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曲腿电机转动。

判断曲腿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抬腿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曲腿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起背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是否到达预设的抬腿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复位是指患者处于平躺状态;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抬腿结束时间,之后进行复位。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32;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

s32、运行落腿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曲腿电机转动。

判断曲腿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落腿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曲腿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曲腿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是否到达预设的落腿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复位是指患者处于平躺状态;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落腿结束时间,之后进行复位。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31;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

如图14所示,自动控制模块104执行定时翻身程序的具体过程为:

s41、运行左侧翻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侧翻电机转动。

判断侧翻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左侧翻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侧翻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侧翻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是否到达预设的左侧翻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复位是指患者处于平躺状态;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左侧翻结束时间,之后进行复位。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42;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

s42、运行右侧翻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侧翻电机转动。

判断侧翻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右侧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侧翻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侧翻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是否到达预设的右侧翻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复位是指患者处于平躺状态;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右侧翻结束时间,之后进行复位。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41;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

如图15所示,自动控制模块104执行定时垂头仰卧程序的具体过程为:

s51、运行垂头仰卧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床尾升降电机321转动。

判断床尾升降电机321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床尾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床尾升降电机321停止转动;否则,控制床尾升降电机321继续转动。

判断是否到达预设的垂头仰卧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复位是指患者处于平躺状态;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垂头仰卧结束时间,之后进行复位。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52;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

s52、运行逆垂头仰卧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转动。

判断床头升降电机311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床头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停止转动;否则,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继续转动。

判断是否到达预设的逆垂头仰卧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复位是指患者处于平躺状态;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逆垂头仰卧结束时间,之后进行复位。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51;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

如图16所示,自动控制模块104执行全身活动程序的具体过程为:

s60、运行垂头仰卧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床尾升降电机321转动。

判断床尾升降电机321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床尾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床尾升降电机321停止转动;否则,控制床尾升降电机321继续转动。

判断是否到达预设的垂头仰卧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复位是指患者处于平躺状态;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垂头仰卧结束时间,之后进行复位。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61;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

s61、运行逆垂头仰卧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转动。

判断床头升降电机311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床头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停止转动;否则,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继续转动。

判断是否到达预设的逆垂头仰卧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复位是指患者处于平躺状态;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逆垂头仰卧结束时间,之后进行复位。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62;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

s62、运行左侧翻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侧翻电机转动。

判断侧翻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左侧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侧翻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侧翻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是否到达预设的左侧翻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复位是指患者处于平躺状态;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左侧翻结束时间,之后进行复位。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63;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

s63、运行右侧翻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侧翻电机转动。

判断侧翻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右侧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侧翻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侧翻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是否到达预设的右侧翻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复位是指患者处于平躺状态;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右侧翻结束时间,之后进行复位。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64;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

s64、运行抬腿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曲腿电机转动。

判断曲腿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抬腿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曲腿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起背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是否到达预设的抬腿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复位是指患者处于平躺状态;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抬腿结束时间,之后进行复位。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65;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

s65、运行落腿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曲腿电机转动。

判断曲腿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落腿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曲腿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曲腿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是否到达预设的落腿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复位是指患者处于平躺状态;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落腿结束时间,之后进行复位。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66;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

s66、运行起背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起背电机转动。

判断起背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起背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起背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起背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是否到达预设的起背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复位是指患者处于平躺状态;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起背结束时间,之后进行复位。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67;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

s67、运行落背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起背电机转动。

判断起背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落背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起背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起背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是否到达预设的落背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复位是指患者处于平躺状态;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落背结束时间,之后进行复位。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68;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

s68、运行便盆降程序,实现病患的臀部运动,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便盆电机转动。

判断便盆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便盆降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便盆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便盆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便盆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复位是指患者处于平躺状态;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便盆降结束时间,之后进行复位。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69;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

s69、运行便盆升程序,实现病患的臀部运动,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便盆电机转动。

判断便盆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便盆升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便盆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便盆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便盆升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复位是指患者处于平躺状态;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便盆升结束时间,之后进行复位。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60;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达到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60~s69中预设的复位结束时间分别指运行的对应程序中的复位结束时间。

如图17所示,手动控制模块105用于接收手动控制指令,并执行相应的手动程序,其具体包括:

当手动控制模块105接收到左侧翻的手动控制指令时,其运行左侧翻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侧翻电机转动。

判断侧翻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左侧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侧翻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侧翻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左侧翻手动按键是否断开,如果是,则控制侧翻电机停止转动;否则,继续返回判断侧翻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左侧限位开关。

当手动控制模块105接收到右侧翻的手动控制指令时,其运行右侧翻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侧翻电机转动。

判断侧翻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右侧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侧翻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侧翻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右侧翻手动按键是否断开,如果是,则控制侧翻电机停止转动;否则,继续返回判断侧翻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右侧限位开关。

当手动控制模块105接收到抬腿的手动控制指令时,其运行抬腿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曲腿电机转动。

判断曲腿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抬腿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曲腿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曲腿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抬腿手动按键是否断开,如果是,则控制曲腿电机停止转动;否则,继续返回判断曲腿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抬腿限位开关。

当手动控制模块105接收到落腿的手动控制指令时,其运行落腿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曲腿电机转动。

判断曲腿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落腿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曲腿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曲腿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落腿手动按键是否断开,如果是,则控制曲腿电机停止转动;否则,继续返回判断曲腿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落腿限位开关。

当手动控制模块105接收到起背的手动控制指令时,其运行起背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起背电机转动。

判断起背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起背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起背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起背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起背手动按键是否断开,如果是,则控制起背电机停止转动;否则,继续返回判断起背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起背限位开关。

当手动控制模块105接收到落背的手动控制指令时,其运行落背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起背电机转动。

判断起背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落背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起背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起背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落背手动按键是否断开,如果是,则控制起背电机停止转动;否则,继续返回判断起背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落背限位开关。

当手动控制模块105接收到垂头仰卧的手动控制指令时,其运行垂头仰卧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床尾升降电机321转动。

判断床尾升降电机321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床尾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床尾升降电机321停止转动;否则,控制床尾升降电机321继续转动。

判断垂头仰卧手动按键是否断开,如果是,则控制床尾升降电机321停止转动;否则,继续返回判断床尾升降电机321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床尾限位开关。

当手动控制模块105接收到逆垂头仰卧的手动控制指令时,其运行逆垂头仰卧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转动。

判断床头升降电机311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床头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停止转动;否则,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继续转动。

判断垂头仰卧手动按键是否断开,如果是,则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停止转动;否则,继续返回判断床头升降电机311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床头限位开关。

当手动控制模块105接收到床升的手动控制指令时,其运行床升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和床尾升降电机321同步转动。

判断床头升降电机311的输出轴和床尾升降电机321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对应的上升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的输出轴和床尾升降电机321停止转动;否则,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和床尾升降电机321继续转动。

判断床升手动按键是否断开,如果是,则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和床尾升降电机321停止转动;否则,继续返回判断床头升降电机311的输出轴和床尾升降电机321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对应的上升限位开关。

当手动控制模块105接收到床降的手动控制指令时,其运行床降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和床尾升降电机321同步转动。

判断床头升降电机311的输出轴和床尾升降电机321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对应的下降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和床尾升降电机321停止转动;否则,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和床尾升降电机321继续转动。

判断床降手动按键是否断开,如果是,则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和床尾升降电机321停止转动;否则,继续返回判断床头升降电机311的输出轴和床尾升降电机321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对应的下降限位开关。

当手动控制模块105接收到便盆升的手动控制指令时,其运行便盆升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便盆电机转动。

判断便盆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便盆升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便盆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便盆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便盆升手动按键是否断开,如果是,则控制便盆电机停止转动;否则,继续返回判断便盆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便盆升限位开关。

当手动控制模块105接收到便盆降的手动控制指令时,其运行便盆降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便盆电机转动。

判断便盆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便盆降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便盆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便盆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便盆降手动按键是否断开,如果是,则控制便盆电机停止转动;否则,继续返回判断便盆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便盆降限位开关。

当手动控制模块105接收到超低上床的手动控制指令时,其运行超低上床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和床尾升降电机321同步转动。

判断床头升降电机311的输出轴和床尾升降电机321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对应的超低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和床尾升降电机321停止转动;否则,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和床尾升降电机321继续转动。

判断超低上床手动按键是否断开,如果是,则控制床头升降电机311和床尾升降电机321停止转动;否则,继续返回判断床头升降电机311的输出轴和床尾升降电机321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对应的超低限位开关。

当手动控制模块105接收到坐起的手动控制指令时,其运行第一坐起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起背电机、曲腿电机和便盆电机转动。

判断起背电机的输出轴、曲腿电机的输出轴和便盆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对应的起背限位开关、落腿限位开关和便盆降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起背电机、曲腿电机和便盆电机停止转动;否则,控制起背电机、曲腿电机和便盆电机继续转动。

判断坐起手动按键是否断开,如果是,则控制起背电机、曲腿电机和便盆电机停止转动;否则,继续返回判断起背电机的输出轴、曲腿电机的输出轴和便盆电机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对应的起背限位开关、落腿限位开关和便盆降限位开关。

另外,当手动控制模块105接收到坐起的手动控制指令时,其还可以运行第二坐起程序,其具体过程为:

控制起背电机、曲腿电机和床头升降电机311转动。

判断起背电机的输出轴、曲腿电机的输出轴和床头升降电机311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对应的起背限位开关、落腿限位开关和床头降限位开关,如果是,则控制起背电机、曲腿电机和床头升降电机311停止转动;否则,控制起背电机、曲腿电机和床头升降电机311继续转动。

判断坐起手动按键是否断开,如果是,则控制起背电机、曲腿电机和床头升降电机311停止转动;否则,继续返回判断起背电机的输出轴、曲腿电机的输出轴和床头升降电机311的输出轴是否触碰到对应的起背限位开关、落腿限位开关和床头降限位开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电动病床将床体升降、垂头仰卧、起背、抬腿落腿、侧翻和便盆升降等多种功能集成在一起,方便病患自助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电动病床具有一键全身活动功能,能够使病患进行腿部、翻身、起背、垂头仰卧和逆垂头仰卧等运动,从而缓解病患长期卧床带来的不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电动病床还具有超低上床功能,以方便上床不便的病患自助上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电动病床能够实现24小时全自动智能护理,能够解决病患在无人看护时或长时间卧床时调整卧姿的需要,能够缓解病患长期卧床带来的不适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电动病床能够解放护理人员的双手,具有定时自动翻身、电动起落背、电动起落腿、整床升降、垂头仰卧、逆垂头仰卧、便盆机构升降等一系列智能化电动功能,以保证病患能够自行操控护理床,同时病患家属可以进行远程监控,设置自动操控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电动病床适用于卧床老人、伤残人、弱智人群、瘫患者、植物人、手术后需要卧床的病人、重危传染病人等,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庭、敬老院、老年医院及其综合医院康复中心、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伤科、icu病房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主支架、升降机构、侧翻机构、支撑板组件、起背机构、曲腿机构和控制器;

所述主支架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方,所述基座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主支架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对所述主支架进行整体升降;

所述侧翻机构包括侧翻支架和侧翻驱动机构,所述侧翻支架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方,并与所述主支架连接;所述侧翻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侧翻支架翻转,且所述侧翻支架沿其长度方向的中轴线翻转;

所述支撑板组件设置在所述侧翻支架上,所述支撑板组件包括背板组件、座板组件、腿板组件和脚板组件;所述背板组件与座板组件铰接,所述座板组件与腿板组件铰接,所述腿板组件与脚板组件铰接;

所述起背机构包括起背驱动机构,所述起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背板组件下方,其用于驱动所述背板组件抬起或落下;

所述曲腿机构包括曲腿驱动机构,曲腿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座板组件下方,其用于驱动所述腿板组件和脚板组件抬起或落下;

所述控制器用于对所述升降机构、侧翻驱动机构、起背驱动机构和曲腿驱动机构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动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床头升降机构和床尾升降机构,所述床头升降机构用于对所述背板组件和座板组件进行升降,所述床尾升降机构用于对所述腿板组件和脚板组件进行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电动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升降机构包括床头升降电机和床头升降连杆,所述床头升降电机的一端与所述主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床头升降连杆与所述基座连接;

所述床尾升降机构包括床尾升降电机和床尾升降连杆,所述床尾升降电机的一端与所述主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床尾升降连杆与所述基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功能电动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组件包括左背板、中间背板和右背板,沿所述主支架的宽度方向,所述左背板、中间背板和右背板依次设置,所述左背板和右背板均与所述中间背板铰接;

所述座板组件包括左座板、中间座板和右座板,沿所述主支架的宽度方向,所述左座板、中间座板和右座板依次设置,所述左座板和右座板均与所述中间座板铰接;沿所述主支架的长度方向,所述中间背板与所述中间座板铰接;

所述腿板组件包括左腿板、中间腿板和右腿板,沿所述主支架的宽度方向,所述左腿板、中间腿板和右腿板依次设置,所述左腿板和右腿板均与所述中间腿板铰接;沿所述主支架的长度方向,所述左腿板与左座板铰接,所述中间腿板与中间座板铰接,所述右腿板与右座板铰接;

所述脚板组件包括左脚板、中间脚板和右脚板,沿所述主支架的宽度方向,所述左脚板、中间脚板和右脚板依次设置,所述左脚板和右脚板均与所述中间脚板铰接;沿所述主支架的长度方向,所述左脚板与左腿板铰接,所述中间脚板与中间腿板铰接,所述右脚板与右腿板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电动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翻支架包括床头侧翻支架和床尾侧翻支架,所述床头侧翻支架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与所述主支架连接,所述床尾侧翻支架与床头侧翻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中间座板与床头侧翻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侧翻驱动机构采用侧翻电机,所述侧翻电机的一端与所述主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床头侧翻支架靠近床头的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电动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背驱动机构采用起背电机,所述起背电机的一端与所述床头侧翻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间背板连接;所述起背电机动作时,其带动所述背板组件相对于所述座板组件抬起或落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电动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腿驱动机构采用曲腿电机,所述曲腿电机的一端与所述床头侧翻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床尾侧翻支架连接;所述曲腿电机动作时,其带动所述床尾侧翻支架相对于所述床头侧翻支架抬起或落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电动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座板上开设有便盆孔,所述中间座板下方设置有便盆机构;

所述便盆机构包括便盆支架和便盆驱动机构,所述便盆支架设置在所述便盆孔处,其靠近床头的一端与所述床头侧翻支架通过转轴连接;所述便盆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床头侧翻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便盆支架连接;

所述便盆机构还包括便盆和智能大小便护理装置,所述便盆放置在所述便盆支架上,所述便盆通过管路与所述智能大小便护理装置连接,所述智能大小便护理装置用于提供便后冲洗用水,还用于回收排泄物和冲洗后污水;

所述便盆支架用于支撑所述便盆,所述便盆驱动机构动作时,其通过所述便盆支架带动所述便盆抬起或落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动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中设置有运行判断模块、复位模块、定时工作判断模块、自动控制模块和手动控制模块;

所述运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时间是否有程序在运行,如果是,则继续运行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否则,将当前时间未运行程序的指令发送给所述复位模块;

所述复位模块用于对当前状态是否为复位状态进行判断,如果是,则将复位状态指令发送给所述定时工作判断模块;否则,对当前状态进行复位;

所述定时工作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处于定时工作状态中,如果是,则由所述自动控制模块调用定时程序,执行自动控制流程;否则,由所述手动控制模块调用手动程序,执行手动控制流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电动病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遥控终端;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遥控终端进行数据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功能电动病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中设置有护理床操控app,所述智能终端与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进行通信。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电动病床,其包括基座、主支架、升降机构、侧翻机构、支撑板组件、起背机构和曲腿机构;主支架设置在基座上方,基座通过升降机构与主支架连接;升降机构用于对主支架进行整体升降;侧翻机构包括侧翻支架和侧翻驱动机构,侧翻支架设置在主支架上方,并与主支架连接;侧翻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侧翻支架翻转,且侧翻支架沿其长度方向的中轴线翻转;支撑板组件设置在侧翻支架上,支撑板组件包括背板组件、座板组件、腿板组件和脚板组件;起背机构包括起背驱动机构,起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背板组件抬起或落下;曲腿机构包括曲腿驱动机构,曲腿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腿板组件和脚板组件抬起或落下。本申请具有升降、侧翻、全身活动等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医护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2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71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