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三通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2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三通换向阀。



背景技术:

目前,轧材厂加热炉三通换向阀用于燃烧系统的燃气(空气)供应以及废气外排,使用环境温度高,要求换向阀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可靠的密封性能以及快速响应能力。现有三通换向阀存在以下问题:1.气缸活塞杆与换向阀阀杆的连接位于进气腔内,当气缸外泄时,压缩空气进入燃气管道,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2.气缸活塞杆与换向阀阀杆采用刚性螺纹连接,阀杆磨损后,气缸活塞杆与阀杆存在不同心的现象,阀杆容易脱落或断裂引起换向功能失效,且一旦发生阀杆脱落的情况,需要停炉处理。3.密封圈无法承受高温环境,密封失效后,使燃气(空气)进入废气管道,造成能源浪费、影响加热炉加热能力。

然而,上述的三通换向阀密封不可靠、故障率高、维修不方便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三通换向阀,旨在解决三通换向阀密封不可靠、故障率高、维修不方便、存在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新型三通换向阀,包括气缸、阀杆、密封圈,所述气缸通过支架垂直安装在阀体顶部,所述阀杆与气缸活塞杆用球头连接件连接于阀体外部,所述密封圈采用耐高温航空专用氟橡胶材质制成,所述密封圈设置于进气腔下部和中间腔下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气缸下部设有气缸活塞杆,所述气缸活塞杆与阀杆间设有球头连接件,球头连接件上部通过内螺丝套与气缸活塞杆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球头连接件包括内螺纹套、球头丝杆、上压环、下压环,球头丝杆安装在上压环与下压环内,下压环与阀杆通过螺纹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气缸采用高频换向气缸。

更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包括进气腔、中间腔、废气腔,所述进气腔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支架的下方,所述中间腔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进气腔的下方,所述废气腔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中间腔的下方,所述进气腔与燃气管道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通,所述废气腔与引风机管道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通,所述中间腔与加热炉蓄热室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腔内还设有一阀板,所述阀板设有锥度,所述锥度与所述进气腔、废气腔密封处锥度一致。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腔上设有一用于通孔,所述通孔用于观察所述中间腔内部。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能有效解决原三通换向阀密封容易失效、阀杆容易脱落、压缩空气容易泄入燃气管道等诸多问题,减少设备故障、增加燃料利用率、提高加热能力,从而达到密封可靠、故障率低、维修方便、消除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三通换向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三通换向阀a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三通换向阀b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三通换向阀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螺纹套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球头丝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压环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压环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板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间腔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气腔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缸,2、支架,3、内螺纹套,4、球头丝杆,5、上压环,6、下压环,7、阀杆,8、进气腔,9、密封圈,10、压板,11、阀板,12、中间腔,13、废气腔,14、接蓄热室,15、接燃气管道,16、接废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能有效解决原三通换向阀密封容易失效、阀杆容易脱落、压缩空气容易泄入燃气管道等诸多问题,减少设备故障、增加燃料利用率、提高加热能力,从而达到密封可靠、故障率低、维修方便、消除安全隐患。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三通换向阀,结合附图1-15所示,包括气缸1、阀杆7、密封圈9,所述气缸1通过支架2垂直安装在阀体顶部,所述阀杆7与气缸1活塞杆用球头连接件连接于阀体外部,所述密封圈9采用耐高温航空专用氟橡胶材质制成,所述密封圈9设置于进气腔8下部和中间腔12下部。气缸1活塞杆与阀杆7间采用球头连接件,球头可随意摆动,减少阀杆7断裂的风险;气缸1活塞杆与阀杆7的连接位于阀体外部,处理简单、维修方便。密封圈9采用耐高温航空专用氟橡胶材质,带有耳边,采用不锈钢压板10与螺栓,密封圈9不易脱落且便于维修更换,使用方便,安全性高。本实用新型能有效解决原三通换向阀密封容易失效、阀杆7容易脱落、压缩空气容易泄入燃气管道等诸多问题,减少设备故障、增加燃料利用率、提高加热能力,从而达到密封可靠、故障率低、维修方便、消除安全隐患。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附图1-4所示,所述气缸1下部设有气缸1活塞杆,所述气缸1活塞杆与阀杆7间设置所述球头连接件,球头连接件上部通过内螺丝套与气缸1活塞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气缸1活塞杆与阀杆7连接在所述阀体外部,避免空气进入接燃气管道15内,提高了三通换向阀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附图1-15所示,所述球头连接件包括内螺纹套3、球头丝杆4、上压环5、下压环6,球头丝杆4安装在上压环5与下压环6内,下压环6与阀杆7通过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附图1-15所示,所述气缸1采用高频换向气缸1。通过支架2安装在阀体顶部,隔断了阀体的热传导,提高了气缸1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附图1-15所示,所述阀体包括进气腔8、中间腔12、废气腔13,所述进气腔8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支架2的下方,所述中间腔12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进气腔8的下方,所述废气腔13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中间腔12的下方,所述进气腔8与燃气管道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通,所述废气腔13与引风机管道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通,所述中间腔12与加热炉蓄热室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通。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所述球头连接件可随意摆动,减少阀杆7断裂的风险。所述下压环6与阀杆7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板10、螺栓及螺母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强度高,使用寿命增加,使用范围广。

进一步的,进气腔8内设导向套,与阀杆7之间通过盘根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附图1-15所示,所述中间腔12内还设有一阀板11,所述阀板11设有锥度,所述锥度与所述进气腔8、废气腔13密封处锥度一致。阀板11有一定锥度,与进气腔8、废气腔13密封处锥度一致,当橡胶密封圈9失效时,还可通过硬密封起到密封作用,提高了换向阀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三通换向阀还包括接燃气管道15、接废气管道16和接蓄热室14。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附图1-15所示,所述中间腔12上设有一用于通孔,所述通孔用于观察所述中间腔12内部。通过所述通孔能有效的观察中间腔12内的工作状态,便于检测观察。

综上所述,球头丝杆4安装在上压环5与下压环6内,球头可随意转运;球头连接件上部通过内螺丝套与气缸活塞杆连接,下压环6与阀杆7通过螺纹连接;进气腔内设导向套,与阀杆7之间通过盘根密封;进气腔8下部设有耐高温航空专用氟橡胶密封圈9;阀板11为锥形,与进气腔下部8出口锥部吻合,在密封失效情况下也可起到硬密封的作用;中间腔12设观察孔,便于检查观察;废气腔13上部设密封圈9,其结构及原理与进气腔8一致。动作时,气缸1活塞杆伸出,阀板下落,废气腔关闭,进气腔往炉内输送燃料;气缸1活塞杆缩回,阀板上升,进气腔关闭,通过废气引风机将炉内接废气管道废气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三通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阀杆、密封圈,所述气缸通过支架垂直安装在阀体顶部,所述阀杆与气缸活塞杆用球头连接件连接于阀体外部,所述密封圈采用耐高温航空专用氟橡胶材质制成,所述密封圈设置于进气腔下部和中间腔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三通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下部设有气缸活塞杆,所述气缸活塞杆与阀杆间通过所述球头连接件连接,所述球头连接件上部通过内螺丝套与所述气缸活塞杆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三通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连接件包括内螺纹套、球头丝杆、上压环、下压环,所述球头丝杆安装在所述上压环与下压环内,所述下压环与所述阀杆通过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三通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采用高频换向气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三通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进气腔、中间腔、废气腔,所述进气腔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支架的下方,所述中间腔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进气腔的下方,所述废气腔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中间腔的下方,所述进气腔与燃气管道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通,所述废气腔与引风机管道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通,所述中间腔与加热炉蓄热室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新型三通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腔内还设有一阀板,所述阀板设有锥度,所述锥度与所述进气腔、废气腔密封处锥度一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新型三通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腔上设有一用于通孔,所述通孔用于观察所述中间腔内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阀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三通换向阀,包括气缸、阀杆、密封圈,所述气缸通过支架垂直安装在阀体顶部,所述阀杆与气缸活塞杆用球头连接件连接于阀体外部,所述密封圈采用耐高温航空专用氟橡胶材质制成,所述密封圈设置于进气腔下部和中间腔下部。本实用新型能提高动作响应速度、密封可靠、故障率低、维修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汪俊辉;谢聪;阳卫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71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