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用品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及装有该阀芯的恒温阀。
背景技术:
目前,洗浴用的恒温混水阀的开关大都设置在混合水的出水端,阀门关闭以后混水腔中充满水,容易冻坏阀芯;另外,传统的恒温混水阀没有上水功能,用在太阳能热水器上的时候还要配一个单柄上水阀,使用很不方便,也增加了施工和安装的难度。
中国专利cn201621433076.4公开了具有开关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及装有该阀芯的恒温阀。所述具有开关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动片和定片,动片的正面设置有弧形的第一弧槽和第二弧槽,动片上位于第一弧槽和第二弧槽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上水凹槽,定片上设置有四个通孔,以定片的正面按顺时针方向四个通孔依次为热水进孔、热水出孔、冷水进孔和冷水出孔,定片的正面设置有与热水进孔连通的长凹槽和与冷水进孔连通的短凹槽,动片和定片配合使用时,定片上的长凹槽和短凹槽可以通过动片上的上水凹槽连通,该恒温阀具有向水箱注水的功能,但因设置的长条形凹槽,减少了四个通孔的面积,并且长条形凹槽与四个通孔之间的距离较小,使得瓷片的强度减小,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动片和定片容易因转动角度过大,长条形凹槽与四个通孔连通造成其他功能,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大流量注水的具有开关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及装有该阀芯的恒温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具有开关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动片、定片和底座,定片安装在底座上,动片沿定片的轴心转动,动片的正面设置有弧形槽和直槽,底座上设置有四个通孔,以底座的正面按顺时针方向四个通孔依次为第二热水进孔、第二冷水出孔、第二冷水进孔、第二热水出孔,定片上设置有与底座上四个通孔和第二凹槽相通的四个通孔,四个通孔分别为第一热水进孔、第一冷水进孔和第一热水出孔和第一冷水出孔。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所述直槽开设在动片的正面,且直槽的一端位于动片的中心位置,另一端靠近动片的外圆位置处,所述弧形槽开设在动片的上端靠近动片的外圆位置处。
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热水进孔设置在定片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定片的正面设置有与热水进孔连通并具有一定长度和深度的第一凹槽。
进一步优化:所述定片上第一冷水进孔位于第一热水进孔的左侧,第一冷水出孔位于第一热水进孔的上侧,第一热水出孔位于第一热水进孔的下侧,所述第一冷水进孔、第一冷水出孔、第一热水出孔分别与底座上的第二冷水进孔、第二冷水出孔、第二热水出孔相互连通。
进一步优化:所述底座的正面靠近边缘位置设置有多个定位销,所述定片的正面设置有多个与定位销配合用于定位安装定片的定位孔。
进一步优化:所述陶瓷阀芯为在底座的正面设置有与热水进孔连通并具有一定长度和深度的第二凹槽,所述定片的正面与第一冷水出孔相对的一侧设置成平面。
进一步优化:所述陶瓷阀芯为在底座的正面开设有贯穿底座的正面和背面且与热水进孔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定片的正面与第一冷水出孔相对的一侧设置成平面。
进一步优化:所述陶瓷阀芯为在定片的正面设置有与热水进孔连通并具有一定长度和深度的第一凹槽,所示底座的正面与第二冷水出孔相对的一侧设置成平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安装有上述陶瓷阀芯的恒温阀,包括阀体,阀体的内部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陶瓷阀芯,阀体内位于陶瓷阀芯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与陶瓷阀芯配合使用的恒温阀芯。
进一步优化:陶瓷阀芯包括壳体,壳体内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带动动片转动的拨盘,所述动片位于拨盘的下方,定片位于动片的下方,底座位与定片的下方,壳体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和密封定片的密封盖,密封盖的下端与阀体内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首先需要先将定片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互配合,将第二热水进孔与第一热水进孔相连通,第二冷水进孔与第一冷水进孔向连通,第一热水出孔与第而热水出孔相连通,第一冷水出孔与第二冷水出孔相连通;
然后再将动片安装在定片上,转动动片时,能够实现上水、开、关状态,关闭状态,直槽覆盖第一热水进孔,但没有覆盖第一热水出孔,弧形槽覆盖第一冷水出孔,但没有覆盖第一冷水进孔,第一热水进孔与第一热水出孔、第一冷水进孔与第一冷水进孔互不连通,恒温阀处于关闭状态;
打开状态,定片从关闭状态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此角度在-度之间,此时直槽覆盖第一热水进孔和第一热水出孔,将第一热水进孔和第一热水出孔连通,将热水在第二热水进孔内引入第一热水出孔内;弧形槽覆盖第一冷水进孔和第一冷水出孔,第一冷水进孔和第一冷水出孔连通,将冷水在一第二冷水进孔内引入第一冷处出孔内;所述热水和冷水同时引入恒温腔内混合使用,恒温阀处于打开状态;
上水状态,动片从关闭状态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此角度在-度之间,此时弧形槽覆盖在第一冷水出孔,但没有覆盖第一冷水进孔;直槽覆盖第一冷水进孔和第一热水进孔,将第一冷水进孔和第一热水进孔连通,由于冷水管的压力大,可以将自来水压入热水管,太阳能热水器实现上水,恒温阀处于上水状态。
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结构合理,结构简单,减小了体积,方便实用,实现了恒温阀的上水、开、关功能,很好的解决了因开设孔槽过多影响动片和定片的整体强度,易损坏等问题,节约了原材料,有利于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动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动片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定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定片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底座的正面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底座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底座、定片、定片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底座与定片的装配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关闭状态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打开状态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上水状态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恒温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9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底座、定片、定片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3中底座、定片、定片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4中底座、定片、定片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5中阀体及底座、定片、定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6中底座、定片、定片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片;2-定片;3-底座;4-弧形槽;5-直槽;6-第一热水进孔;7-第一冷水进孔;8-第一热水出孔;9-第一冷水出孔;10-第一凹槽;11-第二热水进孔;12-第二冷水进孔;13-第二热水出孔;14-第二冷水出孔;15-第二凹槽;16-密封圈;17-阀体;18-冷水进口;19-热水进口;20-恒温阀芯;21-出水口;22-定位孔;23-密封盖;24-冷水进口连接通孔;25-热水进口连接通孔;26-冷水出口连接通孔;27-热水出口连接通孔;28-拨盘;29-壳体;30-压盖;31-拨轴;32-第三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9所示,具有开关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动片1、定片2和底座3,定片2安装在底座3上,动片1沿定片2的轴心转动,动片1的正面设置有弧形槽4和直槽5,底座3上设置有四个通孔,以底座3的正面按顺时针方向四个通孔依次为第二热水进孔11、第二冷水出孔14、第二冷水进孔12、第二热水出孔13,定片2上设置有与底座3上四个通孔和第二凹槽相通的四个通孔,四个通孔分别为第一热水进孔6、第一冷水进孔7和第一热水出孔8和第一冷水出孔9。
所述直槽5开设在动片1的正面,且直槽5的一端位于动片1的中心位置,另一端靠近动片1的外圆位置处,直槽5呈直线型一体设置。
所述弧形槽4开设在动片1的上端靠近动片1的外圆位置处,弧形槽4呈弧形一体设置。
所述底座3的正面设置有与热水进孔6连通并具有一定长度和深度的第二凹槽15,所述第二凹槽15位于第二热水进孔11与底座3的圆心之间。
这样设计,可以通过第二凹槽15,将第二热水进孔11内的热水引向底座3的中心。
所述底座3上的四个通孔围绕底座3的圆心间隔均匀布设,所述该四个通孔的形状可以使圆心或者其他形状。
所述第一热水进孔6设置在定片2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定片2的正面设置有与热水进孔6连通并具有一定长度和深度的第一凹槽10。
这样设计,通过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5配合使用,将底座3上的第二热水进孔11内的热水引入定片2的第一热水进孔6内。
所述第一冷水进孔7设置在定片2上位于第一热水进孔6的左侧,且与底座3上的第二冷水进孔12相连通。
所述第一冷水出孔9设置在定片2上位于第一热水进孔6的上侧,且与底座3上的第二冷水出孔14相连通。
所述第一热水出孔8设置在定片2上位于第一热水进孔6的下侧,且与底座3上的第二热水出孔13相互连通。
所述动片1在转动时四个通孔可与弧形槽和直槽5覆盖。
所述底座3的正面靠近边缘位置设置有多个定位销,所述定片2的正面设置有多个与定位销配合用于定位安装定片2的定位孔,这样设计,可以将定片2定位安装在底座3上。
如图7-13所示,所述定片2定位安装在底座3上,所述动片1和定片2同心设置,组合使用时,动片1的正面与定片2的背面相对配合使用,图10-13中点画线为底座3的轮廓,实线为定片2的轮廓,虚线为动片1的轮廓。
所述图10为定片2安装在底座3上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5相互配合,将第二热水进孔11与第一热水进孔13相连通,第二冷水进孔12与第一冷水进孔7向连通,第一热水出孔8与第而热水出孔13相连通,第一冷水出孔9与第二冷水出孔14相连通。
所述图11为关闭状态,直槽5覆盖第一热水进孔6,但没有覆盖第一热水出孔8,弧形槽4覆盖第一冷水出孔9,但没有覆盖第一冷水进孔7,第一热水进孔6与第一热水出孔8、第一冷水进孔7与第一冷水进孔9互不连通,恒温阀处于关闭状态。
所述图12为打开状态,动片1从关闭状态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此角度在40-50度之间,此时直槽5覆盖第一热水进孔6和第一热水出孔8,将第一热水进孔6和第一热水出孔8连通,将热水在第二热水进孔11内引入第一热水出孔8内;弧形槽9覆盖第一冷水进孔7和第一冷水出孔9,第一冷水进孔7和第一冷水出孔9连通,将冷水在一第二冷水进孔12内引入第一冷处出孔9内;所述热水和冷水同时引入恒温腔内混合使用,恒温阀处于打开状态。
所述图13为上水状态,动片1从关闭状态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此角度在40-50度之间,此时弧形槽覆盖在第一冷水出孔9,但没有覆盖第一冷水进孔7;直槽5覆盖第一冷水进孔7和第一热水进孔6,将第一冷水进孔7和第一热水进孔6连通,由于冷水管的压力大,可以将自来水压入热水管,太阳能热水器实现上水,恒温阀处于上水状态。
如图12-13,一种具有开关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的恒温阀,包括阀体17,阀体17的内部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陶瓷阀芯,阀体17内位于陶瓷阀芯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与陶瓷阀芯配合使用的恒温阀芯20。
所述陶瓷阀芯包括壳体29,壳体29内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带动动片1转动的拨盘28,拨盘28上端的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拨轴31,拨轴31的顶端位于壳体29的外部。
所述拨盘28上设置有用于限位的限位槽,壳体29上设置有用于配合限位槽的限位块。
所述动片1位于拨盘28的下方,定片2位于动片1的下方,底座3位与定片2的下方,壳体29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和密封定片2的密封盖23,密封盖23的下端与阀体17内部连通。
所述密封盖23相对于底座3上四个通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连接孔,密封盖23上设置用于密封的密封圈16,连接孔将四个通孔与阀体17分别密封连通,密封盖23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定位销。
所述密封圈16采用单个密封或整体密封,单个密封时,连接孔内分别安装有小密封圈;整体密封时,密封盖23的上下两端面分别安装有嵌入式的整体密封圈,避免因压力大造成漏水的问题。
所述恒温阀芯20贯穿阀体17的底部,其中一端为出水口21,以图13所示阀体17的位置,阀体17上以出水口21为基准,顺时针垂直角度的位置设置有与冷水管连通的冷水进口18,逆时针垂直角度的位置设置有与热水管连通的热水进口19。
所述阀体17内靠近冷水进口18一侧的位置设置有冷水进口连接通孔24,冷水进口连接通孔24将冷水进口18与底座3上的第二冷水进口12连通。
所述阀体17内靠近热水进口19一侧的位置设置有热水进口连接通孔25,热水进口连接通孔25将热水进口19与底座3上的第二热水进孔11连通。
所述阀体17内远离出水口21一侧的位置设置有热水出口连接通孔27,热水出口连接通孔27将恒温阀芯20与底座3上的第二热水出孔13连通。
所述阀体17内靠近出水口21一侧的位置设置有冷水出口连接通孔26,冷水出口连接通孔26将恒温阀芯20与底座3上的第二冷水出孔14连通。
所述冷水进口连接通孔24、热水进口连接通孔25、冷水出口连接通孔26、热水出口连接通孔27位于同一平面,该平面上对称设置有四个用于与定位销配合使用的定位槽22。
所述阀体17的上端设置有用于锁紧陶瓷阀芯的压盖30。
本恒温阀在使用时,转动拨轴31,通过拨盘28带动动片1旋转,使得动片1相对于定片2的位置发生转动,分别处于上水位置、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实现恒温阀的上水、关闭和打开状态。
实施例2,如图14所示,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陶瓷阀芯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图14所示结构,所述底座3的正面设置有与热水进孔6连通并具有一定长度和深度的第二凹槽15,且位于第二热水进孔11与底座3的圆心之间;
所述定片2正面上与第一冷水进孔7相对的一侧设置成平面。
这样设计,能够通过第二凹槽15便可直接将第二热水进孔11内的热水引入定片2的第一热水进孔6内,无需在多设置凹槽,可提高陶瓷阀芯的整体强度。
实施例3,如图15所示,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陶瓷阀芯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图15所示结构,所示底座3的正面开设有贯穿底座3的正面和背面且与热水进孔6连通的第二凹槽15,所述第二凹槽15设置在第二热水进孔11与底座3的圆心之间;
所述定片2正面上与第一冷水进孔7相对的一侧设置成平面。
这样设计,能够通过第二凹槽15便可直接将第二热水进孔11内的热水引入定片2的第一热水进孔6内,无需在多设置凹槽,可提高陶瓷阀芯的整体强度。
实施例4,如图16所示,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陶瓷阀芯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图16所示结构,所述定片2的正面设置有与热水进孔6连通并具有一定长度和深度的第一凹槽10;
所示底座3的正面上与与第二冷水出孔14相对的一侧设置成平面。
这样设计,能够只通过第一凹槽10便可将底座3上的第二热水进孔11内的热水引入定片2的第一热水进孔6内,无需在多设置凹槽,可提高陶瓷阀芯的整体强度。
实施例5,如图17所示,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阀体17内设置有与热水进口连接通孔25连通并具有一定长度和深度的第三凹槽32,所述第三凹槽32设置在热水进口连接通孔25与阀体17的圆心之间;
所述定片2正面上与第一冷水进孔7相对的一侧设置成平面;
所述所示底座3上的第二热水出孔11设置在底座3的圆心位置。
在使用时,可以不使用底座3,直接将定片2安装在阀体17内,所述热水进口连接通孔25内的热水可通过第三凹槽32将热水引入定片2的第一热水进孔6内,如果需要底座3时,所述底座3上的第二热水进孔11设置在底座3的圆心位置。
实施例6,如图18所示,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陶瓷阀芯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图18所示结构,所述底座3上的第二热水进孔11设置在底座3的圆心位置;
所述底座3的背面设置有与第二热水进孔11连通并具有一定长度和深度的第二凹槽15,
所述定片2正面上与第一冷水进孔7相对的一侧设置成平面。
在使用时,所述阀体17上的热水进口连接通孔25内的热水通过第二凹槽15将热水引入第二热水进孔11和第一热水进孔6内,无需在多设置凹槽,可提高陶瓷阀芯的整体强度。
1.具有开关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动片(1)、定片(2)和底座(3),定片(2)安装在底座(3)上,动片(1)沿定片(2)的轴心转动,动片(1)的正面设置有弧形槽(4)和直槽(5),底座(3)上设置有四个通孔,以底座(3)的正面按顺时针方向四个通孔依次为第二热水进孔(11)、第二冷水出孔(14)、第二冷水进孔(12)、第二热水出孔(13),定片(2)上设置有与底座(3)上四个通孔和第二凹槽相通的四个通孔,四个通孔分别为第一热水进孔(6)、第一冷水进孔(7)和第一热水出孔(8)和第一冷水出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开关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槽(5)开设在动片(1)的正面,且直槽(5)的一端位于动片(1)的中心位置,另一端靠近动片(1)的外圆位置处,所述弧形槽(4)开设在动片(1)的上端靠近动片(1)的外圆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开关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水进孔(6)设置在定片(2)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定片(2)的正面设置有与热水进孔(6)连通并具有一定长度和深度的第一凹槽(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开关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片(2)上第一冷水进孔(7)位于第一热水进孔(6)的左侧,第一冷水出孔(9)位于第一热水进孔(6)的上侧,第一热水出孔(8)位于第一热水进孔(6)的下侧,所述第一冷水进孔(7)、第一冷水出孔(9)、第一热水出孔(8)分别与底座(3)上的第二冷水进孔(12)、第二冷水出孔(14)、第二热水出孔(13)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开关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的正面靠近边缘位置设置有多个定位销,所述定片(2)的正面设置有多个与定位销配合用于定位安装定片(2)的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开关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阀芯为在底座(3)的正面设置有与热水进孔(6)连通并具有一定长度和深度的第二凹槽(15),所述定片(2)的正面与第一冷水出孔(9)相对的一侧设置成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开关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阀芯为在底座(3)的正面开设有贯穿底座(3)的正面和背面且与热水进孔(6)连通的第二凹槽(15),所述定片(2)的正面与第一冷水出孔(9)相对的一侧设置成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开关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阀芯为在定片(2)的正面设置有与热水进孔(6)连通并具有一定长度和深度的第一凹槽(10),所示底座(3)的正面与第二冷水出孔(14)相对的一侧设置成平面。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开关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的恒温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7),阀体(17)的内部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陶瓷阀芯,阀体(17)内位于陶瓷阀芯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与陶瓷阀芯配合使用的恒温阀芯(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开关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的恒温阀,其特征在于:陶瓷阀芯包括壳体(29),壳体(29)内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带动动片(1)转动的拨盘(28),所述动片(1)位于拨盘(28)的下方,定片(2)位于动片(1)的下方,底座(3)位与定片(2)的下方,壳体(29)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和密封定片(2)的密封盖(23),密封盖(23)的下端与阀体(17)内部连通。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