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烫水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7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特别是一种防烫水路。



背景技术:

现有淋浴器的控制器,兼有顶喷和手持花洒功能,左侧有个控制温度的旋钮,右侧有个控制水路的开关,由于其内部管道没有将冷热水管道进行合理布置,因此热水的热传导会到达外部壳体上,人不小心触碰到还是容易烫伤,因此保留现有多功能的情况下设计一款能够防烫的水路叩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烫水路,该防烫水路能够防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烫水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置热进水孔、冷进水孔、上出水孔、下出水孔;

内芯,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腔内,并且所述内芯与所述壳体内腔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构成第一腔室,所述内芯设置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四腔室、温控阀仓、开关阀仓、上出水口、下出水口,其中所述开关阀仓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四腔室,所述上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三腔室,并且与所述上出水孔相对齐;所述下出水口连通所述第四腔室,并且与所述下出水孔相对齐;

阀芯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温控阀仓内,所述阀芯座设置冷进水端、热进水端、出水端;

温控阀芯,固定设置在所述温控阀仓内;

开关阀芯,固定设置在所述开关阀仓内,控制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或者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

其中,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冷进水孔、所述冷进水端,所述热进水孔连通所述热进水端,所述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腔室。

可选的,所述内芯为两端开口的管状,中间设置隔板,隔板与右侧管壁构成所述开关阀仓,管的左端靠近开口侧为温控阀仓,隔板与左侧管壁构成所述第二腔室,管的内部设置上下并排并且固连在隔板上的两个管道,上管道构成所述第三腔室,并且左侧连通所述上出水口,右侧连通所述开关阀仓;下管道构成所述第四腔室,并且左侧连通所述下出水口,右侧连通所述开关阀仓。

可选的,所述内芯设置冷进水口、热进水口,所述冷进水口、热进水口设置在靠近所述温控阀仓一侧,其中所述冷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冷进水端,所述热进水口连通所述热进水孔和所述热进水端。

可选的,所述温控阀仓和或所述开关阀仓开口处设置螺纹。螺纹固定方式,结构简单可靠。

可选的,所述内芯两端设置密封圈e。

可选的,所述内芯外壁上设置密封圈f,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上出水口和所述下出水口开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冷水布置设置在最外侧,将热水及混合后的温水设置在内部,起到了隔热保护的目的,使用安全。

2、本实用新型在防烫的基础上还能够自由的切换水路,操作简单,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防烫水路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防烫水路立体爆炸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防烫水路局部细节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防烫水路剖视三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防烫水路立体剖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防烫水路内芯剖视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防烫水路内芯与阀芯座装配图。

图中:

1-进水接头

2-六角螺母

3-壳体;301-第一腔室;3021-上出水孔;3022-下出水孔;303-热进水孔;304-冷进水孔

4-内芯;4011-冷进水口;4012-热进水口;4013-上出水口;4014-下出水口;402-温控阀仓;403-开关阀仓;404-第二腔室;405-第三腔室;406-第四腔室;407-密封圈e;408-密封圈f

5-阀芯座;501-冷进水端;502-热进水端;503-出水端

6-温控阀芯

7-压紧螺母

8-限位圈

9-温控旋钮

10-出水接头

11-开关阀芯

12-开关把手

13-固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本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实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烫水路,种防烫水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3,设置热进水孔303、冷进水孔304、上出水孔3021、下出水孔3022,所述热进水孔303和所述冷进水孔304上固定设置进水接头1和活动六角螺母2,所述上出水孔3021和所述下出水孔3022上固定设置出水接头10;

内芯4,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3内腔内,并且所述内芯4与所述壳体3内腔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构成第一腔室301,所述内芯4设置第二腔室404、第三腔室405、第四腔室406、温控阀仓402、开关阀仓403、上出水口4013、下出水口4014,其中所述开关阀仓403连通所述第二腔室404、第三腔室405、第四腔室406,所述上出水口4013连通所述第三腔室405,并且与所述上出水孔3021相对齐;所述下出水口4014连通所述第四腔室406,并且与所述下出水孔3022相对齐;

阀芯座5,固定设置在所述温控阀仓402内,所述阀芯座5设置冷进水端501、热进水端502、出水端503;

温控阀芯6,通过压紧螺母7固定设置在所述温控阀仓402内,用于控制热水和冷水的混合比例,从而达到控制水温的目的;温控旋钮9固定设置在温控阀芯6上;限位圈8固定设置在所述阀芯座5上用以控制所述温控阀芯6的旋转角度;

开关阀芯11,通过固定螺母13固定设置在所述开关阀仓403内,用于切换水路和调节流量,第一水路为连通所述第二腔室404和所述第三腔室405,第二水路为连通所述第二腔室404和所述第四腔室406,开关把手12固定设置在开关阀芯11上;

其中,所述第一腔室301连通所述冷进水孔304、所述冷进水端501,所述热进水孔303连通所述热进水端502,所述出水端503连通所述第二腔室404。

可选的,所述内芯4为两端开口的管状,中间设置隔板,隔板与右侧管壁构成所述开关阀仓403,管的左端靠近开口侧为温控阀仓402,隔板与左侧管壁构成所述第二腔室404,管的内部设置上下并排并且固连在隔板上的两个管道,上管道构成所述第三腔室405,并且左侧连通所述上出水口4013,右侧连通所述开关阀仓403;下管道构成所述第四腔室406,并且左侧连通所述下出水口4014,右侧连通所述开关阀仓403。

可选的,所述内芯4设置冷进水口4011、热进水口4012,所述冷进水口4011、热进水口4012设置在靠近所述温控阀仓402一侧,其中所述冷进水口4011连通所述第一腔室301和所述冷进水端501,所述热进水口4012连通所述热进水孔303和所述热进水端502。

可选的,所述温控阀仓402和或所述开关阀仓403开口处设置螺纹。

可选的,所述内芯4两端设置密封圈e407。

可选的,所述内芯4外壁上设置密封圈f408,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上出水口4013和所述下出水口4014开口处。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烫水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置热进水孔、冷进水孔、上出水孔、下出水孔;

内芯,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腔内,并且所述内芯与所述壳体内腔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构成第一腔室,所述内芯设置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四腔室、温控阀仓、开关阀仓、上出水口、下出水口,其中所述开关阀仓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四腔室,所述上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三腔室,并且与所述上出水孔相对齐;所述下出水口连通所述第四腔室,并且与所述下出水孔相对齐;

阀芯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温控阀仓内,所述阀芯座设置冷进水端、热进水端、出水端;

温控阀芯,固定设置在所述温控阀仓内;

开关阀芯,固定设置在所述开关阀仓内,控制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或者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

其中,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冷进水孔、所述冷进水端,所述热进水孔连通所述热进水端,所述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烫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为两端开口的管状,中间设置隔板,隔板与右侧管壁构成所述开关阀仓,管的左端靠近开口侧为温控阀仓,隔板与左侧管壁构成所述第二腔室,管的内部设置上下并排并且固连在隔板上的两个管道,上管道构成所述第三腔室,并且左侧连通所述上出水口,右侧连通所述开关阀仓;下管道构成所述第四腔室,并且左侧连通所述下出水口,右侧连通所述开关阀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烫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设置冷进水口、热进水口,所述冷进水口、热进水口设置在靠近所述温控阀仓一侧,其中所述冷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冷进水端,所述热进水口连通所述热进水孔和所述热进水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烫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阀仓和或所述开关阀仓开口处设置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烫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两端设置密封圈e。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烫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外壁上设置密封圈f,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上出水口和所述下出水口开口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烫水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热进水孔、冷进水孔、上出水孔、下出水孔;内芯,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内芯与所述壳体之间构成第一腔室,所述内芯设置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四腔室、温控阀仓、开关阀仓、上出水口、下出水口,其中所述开关阀仓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四腔室,所述上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三腔室;所述下出水口连通所述第四腔室;阀芯座、温控阀芯,固定设置在所述温控阀仓内;开关阀芯,固定设置在所述开关阀仓内,控制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或者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本实用新型将冷水设置在最外侧,将热水及混合后的温水设置在内部,起到了隔热保护的目的,使用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沈兵;刘佑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市优辰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69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