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与动力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冷需求、热需求和动力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在动力需求技术领域,利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是获得和提供动力的重要方式。以汽柴油和天然气为代表的优质燃料的直燃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中,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效率高是其最大优势,但也存在着装置复杂、制造难度大和制造成本高的问题。在这样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膨胀机、压缩机和热交换器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基本部件和核心部件;其中压缩机和膨胀机的制造难度大,材料要求高,制造成本大——这不利于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的推广应用。因此,应设法利用简单的部件对其加以替代,或是设法使核心部件的结构简单化,以降低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本发明以保持或有效提高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的热效率为前提,以降低其核心部件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为目的,提出了采用膨胀增速机和扩压管相结合并分别取代主膨胀机和主压缩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膨胀增速机和扩压管相结合并替代相应主压缩机和主膨胀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扩压管、膨胀机、喷管、第二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和内燃机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膨胀机有蒸汽通道经喷管与混合蒸发器连通,混合蒸发器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扩压管和第二膨胀机连通,扩压管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内燃机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内燃机连通,内燃机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内燃机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和内燃机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2.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扩压管、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内燃机和膨胀增速机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膨胀增速机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连通,混合蒸发器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扩压管和膨胀机连通,扩压管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内燃机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内燃机连通,内燃机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内燃机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内燃机和膨胀增速机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3.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扩压管、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内燃机、膨胀增速机和压缩机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膨胀增速机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连通,混合蒸发器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扩压管和膨胀机连通,扩压管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内燃机连通,外部还有气态燃料通道经压缩机与内燃机连通,内燃机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内燃机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内燃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膨胀机、内燃机和膨胀增速机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4.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2-3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压缩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调整为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新增压缩机连通,新增压缩机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将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连接新增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5.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2-3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双能压缩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调整为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新增双能压缩机连通,新增双能压缩机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将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连接新增双能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6.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2-3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扩压管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调整为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新增扩压管连通,新增扩压管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将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7.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2-3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调整为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新增膨胀机连通,新增膨胀机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将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机连接外部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8.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2-3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增速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调整为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新增膨胀增速机连通,新增膨胀增速机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将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增速机连接外部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9.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2-3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喷管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调整为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喷管连通,喷管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将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0.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2-3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回热器,将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调整为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将膨胀增速机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与混合蒸发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1.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2-3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回热器、新增压缩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调整为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新增压缩机连通,新增压缩机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将膨胀增速机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与混合蒸发器连通,将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连接新增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2.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2-3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回热器、新增双能压缩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调整为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新增双能压缩机连通,新增双能压缩机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将膨胀增速机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与混合蒸发器连通,将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连接新增双能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3.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2-3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回热器、新增扩压管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调整为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新增扩压管连通,新增扩压管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将膨胀增速机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与混合蒸发器连通,将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4.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2-3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回热器、新增膨胀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调整为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新增膨胀机连通,新增膨胀机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将膨胀增速机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与混合蒸发器连通,将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机连接外部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5.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2-3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回热器、新增膨胀增速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调整为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新增膨胀增速机连通,新增膨胀增速机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将膨胀增速机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与混合蒸发器连通,将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增速机连接外部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6.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2-3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回热器、喷管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调整为扩压管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喷管连通,喷管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将膨胀增速机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与混合蒸发器连通,将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7.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2-16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混合回热器和第二循环泵,将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混合回热器连通,膨胀机增设抽汽通道与混合回热器连通,混合回热器再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与混合蒸发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8.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2-16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预热器,将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和预热器与混合蒸发器连通,预热器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9.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2-16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中间再热器,将混合蒸发器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连通和膨胀机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混合蒸发器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有中间再热蒸汽通道经中间再热器与膨胀机连通和膨胀机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中间再热器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20.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2-19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取消内燃机与外部连通的冷却介质通道,增加新增循环泵,冷凝器增设冷凝液管路经新增循环泵与内燃机连通之后内燃机再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21.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2-19项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取消内燃机与外部连通的冷却介质通道,增加新增循环泵和新增过热器,冷凝器增设冷凝液管路经新增循环泵与内燃机连通之后内燃机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过热器与膨胀机连通,新增过热器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2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3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4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5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6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7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8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9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0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1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2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3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4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并考虑内燃机冷却负荷回收利用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5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中,1-扩压管,2-膨胀机,3-喷管,4-第二膨胀机,5-循环泵,6-高温热交换器,7-冷凝器,8-混合蒸发器,9-内燃机,10-膨胀增速机,11-压缩机,12-回热器,13-混合回热器,14-第二循环泵,15-预热器,16-中间再热器;a-新增压缩机,b-新增高温热交换器,c-新增双能压缩机,d-新增扩压管,e-新增膨胀机,f-新增膨胀增速机,g-新增循环泵,h-新增过热器。

为了清楚地认识本发明的内涵与实质,这里还要对双能压缩机、膨胀增速机和膨胀机作出如下说明:

(1)膨胀增速机——在一定压降下,实现降压作功和降压增速双重功能的设备,是膨胀机和喷管的结合体或其它具有同样功能的设备。

(2)双能压缩机——利用外部机械能和流体自身动能共同实现流体压力升高的设备,是压缩机和扩压管的结合体或其它具有同样功能的设备。

(3)图1中的第二膨胀机4和图2-15中的膨胀机2,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降压作功)的同时,还要将蒸汽的动能转换为机械能(降速作功),这与一般膨胀机的作用不同。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对显而易见的流程不作表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膨胀机、喷管、第二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和内燃机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5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经喷管3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混合蒸发器8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扩压管1和第二膨胀机4连通,扩压管1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4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7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内燃机9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内燃机9连通,内燃机9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内燃机9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8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4和内燃机9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7的冷凝液经循环泵5升压进入混合蒸发器8,与来自喷管3的蒸汽混合并吸收外部热介质提供的热负荷之后汽化,混合蒸发器8释放的饱和或过热蒸汽分别进入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和进入第二膨胀机4降压作功并降速;扩压管1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热交换器6并吸热,流经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喷管3降压降温并增速,之后进入混合蒸发器8放热降温;第二膨胀机4排放的蒸汽进入冷凝器7,放热于冷却介质并冷凝;外部燃料和空气进入内燃机9,在内燃机9气缸内完成压包括燃烧和膨胀在内的一系列过程,内燃机9排放的燃气流经高温热交换器6并放热,外部冷却介质流经内燃机9吸热之后对外排放;燃料通过燃烧提供驱动热负荷,热介质——流经高温热交换器6之后的燃气,其它可提供热负荷的热源或热源介质——通过混合蒸发器8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7带走低温热负荷,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4和内燃机9共同对外提供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内燃机和膨胀增速机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5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膨胀增速机10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混合蒸发器8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扩压管1和膨胀机2连通,扩压管1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7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内燃机9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内燃机9连通,内燃机9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内燃机9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8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内燃机9和膨胀增速机10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7的冷凝液经循环泵5升压进入混合蒸发器8,与来自膨胀增速机10的蒸汽混合并吸收外部热介质提供的热负荷之后汽化,混合蒸发器8释放的饱和或过热蒸汽分别进入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和进入膨胀机2降压作功并降速;扩压管1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热交换器6并吸热,流经膨胀增速机10降压作功和降压增速,之后进入混合蒸发器8放热降温;膨胀机2排放的蒸汽进入冷凝器7,放热于冷却介质并冷凝;外部燃料和空气进入内燃机9,在内燃机9气缸内完成压包括燃烧和膨胀在内的一系列过程,内燃机9排放的燃气流经高温热交换器6并放热,外部冷却介质流经内燃机9吸热之后对外排放;燃料通过燃烧提供驱动热负荷,热介质——流经高温热交换器6之后的燃气,其它可提供热负荷的热源或热源介质——通过混合蒸发器8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7带走低温热负荷,膨胀机2、内燃机9和膨胀增速机10共同对外提供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3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内燃机、膨胀增速机和压缩机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5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膨胀增速机10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混合蒸发器8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扩压管1和膨胀机2连通,扩压管1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7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内燃机9连通,外部还有气态燃料通道经压缩机11与内燃机9连通,内燃机9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内燃机9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8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内燃机9连接压缩机11并传输动力,膨胀机2、内燃机9和膨胀增速机10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7的冷凝液经循环泵5升压进入混合蒸发器8,与来自膨胀增速机10的蒸汽混合并吸收外部热介质提供的热负荷之后汽化,混合蒸发器8释放的饱和或过热蒸汽分别进入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和进入膨胀机2降压作功并降速;扩压管1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热交换器6并吸热,流经膨胀增速机10降压作功和降压增速,之后进入混合蒸发器8放热降温;膨胀机2排放的蒸汽进入冷凝器7,放热于冷却介质并冷凝;外部空气进入内燃机9,外部气态燃料经压缩机11加压之后进入内燃机9,空气和燃料在内燃机9气缸内完成压包括燃烧和膨胀在内的一系列过程,内燃机9排放的燃气流经高温热交换器6并放热,外部冷却介质流经内燃机9吸热之后对外排放;燃料通过燃烧提供驱动热负荷,热介质——流经高温热交换器6之后的燃气,其它可提供热负荷的热源或热源介质——通过混合蒸发器8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7带走低温热负荷,内燃机9或膨胀增速机10输出的一部分功提供给压缩机11作动力,膨胀机2、内燃机9和膨胀增速机10共同对外提供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4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压缩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调整为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新增压缩机a连通,新增压缩机a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将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10连接新增压缩机a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与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循环流程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扩压管1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热交换器6并吸热,之后进入新增压缩机a升压升温;新增压缩机a排放的蒸汽流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并吸热,之后进入膨胀增速机10降压作功和降压增速;内燃机9排放的燃气流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逐步放热并对外排放,膨胀增速机10向新增压缩机a提供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5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双能压缩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调整为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新增双能压缩机c连通,新增双能压缩机c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将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10连接新增双能压缩机c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与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循环流程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扩压管1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热交换器6并吸热,之后进入新增双能压缩机c升压升温并降速;新增双能压缩机c排放的蒸汽流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并吸热,之后进入膨胀增速机10降压作功和降压增速;内燃机9排放的燃气流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逐步放热并对外排放,膨胀增速机10向新增双能压缩机c提供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6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扩压管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调整为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新增扩压管d连通,新增扩压管d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将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与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循环流程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扩压管1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热交换器6并吸热,之后进入新增扩压管d升压升温并降速;新增扩压管d排放的蒸汽流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并吸热,之后进入膨胀增速机10降压作功和降压增速;内燃机9排放的燃气流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逐步放热并对外排放,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7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调整为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新增膨胀机e连通,新增膨胀机e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将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机e连接外部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与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循环流程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扩压管1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热交换器6并吸热,之后进入新增膨胀机e降压作功;新增膨胀机e排放的蒸汽流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并吸热,之后进入膨胀增速机10降压作功和降压增速;内燃机9排放的燃气流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逐步放热并对外排放,新增膨胀机e输出的功对外输出,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8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增速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调整为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新增膨胀增速机f连通,新增膨胀增速机f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将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增速机f连接外部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与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循环流程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扩压管1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热交换器6并吸热,之后进入新增膨胀增速机f降压作功和降压增速;新增膨胀增速机f排放的蒸汽流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并吸热,之后进入膨胀增速机10降压作功和降压增速;内燃机9排放的燃气流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逐步放热并对外排放,新增膨胀增速机f输出的功对外输出,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9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喷管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调整为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喷管3连通,喷管3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将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与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循环流程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扩压管1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热交换器6并吸热,之后进入喷管3降压增速;喷管3排放的蒸汽流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并吸热,之后进入膨胀增速机10降压作功和降压增速;内燃机9排放的燃气流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逐步放热并对外排放,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0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回热器,将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调整为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12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将膨胀增速机10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10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12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

(2)流程上,与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循环流程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扩压管1排放的蒸汽流经回热器12和高温热交换器6并逐步吸热,流经膨胀增速机10降压作功和降压增速,流经回热器12放热之后进入混合蒸发器8,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1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回热器、新增扩压管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调整为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12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新增扩压管d连通,新增扩压管d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将膨胀增速机10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10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12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将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与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循环流程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扩压管1排放的蒸汽流经回热器12和高温热交换器6并逐步吸热,之后进入新增扩压管d升压升温并降速;新增扩压管d排放的蒸汽流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并吸热,流经膨胀增速机10降压作功和降压增速,流经回热器12并放热,之后进入混合蒸发器8;内燃机9排放的燃气流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逐步放热并对外排放,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混合回热器和第二循环泵,将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5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调整为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5与混合回热器13连通,膨胀机2增设抽汽通道与混合回热器13连通,混合回热器13再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14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

(2)流程上,与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循环流程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冷凝器7的冷凝液流经循环泵5升压之后进入混合回热器13,进入膨胀机2的蒸汽降压作功至某一压力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继续降压作功并降速之后进入冷凝器7,第二路通过抽汽通道进入混合回热器13与冷凝液进行混合放热并冷凝,混合回热器13的冷凝液经第二循环泵14升压之后进入混合蒸发器8,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3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预热器,将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5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调整为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5和预热器15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预热器15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的冷凝液流经循环泵5升压和流经预热器15吸热升温之后进入混合蒸发器8,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4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中间再热器,将混合蒸发器8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2连通和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7连通调整为混合蒸发器8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2连通、膨胀机2有中间再热蒸汽通道经中间再热器16与膨胀机2连通和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7连通,中间再热器16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进入膨胀机2的蒸汽降压作功至某一压力时,全部引出并通过中间再热蒸汽通道流经中间再热器16吸热升温,然后进入膨胀机2继续降压作功并降速,之后进入冷凝器7放热并冷凝,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5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取消内燃机9与外部连通的冷却介质通道,增加新增循环泵和新增过热器,冷凝器7增设冷凝液管路经新增循环泵g与内燃机9连通之后内燃机9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过热器h与膨胀机2连通,新增过热器h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与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循环流程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冷凝器7的一路冷凝液经新增循环泵g升压之后提供给内燃机9作循环冷却液,吸热汽化并再经新增过热器h吸热升温之后进入膨胀机2降压作功,热介质——内燃机9排放的燃气或其它热源介质——向新增过热器h提供热负荷,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和优势:

(1)扩压管替代主压缩机,大幅度降低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2)膨胀增速机替代主膨胀机,大幅度降低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3)喷管或膨胀增速机替代一般膨胀机,有效降低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4)扩压管或双能压缩机替代一般压缩机,有效降低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5)简单部件替代复杂部件,有利于保持或提高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的热效率。

(6)复杂部件被简单部件替代并得到简化,有利于提高动态部件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7)给出多种具体技术方案,应对众多不同的实际状况,有较宽的适用范围。

(8)扩展了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技术,丰富了其类型,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扩展其应用范围。


技术特征:

1.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扩压管、膨胀机、喷管、第二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和内燃机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5)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经喷管(3)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混合蒸发器(8)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扩压管(1)和第二膨胀机(4)连通,扩压管(1)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4)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7)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内燃机(9)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内燃机(9)连通,内燃机(9)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内燃机(9)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8)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4)和内燃机(9)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2.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扩压管、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内燃机和膨胀增速机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5)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膨胀增速机(10)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混合蒸发器(8)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扩压管(1)和膨胀机(2)连通,扩压管(1)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7)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内燃机(9)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内燃机(9)连通,内燃机(9)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内燃机(9)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8)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2)、内燃机(9)和膨胀增速机(10)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3.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扩压管、膨胀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混合蒸发器、内燃机、膨胀增速机和压缩机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5)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膨胀增速机(10)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混合蒸发器(8)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扩压管(1)和膨胀机(2)连通,扩压管(1)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7)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内燃机(9)连通,外部还有气态燃料通道经压缩机(11)与内燃机(9)连通,内燃机(9)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内燃机(9)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8)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内燃机(9)连接压缩机(11)并传输动力,膨胀机(2)、内燃机(9)和膨胀增速机(10)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4.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压缩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调整为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新增压缩机(a)连通,新增压缩机(a)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将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10)连接新增压缩机(a)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5.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双能压缩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调整为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新增双能压缩机(c)连通,新增双能压缩机(c)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将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10)连接新增双能压缩机(c)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6.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扩压管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调整为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新增扩压管(d)连通,新增扩压管(d)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将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7.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调整为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新增膨胀机(e)连通,新增膨胀机(e)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将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机(e)连接外部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8.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增速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调整为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新增膨胀增速机(f)连通,新增膨胀增速机(f)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将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增速机(f)连接外部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9.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喷管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调整为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喷管(3)连通,喷管(3)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将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0.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回热器,将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调整为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12)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将膨胀增速机(10)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10)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12)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1.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回热器、新增压缩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调整为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12)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新增压缩机(a)连通,新增压缩机(a)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将膨胀增速机(10)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10)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12)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将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10)连接新增压缩机(a)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2.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回热器、新增双能压缩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调整为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12)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新增双能压缩机(c)连通,新增双能压缩机(c)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将膨胀增速机(10)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10)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12)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将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10)连接新增双能压缩机(c)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3.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回热器、新增扩压管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调整为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12)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新增扩压管(d)连通,新增扩压管(d)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将膨胀增速机(10)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10)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12)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将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4.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回热器、新增膨胀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调整为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12)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新增膨胀机(e)连通,新增膨胀机(e)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将膨胀增速机(10)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10)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12)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将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机(e)连接外部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5.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回热器、新增膨胀增速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调整为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12)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新增膨胀增速机(f)连通,新增膨胀增速机(f)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将膨胀增速机(10)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10)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12)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将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增速机(f)连接外部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6.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回热器、喷管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调整为扩压管(1)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12)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喷管(3)连通,喷管(3)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0)连通,将膨胀增速机(10)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10)有蒸汽通道经回热器(12)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将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9)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6)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7.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16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混合回热器和第二循环泵,将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5)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调整为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5)与混合回热器(13)连通,膨胀机(2)增设抽汽通道与混合回热器(13)连通,混合回热器(13)再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14)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8.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16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预热器,将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5)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调整为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5)和预热器(15)与混合蒸发器(8)连通,预热器(15)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9.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16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中间再热器,将混合蒸发器(8)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2)连通和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7)连通调整为混合蒸发器(8)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2)连通、膨胀机(2)有中间再热蒸汽通道经中间再热器(16)与膨胀机(2)连通和膨胀机(2)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7)连通,中间再热器(16)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20.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19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取消内燃机(9)与外部连通的冷却介质通道,增加新增循环泵,冷凝器(7)增设冷凝液管路经新增循环泵(g)与内燃机(9)连通之后内燃机(9)再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2)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21.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19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取消内燃机(9)与外部连通的冷却介质通道,增加新增循环泵和新增过热器,冷凝器(7)增设冷凝液管路经新增循环泵(g)与内燃机(9)连通之后内燃机(9)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过热器(h)与膨胀机(2)连通,新增过热器(h)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属于能源与动力技术领域。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膨胀增速机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连通,混合蒸发器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扩压管和膨胀机连通,扩压管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内燃机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内燃机连通,内燃机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内燃机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内燃机和膨胀增速机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李鸿瑞;李华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华玉
技术研发日:2019.11.0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69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