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段脊髓损伤颅骨牵引垫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3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颈段脊髓损伤颅骨牵引垫。



背景技术:

颈椎骨折脊髓损伤病人,伤后大多发生四肢瘫、尿潴留和肋间肌麻痹、呼吸无力,尤其是高位颈髓损伤,呼吸更加困难,而且由于颈椎不稳定,还可加重颈髓损伤,致使伤情更趋严重,为了迅速稳定病情,需及早进行颅骨牵引,同时进行膀胱留置导尿和气管切开等应急措施,颅骨牵引自crutchfield1933年报告以来,临床应用已很普遍,牵引后脱位颈椎可以复位,因而减轻或消除脊髓的受压,并可防止骨折椎骨移动而加重脊髓损伤,此法仍是目前颈椎骨折脊髓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颈段脊髓损伤颅骨牵引术适用于,一、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伴有脊髓损伤者,二、颈椎脱位、关节交锁伴有脊髓损伤者,三、颈椎损伤后复位,但仍存在不稳定,伴有脊髓损伤者,手术步骤,一、钻孔位置,二、安置牵引钳,三、牵引,四、颈椎复位,五、牵引时间,术中注意在进行颅骨钻孔时,应多次拿出钻头观察钻入深度,防止穿破硬脑膜引起颅内出血和感染,术后处理时应注意牵引钳两齿钉的位置,当有松动时可以旋紧,如果齿钉脱出时应重新置入,颈段脊髓损伤颅骨牵引常伴随这多种并发症,如硬脑膜损伤时,可发生出血、脑脊液漏和化脓性脑膜炎,需重新更换牵引钳位置,颈段脊髓损伤颅骨牵引术难度大,对患者的损伤大,牵引时间长,牵引过程中患者头部受到较大拉力和压力,头部支撑点易产生压疮,颈部易产生不适,而现有技术中缺少防止压疮产生,保护颈部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颈段脊髓损伤颅骨牵引垫,能够有效防止压疮产生,而且能够保护颈部,并且能够有效对患者肩部进行按摩,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颈段脊髓损伤颅骨牵引垫,包括底板、颈部支撑单元、移动单元、头部支撑单元和肩部按摩单元;

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面上固定有安装板和毛毯,所述安装板位于毛毯的右侧;

颈部支撑单元:所述颈部支撑单元安装在安装板的上侧面上,通过颈部支撑单元对患者颈部进行支撑;

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包含固定板、第一电机、安装盘、连接块、螺纹杆和限位杆,所述固定板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板相对应的固定在底板的上侧面上,所述固定板位于安装板的右侧,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右侧的固定板的右侧面上,所述安装盘的圆周面上固定有两个相对应的连接块,后侧的连接块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右端面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螺纹杆的左端转动连接在左侧的固定板的右侧面上,前侧的连接块的中部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左右两端固定在两个固定板相对应的内侧面上,通过移动单元带动头部支撑单元移动;

头部支撑单元:所述头部支撑单元安装在安装盘的上端面上,通过头部支撑单元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

肩部按摩单元:所述肩部按摩单元安装在安装板的左侧面上,通过肩部按摩单元对患者肩部进行按摩,缓解患者肩部疲劳;

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组,所述控制开关组安装在底板的上侧面上,所述控制开关组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入端。

进一步的,所述颈部支撑单元包含颈部气囊、第一进气管、第一电磁阀、固定管和气泵,所述颈部气囊安装在安装板的上侧面上,所述颈部气囊的前侧面上固定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与颈部气囊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一进气管远离颈部气囊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电磁阀的出气阀门内,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进气阀门内固定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远离第一电磁阀的一端固定在气泵的出气阀门内,所述气泵安装在底板的上侧面上,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气泵的输入端均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头部支撑单元包含环形气囊、第二进气管、第二电磁阀和连接管,所述环形气囊安装在安装盘的上侧面上,所述环形气囊的圆周面上固定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与环形气囊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二进气管远离环形气囊的一端固定在第二电磁阀的出气阀门内,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进气阀门内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第二电磁阀的一端固定在在固定管的圆周面上,所述连接管与固定管相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肩部按摩单元包含安装块、第二电机、转轴和按摩头,所述安装块设置有两个,两个安装块相对应的固定在安装板的左侧面上,前侧的安装块的前侧面上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在转轴的前端面上,所述转轴的后端转动连接在后侧的安装块的前侧面上,所述转轴的圆周面上固定有均匀分布的按摩头,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挂钩、连接环和第一固定块,所述固定挂钩固定在底板上侧面的前端,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在连接环的圆周面上,所述连接环挂接在固定挂钩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橡胶带、连接软布和第二橡胶带,所述第一橡胶带固定在第一固定块的上侧面上,所述第一橡胶带的上侧面上固定有连接软布,所述连接软布的上侧面上固定有第二橡胶带,通过第一橡胶带、连接软布和第二橡胶带对患者进行固定,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在手术中出现移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固定块和挂钩,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在第二橡胶带的上侧面上,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侧面上固定有挂钩。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固定块和通孔,所述第三固定块固定在底板上侧面的后端,所述第三固定块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挂钩相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颈段脊髓损伤颅骨牵引垫,具有以下好处:

1、让患者平躺在毛毯的上方,使得患者颈部位于颈部气囊的上方,然后通过根据患者头部的大小通过控制开关组控制第一电机工作,第一电机工作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转动带动安装盘向后侧移动,安装盘向后侧移动带动环形气囊向右侧移动,当环形气囊向右侧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关闭第一电机,通过以上装置使得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各种规格的头型;

2、通过控制开关组打开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打开后,通过控制开关组控制气泵工作,气泵工作将压缩空气输送到固定管的内部,进入到固定管内部的压缩气体通过第一进气管进入到颈部气囊的内部,进入到颈部气囊内部的压缩气体将颈部气囊撑起,从而对患者颈部进行支撑,并且患者的颈部位于颈部气囊的下凹处,从而避免患者在手术中出现移动,通过以上装置能够有效对患者颈部进行保护;

3、通过控制开关组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然后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第二电磁阀开启后通过控制开关组控制气泵工作,气泵工作将压缩空气通过固定管输送到连接管的内部,进入到连接管内部的压缩气体通过第二进气管进入到环形气囊的内部,进入到环形气囊内部的压缩气体将环形气囊撑起,从而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通过以上装置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头部出现压疮;

4、在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完毕后,拉动第二橡胶带,然后将安装在第二橡胶带上侧面上的挂钩挂在第三固定块中部开设的通孔处,此时第一橡胶带、连接软布和第二橡胶带位于患者的腋下,从而将患者固定在毛毯的上侧面上,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在手术时出现移动,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b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c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d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颈部支撑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安装板、3颈部支撑单元、31颈部气囊、32第一进气管、33第一电磁阀、34固定管、35气泵、4移动单元、41固定板、42第一电机、43安装盘、44连接块、45螺纹杆、46限位杆、5头部支撑单元、51环形气囊、52第二进气管、53第二电磁阀、54连接管、6肩部按摩单元、61安装块、62第二电机、63转轴、64按摩头、7控制开关组、8固定挂钩、9连接环、10第一固定块、11第一橡胶带、12连接软布、13第二橡胶带、14第二固定块、15挂钩、16第三固定块、17通孔、18毛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颈段脊髓损伤颅骨牵引垫,包括底板1、颈部支撑单元3、移动单元4、头部支撑单元5和肩部按摩单元6;

底板1:底板1的上侧面上固定有安装板2和毛毯18,安装板2位于毛毯18的右侧;

颈部支撑单元3:颈部支撑单元3安装在安装板2的上侧面上,颈部支撑单元3包含颈部气囊31、第一进气管32、第一电磁阀33、固定管34和气泵35,颈部气囊31安装在安装板2的上侧面上,颈部气囊31的前侧面上固定有第一进气管32,第一进气管32与颈部气囊31的内腔相通,第一进气管32远离颈部气囊3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电磁阀33的出气阀门内,第一电磁阀33的进气阀门内固定有固定管34,固定管34远离第一电磁阀33的一端固定在气泵35的出气阀门内,气泵35安装在底板1的上侧面上,第一电磁阀33和气泵35的输入端均电连接控制开关组7的输出端,通过颈部支撑单元3对患者颈部进行支撑;

移动单元4:移动单元4包含固定板41、第一电机42、安装盘43、连接块44、螺纹杆45和限位杆46,固定板41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板41相对应的固定在底板1的上侧面上,固定板41位于安装板2的右侧,第一电机42安装在右侧的固定板41的右侧面上,安装盘43的圆周面上固定有两个相对应的连接块44,后侧的连接块44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5,螺纹杆45的右端面连接第一电机42的输出轴,螺纹杆45的左端转动连接在左侧的固定板41的右侧面上,前侧的连接块44的中部开设有滑动孔,滑动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46,限位杆46的左右两端固定在两个固定板41相对应的内侧面上,通过移动单元4带动头部支撑单元5移动;

头部支撑单元5:头部支撑单元5安装在安装盘43的上端面上,头部支撑单元5包含环形气囊51、第二进气管52、第二电磁阀53和连接管54,环形气囊51安装在安装盘43的上侧面上,环形气囊51的圆周面上固定有第二进气管52,第二进气管52与环形气囊51的内腔相通,第二进气管52远离环形气囊5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电磁阀63的出气阀门内,第二电磁阀63的进气阀门内固定有连接管54,连接管54远离第二电磁阀63的一端固定在在固定管34的圆周面上,连接管54与固定管34相通,第二电磁阀63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7的输出端,通过头部支撑单元5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

肩部按摩单元6:肩部按摩单元6安装在安装板2的左侧面上,肩部按摩单元6包含安装块61、第二电机62、转轴63和按摩头64,安装块61设置有两个,两个安装块61相对应的固定在安装板2的左侧面上,前侧的安装块61的前侧面上安装有第二电机62,第二电机62的输出轴固定在转轴63的前端面上,转轴63的后端转动连接在后侧的安装块61的前侧面上,转轴63的圆周面上固定有均匀分布的按摩头64,第二电机62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8的输出端,通过肩部按摩单元6对患者肩部进行按摩,缓解患者肩部疲劳;

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组7,控制开关组7安装在底板1的上侧面上,控制开关组7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控制开关组7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机42的输入端。

其中:还包括固定挂钩8、连接环9和第一固定块10,固定挂钩8固定在底板1上侧面的前端,第一固定块10固定在连接环9的圆周面上,连接环9挂接在固定挂钩8上。

其中:还包括第一橡胶带11、连接软布12和第二橡胶带13,第一橡胶带11固定在第一固定块10的上侧面上,第一橡胶带11的上侧面上固定有连接软布12,连接软布12的上侧面上固定有第二橡胶带13,通过第一橡胶带11、连接软布12和第二橡胶带13对患者进行固定,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在手术中出现移动。

其中:还包括第二固定块14和挂钩15,第二固定块14固定在第二橡胶带13的上侧面上,第二固定块14的上侧面上固定有挂钩15。

其中:还包括第三固定块16和通孔17,第三固定块16固定在底板1上侧面的后端,第三固定块16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7,通孔17与挂钩15相配合。

在使用时:让患者平躺在毛毯18的上方,使得患者颈部位于颈部气囊31的上方,然后通过根据患者头部的大小通过控制开关组7控制第一电机42工作,第一电机42工作带动螺纹杆45转动,螺纹杆45转动带动安装盘43向后侧移动,安装盘43向后侧移动带动环形气囊51向右侧移动,当环形气囊51向右侧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关闭第一电机42,然后通过控制开关组7打开第一电磁阀33,第一电磁阀33打开后,通过控制开关组7控制气泵35工作,气泵35工作将压缩空气输送到固定管34的内部,进入到固定管34内部的压缩气体通过第一进气管32进入到颈部气囊31的内部,进入到颈部气囊31内部的压缩气体将颈部气囊31撑起,从而对患者颈部进行支撑,并且患者的颈部位于颈部气囊31的下凹处,从而避免患者在手术中出现移动,在对患者颈部进行支撑完毕后,通过控制开关组7控制第一电磁阀33关闭,然后控制第二电磁阀53开启,第二电磁阀53开启后通过控制开关组7控制气泵35工作,气泵35工作将压缩空气通过固定管34输送到连接管54的内部,进入到连接管54内部的压缩气体通过第二进气管52进入到环形气囊51的内部,进入到环形气囊51内部的压缩气体将环形气囊51撑起,从而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环形气囊51的支撑能够有效防止压疮产生,在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完毕后,拉动第二橡胶带13,然后将安装在第二橡胶带13上侧面上的挂钩15挂在第三固定块16中部开设的通孔17处,此时第一橡胶带11、连接软布12和第二橡胶带13位于患者的腋下,从而将患者固定在毛毯18的上侧面上,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在手术时出现移动,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性,在手术完毕后通过控制开关组7控制第二电机62工作,第二电机62工作带动转轴63转动,转轴63转动带动按摩头64转动对患者肩部进行按摩,缓解患者肩部的疲劳。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控制开关组7控制第一电磁阀33、气泵35、第一电机42、第二电磁阀53和第二电机62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颈段脊髓损伤颅骨牵引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颈部支撑单元(3)、移动单元(4)、头部支撑单元(5)和肩部按摩单元(6);

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侧面上固定有安装板(2)和毛毯(18),所述安装板(2)位于毛毯(18)的右侧;

颈部支撑单元(3):所述颈部支撑单元(3)安装在安装板(2)的上侧面上;

移动单元(4):所述移动单元(4)包含固定板(41)、第一电机(42)、安装盘(43)、连接块(44)、螺纹杆(45)和限位杆(46),所述固定板(41)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板(41)相对应的固定在底板(1)的上侧面上,所述固定板(41)位于安装板(2)的右侧,所述第一电机(42)安装在右侧的固定板(41)的右侧面上,所述安装盘(43)的圆周面上固定有两个相对应的连接块(44),后侧的连接块(44)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5),所述螺纹杆(45)的右端面连接第一电机(42)的输出轴,所述螺纹杆(45)的左端转动连接在左侧的固定板(41)的右侧面上,前侧的连接块(44)的中部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46),所述限位杆(46)的左右两端固定在两个固定板(41)相对应的内侧面上;

头部支撑单元(5):所述头部支撑单元(5)安装在安装盘(43)的上端面上;

肩部按摩单元(6):所述肩部按摩单元(6)安装在安装板(2)的左侧面上;

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组(7),所述控制开关组(7)安装在底板(1)的上侧面上,所述控制开关组(7)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开关组(7)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机(42)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段脊髓损伤颅骨牵引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支撑单元(3)包含颈部气囊(31)、第一进气管(32)、第一电磁阀(33)、固定管(34)和气泵(35),所述颈部气囊(31)安装在安装板(2)的上侧面上,所述颈部气囊(31)的前侧面上固定有第一进气管(32),所述第一进气管(32)与颈部气囊(31)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一进气管(32)远离颈部气囊(3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电磁阀(33)的出气阀门内,所述第一电磁阀(33)的进气阀门内固定有固定管(34),所述固定管(34)远离第一电磁阀(33)的一端固定在气泵(35)的出气阀门内,所述气泵(35)安装在底板(1)的上侧面上,所述第一电磁阀(33)和气泵(35)的输入端均电连接控制开关组(7)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颈段脊髓损伤颅骨牵引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支撑单元(5)包含环形气囊(51)、第二进气管(52)、第二电磁阀(53)和连接管(54),所述环形气囊(51)安装在安装盘(43)的上侧面上,所述环形气囊(51)的圆周面上固定有第二进气管(52),所述第二进气管(52)与环形气囊(51)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二进气管(52)远离环形气囊(5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电磁阀(63)的出气阀门内,所述第二电磁阀(63)的进气阀门内固定有连接管(54),所述连接管(54)远离第二电磁阀(63)的一端固定在在固定管(34)的圆周面上,所述连接管(54)与固定管(34)相通,所述第二电磁阀(63)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7)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段脊髓损伤颅骨牵引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按摩单元(6)包含安装块(61)、第二电机(62)、转轴(63)和按摩头(64),所述安装块(61)设置有两个,两个安装块(61)相对应的固定在安装板(2)的左侧面上,前侧的安装块(61)的前侧面上安装有第二电机(62),所述第二电机(62)的输出轴固定在转轴(63)的前端面上,所述转轴(63)的后端转动连接在后侧的安装块(61)的前侧面上,所述转轴(63)的圆周面上固定有均匀分布的按摩头(64),所述第二电机(62)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8)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段脊髓损伤颅骨牵引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挂钩(8)、连接环(9)和第一固定块(10),所述固定挂钩(8)固定在底板(1)上侧面的前端,所述第一固定块(10)固定在连接环(9)的圆周面上,所述连接环(9)挂接在固定挂钩(8)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颈段脊髓损伤颅骨牵引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橡胶带(11)、连接软布(12)和第二橡胶带(13),所述第一橡胶带(11)固定在第一固定块(10)的上侧面上,所述第一橡胶带(11)的上侧面上固定有连接软布(12),所述连接软布(12)的上侧面上固定有第二橡胶带(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颈段脊髓损伤颅骨牵引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块(14)和挂钩(15),所述第二固定块(14)固定在第二橡胶带(13)的上侧面上,所述第二固定块(14)的上侧面上固定有挂钩(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颈段脊髓损伤颅骨牵引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固定块(16)和通孔(17),所述第三固定块(16)固定在底板(1)上侧面的后端,所述第三固定块(16)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7),所述通孔(17)与挂钩(15)相配合。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颈段脊髓损伤颅骨牵引垫,包括底板、颈部支撑单元、移动单元、头部支撑单元和肩部按摩单元,所述底板的上侧面上固定有安装板和毛毯,所述安装板位于毛毯的右侧,所述颈部支撑单元安装在安装板的上侧面上,通过颈部支撑单元对患者颈部进行支撑,所述移动单元包含固定板、第一电机、安装盘、连接块、螺纹杆和限位杆,所述固定板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板相对应的固定在底板的上侧面上,所述固定板位于安装板的右侧,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右侧的固定板的右侧面上,所述安装盘的圆周面上固定有两个相对应的连接块,能够有效防止压疮产生,而且能够保护颈部,并且能够有效对患者肩部进行按摩。

技术研发人员:朱艳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朱艳艳
技术研发日:2020.04.0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69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