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瓶大输液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8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瓶大输液的生产工艺,应用于蛋鸡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从大输液问世以来,一致是以玻璃瓶作为灌装容器,但用玻璃瓶作为灌装容器,具有一定的缺陷,玻璃瓶重量较大且易于破损,且破损后容易割伤人体,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玻璃瓶在使用后难以销毁,因此后来玻璃瓶灌装逐渐被淘汰,改用塑料瓶进行灌装,但现有技术中塑瓶大输液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塑瓶大输液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将称量好的原料置于浓配罐内,并加入注射用水,然后加热煮沸15~25min,并开启搅拌机,转速为30~40r/s;

将浓配后溶液送入脱碳过滤器中,过滤后所得的滤液送入稀配罐内,开启搅拌机对其进行搅拌,转速为30~40r/min;

对稀配后的溶液进行精滤,过滤精度为0.22~0.45μm;

将清洗干净的塑料瓶置于灌装工位上,然后将经过精滤后的滤液灌装至塑料瓶内;

将灌装完毕的塑料瓶送入灭菌工序内,灭菌后对其进行包装,检验即得塑瓶大输液。

优选的,上述步骤中,灭菌温度选择115摄氏度。

优选的,上述步骤中,灭菌压力选择90~100kpa。

优选的,上述步骤中,灭菌时间为25~30min。

采用本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在塑瓶大输液的生产过程中,加入脱碳过滤和精滤,可对液体中的微小杂质进行过滤、澄清,将杂质从塑瓶大输液中提取出来,提高了塑瓶大输液成品的质量,同时本申请具有中间过程少,工艺简单的优点,成本较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塑瓶大输液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将称量好的原料置于浓配罐内,并加入注射用水,然后加热煮沸15~25min,并开启搅拌机,转速为30~40r/s;

将浓配后溶液送入脱碳过滤器中,过滤后所得的滤液送入稀配罐内,开启搅拌机对其进行搅拌,转速为30~40r/min;

对稀配后的溶液进行精滤,过滤精度为0.22~0.45μm;

将清洗干净的塑料瓶置于灌装工位上,然后将经过精滤后的滤液灌装至塑料瓶内,塑料瓶通过离子风吹洗装置进行吹洗,在使用离子风吹洗装置时,要保证喷针无损坏或者堵塞、喷针放电正常、抽气阀无堵塞、各环节动作同步,离子风压力要带有监控装置及上下限可报警、离子风压力能控制在0.2mpa~0.25 mpa之间;

将灌装完毕的塑料瓶送入灭菌工序内,灭菌后对其进行包装,检验即得塑瓶大输液。

优选的,上述步骤中,灭菌温度选择115摄氏度。

优选的,上述步骤中,灭菌压力选择90~100kpa。

优选的,上述步骤中,灭菌时间为25~30min。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塑瓶大输液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称量好的原料置于浓配罐内,并加入注射用水,然后加热煮沸15~25min,并开启搅拌机,转速为30~40r/s;

将浓配后溶液送入脱碳过滤器中,过滤后所得的滤液送入稀配罐内,开启搅拌机对其进行搅拌,转速为30~40r/min;

对稀配后的溶液进行精滤,过滤精度为0.22~0.45μm;

将清洗干净的塑料瓶置于灌装工位上,然后将经过精滤后的滤液灌装至塑料瓶内;

将灌装完毕的塑料瓶送入灭菌工序内,灭菌后对其进行包装,检验即得塑瓶大输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瓶大输液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中,灭菌温度选择115摄氏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瓶大输液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中,灭菌压力选择90~100k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瓶大输液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中,灭菌时间为25~30min。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塑瓶大输液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称量好的原料置于浓配罐内,并加入注射用水,然后加热煮沸15~25min,并开启搅拌机,转速为30~40r/s;将浓配后溶液送入脱碳过滤器中,过滤后所得的滤液送入稀配罐内,开启搅拌机对其进行搅拌,转速为30~40r/min;对稀配后的溶液进行精滤,过滤精度为0.22~0.45μm;将清洗干净的塑料瓶置于灌装工位上,然后将经过精滤后的滤液灌装至塑料瓶内;将灌装完毕的塑料瓶送入灭菌工序内,灭菌后对其进行包装,检验即得塑瓶大输液。本申请在塑瓶大输液的生产过程中,加入脱碳过滤和精滤,可对液体中的微小杂质进行过滤、澄清,将杂质从塑瓶大输液中提取出来,提高了塑瓶大输液成品的质量,具有中间过程少,工艺简单的优点,成本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龙;杨东;张军;牛进举;刘将;梁雪杰;杨冬玲;张大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华源安徽锦辉制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69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