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插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4


本发明涉及电源插座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智能插座。



背景技术: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电气火灾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有关数据表明,超过80%的电气火灾是由于高于电源插座内的断电器所要求的安全电压或电流情况下发生的。而传统的电源插座不具备电能参数自动检测功能,不会因为电源插座所能提供的电压、电流不足以满足当前电器设备的要求,而自行断电。更不会因为当前电器设备在工作状态下的电压、电流等电能参数超出电源插座所能提供的最大电压、电流值而作预警处理,并及时报告给电力用户,以防止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与此同时,我国每年大约有数千名儿童因为触摸电源插座而发生触电或烧伤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的电源插座无论其上面是否已接入电器设备,电源插座的插孔都已被供电。针对传统电源插座的缺陷与功能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广大电力用户迫切需要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智能电源插座。专利cn104917002b“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源插座”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来实现检测是否有电器设备接入,当有电气设备接入插座时才给插座供电,但是这种方案要求rfid识别电路一直在工作,待机功耗较大,且由于rfid识别电路和控制电路长时间工作,导致产品的寿命缩短。

现有插座引发的火灾通常有以下原因:

1、导线和插座上的电极固定不紧,接触不良,引起发热;

2、过载使用大功率电器,超过插座允许电流,引起发热;

3、插座进水或受潮,绝缘下降,引起漏电甚至短路,引发火灾;

4、插座自身质量不好,内部损坏,引起短路等。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电源插座只具有简单的过热保护功能,且温度传感器测温方式单一(不能很好的测量电源插座所有簧片温度)或为过热变形(或熔断)不可逆性,或温度过热保护阈值不可调,此外功能单一,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际需求。

因此,采用智能电源插座,不仅可以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而且可防止上万次火灾受伤,此外还能避免巨大的财产损失。智能电源插座,可广泛运用于家庭、办公室、工厂等众多领域。在全球范围内,需要上亿个这样的智能电源插座。因此,智能电源插座,有着巨大的市场应用前景和社会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插座,解决了现有插座功能单一、功耗大、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插座,包括火线输入端lin、零线输入端nin、火线输出端lout和零线输出端nout;所述火线输入端lin与磁敏检测元件的输入端相连接,磁敏检测元件的输出端与继电器k1的线圈相连接,继电器k1的线圈与零线输入端nin相连接;继电器k1的第一常开触点串联在火线输入端lin与火线输出端lout之间,继电器k1的第二常开触点串联在零线输入端nin与零线输出端nout之间;所述火线输出端lout和零线输出端nout均与负载的电源插头相连接。

所述磁敏检测元件的输出端经电阻r1、电容c1与零线输入端nin相连接,且电阻r1与电容c1串联后与继电器k1的线圈相并联。

所述零线输入端nin经光电耦合器件分别与电容c1、继电器k1的线圈相连接。

所述磁敏检测元件的输出端与零线输入端nin之间连接有ac-dc电源模块,ac-dc电源模块与微控制器电路相连接,微控制器电路分别与温度检测电路和湿度传感器相连接,微控制器电路的输出端sw经电阻r4与光电耦合器件相连接。

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rt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rt2;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rt1的b端与接地端相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rt1的a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电路的模数转换输入端adc1相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rt2的b端与接地端相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rt2的a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电路的模数转换输入端adc2相连接。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rt1上并联电容c2,第一温度传感器rt1的a端经电阻r2与正电平相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rt2上并联电容c3,第二温度传感器rt2的a端经电阻r3与正电平相连接。

所述微控制器电路分别与电能计量电路、rf通信电路相连接。

所述磁敏检测元件为干簧管s1,干簧管s1的输入端与火线输入端lin相连接,干簧管s1的输出端分别与继电器k1的线圈、电阻r1和ac-dc电源模块相连接。

所述负载的电源插头上装配有磁铁,磁铁与干簧管s1相匹配。

所述干簧管s1的输入端与火线输入端lin之间连接有保险丝f1。

本技术方案能产生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磁敏检测元件,能够检测负载的电源插头是否插入插座,控制电源的通断,有效节约了电能,提高了产品可靠性;

2、本发明采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微控制器电路,用于实时检测智能插座的火线和零线簧片的温度和湿度,既具有很高的测量精度,又能及时检测插座是否进水或受潮,避免绝缘下降造成漏电甚至短路而引发火灾;

3、本发明通过使用移动终端可以实时显示和监视当前电信息和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实现温度过高保护、湿度过高保护,还可以用过移动终端设置功率,控制智能插座的定时通断;

4、本发明具备空载检测功能,有效避免设备过充电或电源适配器长时间空载工作引起的火灾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智能插座,如图1所示,包括火线输入端lin、零线输入端nin、火线输出端lout和零线输出端nout,火线输入端lin连接至电网的火线端,零线输入端nin连接至电网的零线端,火线输入端lin和零线输入端nin组合为220v交流电源输入端;火线输出端lout连接至智能插座的火线金属簧片,零线输出端nout连接至智能插座的零线金属簧片,火线输出端lout和零线输出端nout组合为220v交流电源输出端;所述火线输入端lin与磁敏检测元件的输入端相连接,磁敏检测元件的输出端与继电器k1的线圈相连接,磁敏检测元件与负载的电源插头上的磁铁相配合,磁敏检测元件处于常开状态,当插座上接入负载时,磁敏检测元件闭合,当插座上无负载接入时,磁敏检测元件断开,用于判断插座上是否接入负载,继电器k1采用omron公司的中间继电器ly2nj-ac220v,继电器k1的线圈与零线输入端nin相连接;继电器k1的第一常开触点串联在火线输入端lin与火线输出端lout之间,继电器k1的第二常开触点串联在零线输入端nin与零线输出端nout之间。所述磁敏检测元件为干簧管s1,干簧管s1采用littelfuse公司的高压干簧管ha15-2,用于检测负载的电源插头是否插入智能插座,干簧管s1的输入端与火线输入端lin相连接,且干簧管s1的输入端与火线输入端lin之间连接有保险丝f1,用于电路的过流保护,干簧管s1的输出端经电阻r1、电容c1与零线输入端nin相连接,且电阻r1与电容c1串联后与继电器k1的线圈相并联,电阻r1、电容c1用于吸收继电器k1的线圈两端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所述火线输出端lout和零线输出端nout均与负载的电源插头相连接,负载的电源插头上装配有磁铁,磁铁与干簧管s1相匹配,当磁铁靠近干簧管s1,干簧管s1在磁场的作用下处于闭合状态,使智能插座通电。

当负载的电源插头未接入智能插座时,干簧管s1处于常开状态,继电器k1的线圈中无电流通过,继电器k1的第一常开触点和第二常开触点均断开,火线输出端lout和零线输出端nout无电压输出,即使儿童采用金属物体插入智能插座的插孔内,触碰到火线输出端lout或零线输出端nout也无危险,而且此时智能插座待机功耗为零。当负载的电源插头接入智能插座时,电源插头上的磁铁靠近干簧管s1,干簧管s1在磁场的作用下处于闭合状态,继电器k1的线圈中有电流通过,继电器k1的第一常开触点和第二常开触点均吸合,火线输出端lout和零线输出端nout输出220v的交流电压。实施例1的电路简单、待机功耗为零、成本较低、可靠性很高(元件数量少、产品故障率就低)。

实施例2,一种智能插座,如图2所示,所述零线输入端nin经光电耦合器件u2分别与电容c1、继电器k1的线圈相连接,光电耦合器件u2的型号为moc3083,用于驱动继电器k1。光电耦合器件u2包括光电二极管和双向可控硅,光电二极管发光,双向可控硅导通,从而实现了继电器的线圈分别与零线输入端nin、火线输入端lin的连通。所述干簧管s1的输出端与零线输入端nin之间连接有ac-dc电源模块m1,ac-dc电源模块m1与微控制器电路m2相连接,ac-dc电源模块m1输出电压3.3v为微控制器电路m2供电,微控制器电路m2分别与温度检测电路和湿度传感器m3相连接,温度检测电路分别设置在火线输出端lout和零线输出端nout上,用于检测智能插座的火线输出端lout的金属簧片和零线输出端nout的金属簧片的温度,将温度信息发送至微控制器电路m2,温度过热保护阈值由软件设定,设置范围在40~125℃,默认值设置为80℃。湿度传感器m3用于测量智能插座内部的湿度,将测量数据送至微控制器电路m2,微控制器电路m2的输出端sw经电阻r4与光电耦合器件u2相连接,电阻r4用于限制微控制器电路m2与光电耦合器件u2之间的电流,微控制器电路m2用于控制光电耦合器件u2的导通与断开,进而驱动继电器k1。

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rt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rt2,第一温度传感器rt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rt2均采用semitec公司的薄膜型热敏电阻103jt-025或104jt-025,该器件采用绝缘薄膜封装,可安全地接触电极,绝缘性好,测温范围可达-50~125℃,误差为±1%,第一温度传感器rt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rt2分别用于测量智能插座的火线输出端lout的金属簧片和零线输出端nout的金属簧片的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rt1的b端与接地端相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rt1的a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电路m2的模数转换输入端adc1相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rt2的b端与接地端相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rt2的a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电路m2的模数转换输入端adc2相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均采用ti公司的tlv9002,该器件为低电压运算放大器,电压范围为[1.8v,5.5v],具有轨至轨输入和输出摆幅能力。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rt1上并联电容c2,电容c2用于滤除噪声信号,第一温度传感器rt1的a端经电阻r2与正电平相连接,电阻r2为上拉电阻,起串联分压的作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rt2上并联电容c3,电容c3用于滤除噪声信号,第二温度传感器rt2的a端经电阻r3与正电平相连接,电阻r3为上拉电阻,起串联分压的作用。第一温度传感器rt1、第二温度传感器rt2测量智能插座的火线输出端lout的金属簧片和零线输出端nout的金属簧片的温度,将温度值的变化转换为电阻值的变化,分别经电阻r2、r3串联分压后,转换为电压的变化,经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放大后分别送至微控制器电路m2的模数转换输入端adc1、adc2,微控制器电路中的模数转换器(adc)将模拟电压量转换为数字量,由微控制器软件对数据处理后得到温度值。

当负载的电源插头未接入智能插座时,干簧管s1处于常开状态,继电器k1的线圈中无电流通过,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断开,火线输出端lout和零线输出端nout无电压输出,此时ac-dc电源模块m1不工作无输出电压,微控制器电路m1、温度检测电路、湿度传感器m3不工作,智能插座待机功耗为零。

当负载的电源插头接入智能插座时,电源插头上的磁铁靠近干簧管s1,干簧管s1在磁场的作用下处于闭合状态,此时ac-dc电源模块m1输入端得到交流220v电压输入,ac-dc电源模块m1输出电压3.3v为微控制器电路m2、温度检测电路、湿度传感器m3等供电。第一温度传感器rt1、第二温度传感器rt2测量智能插座的火线输出端lout和零线输出端nout的温度,将温度值的变化转换为电阻值的变化,分别经电阻r2、r3串联分压后,转换为电压的变化,经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放大后分别送至微控制器电路m2的模数转换输入端adc1、adc2,微控制器电路中的模数转换器(adc)将模拟电压量转换为数字量,由微控制器软件对数据处理后得到温度值。湿度传感器模块m3用于测量智能插座内部的湿度,将测量数据送至微处理器电路。微控制器电路m2在判断智能插座的火线输出端lout的金属簧片和零线输出端nout的金属簧片的温度低于设定阈值且插座内部湿度低于设定阈值时,由微控制器电路m2的sw端口输出低电平开机信号,使光电耦合器u2导通,继电器k1的线圈中有电流流过,继电器k1的第一常开触点和第二常开触点吸合,火线输出端lout和零线输出端nout输出220v的交流电压。当微处理器电路m2判断智能插座的火线输出端lout和零线输出端nout的温度高于设定阈值或插座内部湿度高于设定阈值时,由微控制器电路m2的sw端口输出高电平关机信号,使光电耦合器u2截止,继电器k1的线圈电流回路被切断,继电器k1的第一常开触点和第二常开触点断开,火线输出端lout和零线输出端nout无交流电压输出,以免发生火灾。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一种智能插座,如图3所示,所述微控制器电路m2分别与电能计量电路m4、rf通信电路m5相连接。rf通信电路m5与移动终端相连接。电能计量电路m4用于测量智能插座的输出电压、负载电流、负载消耗的功率、功率因数等参数,这些电参数送至微控制器电路m2,微控制器电路m2内部的软件根据这些电参数可判断负载的工作状态,当负载待机时(比如手机充电完成)可实现智能插座自动断电功能(sw端口输出高电平),以免手机过充电或充电器长时间工作引发火灾。

rf通信电路可选用wifi模块、蓝牙模块,智能插座可通过rf通信电路与手机通信或接入无线互联网。利用手机或计算机可设置智能插座的工作时间段和智能插座的过热保护阈值、湿度保护阈值、负载待机阈值等参数,也可利用手机或计算机监测智能插座的工作状态,比如负载的功率、插座输出的电压、负载电流、负载的功率因数、簧片温度、插座内部的湿度。根据测量的上述参数可以统计用户的用电习惯,比如用电功率与时间的关系,固定时间段的负载参数,负载处于待机状态的时间段,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积累,智能插座可以更了解该用户,可进一步地在用户非有效用电时间段自动断电。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实施例2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插座,包括火线输入端lin、零线输入端nin、火线输出端lout和零线输出端nout;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输入端lin与磁敏检测元件的输入端相连接,磁敏检测元件的输出端与继电器k1的线圈相连接,继电器k1的线圈与零线输入端nin相连接;继电器k1的第一常开触点串联在火线输入端lin与火线输出端lout之间,继电器k1的第二常开触点串联在零线输入端nin与零线输出端nout之间;所述火线输出端lout和零线输出端nout均与负载的电源插头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敏检测元件的输出端经电阻r1、电容c1与零线输入端nin相连接,且电阻r1与电容c1串联后与继电器k1的线圈相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零线输入端nin经光电耦合器件(u2)分别与电容c1、继电器k1的线圈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敏检测元件的输出端与零线输入端nin之间连接有ac-dc电源模块(m1),ac-dc电源模块(m1)与微控制器电路(m2)相连接,微控制器电路(m2)分别与温度检测电路和湿度传感器(m3)相连接,微控制器电路(m2)的输出端sw经电阻r4与光电耦合器件(u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rt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rt2;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rt1的b端与接地端相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rt1的a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电路(m2)的模数转换输入端adc1相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rt2的b端与接地端相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rt2的a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电路(m2)的模数转换输入端adc2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rt1上并联电容c2,第一温度传感器rt1的a端经电阻r2与正电平相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rt2上并联电容c3,第二温度传感器rt2的a端经电阻r3与正电平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电路(m2)分别与电能计量电路(m4)、rf通信电路(m5)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敏检测元件为干簧管s1,干簧管s1的输入端与火线输入端lin相连接,干簧管s1的输出端分别与继电器k1的线圈、电阻r1和ac-dc电源模块(m1)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的电源插头上装配有磁铁,磁铁与干簧管s1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簧管s1的输入端与火线输入端lin之间连接有保险丝f1。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插座,包括火线输入端、零线输入端、火线输出端和零线输出端;所述火线输入端与磁敏检测元件的输入端相连接,磁敏检测元件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的线圈相连接,继电器的线圈与零线输入端相连接;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串联在火线输入端与火线输出端之间,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串联在零线输入端与零线输出端之间;所述火线输出端和零线输出端均与负载的电源插头相连接。本发明采用磁敏检测元件,能够检测负载的电源插头是否插入插座,控制电源的通断,有效节约了电能,提高了产品可靠性;又采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微控制器电路,用于实时检测火线和零线簧片的温度和湿度,避免了绝缘下降造成漏电、短路或插座过热引发火灾。

技术研发人员:季小榜;刘拥军;孙雷明;武漫漫;秦连铭;杨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3.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69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