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抽气真空封装机。
背景技术:
国内现阶段使用的真空包装机的抽气方式都是上抽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会残留很多颗粒状的渣子堵住气路,不容易清洗,另外真空包装液体类的包装物,液体类的包装物在抽真空的过程中因为气压接近绝对真空,液体在低压会出现沸腾的状态,上抽气的设备会把沸腾的液体抽出。
技术实现要素:
由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抽气真空封装机,以包装液体。
本发明一种下抽气真空封装机,其包括机架4、固设在所述机架4上的上真空室组件1、于所述上真空室组件1下部设置的下真空室组件2、与所述机架4相连且驱动所述下真空室组件2升降的驱动组件3,
所述下真空室组件2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二气路板21、24,所述第一、二气路板21、24上设置有抽取所述下膜和所述凹槽211之间空气的第一气路以及抽取上、下膜之间空气的第二气路;
在所述第二气路板24的下部分别设置与所述第一气路相接的第一气路接口25和与所述第二气路相接的第二气路接口26;
成型的下膜置于所述第一气路板21上的与所述下膜形状匹配的凹槽211里,上膜设置在所述上真空室组件1下部所述下膜的上部。
由上,通过下真空室组件2上的第一气路抽取所述下膜和所述凹槽211之间空气使下膜固定,以及通过第二气路抽取上、下膜之间空气使上下膜之间的包装物真空化,通过上真空室组件1对上膜加热实现封膜,从而实现了对液体或流动体的包装。
较佳的,所述第一气路板21的上表面上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凹槽211,所述凹槽的底面上设置多个贯穿所述第一气路板21厚度的第一气孔212,在所述第一气路板21的两个宽度侧边上沿着宽度方向分别设置多个贯通底部的第二气孔213,所述第一气路板2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气孔213的第一气槽214;
所述第二气路板24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气孔212的第二气槽241;
在所述第二气路板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气路接口25的第三气孔242和连通第二气路接口26的第四气孔243,其中所述第三气孔242与所述第二气槽241连通。
由上,所述下膜和凹槽之间的空气通过第一气孔212、连通第一气孔212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气路板上的第二气槽241、设置在在所述第二气路板上的与所述第二气槽241连通的第三气孔242以及与第三气孔242连通的第一气路接口25和外接第一真空抽气泵形成第一气路来抽取下膜和凹槽之间的空气,使下膜稳固便于抽取上下膜之间的空气;
通过设置在第一气路板上的第二气孔213、设置在第一气路板21的下表面上的连通所述第二气孔213的第一气槽214、设置在第二气路板上的连通第一气槽214的第四气孔243、与第四气孔243相连通的第二气路接口26以及设置在第二气路板下部的与第二气路接口26相连接的第二真空抽气泵形成第二气路,来抽取上下膜之间的空气,使上下膜之间真空化。
较佳的,所述第一气槽214包括平行的第一、二横支气槽2141、2142和垂直连接所述横支气槽的第一纵支气槽2143,共同构成工字型形状,所述第一、二横支气槽与设置在所述第一气路板21一侧的所述第二气孔213连通,第三横支气槽2143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支气槽2143的一侧,并与其垂直连通。
较佳的,所述第二气槽241包括:
三个平行间隔的第四至六横支气槽2411~2413和与该三个横支气槽垂直相连的第二纵支气槽2414,在每个该横支气槽的两端靠近端部位置分别设置一个与端部垂直的第三纵支气槽2415与该横支气槽的端部构成十字形结构,所述第一气孔212与所述第三纵支气槽2415的两端上下对应;
在所述第四、五横支气槽2411、2412之间所述第二纵支气槽2414的一侧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纵支气槽2414垂直连通的第七横支气槽2416;
所述第三气孔242和所述第四气孔24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支气槽2412的一端的两侧,所述第三气孔242与所述第七纵支气槽2417的另一端连通。
较佳的,所述第一气路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气路板21上的所述第一气孔212、设置在所述第二气路板24上的所述第二气槽241、所述第三气孔242、所述第一气路接口25和第一真空抽气泵;
所述第二气路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气路板21上的所述第二气孔213、所述第一气槽214、设置在所述第二气路板24上的第四气孔243、所述第二气路接口26和第二真空抽气泵。
由上,通过第一气路来抽取下膜和凹槽之间的空气,使下膜稳固便于抽取上下膜之间的空气;通过第二气路来来抽取上下膜之间的空气,使上下膜之间真空化。
较佳的,所述上真空室组件1包括驱动板13,所述驱动板13的上表面固定设置至少一个活塞12,所述驱动板13上设置多个弹簧孔131:
在所述弹簧孔131的通孔1314里设置螺栓杆朝上的螺栓1311和环绕在所述螺栓1311外侧的弹簧1312,所述螺栓1311的头部与所述驱动板固连,所述螺栓杆与设置在所述驱动板13上部的上组件壳体11固连,所述弹簧1312的下端与所述驱动板固连,上端卡在所述通孔1314内的台阶13141上。
由上,螺栓杆与上组件壳体11固连,螺栓头与驱动板固连,在作用在活塞上的气压迫使活塞压着驱动板向下运动时,设置在通孔1314里的弹簧被压缩,驱动板下降对上下膜进行封压。
较佳的,在所述驱动板13的下部固连一封接板15,在所述封接板15的壳体151内设置有加热设备。
较佳的,所述加热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封接板15的壳体151内的至少一个加热夹具152,每个所述加热夹具152内设置两个加热棒。
由上,通过设置在加热家具152里的加热棒进行加热,加热家具152设置在封接板15里,从而封接板15对上膜进行加热,并将上下膜封压在一起。
较佳的,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气缸31和被所述气缸31驱动上下移动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分设气缸31两侧与其伸出方向平行的多个连杆和连接两侧所述连杆的多个连接轴,所述下真空室组件2设置在所述连杆机构上。
由上,气缸31的伸出杆伸出时,驱动连杆机构上升,设置在连杆机构上的下真空室组件上升,上、下真空室组件贴合,将上下膜压紧,活塞上作用气压迫使驱动板和封接板下降,对上膜加热并对上、下膜施加压力,使上下膜粘接在一起。
较佳的,每侧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至第四连杆3211~3214,所述第一连杆3211上设有首末两端和中间3个连接点,所述连接轴包括中间与所述气缸31的活塞杆套接、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杆3211首端相连的第一连接轴3221、于所述第一连接轴3221的上部设置且两端固定并在其两端内侧分别套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间连接点的第二连接轴3222、于所述第二连接轴3222的上部设置其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杆3212一端的第三连接轴3223、与所述第三连接轴同高度设置其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杆3212另一端和两个所述第三连杆3213一端的第四连接轴3224、于所述伺服液压缸的上部和所述第四连接轴的下部设置其两端固定且在其两端内侧分别套接两个所述第三连杆另一端的第五连接轴3225,两个所述第四连杆3214平行且与所述第一至第五连接轴均垂直设置,两个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套装在于所述第五连接轴上部固定设置的第六连接轴3226上,且绕着所述第六连接轴转动,其中间部分和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四连接轴固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下抽气真空封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上组件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驱动板和封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弹簧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封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下真空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气路板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气路板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气路板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下抽气真空封装机,其包括机架4、固定设置在机架4上的上真空室组件1、于上真空室组件1下部设置的下真空室组件2和与机架4相连并驱动下真空室组件2升降的驱动组件3。
上真空室组件1
图2为上真空室组件1的上组件壳体11的结构示意图,在上组件壳体11的底面内侧设置两个与后述的两个活塞顶部相匹配的凹槽111,在每个凹槽111的中心都设置一个进气孔112;
图3为倒扣在上组件壳体11里的组件,按照图3所示,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相连接的驱动板13、连接板14以及封压板15,两个活塞12于上部设置在驱动板13上,驱动板13上对称设置12个弹簧孔131,图4为弹簧孔131的结构图,在通孔1314里设置螺栓1311和环绕在螺栓1311外侧的弹簧1312,螺栓1311的螺栓杆朝上设置,且螺栓杆与上组件壳体11固连,螺栓头与连接板1313固连,弹簧1312的下端与连接板1313固连,上端卡在通孔1314的台阶上。当0.6mp的气体从进气孔112进来作用在两个活塞12上时,当作用在活塞12上的作用力大于弹簧1312的弹簧力时,驱动板13、连接板14和封接板15一起下降对封接板15下部的包装袋进行加热封接,当进气孔112里不再通气体时,在弹簧1312的作用下驱动板13、连接板14和封接板15一起上升复位。
图5为封接板15的结构示意图,在封接板壳体151内固定设置四个加热夹具152,每个加热夹具152上设置两个放置加热棒的加热孔153,加热棒在加热夹具152内加热,封接板壳体151被加热,在向下运动时对至于下组件上的包装物进行加热封装。
下真空室组件2
如图6所示,下真空室组件2包括下真空室壳体22、置于下真空室壳体22上端面的第一气路板21、置于下真空室壳体22下部的挡板23、置于挡板23下部的第二气路板24以及置于第二气路板24下部并与之相连的第一气路接口25和第二气路接口26。
图7为第一气路板21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气路板21为方形板,第一气路板21的中间位置设置3个与成型的下膜形状相适配的凹槽211,下膜紧贴凹槽211的上表面设置,在每个凹槽211的底部对称设置4个贯通底部的第一气孔212;在第一气路板21两侧宽度边上分别设置5个贯通底部的第二气孔213,第一气路板21底部的外侧面上设置连通所有第二气孔213的工字型第一气槽214,如图8所示,其包括两个平行的第一、二横支气槽2141~2142和垂直连接两个横支气槽2141~2142的纵支气槽2143,每个横支气槽连通设置在第一气路板21宽度侧边上的5个第二气孔213,第三横支气槽2143设置在纵支气槽2143的一侧,并与其垂直连通。
图9为第二气路板24的结构示意图,其设置于挡板23下部,其上表面上设有连通每个第一气孔212的整体呈“王”字型的第二气槽241,第二气槽241包括三个平行的第四至六横支气槽2411~2413和与三个横支气槽的中部垂直相连的第二纵支气槽2414,在每个横支气槽的两侧分别靠近端部位置设置一个与端部垂直的第三纵支气槽2415,第三纵支气槽2415和每个横支气槽的端部构成十字形结构,第一气孔212与小纵支气槽的两端分别上下对应;在第二横支气槽2412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置连接第一气路接口25的第三气孔242和连接第二气路接口26的第四气孔243;在第四、五横支气槽之间第二纵支气槽2414的一侧还设置有与第二纵支气槽2414垂直连通的第七横支气槽2416,第三气孔242与第七纵支气槽2417的另一端连通。
工作时,第一气路接口25与真空抽气泵相接,真空抽气泵抽气,第三气孔242通过第二气槽241与每个第一气孔212相连通,抽取下膜和真空室壳体22之间的空气,使下膜紧贴真空室壳体22,便于将下膜固定,抽取上下膜之间的空气;第二气路接口26也与真空抽气泵相接,真空抽气泵抽取空气时,第二气路接口26与第一气槽214相连通,第一气槽214与每个第二气孔213相连通,下膜上的每个马蹄孔与每个第二气孔213上下对应,这样可以抽取上下膜之间的空气,使上下膜之间的包装物为真空状态。
驱动组件3
图10为驱动组件3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气缸31和被气缸31驱动上下移动的连杆机构32,连杆机构32包括分设两侧的连杆和连接两侧连杆的连接轴,其中每侧连杆包括第一连杆3211、第二连杆3212、第三连杆3213和第四连杆3214,其中第一连杆3211为弯折状态,其上有首末两端和中间3个连接点,连接轴包括与气缸31的活塞杆相连且连接两个第一连杆3211首端的第一连接轴3221、固定设置且与两个第一连杆3211的中间连接点相连的第二连接轴3222、连接两个第一连杆3211的末端和两个第二连杆3212一端的第三连接轴3223、连接两个第二连杆3212另一端和两个第三连杆3213一端的第四连接轴3224、与两个第三连杆3213另一端相连且固定设置的第五连接轴3225,第四连杆3214为两个平行设置的连杆,该两个连杆套装在固定设置的第六连接轴3226上,且绕着第六连接轴3226转动,该两个连杆的中间部分和另一端分别与第四连接轴3224和第三连接轴3223固接。
当气缸31的活塞杆伸出时,推着第一连接轴3221向前移动,安装在第一连接轴3221两端的第一连杆3211绕着固定设置的第二连接轴转动,使第三连接轴3223向第一连接轴3221相反的方向和向上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五连接轴3225和第六连接轴3226固定设置,第三连接轴3223运动时迫使第四连接轴3224只能向上运动,同时带着第三连接轴3223向上运动,设置在第四连杆3214上的下真空室组件2向上运动,下膜组件壳体上的成型下模接触到上组件下部的上膜时,上组件1上的封接板下移将上下膜封接在一起。
下膜按照节距做间歇运动,当成型好的下膜运动到真空下组件2上的下组件壳体位置时,顶针1(图中未标出)和下膜上的马蹄孔一一对应,下膜上的马蹄孔与第一气路板21上的第二气孔213一一上下对应,这样在上、下膜之间产生抽气孔和气体回路,上下膜之间的空气被与二气路接口26相连的真空泵吸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下抽气真空封装机,其包括机架(4)、固设在所述机架(4)上的上真空室组件(1)、于所述上真空室组件(1)下部设置的下真空室组件(2)、与所述机架(4)相连且驱动所述下真空室组件(2)升降的驱动组件(3),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真空室组件(2)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二气路板(21,24),所述第一、二气路板(21,24)上设置有抽取所述下膜和所述凹槽(211)之间空气的第一气路以及抽取上、下膜之间空气的第二气路;
在所述第二气路板(24)的下部分别设置与所述第一气路相接的第一气路接口(25)和与所述第二气路相接的第二气路接口(26);
成型的下膜置于所述第一气路板(21)上的与所述下膜形状匹配的凹槽(211)里,上膜设置在所述上真空室组件(1)下部所述下膜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抽气真空封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路板(21)的上表面上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凹槽(211),所述凹槽的底面上设置多个贯穿所述第一气路板(21)厚度的第一气孔(212),在所述第一气路板(21)的两个宽度侧边上沿着宽度方向分别设置多个贯通底部的第二气孔(213),所述第一气路板(2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气孔(213)的第一气槽(214);
所述第二气路板(24)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气孔(212)的第二气槽(241);
在所述第二气路板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气路接口(25)的第三气孔(242)和连通第二气路接口(26)的第四气孔(243),其中所述第三气孔(242)与所述第二气槽(24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抽气真空封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槽(214)包括平行的第一、二横支气槽(2141~2142)和垂直连接所述横支气槽的第一纵支气槽(2143),共同构成工字型形状,所述第一、二横支气槽与设置在所述第一气路板(21)一侧的所述第二气孔(213)连通,第三横支气槽(2143)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支气槽(2143)的一侧,并与其垂直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抽气真空封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槽(241)包括:
三个平行间隔的第四至六横支气槽(2411~2413)和与该三个横支气槽垂直相连的第二纵支气槽(2414),在每个该横支气槽的两端靠近端部位置分别设置一个与端部垂直的第三纵支气槽(2415)与该横支气槽的端部构成十字形结构,所述第一气孔(212)与所述第三纵支气槽(2415)的两端上下对应;
在所述第四、五横支气槽(2411,2412)之间所述第二纵支气槽(2414)的一侧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纵支气槽(2414)垂直连通的第七横支气槽2416;
所述第三气孔(242)和所述第四气孔(24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支气槽(2412)的一端的两侧,所述第三气孔242与所述第七纵支气槽(2417)的另一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抽气真空封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路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气路板(21)上的所述第一气孔(212)、设置在所述第二气路板(24)上的所述第二气槽(241)、所述第三气孔(242)、所述第一气路接口(25)和第一真空抽气泵;
所述第二气路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气路板(21)上的所述第二气孔(213)、所述第一气槽(214)、设置在所述第二气路板(24)上的第四气孔(243)、所述第二气路接口(26)和第二真空抽气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抽气真空封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真空室组件1包括驱动板(13),所述驱动板(13)的上表面固定设置至少一个活塞(12),所述驱动板(13)上设置多个弹簧孔(131):
在所述弹簧孔(131)的通孔(1314)里设置螺栓杆朝上的螺栓(1311)和环绕在所述螺栓(1311)外侧的弹簧(1312),所述螺栓(1311)的头部与所述驱动板固连,所述螺栓杆与设置在所述驱动板(13)上部的上组件壳体(11)固连,所述弹簧(1312)的下端与所述驱动板固连,上端卡在所述通孔(1314)内的台阶(1314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抽气真空封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板(13)的下部固连一封接板(15),在所述封接板(15)的壳体(151)内设置有加热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抽气真空封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封接板(15)的壳体(151)内的至少一个加热夹具(152),每个所述加热夹具(152)内设置两个加热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抽气真空封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伺服液压缸(31)和被所述伺服液压缸(31)驱动上下移动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分设伺服液压缸(31)两侧与其伸出方向平行的多个连杆和连接两侧所述连杆的多个连接轴,所述下真空室组件(2)设置在所述连杆机构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抽气真空封装机,其特征在于,
每侧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至第四连杆(3211~3214),所述第一连杆(3211)上设有首末两端和中间3个连接点,所述连接轴包括中间与所述伺服液压缸(31)的活塞杆套接、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杆(3211)首端相连的第一连接轴(3221)、于所述第一连接轴(3221)的上部设置且两端固定并在其两端内侧分别套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间连接点的第二连接轴(3222)、于所述第二连接轴(3222)的上部设置其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杆(3212)一端的第三连接轴(3223)、与所述第三连接轴同高度设置其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杆(3212)另一端和两个所述第三连杆(3213)一端的第四连接轴(3224)、于所述伺服液压缸的上部和所述第四连接轴的下部设置其两端固定且在其两端内侧分别套接两个所述第三连杆另一端的第五连接轴(3225),两个所述第四连杆(3214)平行且与所述第一至第五连接轴均垂直设置,两个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套装在于所述第五连接轴上部固定设置的第六连接轴(3226)上,且绕着所述第六连接轴转动,其中间部分和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四连接轴固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