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日志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71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程序日志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对电子设备中所运行的程序输出的程序日志进行管理时,会采用多种类型的日志管理相关的系统配合实现,管理逻辑较为复杂,且后续程序日志定位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程序日志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由于纳入了实时流式传输进行程序日志的统一收集和管理,能够简化程序日志的管理逻辑,且提高程序日志定位的效率,提升管理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采集待管理的各程序输出的程序日志;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若启动所述实时流式传输,则基于所述实时流式传输将所述各程序的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

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通过采集待管理的各程序输出的程序日志,并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若启动实时流式传输,则基于实时流式传输将各程序的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由于纳入了实时流式传输进行程序日志的统一收集和管理,能够简化程序日志的管理逻辑,且提高程序日志定位的效率,提升管理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包括:检测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若启动所述实时流式传输,则接收电子设备上报的程序日志,其中,所述程序日志为所述待管理的各程序所输出的。

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通过检测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若启动实时流式传输,则接收电子设备上报的程序日志,其中,程序日志为待管理的各程序所输出的,由于纳入了实时流式传输进行程序日志的统一收集和管理,能够简化程序日志的管理逻辑,且提高程序日志定位的效率,提升管理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装置,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待管理的各程序输出的程序日志;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上报模块,用于在启动所述实时流式传输时,基于所述实时流式传输将所述各程序的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

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装置,通过采集待管理的各程序输出的程序日志,并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若启动实时流式传输,则基于实时流式传输将各程序的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由于纳入了实时流式传输进行程序日志的统一收集和管理,能够简化程序日志的管理逻辑,且提高程序日志定位的效率,提升管理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第三接收模块,用于在启动所述实时流式传输时,接收电子设备上报的程序日志,其中,所述程序日志为所述待管理的各程序所输出的。

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装置,通过检测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若启动实时流式传输,则接收电子设备上报的程序日志,其中,程序日志为待管理的各程序所输出的,由于纳入了实时流式传输进行程序日志的统一收集和管理,能够简化程序日志的管理逻辑,且提高程序日志定位的效率,提升管理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系统,包括: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装置和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装置。

本发明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系统,通过采集待管理的各程序输出的程序日志,并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若启动实时流式传输,则基于实时流式传输将各程序的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由于纳入了实时流式传输进行程序日志的统一收集和管理,能够简化程序日志的管理逻辑,且提高程序日志定位的效率,提升管理效果。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传输单个程序日志的时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传输多个程序日志的时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传输单个程序日志的时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程序端tcp接入的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端tcp接入的状态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时流式传输下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对应的时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相反,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以程序日志管理方法被配置为程序日志管理装置中来举例说明。

本实施例中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可以被配置在程序日志管理装置中,程序日志管理装置设置在电子设备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电子设备例如为个人电脑(personalcomputer,pc),云端设备或者移动设备,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

程序例如为电子设备中运行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可以是指运行在电子设备上的软件程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在硬件上可以例如为电子设备中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在软件上可以例如为电子设备中的相关的后台服务,对此不作限制。

相关技术中,对电子设备中所运行的程序输出的程序日志进行管理时,会采用多种类型的日志管理相关的系统配合实现,管理逻辑较为复杂,且后续程序日志定位效率不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程序日志管理方法,通过采集待管理的各程序输出的程序日志,并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若启动实时流式传输,则基于实时流式传输将各程序的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由于纳入了实时流式传输进行程序日志的统一收集和管理,能够简化程序日志的管理逻辑,且提高程序日志定位的效率,提升管理效果。

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

s101:采集待管理的各程序输出的程序日志。

其中,程序日志中可以例如记录程序的运行状态信息,可以理解的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会动态地将当前运行状态相关的各项信息实时地写入程序日志中。

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可以在程序日志管理装置配置基于电子设备中的程序代码层面的处理逻辑,该基于电子设备中的程序代码层面的处理逻辑可以被称为程序端处理逻辑,经由该程序端处理逻辑提供用于程序日志采集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在电子设备启动时,可以同时触发调用该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以实时地监听电子设备中运行的各程序,并在各程序输出程序日志时,触发实时地采集各程序输出的程序日志。

s102: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前输出程序日志,且基于实时流式传输上报服务器的电子设备可以被称为第一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陈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是为了区分两种可能的实施例,第一种是输出程序日志的电子设备,和后续查询程序日志的电子设备为相同电子设备,第二种是输出程序日志的电子设备,和后续查询程序日志的电子设备为不同的电子设备。

其中,实时流式传输指保证媒体信号带宽与网络连接配匹,使媒体可被实时观看到,实时流式传输,是实时传送,适合现场事件,也支持随机访问,使得用户可快进或后退以获取前面或后面的内容。

相对于相关技术中,对电子设备中所运行的程序输出的程序日志进行管理时,会采用多种类型的日志管理相关的系统配合实现,管理逻辑较为复杂,且后续程序日志定位效率不高,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电子设备纳入了实时流式传输,基于程序端处理逻辑采集待管理的各程序输出的程序日志的同时,可以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以基于实时流式传输,将各程序的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由于纳入了实时流式传输进行程序日志的统一收集和管理,能够简化程序日志的管理逻辑,且提高程序日志定位的效率,提升管理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基于实时流式传输将各程序的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包括:建立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并将状态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状态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当前处于传输数据的状态;若服务器切换至第一目标状态,且,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数据传输允许信息时,第一电子设备基于实时流式传输将第一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其中,第一目标状态指示服务器当前处于接收数据的状态;若服务器已接收第一程序日志,且,切换至第二目标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将状态信息切换至初始状态,初始状态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当前未处于传输数据的状态,第二目标状态指示服务器当前处于等待数据传输结束的状态。

上述给出了传输单个程序日志(即第一程序日志)的程序端处理逻辑,通过上述程序端处理逻辑,使得程序日志的管理逻辑清晰有序,有效保障传输效率。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还示出了传输多个程序日志(即传输第一程序日志之后,还继续传输第二程序日志)的程序端处理逻辑,以及还示出了传输程序日志失败时的处理逻辑。

具体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实时流式传输将第一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之后,还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基于实时流式传输将第二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第二程序日志,且,切换至第二目标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将状态信息切换至初始状态。

上述在第一电子设备基于实时流式传输将第一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之后,经由第一电子设备基于实时流式传输将第二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即示出了传输多个程序日志(即传输第一程序日志之后,还继续传输第二程序日志)的程序端处理逻辑。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还设置了传输程序日志失败时的处理逻辑,即,统计服务器未接收到第一程序日志或者第二程序日志的次数;若次数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则重新基于实时流式传输将第一程序日志或者第二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若次数大于预设阈值,则将状态信息切换至初始状态。

作为一种示例,参见图2、图3以及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程序端处理逻辑对应的时序图可以举例如下,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传输单个程序日志的时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传输多个程序日志的时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传输单个程序日志的时序图,其中,图4描述传输程序日志失败时的处理逻辑对应的时序。程序端上报程序日志时,可以向服务器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tcp)连接。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程序端tcp接入的状态图,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端tcp接入的状态图。

针对图2-图3的描述如下:建立tcp连接后,程序端自动从初始状态切换至等待欢迎信息状态,同时向服务器发送系统状态信息,同时启动30s定时器,等待服务器发送欢迎信息。当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欢迎信息后,状态切换至等待数据传输开始状态,发送文件模式操作类型信息,并重启30s定时器,等待服务器发送数据传输允许信息。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数据传输允许信息后,程序端状态切换至等待数据传输结果状态,关闭定时器,并开始传输程序日志至服务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传输结果信息后,若传输结果是成功,程序端将本地副本删除,检查是否还有需要上报的程序日志,若无其它程序日志需要上报,状态切换至初始状态,并主动断开tcp连接,若有其它程序日志需要上报,状态切换至等待数据传输开始状态,发送文件继续操作类型信息,并重启30s定时器,等待服务器发送数据传输允许信息。

针对图4的描述如下:若传输结果失败,失败次数加1,判断当前失败次数是否超过阈值,若未超过阈值,重新上报程序日志,状态切换至等待数据传输开始状态,发送文件继续操作类型信息,并重启30s定时器,等待服务器发送数据传输允许信息;若超过阈值,舍弃当前的程序日志上报流程,检查是否还有需要上报的程序日志,若无其它程序日志需要上报,状态切换至初始状态,并主动断开tcp连接,若有其它程序日志需要上报,状态切换至等待数据传输开始状态,发送文件继续操作类型信息,并重启30s定时器,等待服务器发送数据传输允许信息。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还包括:

s701:经由第一电子设备或者第二电子设备中的第一预设管理程序向服务器发送程序日志的查询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陈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是为了区分两种可能的实施例,第一种是输出程序日志的电子设备,和后续查询程序日志的电子设备为相同电子设备,第二种是输出程序日志的电子设备,和后续查询程序日志的电子设备为不同的电子设备。

其中,第一电子设备或者第二电子设备中的预设管理程序,可以被称为第一预设管理程序。

可选地,第一预设管理程序为微信小程序。

通过将预设管理程序配置为微信小程序,能够使得用户的查询操作更为简捷,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度。

s702:从服务器中确定与查询指令对应的目标程序日志。

s703:在第一电子设备或者第二电子设备启动实时流式传输时,接收服务器所传输的目标程序日志,并在第一预设管理程序中显示目标程序日志。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经由预设管理程序向服务器发送程序日志的查询指令,从服务器中确定与查询指令对应的目标程序日志,在第一电子设备或者第二电子设备启动实时流式传输时,接收服务器所传输的目标程序日志,以及在预设管理程序中显示目标程序日志,由于纳入了实时流式传输进行程序日志的定位,以及,采用预设管理程序接收待查询的目标程序日志,能够有效提升程序日志的定位效果。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还可以经经由第二预设管理程序接收服务器推送的程序日志,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预先在程序端处理逻辑中配置订阅机制,而后,可以经由预设管理程序接收服务器实时推送的程序日志,有效提升程序日志的查询效率。

其中,用于接收服务器推送的程序日志的预设管理程序,可以被称为第二预设管理程序,可选地,第二预设管理程序为微信小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为了有效保障方法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还可以经由第二预设管理程序接收服务器基于预设周期推送的程序日志,或者,经由第二预设管理程序接收服务器实时地推送的更新后的程序日志;根据所接收到的程序日志对第一电子设备中初始的程序日志进行实时地更新,并显示更新后的程序日志。

s103:若启动实时流式传输,则基于实时流式传输将各程序的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配置有缓冲池,在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之后,还包括:判断缓冲池是否为预设状态;若为预设状态,且第一电子设备启动实时流式传输时,将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若为预设状态,且第一电子设备未启动实时流式传输,则将程序日志写入第一电子设备中的预设日志文件中。

其中,预设状态指示缓冲池中的存储空间已满。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在判断缓冲池是否为预设状态之后,还包括:若不为预设状态,则将程序日志写入至缓冲池中,同时,启动定时器定时;在定时器定时得到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阈值时,将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在将程序日志写入第一电子设备中的预设日志文件中之后,还包括:判断预设日志文件所占用的存储空间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若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则对预设日志文件进行压缩处理;将压缩处理后的预设日志文件上报至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各实施例,能够实现将程序日志高效、有序地上报至服务器,有效地利用电子设备中的存储资源,实现程序日志高效有序地管理,从另一个维度提升管理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服务器,执行接收归档各个程序的程序日志的操作步骤,同时,还可以执行推送实时流式传输下的应用程序的列表和实时的程序日志至预设管理程序。

针对上述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如下:

参见图8,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上述图8,程序端处理逻辑举例如下:

在电子设备中各程序启动时,程序端处理逻辑扫描各程序的程序日志默认的存储路径下的程序日志,获取全部程序日志,并确定各程序日志是否被压缩处理,若存在有未被压缩处理的程序日志,则可以对其进行压缩处理,而后,触发将该压缩处理后的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在电子设备中各程序运行时,程序运行时实时地不间断地输出程序日志。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电子设备侧配置缓冲池,用于暂存程序日志,当各程序输出程序日志时,程序端处理逻辑判断缓冲池的存储空间是否已满,若未满,则将程序日志写入缓冲池中,同时,启动定时器,当定时器超时,直接读取缓冲池中的程序日志,等待后续处理,而若存储空间已满,停止定时器的计时,读取缓冲池中的程序日志,同时,合并当前待处理的程序日志,等待后续处理。程序端处理逻辑读取缓冲池中的程序日志后,先判断电子设备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若启动,则将上述步骤的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同时,将程序日志写入预设日志文件(例如,预设日志文件可以按照程序名_年_月_日_时_分_秒的格式命名)中,而若未启动,则可以直接将程序日志写入预设日志文件,而后,判断预设日志文件所占用存储空间的大小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若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则程序端处理逻辑可以自动触发压缩预设日志文件,并将预设日志文件上报至服务器,并更新该预设日志文件的文件名,而若小于预设阈值,则不做任何处理。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集待管理的各程序输出的程序日志,并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若启动实时流式传输,则基于实时流式传输将各程序的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由于纳入了实时流式传输进行程序日志的统一收集和管理,能够简化程序日志的管理逻辑,且提高程序日志定位的效率,提升管理效果。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该方法应用于服务器。

参见图9,该方法包括:

s901:检测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

s902:若启动实时流式传输,则接收电子设备上报的程序日志,其中,程序日志为待管理的各程序所输出的。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确定与查询指令对应的目标程序日志,其中,查询指令为电子设备侧的预设管理程序所接收;

若启动实时流式传输,则将目标程序日志传输至电子设备。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实时流式传输,将程序日志推送至电子设备,包括:

基于预设周期推送程序日志;或者,

在程序日志产生更新时,实时地推送的更新后的程序日志。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基于实时流式传输,将程序日志实时地推送至电子设备。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若启动实时流式传输,则接收电子设备上报的压缩处理后的预设日志文件。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图1-图8实施例中对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若启动实时流式传输,则接收电子设备上报的程序日志,其中,程序日志为待管理的各程序所输出的,由于纳入了实时流式传输进行程序日志的统一收集和管理,能够简化程序日志的管理逻辑,且提高程序日志定位的效率,提升管理效果。

作为一种示例,参见图1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时流式传输下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对应的时序图。

实时流式传输下程序端上报处理逻辑对应的时序:

实时流式传输启动,电子设备中的各程序输出程序日志,程序端判断当前是否与服务器已建立单独的tcp连接,若已建立连接,直接上报当前实时程序日志,若未建立,建立tcp连接,建立tcp连接后,程序端自动从初始状态切换至等待欢迎信息状态,同时向服务器发送系统状态信息,启动30s定时器,等待服务器发送欢迎信息。

当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欢迎信息后,状态切换至等待数据传输开始状态,发送实时流式传输操作类型信息,并重启30s定时器,等待服务器发送数据传输允许信息。

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数据传输允许信息后,程序端状态切换至等待数据传输结果状态,关闭定时器,并开始实时地传输当前的程序日志。

上述程序端启动的定时器出现超时,程序端状态将切换至初始状态,并主动断开tcp连接。

服务器针对程序日志文件上报的处理逻辑对应的时序:

有程序端tcp接入后,服务器自动从初始状态切换至等待系统信息状态,启动30s定时器,等待程序端发送系统状态信息。

收到程序端发送的系统状态信息后,服务器根据系统状态信息,记录下此次程序日志上报记录,切换至等待操作类型状态,并重启定时器,同时发送欢迎信息至程序端。

收到程序端发送的文件模式操作类型信息后,状态切换至数据传输状态,并重启10min定时器,按照ip地址/程序名/程序版本号/文件名创建一空文件,并发送数据传输允许信息至程序端。

服务器此时持续地收到程序日志文件数据,将收到的程序日志文件数据写入之前创建的文件,并统计收到的程序日志文件数据流大小,当数据流达到文件大小后,状态切换至等待数据传输结束状态,发送传输结果至程序端,重启30s定时器。

若30s内收到程序端发送的文件继续操作类型,服务器状态切换至数据传输状态,并重启10min定时器,按照ip地址/程序名/程序版本号/文件名创建一空文件,并发送数据传输允许信息至程序端,触发接收下一个新的程序日志文件上报。

服务器针对实时流式传输的处理流程:

服务器和预设管理程序采用订阅发布模型,服务器维护了预设管理程序连接列表。服务器周期性地推送程序日志列表至各个预设管理程序,同时当服务器列表有更新时,主动推送程序日志列表至各个预设管理程序,预设管理程序既能在任何时刻接收到当前的程序日志列表,而且能及时更新程序日志列表,既保证了程序日志的完整性,又保证了程序日志管理的即时性,服务器接收到实时的程序日志,推送至各个预设管理程序,以使预设管理程序能够实现实时显示各个程序的程序日志。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1,该装置11包括:

采集模块111,用于采集待管理的各程序输出的程序日志;

第一判断模块112,用于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

上报模块113,用于在启动实时流式传输时,基于实时流式传输将各程序的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图1-图8实施例中对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程序日志管理装置11,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集待管理的各程序输出的程序日志,并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若启动实时流式传输,则基于实时流式传输将各程序的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由于纳入了实时流式传输进行程序日志的统一收集和管理,能够简化程序日志的管理逻辑,且提高程序日志定位的效率,提升管理效果。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程序日志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2,该装置12包括:检测模块121和第三接收模块122,其中,

检测模块121,用于检测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

第三接收模块122,用于在启动实时流式传输时,接收电子设备上报的程序日志,其中,程序日志为待管理的各程序所输出的。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图9实施例中对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程序日志管理装置12,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若启动实时流式传输,则接收电子设备上报的程序日志,其中,程序日志为待管理的各程序所输出的,由于纳入了实时流式传输进行程序日志的统一收集和管理,能够简化程序日志的管理逻辑,且提高程序日志定位的效率,提升管理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待管理的各程序输出的程序日志;

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

若启动所述实时流式传输,则基于所述实时流式传输将所述各程序的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实时流式传输将所述各程序的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包括:

建立与所述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并将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当前处于传输数据的状态;

若所述服务器切换至第一目标状态,且,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数据传输允许信息时,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实时流式传输将第一程序日志上报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状态指示所述服务器当前处于接收数据的状态;

若所述服务器已接收所述第一程序日志,且,切换至第二目标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状态信息切换至初始状态,所述初始状态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当前未处于传输数据的状态,所述第二目标状态指示所述服务器当前处于等待数据传输结束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实时流式传输将第一程序日志上报至所述服务器之后,还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实时流式传输将所述第二程序日志上报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第二程序日志,且,切换至所述第二目标状态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状态信息切换至所述初始状态。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统计所述服务器未接收到所述第一程序日志或者所述第二程序日志的次数;

若次数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则重新基于所述实时流式传输将所述第一程序日志或者所述第二程序日志上报至所述服务器;

若次数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将所述状态信息切换至所述初始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经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或者第二电子设备中的第一预设管理程序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程序日志的查询指令;

从所述服务器中确定与所述查询指令对应的目标程序日志;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或者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启动所述实时流式传输时,接收所述服务器所传输的所述目标程序日志,并在所述第一预设管理程序中显示所述目标程序日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经由第二预设管理程序接收所述服务器推送的程序日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由第二预设管理程序接收所述服务器推送的程序日志,具体包括:

经由所述第二预设管理程序接收所述服务器基于预设周期推送的程序日志,或者,经由所述第二预设管理程序接收所述服务器实时地推送的更新后的程序日志;

根据所接收到的程序日志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初始的程序日志进行实时地更新,并显示更新后的程序日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配置有缓冲池,在所述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缓冲池是否为预设状态;

若为所述预设状态,且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启动所述实时流式传输时,将所述程序日志上报至所述服务器;

若为所述预设状态,且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未启动所述实时流式传输,则将所述程序日志写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的预设日志文件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缓冲池是否为预设状态之后,还包括:

若不为所述预设状态,则将所述程序日志写入至所述缓冲池中,同时,启动定时器定时;

在所述定时器定时得到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阈值时,将所述程序日志上报至所述服务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程序日志写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的预设日志文件中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预设日志文件所占用的存储空间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

若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则对所述预设日志文件进行压缩处理;

将压缩处理后的预设日志文件上报至所述服务器。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管理程序为微信小程序。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管理程序为微信小程序。

13.一种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

若启动所述实时流式传输,则接收电子设备上报的程序日志,其中,所述程序日志为所述待管理的各程序所输出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与查询指令对应的目标程序日志,其中,所述查询指令为所述电子设备侧的预设管理程序所接收;

若启动所述实时流式传输,则将所述目标程序日志传输至所述电子设备。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实时流式传输,将程序日志推送至所述电子设备。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实时流式传输,将程序日志推送至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基于预设周期推送所述程序日志;或者,

在所述程序日志产生更新时,实时地推送的更新后的程序日志。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启动所述实时流式传输,则接收所述电子设备上报的压缩处理后的预设日志文件。

18.一种程序日志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待管理的各程序输出的程序日志;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

上报模块,用于在启动所述实时流式传输时,基于所述实时流式传输将所述各程序的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

19.一种程序日志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在启动所述实时流式传输时,接收电子设备上报的程序日志,其中,所述程序日志为所述待管理的各程序所输出的。

20.一种程序日志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上述权利要求18所述的程序日志管理装置;以及

如上述权利要求19所述的程序日志管理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一种程序日志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该程序日志管理方法包括采集待管理的各程序输出的程序日志;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启动实时流式传输;若启动实时流式传输,则基于实时流式传输将各程序的程序日志上报至服务器。通过本发明,由于纳入了实时流式传输进行程序日志的统一收集和管理,能够简化程序日志的管理逻辑,且提高程序日志定位的效率,提升管理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林仁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68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