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沐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感应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出水装置,包括水路控制部分、第一出水机构和第二出水机构。所述水路控制部分包括壳体部分,所述壳体部分内装接有温控部分、切换机构、电磁阀和感应单元。所述温控部分接通冷水源和热水源且具有混合水出口。所述切换机构连接混合水出口和两分水路,通过切换机构切换两分水路接通混合水出口。所述第一分水路通过电磁阀接通第一出水机构,所述感应单元连接电磁阀。所述第二分水路接通第二出水机构。该现有的出水装置既设有切换机构又设有配合感应单元的电磁阀,元部件多,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感应出水装置,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感应出水装置所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感应出水装置,包括水路控制部分和第一出水机构;所述水路控制部分包括壳体部分,所述壳体部分装接有温控部分、第一电磁阀、感应单元和控制面板;所述温控部分能接通冷水源和热水源且具有混合水出口,所述混合水出口接通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接通第一出水机构;所述控制面板具有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关的第一控制部;所述感应单元和第一电磁阀配合且在第一控制部控制第一电磁阀处于打开状态的条件下依据包含第一出水机构出水区域的感应区域内是否有人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或关闭。
一实施例之中:还包括第二出水机构,所述壳体部分还装接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并联接通混合水出口,所述第二电磁阀接通第二出水机构,所述控制面板还具有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关的第二控制部。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壳体部分上固设有l形送水管,所述l形送水管末端装设有上述的第一出水机构,所述第一出水机构包括第一花洒。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壳体部分之顶面构成置物平台。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壳体部分具有前面,所述第一控制部、第二控制部和感应单元都设于壳体部分前面。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温控部分具有调节混合水出口出水水温的操作部,所述壳体部分具有连接前面的侧壁,所述操作部至少部分位于侧壁之外。
一实施例之中:还包括第一出水接头和第二出水接头;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位于壳体部分内,所述壳体部分具有顶面和底面,所述第一出水接头连接第一电磁阀且至少部分伸出壳体部分顶面,所述第一出水机构装接在第一出水接头;所述第二出水接头连接第二电磁阀且至少部分伸出壳体部分底面,所述第二出水机构装接在第二出水接头。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壳体部分设有接通冷水源的冷水接口和接通热水源的热水接口;所述温控部分还具有进水主体和温控阀芯,所述温控阀芯通过进水主体接通冷水接口和热水接口,所述温控阀芯具有上述的混合水出口;所述操作部连接温控阀芯以能调节混合水出口出水的水温;所述进水主体和温控阀芯都装设在壳体部分内,所述进水主体位于壳体部分之后部,所述温控阀芯位于进水主体之前,所述温控阀芯水平布置且沿左右向布置。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并排装设在壳体部分内,且位于进水主体之前。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壳体部分包括壳体和盖板;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由底壁周缘向上延伸的周壁,所述周壁的前部凹设有缺口;所述盖板包括顶壁和由顶壁前侧边朝下延伸的前侧壁,所述前侧壁上开设有贯穿通孔;所述盖板固接在壳体之上,所述前侧壁位于周壁前;所述控制面板和感应单元都装设在壳体,且第一控制部、第二控制部和感应单元分别通过贯穿通孔露出或至少部分伸出贯穿通孔。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壳体部分包括电路板盒,所述电路板盒固装在壳体内且对应缺口;所述感应单元具有感应电路部分、感应窗隔板和感应窗,所述控制面板还包括电路板,所述感应电路部分集成在电路板,所述感应窗隔板设于感应窗和电路板之间;所述电路板固装在电路盒内;所述前侧壁设有三个贯穿通孔,所述感应窗、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分别露出或至少部分伸出三个贯穿通孔。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分别位于感应窗之左右两侧。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壳体部分还包括电池盒,所述电池盒能抽拉地连接壳体且壳体之抽拉口位于侧壁,所述电池盒电接电路板。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电池盒和操作部分别连接在壳体部分之左右两侧。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温控部分的混合水出口接有电磁阀,电磁阀接通出水机构,感应单元配合第一电磁阀,该第一电磁阀还起到了配合感应单元的开关机构,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
温控部分的混合水出口接有并联的两电磁阀,两电磁阀分别接通两出水机构,感应单元配合第一电磁阀,则该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配合实现水路切换,而且该第一电磁阀还起到了配合感应单元的开关机构,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
壳体部分之顶面构成置物平台,不仅构成控制部分的壳体,而且还构成置物平台。
第一控制部、第二控制部和感应单元都设于壳体部分前面,操作部至少部分位于侧壁之外,布局合理,结构紧凑,方便操作。
第一出水接头至少部分伸出壳体部分顶面,第一出水机构装接在第一出水接头,第二出水接头至少部分伸出壳体部分底面,第二出水机构装接在第二出水接头,方便装配接通第一出水机构和第二出水机构。
进水主体和温控阀芯都装设在壳体部分内,进水主体位于壳体部分之后部,所述温控阀芯位于进水主体之前,温控阀芯水平布置且沿左右向布置,布局合理,结构紧凑。
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并排装设在壳体部分内且位于进水主体之前,布局合理,结构紧凑。
控制面板和感应单元都装设在壳体,且第一控制部、第二控制部和感应单元分别通过贯穿通孔露出或至少部分伸出贯穿通孔,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的感应出水装置的水路控制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的感应出水装置的水路控制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的感应出水装置的水路控制部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的感应出水装置的感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至图4,一种感应出水装置,包括水路控制部分a、第一出水机构、第二出水机构和l形送水管b。
所述水路控制部分包括壳体部分1,所述壳体部分1装接有温控部分2、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4、感应单元5和控制面板6。
所述壳体部分1包括壳体11和盖板12。所述壳体11包括底壁111和由底壁周缘向上延伸的周壁112,所述周壁112前部凹设有缺口113,所述周壁112具有左右侧壁,所述左侧壁开设有通孔以构成抽拉口,所述右侧壁开设有通孔以供温控部分2伸出。所述盖板12包括顶壁121和由顶壁121前侧边朝下延伸的前侧壁122,所述前侧壁122上开设有左右间隔并排的三个贯穿通孔123。所述盖板12和壳体11固接在一起,所述盖板12和壳体11之间形成有装配空间;所述前侧壁122位于周壁112前,所述前侧壁22形成有壳体部分1前面。所述盖板12之顶壁121构成置物平台。所述壳体部分1还设有能接通冷水源和热水源的冷水接口13和热水接口14。所述壳体部分1还设有第一出水接头15和第二出水接头16;所述第一出水接头15装接在壳体部分1且部分穿过顶壁121以伸出壳体部分1之上;所述第二出水接头16装接在壳体部分1且部分穿过底壁111以伸出壳体部分之下。所述壳体部分1还包括电池盒18,所述电池盒18能抽拉地连接壳体且壳体之抽拉口位于左侧壁,所述电池盒电接电路板,以在电池盒内装上电池后能为电路板供电。
所述温控部分2能接通冷水接口13和热水接口14且具有混合水出口。所述温控部分2还具有进水主体21、温控阀芯22和操作部23,所述温控阀芯22通过进水主体21接通冷水接口13和热水接口14,所述温控阀芯22具有上述的混合水出口,所述混合水出口处设有感温探头19(如ntc温度探头)。所述进水主体21和温控阀芯22都装设在壳体部分1内,所述进水主体21位于壳体部分1之后部,所述温控阀芯22位于进水主体之前,所述温控阀芯22水平布置且沿左右向布置,所述温控阀芯22部分穿过右侧壁的通孔以伸出壳体部分之右,所述操作部23固接在温控阀芯22之伸出部分,以通过所述操作部23连接温控阀芯22以能调节混合水出口出水的水温。
所述第一电磁阀3和第二电磁阀4并排固设在壳体部分1内且位于进水主体21之前。所述温控部分2的混合水出口接通第一电磁阀3和第二电磁阀4,第一电磁阀3和第二电磁阀4并联。所述第一电磁阀3接通第一出水接头15,所述第一出水接头15接通第一出水机构;所述第二电磁阀4接通第二出水接头16,所述第二出水接头16接通第二出水机构。
所述感应单元5具有感应电路部分、感应窗隔板51和感应窗52;所述控制面板6包括电路板61,及,分别控制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4开关的第一控制部、第二控制部。所述感应电路部分集成在电路板61,所述感应窗隔板51设于感应窗52和电路板61之间。所述壳体部分1包括电路板盒17,所述电路板盒17固装在壳体11内且对应缺口113,所述电路板盒17开口超前,另配设前盖171盖接电路板盒17的开口,所述前盖171设有对应三个贯穿通孔的对应孔;所述电路板61固装在电路盒17内;所述感应窗、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分别露出或至少部分伸出三个贯穿通孔,以实现感应,以供用户按压操作。所述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分别位于感应窗之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控制部、第二控制部如都包括按键62和按键胶垫63。所述感应单元5和第一电磁阀3配合且在第一控制部控制第一电磁阀3处于打开状态的条件下依据包含第一出水机构出水区域的感应区域内是否有人控制第一电磁阀3打开或关闭。
所述l形送水管末端装设有上述的第一出水机构,所述第一出水机构包括第一花洒,所述第一花洒如为雨淋花洒或顶喷花洒c。所述第二出水机构如为手持花洒,所述手持花洒通过软管接头第二出水接头16。
冷热水分别进入温控阀芯22混合后温水进入两个并联的电磁阀,再进入第一出水机构、第二出水机构出水,通过电磁阀打开或关闭控制出水机构出水。在第一控制部处于打开状态时,淋浴者离开顶喷出水区域时,暂停出水,当再次进入顶喷淋浴区域时,再次感应出水,使得淋浴者在淋浴过程中,若想使水暂停,可以离开顶喷出水区域水就暂停,再次来到项喷淋浴区域水会再次流出,解放了淋浴者的双手,淋浴体验感佳。
根据需要,还设有按键灯,所述按键灯和电路板连接,所述电路板连接感温探头。按键灯有3种颜色显示,蓝色、紫色及红色;显示颜色与出水温度相关,当出水温度小于32摄氏度时,显示蓝色,当出水温度在33至40时,显示紫色;当出水温度大于41时,显示红色;直观提醒淋浴者以免烫伤。所述电池盒内装有碱性干电池,如装有4*1.5v5号碱性干电池,它达到电源更换普遍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1.一种感应出水装置,包括水路控制部分和第一出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控制部分包括壳体部分,所述壳体部分装接有温控部分、第一电磁阀、感应单元和控制面板;所述温控部分能接通冷水源和热水源且具有混合水出口,所述混合水出口接通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接通第一出水机构;所述控制面板具有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关的第一控制部;所述感应单元和第一电磁阀配合且在第一控制部控制第一电磁阀处于打开状态的条件下依据包含第一出水机构出水区域的感应区域内是否有人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应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出水机构,所述壳体部分还装接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并联接通混合水出口,所述第二电磁阀接通第二出水机构,所述控制面板还具有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关的第二控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应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分上固设有l形送水管,所述l形送水管末端装设有上述的第一出水机构,所述第一出水机构包括第一花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应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分之顶面构成置物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感应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分具有前面,所述第一控制部、第二控制部和感应单元都设于壳体部分前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感应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部分具有调节混合水出口出水水温的操作部,所述壳体部分具有连接前面的侧壁,所述操作部至少部分位于侧壁之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感应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出水接头和第二出水接头;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位于壳体部分内,所述壳体部分具有顶面和底面,所述第一出水接头连接第一电磁阀且至少部分伸出壳体部分顶面,所述第一出水机构装接在第一出水接头;所述第二出水接头连接第二电磁阀且至少部分伸出壳体部分底面,所述第二出水机构装接在第二出水接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感应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分设有接通冷水源的冷水接口和接通热水源的热水接口;所述温控部分还具有进水主体和温控阀芯,所述温控阀芯通过进水主体接通冷水接口和热水接口,所述温控阀芯具有上述的混合水出口;所述操作部连接温控阀芯以能调节混合水出口出水的水温;所述进水主体和温控阀芯都装设在壳体部分内,所述进水主体位于壳体部分之后部,所述温控阀芯位于进水主体之前,所述温控阀芯水平布置且沿左右向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感应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并排装设在壳体部分内,且位于进水主体之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感应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分包括壳体和盖板;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由底壁周缘向上延伸的周壁,所述周壁的前部凹设有缺口;所述盖板包括顶壁和由顶壁前侧边朝下延伸的前侧壁,所述前侧壁上开设有贯穿通孔;所述盖板固接在壳体之上,所述前侧壁位于周壁前;所述控制面板和感应单元都装设在壳体,且第一控制部、第二控制部和感应单元分别通过贯穿通孔露出或至少部分伸出贯穿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感应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分包括电路板盒,所述电路板盒固装在壳体内且对应缺口;所述感应单元具有感应电路部分、感应窗隔板和感应窗,所述控制面板还包括电路板,所述感应电路部分集成在电路板,所述感应窗隔板设于感应窗和电路板之间;所述电路板固装在电路盒内;所述前侧壁设有三个贯穿通孔,所述感应窗、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分别露出或至少部分伸出三个贯穿通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感应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分别位于感应窗之左右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感应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分还包括电池盒,所述电池盒能抽拉地连接壳体且壳体之抽拉口位于侧壁,所述电池盒电接电路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感应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盒和操作部分别连接在壳体部分之左右两侧。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