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向装置与过鱼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拦河大坝、发电站、蓄水库等水利设施的修建,大量的原始河流、湖泊被阻断,导致河流生态的连通性遭到破坏,改变或者缩小了鱼洄游通道,从而直接影响鱼的生存和繁殖。若任由长期发展,很容易导致鱼的种类锐减,甚至导致部分鱼种直接灭绝。
在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鱼道、鱼闸和升鱼机等过鱼设施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项生态利民的补偿性工程,对于减缓大坝的阻隔影响,恢复河道原始生态环境,保护河流物种多样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充分认识和了解鱼道研究和建设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法与措施,提高过鱼设施的设计水平,提升过鱼有效果,对于保护河流生态、促进水利水电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采用防自然旁通道式鱼道的方式来进行过鱼,也有采用鱼闸、升鱼机或集运鱼系统的方式来进行过鱼,但是采用上述过鱼方法,要么占地面积大,要么工程造价高,要么水的消耗量高。
此外,过鱼设施也有采用多级转运与吊车吊运相结合的方式过鱼,但是这种过鱼方法和系统,其工程结构复杂,过鱼周期长,效率低,而且需要多套动力和控制装置,建设施工困难,造价高,维护和营运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实现鱼稳定、安全、快速转移,过鱼效果好,且占用面积小、工程造价低的转向装置与过鱼系统。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转向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用于装设在坝顶或坝肩或坝头;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转向架分别用于与第一轨道、第二轨道衔接配合;卷扬机,所述卷扬机装设在所述转向架上,所述卷扬机用于与运鱼斗车牵引配合;及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装设在所述转向架上,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转向架驱动配合。
下面结合上述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架上设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轨道衔接配合,所述承载部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所述承载部靠近所述转向架的边缘一端低于所述承载部的远离所述转向架的边缘一端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架的底部设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基座滑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扬机包括第二驱动件、绞盘及绕设在所述绞盘上的牵引绳,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绞盘驱动配合,所述牵引绳用于与所述运鱼斗车连接。
一种过鱼系统,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所述第一轨道用于铺设在大坝的下游侧,所述第二轨道用于铺设在所述大坝的上游侧,所述第一轨道一端和所述第二轨道一端分别与所述转向架衔接配合,且所述第一轨道另一端用于伸入下游水域中,所述第二轨道另一端用于伸入水库中;诱鱼装置,所述诱鱼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轨道处,所述诱鱼装置用于将鱼诱集在所述第一轨道处;及运鱼斗车,所述运鱼斗车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轨道移动配合,所述运鱼斗车用于集鱼和运鱼,所述运鱼斗车与所述卷扬机牵引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诱鱼装置包括引水管、消能池及用于给所述引水管提供动力的水泵,所述引水管一端用于与所述下游河道连通,所述引水管另一端与所述消能池连通,所述消能池用于设置在所述大坝靠近所述第一轨道的一侧上,并将水沿着所述第一轨道的长度方向流入下游水域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诱鱼装置还包括诱鱼室,所述诱鱼室盖设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所述诱鱼室设有进鱼口与运鱼口,所述运鱼斗车通过所述运鱼口用于出入所述诱鱼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鱼斗车包括集鱼斗与移动结构,所述集鱼斗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移动结构上,所述移动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轨道移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鱼斗包括鱼箱、及围设在所述鱼箱顶部的集鱼网,所述鱼箱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移动结构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鱼斗上设有平衡配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鱼斗上设有赶鱼栅,且所述赶鱼栅位于所述集鱼斗远离所述第一轨道的一侧上。
一种过鱼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诱鱼装置,将鱼诱集在第一轨道处;
鱼诱集在所述第一轨道处后,通过卷扬机,沿着所述第一轨道拉动运鱼斗车,将聚集的鱼收集在所述运鱼斗车中,并运鱼上坝;当运鱼斗车达到转向架上时,启动第一驱动件,驱使所述转向架转动,使得所述运鱼斗车转动至第二轨道处,实现动力转向;通过所述卷扬机,将所述运鱼斗车沿着所述第二轨道移动至水库中;所述运鱼斗车进入水库一定深度时,在水压作用下,鱼被分散释放到水库。
上述转向装置、上述的过鱼系统及上述的过鱼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提升下游河道的水到消能池中,实现河水再利用,节约了水库宝贵的水资源;再将下游河道中水经消能池溢流到诱鱼室中,水力扬程低,可在较低能耗的前提下,实现大流流量流场,创造鱼的喜爱流速;通过水泵功率的调节,可便捷地控制引水流量,以实现在下游河道不同水位时透鱼室流速流场的控制;
2)运鱼斗车上设了集鱼网和赶鱼栅,运鱼斗车在诱鱼室底部往上移动、离开水域的过程,即同时完成赶鱼、集鱼和运鱼动作;在运鱼过程中,运鱼斗车内的鱼不易跃过集鱼网外逃,提高了过鱼成功率;运鱼斗车可在移动结构上转动,并在重力作用下保持平衡,这让运鱼斗车能适应任意坡比的轨道而不至于车内的水和鱼倾倒出来;
3)整套运鱼系统和方法只需要一套动力系统和转向装置,就可实现集鱼、运鱼上坝和运鱼入库,结构简单,运鱼可靠、快捷、高效、节能和经济,造价低,运营维护简单、费用低;
4)系统和方法采用轨道运鱼过坝和入库,轨道铺设可以直接铺设在地面上,也可以设排架铺设在空中,适应地形能力强,占地极少,有利于方便工程选址与施工布局,大大节省了工程投资;
5)运鱼斗车的行程可以通过轨道和缆绳的长度灵活调控,因此本系统不仅适应任意高度的大坝,也适应水库任意水位的变化,适应下游河道任意水位的变化,且投资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过鱼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圈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圈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过鱼系统沿着a-a方向结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圈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过鱼系统沿着e-e方向结构剖视图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运鱼斗车与第一轨道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诱鱼阶段的过鱼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装鱼阶段的过鱼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运鱼上坡阶段的过鱼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运鱼斗车移动至转向架时过鱼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转向阶段的过鱼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运鱼下坡阶段的过鱼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卸鱼阶段的过鱼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过鱼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过鱼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转向装置,110、基座,111、转轴,120、转向架,121、承载部,122、轴承,130、卷扬机,131、第二驱动件,132、绞盘,133、牵引绳,134、第二减速器,135、导向轮,140、第一驱动件,141、第一减速器,150、滑轮,200、大坝,210、溢洪道,220、水库,221、高水位,222、低水位,230、电站厂房,240、下游导水墙,250、下游河道,300、第一轨道,310、第一挡坎,400、第二轨道,410、第二挡坎,500、诱鱼装置,510、引水管,520、消能池,530、水泵,540、第一检修阀,550、第二检修阀,560、泵房,561、步梯,570、诱鱼室,571、进鱼口,572、运鱼口,573、沉砂池,600、运鱼斗车,610、集鱼斗,611、鱼箱,612、集鱼网,620、移动结构,621、车架,622、滚轮,630、赶鱼栅,640、平衡配重,700、轨道基床,710、轨道枕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图4及图5,一种转向装置100,包括:基座110、转向架120、卷扬机130及第一驱动件140。基座110用于装设在坝顶或坝肩或坝头。转向架120可转动地装设在基座110上,转向架120分别用于与第一轨道300、第二轨道400衔接配合。卷扬机130装设在转向架120上,卷扬机130用于与运鱼斗车600牵引配合。第一驱动件140装设在转向架120上,且第一驱动件140的输出端与转向架120驱动配合。
上述的转向装置100,通过卷扬机130,将运鱼斗车600沿着第一轨道300移动,并将鱼收集在运鱼斗车600中;鱼收集后,继续通过卷扬机130,将运鱼斗车600从第一轨道300上拉至转向架120上;接着,开启第一驱动件140,通过第一驱动件140,驱使转向架120在基座110上转动,将运鱼斗车600转至第二轨道400处,此时,在转向架120的带动下,卷扬机130朝向第二轨道400;转向后,通过卷扬机130,将运鱼斗车600沿着第二轨道400下滑,使得运鱼斗车600进入水库220中;当运鱼斗车600下滑至水库220一定深度时,鱼在一定水压作用下游离运鱼斗车600,如此,便完成了鱼的转移。由于本转向装置100的结构与结构之间配合紧凑,因此,运鱼斗车600在不同结构中的衔接过渡更加平稳,避免鱼在衔接过程中因剧烈震动或者晃动而引起不适,如此,极大提高了鱼在转移过程中的存活率。同时,在转向过程中,本实施例通过转向架120,使得运鱼斗车600与卷扬机130同时转向,如此,不仅巧妙地改了动力源的牵引方向,使得卷扬机130能够继续对运鱼斗车600牵引;而且还有效改变运鱼斗车600的朝向,使得运鱼斗车600更好地适应第二轨道400的坡度,避免运鱼斗车600因坡度不同而发生倾覆,如此,通过该转向装置100,使得鱼转移过程稳定、安全、快速,有利于提高过鱼效果。此外,本转向装置100采用转向架120结构,无需将运鱼斗车600吊起操作,因此,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施工方便、工程造价低等特点。
可选地,第一驱动件140为液压缸、气缸、电缸及电机,当第一驱动件140为液压缸、气缸或者电缸时,第一驱动件140与转向架120之间还设有曲柄连杆机构;当第一驱动件140为电机时,第一驱动件140可直接驱使转向架120转动,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40上还设有第一减速器141,通过第一减速器141,以稳定第一驱动件140的动力输出。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与图5,转向架120上设有承载部121。承载部121分别用于与第一轨道300、第二轨道400衔接配合,承载部121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承载部121靠近转向架120的边缘一端低于承载部121的远离转向架120的边缘一端设置。由此可知,当运鱼斗车600拉至承载部121上时,由于承载部121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因此,运鱼斗车600在承载部121上受到因重力而产生的后拽力,该后拽力与卷扬机130的牵引力形成一对平衡力,使得运鱼斗车600在转向架120上更加稳定;同时,当运鱼斗车600转动至第二轨道400处,运鱼斗车600可通过该后拽力从转向架120上滑至第二轨道400上,如此,使得运鱼斗车600转移更加稳定,有利于提高过鱼效果。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部121在转向架120上为环状结构,即,承载部121沿着转向架120的周向延伸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与图5,转向架120的底部设有滑轮150。滑轮150与基座110滑动配合。如此,通过滑轮150,使得转向架120在基座110上转动更加顺利。当然,转向架120上还可设有定位感应器,通过定位感应器,使得转向架120准确停留在设定位置,从而使得运鱼斗车600能够准确地在第一轨道300、转向架120及第二轨道400之间来回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与图5,卷扬机130包括第二驱动件131、绞盘132及绕设在绞盘132上的牵引绳133。第二驱动件131的输出端与绞盘132驱动配合。牵引绳133用于与运鱼斗车600连接。如此,通过牵引绳133,使得运鱼斗车600在第一轨道300与第二轨道400上稳定行驶。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131为电机,且第二驱动件131上设有第二减速器134。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与图5,转向架120上设有导向轮135,牵引绳133一端绕过导向轮135与运鱼斗车600连接,如此,通过导向轮135,使得牵引绳133稳定牵引,避免在作业过程中,发生晃动,有利于提高转向装置100的操作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基座110上设有转轴111,转向架120上设有轴承122,轴承122套设在转轴111上,以便转向架120在基座110上稳定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图3、图4及图5,一种过鱼系统,包括:第一轨道300、第二轨道400、诱鱼装置500、运鱼斗车600及以上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转向装置100。第一轨道300用于铺设在大坝200的下游侧。第二轨道400用于铺设在大坝200的上游侧。第一轨道300一端和第二轨道400一端分别与转向架120衔接配合,且第一轨道300另一端用于伸入下游水域中,第二轨道400另一端用于伸入水库220中。诱鱼装置500位于第一轨道300处,诱鱼装置500用于将鱼聚集。运鱼斗车600分别与第一轨道300、第二轨道400移动配合,运鱼斗车600用于集鱼和运鱼,运鱼斗车600与卷扬机130牵引配合。
上述的过鱼系统,采用以上的转向装置100,通过诱鱼装置500,将鱼聚集在第一轨道300处;通过卷扬机130,将运鱼斗车600沿着第一轨道300移动,并将鱼收集在运鱼斗车600中;鱼收集后,继续通过卷扬机130,将运鱼斗车600从第一轨道300上拉至转向架120上;接着,开启第一驱动件140,通过第一驱动件140,驱使转向架120在基座110上转动,将运鱼斗车600转至第二轨道400处,此时,在转向架120的带动下,卷扬机130朝向第二轨道400;转向后,通过卷扬机130,将运鱼斗车600沿着第二轨道400下滑,使得运鱼斗车600进入水库220中;当运鱼斗车600下滑至水库220一定深度时,鱼在一定水压作用下逃离运鱼斗车600,如此,便完成了鱼的转移。由于本过鱼系统的结构与结构之间配合紧凑,因此,运鱼斗车600在不同结构中的衔接过渡更加平稳,避免鱼在衔接过程中因剧烈震动或者晃动而引起不适,如此,极大提高了鱼在转移过程中的存活率。同时,在转向过程中,本实施例通过转向架120,使得运鱼斗车600与卷扬机130同时转向,如此,不仅巧妙地改了动力源的牵引方向,使得卷扬机130能够继续对运鱼斗车600牵引;而且还有效改变运鱼斗车600的朝向,使得运鱼斗车600更好地适应第二轨道400的坡度,避免运鱼斗车600因坡度不同而发生倾覆,如此,通过该转向装置100,使得鱼转移过程稳定、安全、快速,有利于提高过鱼效果。此外,本过鱼系统采用转向架120结构,无需将运鱼斗车600吊起操作,因此,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施工方便、工程造价低等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大坝200的下游侧与大坝200的上游侧应理解为大坝将河流截断,并分为上下游,大坝200的下游侧即为下游河道250所在的一侧,大坝200的上游侧即为水库220所在的一侧。同时,下游水域应理解为下游河道250中的河水。
可选地,诱鱼装置500可利用水流、灯光、鱼饵或者声音,对鱼进行诱导,实现聚集效果。
具体地,请参考图4与图6,第一轨道300用于铺设在大坝200的下游侧,第二轨道400用于铺设在大坝200的上游侧具体方式为:在大坝200侧面铺设轨道基床700;接着,在轨道基床700上固定轨道枕木710;最后,将第一轨道300与第二轨道400分别铺设在轨道枕木710上。当然,第一轨道300与第二轨道400也可分别架设空中,如此,使得本实施例的过鱼系统适应地形能力强,占地极少,大大节省了工程投资。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诱鱼装置500包括引水管510、消能池520及用于给引水管510提供动力的水泵530。引水管510一端用于与下游河道250连通,引水管510另一端与消能池520连通。消能池520用于设置在大坝200靠近第一轨道300的一侧上,并将水沿着第一轨道300的长度方向流入下游水域中。由此可知,开启水泵530,通过引水管510,将下游河道250中的水输送至消能池520中,当消能池520中的水灌满时,消能池520中的水从消能池520中溢流至大坝200的一侧面上,并顺着第一轨道300流入下游水域中,如此,在第一轨道300的端部形成一定的水流,以实现稳定聚鱼效果。同时,本实施例的消能池520,还能调节水流速度,以实现鱼更喜欢的水流速度,从而达到更好的诱鱼效果。此外,本实施例的诱鱼装置500从下游河道250中取水,再将水排入下游河道250中,如此,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避免水的浪费。通过引水管510提升下游河道250的水到消能池520中,实现河水再利用,节约了水库宝贵的水资源;再将下游河道250的水经消能池520溢流到诱鱼室570中,水力扬程低,可在较低能耗的前提下,实现大流流量流场,创造鱼的喜欢喜爱流速,节省能耗;通过水泵530功率的调节,可便捷的控制引水流量,以实现在下游河道250不同水位时透鱼室570流速流场的控制。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消能池520位于第一轨道300的正下方,这样,保证消能池520中溢出的水正好沿着第一轨道300的方向流动。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5,诱鱼装置500还包括第一检修阀540与第二检修阀550。第一检修阀540、第二检修阀550及水泵530均设置在引水管510上,且第一检修阀540与第二检修阀550分别位于水泵530的相对两侧。如此,通过第一检修阀540与第二检修阀550,方便检修人员对水泵530进行检修作业。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第一检修阀540、第二检修阀550及水泵530方便管理、操控和维护,诱鱼装置500还包括泵房560,第一检修阀540、第二检修阀550及水泵530均位于泵房560内。同时,泵房560内设有步梯561,以便检修人员行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与图4,诱鱼装置500还包括诱鱼室570。诱鱼室570盖设在第一轨道300上,诱鱼室570设有进鱼口571与运鱼口572。运鱼斗车600通过运鱼口572用于出入诱鱼室570。由此可知,当第一轨道300的端部形成一定流速的水流时,鱼从进鱼口571处进入诱鱼室570内,并聚集在第一轨道300处;接着,将聚集的鱼装入运鱼斗车600中;最后,通过运鱼斗车600将鱼从运鱼口572处运出。需要解释的是,诱鱼室570盖设在第一轨道300上,应理解为第一轨道300通过运鱼口572伸入至诱鱼室570的底部。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与图4,诱鱼室570内设有沉砂池573,且沉砂池573位于进鱼口571的下方。由此可知,当消能池520中的水流入诱鱼室570内时,伴随的杂质或者泥沙也会流入诱鱼室570内。进入诱鱼室570内的杂质和泥沙,一部分随水流从进鱼口571处流出诱鱼室570,进入下游河道;另一部分沉入沉砂池573中,有效避免杂质或者泥沙沉积在诱鱼室570内而堵塞进鱼口571或者阻挡运鱼斗车600的停入,以保持诱鱼室570内的通畅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与图7,运鱼斗车600包括集鱼斗610与移动结构620。集鱼斗610可转动地装设在移动结构620上。移动结构620分别与第一轨道300、第二轨道400移动配合。在装鱼过程中,首先运鱼斗车600处于下游水域中,当然,本实施例的运鱼斗车600此时也处于诱鱼室570的底部;当鱼聚集在第一轨道300处时,启动卷扬机130,通过牵引绳133缓慢拉动运鱼斗车600,此时,赶鱼栅630将鱼集中赶向第一轨道300;当运鱼斗车600移出河面时,鱼则集中在集鱼斗610中;再通过牵引绳133缓慢拉动运鱼斗车600,实现运鱼上坝作业,直到运鱼斗车600移动到转向架120上。本实施例的集鱼斗610与移动结构620可转动连接,因此,通过改变集鱼斗610在移动结构620上的转动角度,以使运鱼斗车600适应不同坡度的第一轨道300、转向架120及第二轨道400,如此,极大提高了过鱼系统的适用范围,有利于方便工程选址与施工布局;同时,也有利于保证运鱼斗车600的移动稳定性,避免运鱼斗车600因发生倾覆而导致鱼大量死亡,进一步有利于提高过鱼系统的过鱼效果。
具体地,移动结构620连接在集鱼斗610的重心位置,如此,使得集鱼斗610在移动结构620上更加平稳。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7,集鱼斗610包括鱼箱611、及围设在鱼箱611顶部的集鱼网612,鱼箱611可转动地装设在移动结构620上。由此可知,在装鱼过程中,当集鱼斗610移出河面时,集鱼斗610中的一部分水会从集鱼网612处漏出,以降低集鱼斗610中的水位,使得水和鱼均集中在鱼箱611中,避免集鱼斗610中的水位过高,鱼容易跃出而导致鱼损伤或者死亡,如此,极大保证了鱼在转移过程中的高存活率。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7,集鱼斗610上设有赶鱼栅630,且赶鱼栅630位于集鱼斗610远离第一轨道300的一侧上。由此可知,在运鱼斗车600装鱼过程中,赶鱼栅630先于集鱼斗610露出水面,对于鱼群而言形成一道网墙,集中将鱼赶向第一轨道300处,有效防止鱼群因集鱼斗610的靠近而四处逃散,如此,有利于提高运鱼斗车600的装鱼效果。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赶鱼栅630设置在集鱼网612上,且赶鱼栅630为栅栏结构或者网状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集鱼斗610上设有平衡配重640。如此,通过平衡配重640,时刻调节集鱼斗610在移动结构620上的平衡,使得集鱼斗610在移动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从而使得鱼转移过程更加平稳。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移动结构620包括车架621、及设置在车架621上的滚轮622,滚轮622分别与第一轨道300、第二轨道400滚动配合,集鱼斗610可转动地装设在车架621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第一轨道300的端部上设有第一挡坎310,第二轨道400的端部上设有第二挡坎410,第一挡坎310与第二挡坎410分别与运鱼斗车600限位配合,如此,通过第一挡坎310与第二挡坎410,分别使得运鱼斗车600稳定停留在下游河道250中与水库220中。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大坝200上设有溢洪道210,溢洪道210附近设有电站厂房230与发电尾水渠。同时,电站厂房230附件设有下游导水墙240。大坝200一侧为下游河道250,大坝200另一侧为水库220,水库220的水位设有低水位222与高水位221。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至图15,一种过鱼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通过诱鱼装置500,将鱼诱集在第一轨道300处;
s20、鱼诱集在第一轨道300处后,通过卷扬机130,沿着第一轨道300拉动运鱼斗车600,将聚集的鱼收集在运鱼斗车600中,并运鱼上坝;
s30、当运鱼斗车600达到转向架120上时,启动第一驱动件140,驱使转向架120转动,使得运鱼斗车600转动至第二轨道400处,实现动力转向;
s40、通过卷扬机130,将运鱼斗车600沿着第二轨道400移动至水库220中;运鱼斗车600进入水库220一定深度时,在水压作用下,鱼被分散释放到水库220。
上述的过鱼方法,通过诱鱼装置500,将鱼聚集在第一轨道300处;通过卷扬机130,将运鱼斗车600沿着第一轨道300移动,并将鱼装入运鱼斗车600中;鱼装入后,继续通过卷扬机130,将运鱼斗车600从第一轨道300上拉至转向架120上;接着,开启第一驱动件140,通过第一驱动件140,驱使转向架120在基座110上转动,将运鱼斗车600转至第二轨道400处,此时,在转向架120的带动下,卷扬机130朝向第二轨道400;转向后,通过卷扬机130,将运鱼斗车600沿着第二轨道400下滑,使得运鱼斗车600进入水库220中;当运鱼斗车600下滑至水库220一定深度时,鱼受到一定水压,通过水压将鱼从运鱼斗车600中释放出,如此,便完成了鱼的转移。由于本过鱼方法通过转向架120,使得运鱼斗车600与卷扬机130同时转向,因此,不仅巧妙地改了动力源的牵引方向,使得卷扬机130能够继续对运鱼斗车600牵引;而且还有效改变运鱼斗车600的朝向,使得运鱼斗车600更好地适应第二轨道400的坡度,避免运鱼斗车600因坡度不同而发生倾覆,如此,通过该过鱼方法,使得鱼转移过程稳定、安全、快速,有利于提高过鱼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6,步骤还包括:鱼释放后,通过卷扬机130,将运鱼斗车600沿着第二过道移动至转向架120上s50;启动第一驱动件140,驱使转向架120转动,使得运鱼斗车600转动至第一轨道300处s60;通过卷扬机130,将运鱼斗车600沿着第一轨道300移动至诱鱼装置500处s70;由此可知,当鱼释放到水库220中时,启动卷扬机130,将运鱼斗车600沿着第二轨道400回拉上坡,直至转向架120上;再启动第一驱动件140,通过第一驱动件140,驱使转向架120在基座110上转动,将运鱼斗车600转至第一轨道300处;转向后,通过卷扬机130,将运鱼斗车从转向架120上转移至第一轨道300上,并沿着第一轨道300下坡,并移动至诱鱼装置500处,也就是,诱鱼室570的底部,以便下次运鱼作业。如此,实现过鱼作业持续、稳定运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用于装设在坝顶或坝肩或坝头;
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转向架分别用于与第一轨道、第二轨道衔接配合;
卷扬机,所述卷扬机装设在所述转向架上,所述卷扬机用于与运鱼斗车牵引配合;及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装设在所述转向架上,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转向架驱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上设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轨道衔接配合,所述承载部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所述承载部靠近所述转向架的边缘一端低于所述承载部的远离所述转向架的边缘一端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的底部设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基座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包括第二驱动件、绞盘及绕设在所述绞盘上的牵引绳,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绞盘驱动配合,所述牵引绳用于与所述运鱼斗车连接。
5.一种过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
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用于铺设在大坝的下游侧,所述第二轨道用于铺设在所述大坝的上游侧,所述第一轨道一端和所述第二轨道一端分别与所述转向架衔接配合,且所述第一轨道另一端用于伸入下游水域中,所述第二轨道另一端用于伸入水库中;
诱鱼装置,所述诱鱼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轨道处,所述诱鱼装置用于将鱼诱集在所述第一轨道处;及
运鱼斗车,所述运鱼斗车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轨道移动配合,所述运鱼斗车用于集鱼和运鱼,所述运鱼斗车与所述卷扬机牵引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鱼装置包括引水管、消能池及用于给所述引水管提供动力的水泵,所述引水管一端用于与所述下游河道连通,所述引水管另一端与所述消能池连通,所述消能池用于设置在所述大坝靠近所述第一轨道的一侧上,并将水沿着所述第一轨道的长度方向流入下游水域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鱼装置还包括诱鱼室,所述诱鱼室盖设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所述诱鱼室设有进鱼口与运鱼口,所述运鱼斗车通过所述运鱼口用于出入所述诱鱼室。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鱼斗车包括集鱼斗与移动结构,所述集鱼斗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移动结构上,所述移动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轨道移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鱼斗包括鱼箱、及围设在所述鱼箱顶部的集鱼网,所述鱼箱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移动结构上;或者,所述集鱼斗上设有平衡配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鱼斗上设有赶鱼栅,且所述赶鱼栅位于所述集鱼斗远离所述第一轨道的一侧上。
技术总结